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安成康王秀字彦达文帝第七子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2021-06-16 11:50:02
相关推荐

安成康王秀字彦达文帝第七子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安成康王秀字彦达,文帝第七子也。天监元年,封安成郡王。京口自崔慧景乱后,累被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仍属饥年,以私财赡百姓,所济甚多。

六年,为江州刺史。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①。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既而遭风,斋舫遂破。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②。”即日辟为西曹。时夏水泛长,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僦度,收其价。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

寻迁荆州刺史,加都督。立学校,招隐逸。辟处士河东韩怀明、南平韩望、南郡庾承先、河东郭麻等。是岁,魏县瓠城人反,杀豫州刺史司马悦,引司州刺史马仙琕,仙琕签荆州求应赴。众咸谓宜待台报,秀曰:“彼待我为援,援之宜速,待敕非应急也。”即遣兵赴之。及沮水暴长,颇败人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余人,百姓甚悦。荆州尝苦旱,秀乃责躬,亲祈楚望。俄而甘雨即降,遂获有年。及去任,风波暴起,船舻沦溺,秀所问唯恐伤人。

十三年,为郢州刺史,加都督。郢州地居冲要,赋敛殷烦,人力不堪。秀务存约己,百姓安堵,境内晏然。夏口常为战地,多暴露骸骨,秀于黄鹤楼下祭而埋之。一夜梦数百人拜谢而去。每冬月,常作襦袴以赐冻者。

迁雍州刺史,在路薨。武帝闻之,甚痛悼焉。初,秀之西也,郢州人相送出境,闻其疾,百姓商贾咸为请命。及薨,四州人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

秀美容仪,每在朝,百僚属目。性仁恕,喜愠不形于色。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在都旦临公事,厨人进食,误覆之,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弗之诮也。

秀精意学术,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节选自《南史·列传·梁宗室下》)

注:①求坚船以为斋舫:南朝梁武帝时佛教达于鼎盛,故视斋物为圣物。②胤:后代。

1.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萧秀“敬重士人”的一组是( )

①京口自崔慧景乱后,累被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 ②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 ③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即日辟为西曹 ④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余人,百姓甚悦 ⑤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 ⑥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④⑤体现萧秀的爱民惠民,而不是“敬重士人”。

答案:C

2.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重点表现萧秀仁惠爱民的事迹,萧秀每到一处就任,都安抚民众,有时甚至以私人财物供给百姓,所救济的人很多。

B.文章介绍了当时百姓累被兵革,人户流散,赋敛繁重,不堪重负的情况,客观地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百姓生活的艰难。

C.萧秀到江州任刺史时,不按崇佛的时俗办理,将坚牢的船拨给僚佐,下等的船运载斋物,是他预测到会遭遇风暴,下等船要破沉。

D.萧秀容貌仪表俊美,引人注目。他性情仁慈宽容,对待下属的过错不计较;精心留意于学术,搜集经籍与载记,招揽学士编撰《类苑》。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他预测到会遭遇风暴,下等船要破沉”有误。

答案:C

二: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累被兵革,人户流散 被:遭受

B.寻迁荆州刺史,加都督寻:不久

C.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简:挑选

D.百姓安堵,境内晏然堵:安定

2: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萧秀“敬重士人”的一组是(3分)( )

①京口自崔慧景乱后,累被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 ②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 ③(秀)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即日辟为西曹 ④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余人,百姓甚悦 ⑤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 ⑥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重点表现了萧秀仁惠爱民的事迹,萧秀每到一处就任,都招纳难民,安抚民众,抚恤百姓,以私人财物供给百姓,救济了很多人。

B.文章介绍了当时京口、郢州、夏口百姓多次遭受兵祸,人户流散、赋敛繁重、不堪重负的情况,客观地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百姓生活的艰难。

C.萧秀到江州任刺史时,不按崇佛的时俗办理,将坚牢的船拨给参谋僚佐,用下等的船运载斋物,这是因为他预测到船队会遭遇风暴,下等的船要毁坏沉没。

D.萧秀容貌仪表俊美,引人注目。他精心留意于学术,搜集经籍与相关记载,招揽学士编撰《类苑》;性情仁慈宽容,不计较下属的过错。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3分)

(2)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弗之诮也。(3分)

参考答案

1:D 本义为“墙”,文中引申为“家”。

2:C ①④⑤是表现萧秀爱民惠民的,不是“敬重士人”。

3:C C项“这是因为他预测到船队会遭遇风暴,下等的船要毁坏沉没”有误,原文仅说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意即萧秀仅仅是出于“爱士”的原因,才把好船给参谋僚佐。

4:(1)萧秀教导他说:“我这个刺史并无恩德,水涝为患,怎么可以因此而获利呢?”

