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临泉县城镇化的调研报告

2021-07-02 10:40:03
相关推荐

临泉县城镇化的调研报告

临泉县是农产品主产区,国家限制开发区域,人口众多,其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皖北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剖析临泉县城镇化发展,对于推进皖北新型城镇化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 临泉县城镇化发展基本情况。

临泉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隶属阜阳市,周边分别与豫皖两省9个县市区接壤,总面积1818平方公里。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16亿元,财政收入7.8亿元,户籍总人口225万,辖31个乡镇、1个工业园区。从人口规模看,城镇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1个,2--3万的2个。1--2万4个,0.5-1万14个,0.5万以下10个;从发展类型看,城关镇和鲖城镇工业发展基础较好,杨桥镇是传统商贸型乡镇,瓦店镇有较为专业的山羊贸易市场,其他28个乡镇多为农业型乡镇。

(一)临泉县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1.城镇化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2012年,全县城镇化率,按户籍人口计算约为20%左右,按常住人口计算为40.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为49.8:20.7:29.5,农业占了半壁江山。城镇功能严重不足,人均占有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较少,多数镇供水能力不足,污水处理能力、垃圾处理能力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2.县城和产业基础较好的镇是人口集聚的主要方向。十一五”以来,县城和产业基础较好的镇吸纳人口较快,人口数量按年均5.4%的速度增长,主要来源是本县的农业人口。县城人口所占比重从2005年的9.25%提高到2012年的13%。

3.人口外流仍持续小幅上涨。临泉县的外出务工人口众多,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劳务输出密集地,近年来前往长三角务工人员比重不断上升。2010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约为60万人,2011年约为65万人,2012年员为68.6万人,逐年上涨。

4.土地规模化经营初现成效。从2011年开始,临泉土地流转开始大幅度增长,截至2012年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50.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9.8%,土地规模经营户1777户。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一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据统计,农民租给规模经营户的价格在800至1200元,农民将土地出租后多选择外出务工,收入普遍比以往有较大提高。二是使大规模的机械化耕种和专业化种植成为可能,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节约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三是解放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土地流转的外出务工的人员约占全县外出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城镇规划的指导性和约束力不足。一是规划综合考虑不足。正在修编的城乡建设规划中,编制单位太过注重城市规模,对支撑人口集聚的产业发展,以及水资源等问题考虑较少。二是规划标准偏低。新修编的规划面积约为87平方公里,除去河流等约61平方公里,约要建成60万人的大城市,需要对地下管沟有所考虑,然而因资金问题,新规划仍按地下管网设计。三是规划的约束性较差。在城南新区,规划中的医院,因投资商的要求,改建成了体育场馆。

2.产业支撑能力差。一是总量小,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仅8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也只有19.8亿元,全县企业呈现小、散的状态。二是产业层次低,临泉县的产业主要为化工、酿造、机械电子、皮革加工等,其中,化工和酿造属于传统产业,机械电子多为组配产业,皮革加工主要是蓝皮的加工,处于产业的低端。三是尚无带动型的龙头企业。近年来,临泉县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多数招商项目为代工企业。

3.水资源匮乏。临泉县多年地表水资源量为3.7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为3.6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中深层地下水安全开采量0.6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可用水3.86亿立方米。2010年,全县年用水量2.37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0.44亿立方米,农业用水1.73亿立方米,工业、建筑业用水0.17亿立方米。预计2015年全县用水量达到4亿立方米,将超出多年平均可用水量0.14亿立方米。特别是,临泉县居民用水为深层地下水,目前县城取水深度已达到600米,已近极限。其他乡镇也多在200到300米,潜力有限,且深层地下水恢复和补给十分困难。

4.土地占补矛盾较为突出。临泉县土地后备资源丰富,从全县看土地整治潜力较大。但是,受土地指标和先补后占政策的制约,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之间矛盾日趋紧张。比如,转移安置过程中,必须先将安置点的建设用地补上,这个前提是地方政府要有一块等大的空余建设用地,没有这个前提,各项工作就很难推进。

5、资金短缺问题严重。临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工业发展不足,县级财力薄弱,2012地方财政收入可支配财力为4.48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13.7%,其余86.3%主要依靠转移支付。全县每年仅工资支出就达8.4亿元。除了保工资、保运转之外,临泉很难再挤出资金用于城镇化建设。同时市场化融资能力较差,临泉县城市建设投融资公司成立以来,才成功融资2次,贷款1.38亿元。面对不断增长的城镇建设资金需求,资金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二、几点思考

通过在临泉5个不同类型城镇和开发园区的调研,我们对以临泉为代表的皖北同类型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进行了初步思考。

(一)把加快农业现代化作为推进皖北县域城镇化的基本前提

从世界现代化历程看,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历来注重对农业的扶持,不断缩小农业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非农产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下降到1.2~2.1。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能够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组合比例趋向合理,实现三次产业生产率同步提升。目前,我省非农产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高达3.9,省土地流转面积2314.5万亩,其中耕地1537.9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4.7%。土地流转率在全国居第九位,中部地区第五位。面对多重约束,我省要在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走集约型增长的发展道路;通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促进农业的规模报酬递增,不断减少农业的就业需求,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食品、原材料和人力资源保障。

