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初中语文古诗词的典故总结

2021-06-14 12:35:01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古诗词的典故总结

篇一:初中语文古诗词的典故总结

1、闻笛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2、烂柯人: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3、勒石燕然:

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4、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5、遣冯唐:

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6、射天狼:

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略”的。

7、八百里:

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8、的卢:

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篇二:初中语文古诗词的典故总结

1、完璧归赵:

(1)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2)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负荆请罪:

(1)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2)含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

3、怒发冲冠:

(1)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

3、刎颈之交:

(1)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4、门庭若市:

(1)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5、醉翁之意不在酒:

(1)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6、水落石出:

(1)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7、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2)含义:天所宠爱的人。

8、风流人物:

(1)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

9、风骚:

(1)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2)出处:《国风》《离骚》。

(3)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10、舍生取义:

(1)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11、望洋兴叹:

(1)出处:《庄子秋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2)含义:望洋,仰视样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12、贻笑大方:

(1)出处:《庄子秋水》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含义: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

1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含义:靛青从蓝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色更深。

1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含义:没有日常积累就不能有成果。

15、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出处:《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含义:一直坚持不松懈,就会取得成就。

16、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含义:所说的那人,正在水的那方。

17、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1)出处:《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2)含义:赛马的时候,既不要跑在最先,也不要跑在最后。

18、处世金针:

(1)金针:传说织女用于刺绣之针 ,后以金针比喻密法诀窍。

(2)含义:做人的诀窍。

19、不为戎首:

(1)出处:《礼记檀弓》“勿为戎首,不亦善乎”。

(2)含义:不做发动战争的人。

20、不为祸始:

(1)出处:《庄子刻意》“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2)含义:不做制造灾难的人。

2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1)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含义: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22、盘根错节:

(1)出处:《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2)含义:树根盘结,枝节交错,比喻情况错综复杂。

23、迎刃而解:

(1)出处:《晋书》:“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2)含义: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24、功亏一篑:

(1)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2)含义:做事因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

25、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1)出处:《神仙传》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2)含义: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26、蠢若木鸡:

(1)出处:《庄子 达生》。

(2)含义:形容神貌呆笨。

27、阴阳易位:

(1)出处:《楚辞集注》

(2)含义:自然界极端混乱的现象,这里用来比喻楚国当时政治混乱。

28、接舆髡首,桑扈蠃行:

(1)出处:《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蠃行”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即《论语》里的“楚狂接舆”,因为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桑扈,古代隐士,即《庄子》里的.子桑户,

(2)含义:接舆剪去头发,桑扈裸体走路。他们的异常行为表示不与统治者合作。 传说:鸾鸟凤皇:比喻贤士远离,小人窃位。

29、伍子逢殃:

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因劝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应,后令伍子胥自杀。

30、四面楚歌:

(1)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含义: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31、图穷匕现:

(1)出处:《史记 刺客列传》“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2)含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相露出来.

32、毛遂自荐:

(1)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2)含义: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33、脱颖而出:

(1)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2)含义: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就能表现自己。

34、湘夫人:

(1)传说尧的女儿,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成为湘水神称湘夫人。

(2)湘妃竹,斑竹,又称泪竹。出处:传说舜南巡时死去,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江间哭泣,眼泪沾染了竹子,竹竿上有了斑点,所以称斑竹、泪竹。

35、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1)出处:《淮南子说山》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2)含义:以小见大,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36、廿四桥的明月:

出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指扬州,传说城里有二十四座桥,因有24位美女吹箫于桥上而得名。“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37、秋士:

(1)出处《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

(2)含义:古时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38、女娲补天:

(1)《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

(2)含义:女娲:神话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为祝融所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39、多财善贾:

(1)《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2)含义:贾:做买卖。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40、五十步笑百步:

(1)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含义: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41、君子之交:

(1)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2)含义:交:交情。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42、五陵年少。