(句意对、语言通顺,1分;“潦”意为“水灾”,1分;“利之”,意动用法,“以之为利”,1分)

(2)他登车离开了,到上朝结束了也没有吃饭,也没有指责那个厨师。(句意对、语言通顺,1分;“竟”,意为“结束”,1分;“弗之诮”,宾语前置,即“弗诮之”,没有批评他,1分)

安成康王萧秀字彦达,是梁文帝的第七个儿子。天监元年,被封为安成郡王。京口自崔慧景之乱后,屡次遭受兵祸,民众大多流离失所,萧秀招纳并安抚民众,仁惠爱民之政广泛推行。一再遇到饥年,他把私人财物供给百姓,所救济的人很多。

天监六年,萧秀担任江州刺史。将要出发时,主事者找来一艘坚牢的船运送斋物。萧秀说:“我怎么可以爱惜财物而不爱护士人?”便让主事者将坚牢的船拨给僚属,下等的船运载斋物。不久遭逢风暴,斋舫破沉了。到达江州后,萧秀听说前任刺史让陶潜的曾孙担任里司,便叹息说:“陶潜的德行,难道会不泽及其后代吗?”当天就征辟他为西曹。其时夏季水上涨,津渡桥梁都断绝了,外司请求依照旧例租船渡人,按价收钱。萧秀教导他说:“我这刺史并无恩德,水积为灾祸,怎么可以因此而获利呢?”

不久萧秀任荆州刺史,加授都督。他在那里建立学校,招揽隐居之士。征召处士河东韩怀明、南平韩望、南郡庾承先、河东郭麻等人。这一年,魏县瓠城人造反,杀害了豫州刺史司马悦,引起司州刺史马仙琕的紧张,仙琕发签到荆州以求应允赴援。众人都说应当等待台官的批复,萧秀说:“他那里等待我援助,援助他应迅速,等待敕令不能应急。”便立即派兵赴救。后来沮水暴涨,淹毁了很多百姓的田地,萧秀用二万斛谷供给百姓。派长史萧琛选择州署中贫苦衰老和单丁的役吏,一天就遣散了一百多人,百姓非常高兴。荆州常常遭受干旱,萧秀就自陈己过,亲自祈告楚人的愿望。不一会儿甘霖就降落下来了,于是获得了丰收。到他离任时,风波骤起,船沉橹没,萧秀所询问的是唯恐人员伤亡。

天监十三年,萧秀担任郢州刺史,加授都督。郢州地处要地,赋税繁重,人力不堪负担。萧秀抚恤百姓,约束自己,百姓安居,境内安定。夏口经常成为交战之地,很多地方骸骨暴露野外,萧秀在黄鹤楼下祭奠亡者并将骸骨掩埋。一夜梦见有数百人跪拜谢恩而后离去。每年冬天,他常常制作衣服给受冻的人。

萧秀迁为雍州刺史,在路途中去世。梁武帝听到噩耗后,非常沉痛哀悼。起初,萧秀往西行时,郢州人士送他出境,听说他病了,百姓商人都为他请命(要他归来)。到他去世时,四州人士都撕裂衣裳做白帽哀痛哭泣,迎接他并送往京城。

萧秀容貌仪表俊美,每每在朝廷上,百官注目。他性情仁慈宽容,喜怒不形于色。近臣曾经抛掷石头杀害了他养的天鹅,斋帅请求治其罪。萧秀说:“我怎能因为鸟而伤害了人?”在都城某日早晨办理公事时,厨师送上食物,不慎将餐具弄翻了,萧秀登车而去,至上朝结束了也没有吃饭,也不指责那厨师。

萧秀精心留意于学术,搜集经籍与载记,招揽学士平原刘孝标,让他编撰《类苑》,书还没有编完,就已流传于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跟水有关的作文 活在当下的作文 介绍公园的作文 关于守株待兔的作文 爸爸妈妈作文 描写母爱的作文 摆脱依赖独立成长作文 关于教师节的作文600字 什么的端午节作文600字 初一记事作文600字 妹妹出生了作文 如果我是作文 诚信伴我成长作文400字 感谢清洁工作文 我的小鸟作文 书香作伴作文800字 借事喻理作文 谢谢你作文600字左右 一件难忘的事700字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妈妈 国庆家宴作文 秋天有什么变化作文 小学生六年级下册作文 描写春天变化的作文 先抑后扬作文写人 描写合肥的作文 初二上册语文作文题目 写秋天的田野的作文 家乡趣事作文400字 我的暑假生活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