(二)移民就业和移业就民相结合推进皖北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

皖北地区是我国能源和粮食主产区,资源富集,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是我省内需潜力较大的区域。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可以避免因过度劳务输出造成区域内技能型劳动力短缺,导致竞争力进一步下降。皖北人均水资源量约470m3,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1/2,不及全国的1/4。目前,皖北地区以不足全省1/5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全省约1/2的耕地和人口以及全省主要电力、煤炭生产的用水量,特别干旱年份,缺水率达30%。因此,从水资源承载能力来看,皖北地区不适宜走高密度城镇化和大规模工业化的道路。针对当前皖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收入过低和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现状,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有序组织劳务输出,采取移民就业和移业就民相结合办法,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增长诉求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

(三)加快形成适度集中、多点分布的县域城镇布局形态

目前,皖北地区城镇供水以地下水为主,一些重点城市,如阜阳市、亳州市、淮北市、宿州市等存在程度不同的地下水超采现象,引发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根据水利年报资料,淮北地区23% 个县级以上城镇主要开采中深层和深层承压水,承压水开采量占城区实际开采量的比例平均达到80%以上。广大农村地区(含乡镇居民点),则以潜水为主要供水水源,潜水开采量占农村实际开采量的比重超过98%。《安徽省国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明确提出了“控制皖北缺水地区城市采用地下水,防止地下漏斗引起城市地面沉降。”受水资源的瓶颈约束,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发展的规模受到制约,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应是在进一步发展中心城市和县城的基础上,加快县域重点镇的发展。通过培育一批布局较为均衡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城镇,形成下一阶段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极核,带动一批小城镇的发展,使数量庞大的农村转移人口在区域内形成较为均衡的城镇人口分布。

(四)科学合理选择产业发展方向

20XX年,皖北地区单位GDP能耗、SO2排放量、COD排放量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约高20%、26%、100%,单位工业增加值耗水量比全省平均水平约高4%。产业结构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协调性明显。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皖北地区缺水和环境脆弱状况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根本改变。因此,必须改变粗放式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实现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要改变资源开发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迅速壮大机械制造、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规模,形成新的主导产业。严格环境准入,限制高耗水、高排放产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加快煤炭、电力等高碳产业低碳化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产业集聚、生态化发展,推进循环工业园建设,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对策建议

(一)积极推动人口向皖江地区转移。

基于皖北和皖江地区不同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必须建立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差异化人口流动机制,促进皖北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向皖江地区转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促进职业教育移民,鼓励皖北和皖江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引导皖北农村学生到皖江职业院校接受职业教育并在当地就业。加大皖北农村应历届初高中毕业生到皖江就读职业院校资助政策力度,所有中职生可享受3年免学费、2年助学金政策,提高高职生助学金比例,并优先推荐在当地就业。选择部分县市探索开展皖北皖江之间人地挂钩试点,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相挂钩。积极拓宽南北区域合作领域,加强皖北与皖江地区市县政府在人口流动、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人口从皖北向皖江有序迁移。

(二)允许新型城镇化试点资金用于老城区和重点镇的城镇建设。

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来看,临泉等我省部分县级工业园区和乡镇产业园面积相对较小,且大部分紧邻县城老城区和镇区。应该充分利用老城区和集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这类工业园区城镇生活服务功能,加快实现产城一体。当前,我省正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在试点过程中,对于面积较大、距离城区较远的县级开发区,新型城镇化试点资金应重点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其城镇服务功能。对于面积相对较小且紧邻城区的县级开发区和乡镇产业园,要允许试点资金用于老城区和重点镇的城镇设施建设,促进工业园区共享老城区和集镇的服务功能,促进城区与开发区,集镇与产业园的融合发展。

(三)探索先占后补的周转用地办法。现阶段,由于县级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较少,以临泉为代表的皖北各县主要依靠土地整治、土地置换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来获取建设用地。在土地整治和置换过程中,由于普遍缺乏多余的周转建设用地,难以实现先补后占。为了加快破解县域城镇化的土地瓶颈,在严格占补平衡的原则下,可探索实行先占后补的周转用地办法。对建新拆旧需要新占农用地或耕地的,可先行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待村民搬入新居后,将旧址复垦,利用复垦的耕地补充村庄建设先期新占的耕地。使用周转用地的村庄,可按照周转用地面积的1.2倍补充归还耕地,以确保耕地不减少,实现占补平衡。

(四)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以临泉为代表的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必须大力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研究制定金融、税收、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土地托管、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强化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流转服务,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支持探索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制度。

(五)把引江济淮作为推动皖北“四化”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皖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极不相适应,供需矛盾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皖北地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实行适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同时,必须尽快实施引江济淮等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促进皖北“四化”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引江济淮(巢)、淮水北调工程程,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引淮济阜、引淮济亳、引芡济蚌等区域性调水工程,实现皖北地区全覆盖。另一方面,引江济淮调水工程应以满足城镇生活用水为主,兼顾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传记作文 专升本英语作文 综合素质作文 小伙伴作文 感悟人生作文 作文评语大全 往事作文 竞赛作文 见闻作文 初中作文范文 作文搜索 变化的作文 中学作文 2016高考作文预测 克服困难的作文600 回味作文600字 饺子作文 四年级的作文 二年级春天作文100字 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300字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三年级作文 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作文 我的好朋友作文100字 打屁股作文3000字 在我们这个年龄作文 关于爱国主义的作文 我爱我家作文400字 关于含羞草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童话故事 心里美滋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