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

2021-08-28 13:45:01
相关推荐

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博物馆观后感1

走进历史的长河,沉浸在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辉煌之中,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更感叹于汉唐时期的政治开明,文化自由,科学缜密,经济开放,艺术灿烂,军事强大。根植在统治者内心的,不是玩虚假的数字游戏,搞面子工程,与民夺利,而是建设一个“外硬内软”的国家,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到自豪和满足。人民也不用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发愁,连税负也降到了最低,医疗是完善的,教育是公平的。他们绝对不会想到,几千年以后,在这片土地上,“有尊严地生活”竟成为统治者卖弄的噱头和人民的奢望。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长安,拥有三百万人口,城市规划谨偌棋盘,文人墨客多入牛毛,各国商贾穿梭其间,市民百姓安居乐业。女人们可以不用为了病态美的骨感身姿而放弃享受美食的权利,可以身着男服甚至胡服,骑马,射箭,狩猎,蹴鞠,马球,摔跤……或是批上羽衣弥裳翩翩起舞,放肆地炫耀出自己丰腴的身材。女人是可以当皇帝的,只要她有能力。儿媳妇是可以娶的,只要有真爱。

走出博物馆,回到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盛世,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和不甘,方才想起历史发展中出现倒退也。

博物馆观后感2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由于没来过安阳一直对安阳文字博物馆很向往,今天我有幸去了哪里。

刚到就看到“中国文字博物馆”这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些大字上面是甲骨文中‘字“的模型。从大门口看博物馆主体那金玉辉煌的高大建筑,这座古式建筑真宏伟。外表刻画很多中国特有的各种图腾,散发着古老的中华气息。穿过大门通向主题馆的道路两旁,由28片铜质甲骨组成的碑林,它隐含了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文化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它代表28星宿,象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中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和一”思想的生动体现。走过碑林,金碧辉煌的屋檐红黑相间的柱子的主体馆已展现在眼前,主体馆地上四层、地下还有一层,高度32.5米,建筑采用殷商时期的饕餮纹、蟠螭纹图案浮雕金顶,采用红黑图案的雕墙和雕柱,展现殷商宫殿“四阿重屋”的特征。博物馆的外形来源于象形文字“墉”,这是殷商甲骨文、金文所概括富有哲理、经典、最神圣的建筑形文字的“墉”字,不仅表现了中国文字文化内涵,也显示了文字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进入馆内便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甲骨文,这些文字是有我们的祖先按照实物形态所创造周末又到了,今天没事。我和室友一起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没事的时候在网上查过一的。中国文字应该算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中国文字的主要发展历史,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中国文字博物馆反映了中国文字发展史的基本脉络,可以说是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尽管这些文字已不再使用,但是它也为我们现在的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值得我们去回顾去留恋。

在一楼展区,当看到“一片甲骨惊天下”展区,我不由的惊呆了。一排排展台和大厅四周的墙壁上布满了刻着甲骨文的甲骨、卜骨,这些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见证了中华大地悠久的历史和璀灿的文明,述说着中国文字的源远流长。我从对甲骨文的人一无所知到了对甲骨文有了些许的了解,有次感到我国的文字也是那么的博大精深,那片片甲骨都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结晶。

甲骨文的发现宣告中国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形成较成熟的文字体系。如今,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4500个,能够释读的约1500字。它是商王占卜的纪录,刻在牛骨和龟甲上,也有少量的羊骨、猪骨和鹿骨等。

商朝时期,生产力仍很低下,人们难以抗拒自然界的灾害。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要求助神灵的护佑,因此商代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在祭祀的同时,商王根据自己的需要,让贞人即主持占卜的人用甲骨进行占卜,向神灵询问吉凶。具体做法是在甲骨上面钻孔或凿孔,然后烧灼,在甲骨的.背面就会出现裂纹,即兆纹,根据裂纹走向判断吉凶,最后将占卜内容及结果用文字的形式刻在甲骨上。这就是甲骨文的形成,它记录了商代社会繁荣景象。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蔡伦的活字印刷术的制作流程。它分为7步,沤竹、浸灰水、打浆、蒸煮、荡帘抄纸、焙纸、揭纸。这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工程。正是有了这个发明人们才很方便的携带书籍。

在二楼,主要有钟鼎千秋、物以载文两个单元。这里展示大量珍贵文物,包括各式造型古朴、庄重肃穆的青铜器;出土于墓葬青铜器,每件青铜器内都有铭文“爰”字,是商代某家族的“族徽”。长短不一、难以保存的竹简;造型小巧精致的铜印;晶莹剔透,质地温润的玉器,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怎么不令我们为之叹服。

殷墟出土作册兄鼎:高22.1厘米,口径15.7厘米,腹径16厘米。銘文为“乍册兄”三个字。这件铜器的造型非常奇特,从整体看,如三个象首相连,它的足如同象鼻。它的上下以连珠纹装饰,腹部装饰着三组兽面纹。

云几鼎:这件圆鼎内侧有两个铭文。第一个字是一个族徽。第二个字是自己的“己”字。商代青铜器上的金文字数普遍很少。当时的贵族常常把自己名字或家族的族徽铸造在上面。这件青铜器纹饰精美,正面是殷商时期常见的兽面纹。

