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范文

2021-06-23 08:10:01
相关推荐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第四单元是以文化艺术为主题,所选课文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安塞腰鼓》的作者刘成章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腰鼓这门独特的民族艺术,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既是对安塞腰鼓的热切的赞美,更是对陕北人民蓬勃生命力的赞美。学习本课要积极投入放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有张力的语言,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阅读感悟能力,但有些感悟层次尚浅,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点拨、培养,特别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的文章,学习起来更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有意识地扩大他们的学习课堂,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了解相关的知识,培养其能力,这是至关重要的。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对文化艺术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这是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做的。我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情特点,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象,并指导他们充满激情地大声朗读,通过诵读来体会这篇文章的气势和主旨。

教学理念

本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本设计旨在抓住朗读这一环节,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文章之美,并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课文对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律动和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3 过程与方法

深入诵读课文,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能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教学方法

1、多媒体助学。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让学生形象感知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拓宽课堂的广度。

2 、诵读导学 。指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又从更深的感悟中,准确掌握朗读的语速、停顿、重音,更能传情达意。

3、讨论合作学习与点拨结合。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标。懂得与人合作的意义,体验群体合作的成功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安塞腰鼓的多媒体教学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

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安塞腰鼓,它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什么稀奇,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眼前巍然屹立的宝塔山,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气、神,使它鼓敲得那么响,人舞得那么狂,劲使得那么足,生命力那么昂扬。它就是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 它就是中华民族的安塞腰。

二、自学检测和朗读课文。

请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课文。

1.结合注释,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和义。

亢奋 晦暗 羁绊 冗杂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2.体会全文语速、语调的变化。

明确: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3.找出全文中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的句子

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反复四次。

4.美读全文。

可以模仿合唱的形式。1—4自然段和28—30自然段由女生读。5—27自然段主体部分老师朗读。

其中,抒发赞美之情,音调最高亢的13、17、22、24自然段,由男生读。

三、整体感知

目的:从文章中摘取精彩段落,指导学生多美读,从美读中体味它的气势,感觉其中的生命

律动,进而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对人的旺盛的生产力的赞美之情。

方法:

1.请学生找出段中精彩语句,谈谈自己怎样通过美读来体现句子的气势和情感。

2.教师指导点拨,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美读。

例段一:第7自然段

明确:本段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赞颂了那股喷涌而出不可扼制的生命力。因此,“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简洁有力;“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要用急促的、富有跳跃性的节奏,来表现腰鼓场面的火豪放、动力十足;最后“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要读出对腰鼓场面、对人的生力的赞美之情。

例段二:第18自然段

明确:本段描写打鼓后生打鼓时的身姿,赞颂了通过腰鼓所宣泄出的人的奇伟磅礴的生命力因此,“搏击着”这之前的三个修饰语“有力的”“疾速的”“大起大落的”要重读,以体现后生舞姿的力度;“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要读得步步近逼,层层递进,以体现强大生力的灼人之势。“存在”“活跃”“强盛”“居然”“奇伟磅礴”等词要重读,体现人的生命力的强大。

例段三:第25、26、27自然段

明确:写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要把短句“愈捶愈烈!”的三次反复和一切都在“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读得简洁有力、铿锵激越,使人体会到:腰鼓表演达到高潮,人的"生命力被尽情释放,生命的一切在这释放中得以超脱和升华。

四、延伸迁移

学生讨论。

1.通过朗读我们体会到了安塞腰鼓所宣泄出的人的巨大的生命力,那么这股生命力的本质是什么? 从文中找出原句回答,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这股生命力“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其本质——安塞人要冲破贫穷落后的羁绊,不甘贫穷落后,不畏屈辱磨难,奋发向上,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2.结合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举例谈谈这股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华民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我们的民族虽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自豪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辉煌。

五、明确课文主旨,热化感情,结束全课。

1.找出起特殊作用的句子,用美读来体现其中的感情。

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在13、17、22、24自然段反复出现,美读时感情要炽热、饱满,声调要高亢激越,充分表达本文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之情,对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之情。

2.学生齐读这四个自然段。

3.播放多媒体录像,画面是今天的黄土高原,今天的安塞腰鼓,配以《东方红》变奏到《黄河》的音乐,达到热化感情、升华主题的目的。

结语:最后,让我们用今天的黄土高原,今天的安塞腰鼓作结,让我们衷心祝愿:我们的人民青春不老!我们的民族青春永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集封面 科技创新作文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写景的作文400字 我的一天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300字 爱是什么作文 旅游作文 小学作文 写事作文500字 我的一天作文600字 初一作文 关于劳动的作文 童年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600字 感恩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 四年级下册作文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400字四年级 我的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我的妈妈 作文 责任作文 写人作文4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写过年的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 好书推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