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鉴赏及阅读答案

2021-07-05 15:30:02
相关推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鉴赏及阅读答案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诗集:杨万里全集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创作背景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鉴赏1

诗词鉴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隐喻含义 在这首诗中,“毕竟”一词表现出杨万里的急切心情。“西湖”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首都临安。“六月中”指朝廷。诗歌第二句“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含义是:在朝廷里任职和其他地方任职是不一样的。“天”和“日”都指皇帝。“接”有“挨着”的意思。“映”映衬,在太阳下。“莲叶”、“荷花”都指林子方。“无穷碧”、“别样红”是说前途大好,一片光明。

整首诗的隐喻含义是:

毕竟是朝廷里面,和外面官场不一样。你只有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所成就,前途光明。

但林子方并没看懂,大喊“好诗”便去福州了。从此林子方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阅读答案

1.《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描写的是荷花,但写的是不同生长期的荷花,请作简要概括,然后指出各自的特点。

2.《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对象都一样,但写法各有不同,请具体谈一谈。

3.这两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参考答案:

1.《小池》写的是四、五月份刚发芽的荷花,特点是嫩;《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是夏天的荷花在傍晚时分夕阳照在上面分外的红艳。特点是红。

2.《小池》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小”处着笔,细致入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大”处着眼,境界开阔。

1.请把“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中的词语按照你理解的顺序排列.

2.诗句描绘的是西湖的( )和( ),向人们展示了( )(时间)西湖的独特景色,表达了诗人()之情.

3.描绘一下后两句诗的意境.

1 六月 西湖 风光 毕竟 不同 四时

2(莲叶)(荷花) (六月)(对西湖景色赞美)

3那碧绿碧绿的荷叶无边无际,就像与天连在一起;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非同一般的红艳.碧叶蓝天 艳阳红荷 相得益彰 景色鲜明 令人神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2

诗歌写的是,一天早晨,诗人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步出净慈寺,送别友人林子方。当他路过西湖时,突然间闯入眼帘的莲叶荷花的美,一下子把他给镇住了,他忍不住脱口而出,吟出这首别有新意的小诗来。这首诗是脱口而出的,仿佛是天机的赐予,没有丝毫人工的斧琢,一派浪漫与纯真。

毕竟,是六月的西湖啊,风光与四时的就是不一样。这个“毕竟”起势就造成一种强烈的情感气势,而且具有触目兴叹、即兴而成的口语特色。是什么让诗人这般感慨,这般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是六月西湖的特异风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你看啊,莲叶、荷花,绵延无尽,只到与水天相接,在朝阳的映照下,这无穷的碧,这别样的红,真是好看极了啊!这“接天”、这“无穷”,一下子将人的视野打开了,延伸了,使得诗歌的境界也由此变得阔大而雄奇了。如果不是有感于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不是由衷地被这美景所吸引,诗人怎么会有如此的逸兴横飞?

整首诗,前半虚写,后半坐实。一气贯穿,浑然天成。

其实,西湖的六月,西湖的景,一直以来,就存在在这里,只是平常的人用平常的眼睛,平常的心态去面对它时,就会对它熟视无睹,不以为意。因而,也就体察不到它的特异之处,它异乎寻常的美来。而杨万里做到了,这首诗的精彩之处就在这里,它不在于诗人写出的西湖的景事实上是怎样的不同,怎样的新颖,而在于诗人那种一下子被自然造化的美所击中所吸引的瞬间感受,在于他能在庸常之中振拨出来,寻找出惯常当中的新奇与诗意。的确,生活中不是缺少了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

杨万里就有这样的一双眼睛。在自然造化面前,诗人就像一个不经世事的孩子,对它充满了许多新奇的疑问与想象。对于儿童来说,世界上的一切他们都是平生第一次接触的,那些在常人看来不以为意的东西,却总能唤起他们的惊奇,他们为自己的发现常常兴奋不已。

就是这种孩童的视野与心理,总是让杨万里的诗充满了新奇的思考与想象。这首诗我们只看到了一个小小的侧面。他还有很多诗都体现出这个特色来。

诗人看色彩艳丽的酴醵花和歇在上面的色彩斑斓的蝴蝶,看了半天,区分不出来,“酴蘸蝶蝴浑无辨。”后来终于区分清楚了:“飞去方知不是花。”那飞走了的是蝴蝶,停下不动的就是酴醵花了。这些描写都带着诙谐的笔调,可谓妙趣横生。在诗人的笔下,自然景物有时会同诗人开起玩笑来。《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江北山》诗的第二首写道,“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诗人觉得从山岭下往上看山像低伏着的波涛,可是山见着人爬上高处,就立刻跟人比赛高低。爬山的人登上一步,高出一步,再回顾一下四周的山,它比人爬山的脚步还要高。本来翻山越岭,上得一山,又见一山,这是很普通的情况,但诗人写来,把山写得像个调皮鬼,充满着幽默风趣。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写树的作文 深刻的记忆作文 侧耳倾听作文 看照片写作文 楼道里的烛光作文 大学生作文 珍惜时光作文800字 三年级作文助人为乐 观察日出日落的作文 有关银杏的作文 关于细节的作文800字 状物作文600 莆田的变化作文 关于不完美的作文 生活的强者作文 陪伴作文700字初中 与法同行作文500字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300字 三年级上册看图写作文 作文350 初中我的一天作文600字 你还好吗作文 小学生写雨的作文大全 卡丁车作文 拟人句作文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题记 生活是美好的作文600字 百合花作文 气质作文800字 保护环境英语作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