金文是刻或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重在纪念和流传,商周时期同样重要。先秦时期政府公文、文化典籍、民间契约、书信往来等等书写在竹、木简或丝帛上面。

先看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册”与“典”两个字,“册”明显是一个象形字,为用两根绳子编联的若干根竹简。而“典”则是在“册”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为单手或双手捧册。单就甲骨文金文中“册”字的出现,就足以说明商朝时期人们已在简牍上书写。

在三楼,中国文字博物馆专门开设了“民族文字大家庭展厅”,主要展示我国的民族文字。这里展示了我国的许多民族的文字。比如: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等这些在我国少数民族使用最为广泛,在这里还有在我国沿用时间极短的文字,虽然极短,但是对于了解和发掘少数民族文化十分重要。

我国从古至今出现过近40种少数民族文字。根据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产生年代和使用功能,大致可分为古代民族文字、传统民族文字、新创与改进民族文字等类别。这个展厅分为古代民族文字、传统民族文字、创新民族文字三个单元。

三楼第四展厅中有小篆,小篆是秦朝是统一使用的文字,它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看到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陈列着的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名家真迹。

进入三楼第五展厅主要展示从印刷术到资讯化,分为印刷术起源、雕版印刷、活字演变、汉字进入电脑,展现了从印刷术到信息化,将纵览汉字从雕版印刷到计算机时代的历程。

观看了文字博物馆以后,我了解了我国文字的发展历程。这些文字的创作耗费了我们祖先多少心血啊!我被这种敢于探索的精神所感动。正是有了这些文字才使得我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的方便,才是我们的世界更加的丰富多彩。我们应该懂得珍惜它们。并且完完整整的将它们传给下一代。

尽管现在已经进入了计算机时代,但是我们不能废弃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产。我们要将它们传承下去。我们应将它发扬光大,让世界人都知道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笔伟大的财富。让中华文化在世界大放光彩。

博物馆观后感3

暑假里,我去了许多地方,其中第一次去了恐龙化石博物馆。恐龙耶!化石哦!好多神奇的东西啊!幸亏我今年参加了夏令营活动,才有这样一个参观的好机会。虽然说只是参观一下这种生活在侏罗纪时代的庞然大物的化石而已,但我在外面排队的时候,心里仿佛就像藏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一样,蹦啊蹦的,似乎就要蹦出来似的。

我们走进了恐龙化石博物馆,首先映人眼帘的是鱼龙的化石,这种两亿年前的生物,约长十六米呢!看到它那么庞大,我以前似乎浮现出它们在《侏罗纪公园》里霸称一方的形象,我不禁拍了拍胸口,心想:幸好我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不然的话,我个子那么矮小,可能还不够它们塞牙缝呢!

然后我看见了海百合的化石,海百合的样子好像植物,其实是动物。那海百合长在水底,嘴一张一合,专等微生物来了,它张口就吃。时间长了,眼睛就退化了,真是个懒惰的家伙,我可不喜欢它!

我还看见了齿头龙、周氏墨鱼龙、海龙等远古生物的化石,这些化石形态各异,而且越古老的化石,样子就越简单。这些化石都是非常珍贵的!博物馆里的化石又多又奇妙,真是多姿多彩啊!浙江杭州西湖区留下小学六年级:廖欣怡

博物馆观后感4

这学期,学校组织了我们全体预备年级以及部分老师一起到中国武术博物馆参观。当我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准备近武术博物馆的大门时,我的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一走进风采馆,就看到了一根巍然屹立着的柱子,讲解员在一旁有声有色的做介绍:“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武魂柱。”接着把我们引到武魂柱的后面,只听到前面的同学到了转角处都哗然一片,我惊奇地想是什么让他们那样惊讶,当我也来到了武魂柱的后面,只见一个全是兵器的展厅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三节棍、大刀、复合剑……“好漂亮!”我不由发自内心的赞叹起来。展厅的后面是一个立体影院,通过3D短片让我们知道了武术源远流长的历史,对武术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我们又来到了博物馆的地下一层——数字化多媒体互动区域。瞧!那里有几个人在一个神秘的红棕色屋子里嬉笑着,走过去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们在玩“听声辨位”的游戏。

突然,从不远处又传来一阵阵笑声,闻声而去,只见几个人在一个个木桩上走路,红灯亮到哪里就要走哪里,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不从木桩上摔下来,原来这是“梅花桩”。我也马上向那些一个个红灯“宣战”。游戏开始了,前面的木桩的红灯亮了,我迅速往前方走去,可是忽然红灯又出现在了我的右后方,这下我可着急了,赶快转个身,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我只能试着伸出左脚,想去碰后面的那个木桩,但一个没踩稳,就败下阵来。还有“神拳无敌”、“眼疾手快”……有趣的体验活动让我大开眼界。

这次中国武术博物馆之行,让我明白了武术不仅能锻炼人们强壮的体魄还能锻炼人们坚强的意志!

