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2021-07-04 13:20:01
相关推荐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压强、浮力及浮力的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同时也为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技能,但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没有准确的认识,学生也很难将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联系起来。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实验教学目标

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浮力大小。

2.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3.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为更好的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选择了以下实验内

容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设计

1.通过有趣的体验活动引发猜想。

2.定性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自制教具创设情境,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

三、实验方法设计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

体地位。把核心部分的学习尽可能的还给学生做,引导学生在“做中

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具体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2.定性探究,展示交流。

3.定量探究,深化统一。

4.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下面具体阐述一下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首先通过两个活动创设情境。

活动一:怎样让小西红柿浮上来?现在我把盐倒入水中。

活动二:学生分组完成向水中压空饮料瓶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浮力的大小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两个活动,学生很容易猜想到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以及深度有关。这里还要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猜想还可能是物体的密度、底面积、形状等因素。

环节二:定性探究,展示交流

通过三个步骤来验证猜想。

一、设计实验。

我给各小组准备了弹簧测力计、水、酒精、铜块、石块等器材,让每个小组都能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V排以及h有关。对于个

别同学提出的其他猜想,我给他们准备了相应的器材: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可以验证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由两根绳子系着的铜块,可以验证与物体的底面积是否有关,也可以选择这样的锥体;橡皮泥可以验证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在橡皮泥的外面包上气球,解决了橡皮泥入水后变散的问题。

步骤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

步骤三:展示交流。

V排和深度哪一个因素影响浮力?学生辨析不清。这里要引导学

生分析物体浸没后,发现浮力并没有随着深度的变化而改变,从而认识到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浮力的本质因素是排开液体的体积而不是深度。

最终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定量探究,深化统一

由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如何收集排开的液体?学生可以设计出多种方案,有的受到刚才这个实验的影响,把装满水的烧杯放在大水槽中收集排开的水,有的用量筒、水完成实验,有的设计出类似于溢杯的装置。我给学生展示用溢杯收集排开的液体,然后把溢杯放在这样的一个装置中,学生还会有新的发现。物体和小桶的上方连着弹性系数相同的弹簧,弹簧下面各有一根指针,现在指针指示同一位置,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时,右边的弹簧的指针的变化可以显示出浮力的大小,左边的弹簧的指针的变化可以显示出排

开的液体的重力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想到什么?学生会发现两边的弹簧的指针的变化大致相等,他们会想到F浮与G排可能相等,这样就把F浮与G排联系起来。

这里我并没有利用教材上的方式,提出F浮与G排的可能关系,因

为这种方式学生不容易理解。我采用的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F浮与G排之间的可能关系,顺利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然后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明确步骤。

根据所提供的物质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通过对多种物质进行实验得到的多组数据的分析,得出F浮=G排这一普遍的规律,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液和V排有关,这与第一个实验的结论是一致的,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统一之美。

4.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在课堂小结时,注重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体验,力求达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最后,要求学生整理实验桌上的器材,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五、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1.疑点的处理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于影响浮力大小的本质因素与非本质因素的辨析,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影响浮力大小的本质因素。

2.难点的突破

通过自制的教具发现F浮与G排之间的可能关系并进行探究,突出

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顺利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总之,本课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合适的土壤,不断的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终身有用的东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台阶作文 自然风景作文 谦让作文 路口作文 底气作文 雅思作文范文 我多想作文 全国高考作文 父亲节作文 小学写景作文 家长会作文 作文我的心爱之物 小学生作文范文 提醒作文 语文小作文 二年级作文大全 感恩作文素材 星期天作文 我的朋友英语作文 难题作文 路灯作文 父母的爱的作文 我的家人作文 小制作作文 七夕作文 奥运会作文 小小作文 作文秋 万能作文模板 考研 英语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