(1)出处:《瑟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2)含义:指京都富豪子弟。

43、三国周郎赤壁:

(1)出处:《资治通鉴》公元208年,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击败曹操。

(2)含义:周郎,即周瑜。

44、风流人物:

(1)出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含义:风流: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45、浩然之气:

(1)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含义: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46、纸上谈兵:

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含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47、废寝忘食: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

含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48、甘之如饴:

(1)出处: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2)含义: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49、瓮牖绳枢:

(1)出处《过秦论》:“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徒之徒也。”

(2)含义:牖:窗子;枢:门的转轴。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

50、陶朱猗顿:

(1)出处:《过秦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陶朱,就是春秋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跑到陶地自称陶朱。猗顿春秋时鲁国人很有钱。

(2)含义:富人的代称。

50、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

(1)出处:《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含义:独夫指秦始皇;戍卒指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指刘邦谷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楚人一炬指项羽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51、闲来垂钓碧溪上:

(1)出处:相传吕尚曾在小溪上垂钓,后来遇西伯姬昌,得到重用。

(2)含义:比喻到了晚年也有可能被重用

52、长风破浪会有时:

(1)出处:《宋书﹒宗悫传》南朝宗悫少年时,叔父问他志向,他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2)含义:表示志在四方。

53、梦日边:

(1)出处:商初大臣伊尹将要受汤王的聘礼时,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边经过。

(2)含义:作官任职。

54、一骑红尘妃子笑:

(1)妃子:杨贵妃。

(2)传说:霓裳一曲千峰上:霓裳:《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中著名的乐舞.

55、青鸟殷情为探看:

(1)蓬山,蓬莱山的简称,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2)青鸟,神话中西王母饲养的三足鸟,它能传递信息,所以用它来指代使者。

56、鸿门宴:

(1)出处:《史记。项羽列传》,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结果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逃出了鸿门

(2)含义:喻指暗藏杀机的善待。

57、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在鸿门宴上,樊哙劝刘邦离开,说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含义:比喻别人掌握生死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58、秋毫无犯:

(1)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刘邦欲使张良劝说项羽,对他说:自己入关以来,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为了等待将军的到来。

(2)含义:比喻十分纤细的东西,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

5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刘邦到鸿门去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趁机杀死刘邦。

(2)含义: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害人。

60、劳苦功高:

(1)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樊哙奏明项王,说刘邦劳苦功高。

(2)含义:比喻功劳十分卓著

61、燕、然未勒。

(1)出处:《后汉书》。窦宪打败侵边的匈奴,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而归。后人就用燕然勒石表示克敌制胜,未取胜就说燕然未勒。

(2)含义:抗敌大功还未告成。

6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出处:仲谋,孙权的字,孙权在京口建立政权。

(2)含义: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了。

6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任。”

出处: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在京口建立政权,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进兵。

6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出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刘裕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北伐,胜利后在此建立政权。

(2)含义:指精锐的部队。

6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象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只落得自己北望而仓皇失措。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作者借此事咏当时南宋近事,指宋孝宗隆兴元年,张凌北伐,在符离兵败的事。

66、可堪回首,佛狸词下,一片神鸦社鼓。

(1)含义:佛狸:后魏太武拓跋泰的小字,他击败宋文帝,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词。

(2)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小学二年级作文过年 一件烦心事作文300字 家务劳动作文600字 我的一天英语作文50字 新年礼物作文500字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作文 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英语作文 有你的地方就有风景作文 淡淡的日子也飘香作文 乡下风景作文400字 以看为话题的作文 描写小动物的作文300字 珍惜时间的作文600字 新年计划英语作文初二 收获的快乐作文600字 七年级满分作文大全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300 关于创新的高考作文 环保小卫士作文300字 端午节作文的好开头 成长的足迹作文400字 三年级元宵节作文300字 今年全国卷作文题目 我发现了美作文400字 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 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作文 什么里的微感动作文 人间处处有真情的作文 我想让妈妈高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