博物馆观后感5

因为事先知道要去首都博物馆,所以我提前从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我点开首页,“降龙诞凤添人丁”几个字眼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决定主要研究“它”。

我在乘大巴车的路上。透过窗外,看见天空中下起了绵绵的细雨,掉落在我的手上,我没有不高兴却增添了兴奋与激动。

到了那里后,讲解员带着我们来到了“降龙诞凤添人丁”的展厅,因此我非常幸运且高兴地带着好奇心等待着老师的讲解。老师介绍着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孩子出生三天时,家里要举行“洗三”意识,意义是洗去婴儿前世的污垢,期望今生平安、快乐、幸福、吉祥。当然,在其礼仪之外,洗三还具备洁身防病的作用。”

听了老师的讲解,我一边记着笔记一边琢磨着老师的话语,一边回忆着,无形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除“洗三”之外,令我印象最最深刻的是“压岁钱”的来历,我仔细地听着老师的讲解:“古代为什么老人要给小孩压岁钱呢?因为有一种叫做岁的怪兽在孩子睡觉的时侯后伺机钻入孩子体内,所以大人在小孩睡觉的时候把压岁钱放到小孩的脑门上,让它无法进入。”这就是有趣的“压岁钱”的来历。

怎么样,有意思吧!

我们还参观了其他展厅,了解了很多古代的习俗、玉器、古玩等,知道了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践活动,使我知道了北京的一些传统民俗,了解了更多的古玩、玉器、瓷器,懂得了一些东西的由来。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后也做个讲解员,能懂得那么多的知识,多渊博啊!我坚信我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快乐地去探索那些知识吧!

博物馆观后感6

一感悟传统文化

到了博物馆,刚走进大厅,一股古老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在幽暗的灯光下,透着它的神秘。整个一楼大厅有各种陶器和石器,可以想象出在那个时代里,人们用石器做出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每一件物品都有独特的气质,更加体现了徐州作为两汉发源地浓厚的文化底蕴。

上了二楼,则是汉室遗珍展厅,在其中摆放着各种陈列铜器、金银器、玉器和陶石器,有簸箕山出土的“宛胸侯”龟纽印、金腰带扣、金代钩、金虎头、金羊头、明光宫等。通过这些鎏金的宝物可以预见当时皇廷是何极的辉煌,它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大气,象征着汉代的强盛。往下走,一面古朴的大门映在眼前,荒古而厚重的暗红颜色,是火与血的交融,象征着汉王朝的权利与胜利。

整个大厅展示了一个泱泱大国所蕴含的民族魂,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本。民族存在于何处?它存在于血液骨髓里,如果没有发掘出民族魂,那么这个民族的人必将会变得茫然、变得背叛。因为他们没有精神支柱。历史上,汉族曾经多少次被少数民族征服,但是作为汉民族却一直没有消亡,反而是征服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汉民族同化,这和汉文化的先进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学习民族传统文化

参观了二楼3厅,往里面走则是各种兵器、铠甲。其中一件是一位将军的铠甲,透过泛着寒光的铁衣,我感到了一股肃杀的气息,当年的他必定在沙场上驰骋飞扬吧。然后是“锁子钾”,用铁链结成,重十几斤,可以试想一下,当时的战士穿着这种衣服是多么的辛苦。那铁衣上的裂痕显示了战争的残忍,正是因为有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他们从不退却,两汉的民族气节支撑着他们铮铮的铁骨。各种兵器排列在大厅的四周,有短刃匕首,有长枪铁戟,斑斑的铜锈遮不住它们的寒气,森森的寒光炫耀着它们曾经的倔强。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兵器,但他们无一不体现了汉民族应有的血性。这血性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决心;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绝;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

一件件兵器象征着一个个英魂,也许没有他们的名字,也许他们不曾流芳百世;但这种“血性”确是他们传承后人的,这血性不是“冲冠一怒,流血千里”的莽夫,而是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他们遇到过困难,他们失败过,但他们最终都战胜了困难,为黎民百姓搏得一个太平盛世。

正如刘邦项羽争天下,刘邦败了多少次?不重要!因为他最终胜利了。历史对刘邦褒贬不一,因为项羽太强大了,强大到让所有人佩服。他可以背水一战,可以力能扛鼎,可以一夫当开万夫莫开。但他终究是败了,败给了刘邦更败给了他自己,因为他输不起。而刘邦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坚持失败就是最大的成功。

正如俞洪敏先生所说:作为一颗草,人们可以随意的践踏你,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因为人们根本就无视你的存在。只有像树一样不屈不挠的成长,长成一颗参天大树,远方的地方人们才能看到你,走进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荫,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中国精神,也是两汉文化所要告诉我们的真理。

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最后看到的是“金缕玉衣”这件金缕玉衣是王侯的葬衣,据史书记载玉衣以玉为福,如铠状,连缝之,以黄金为缕,腰以下玉为机,长一尺,二寸半为柙,下至足,迹缝以黄金缕。通过这介绍,我们了解了金缕玉衣的由来,看着这套金缕玉衣仿佛是一位王者躺在那里,不怒自威。

时至今日,许多人崇洋媚外。诚然,国外的许多国家比中国发展的好。但是“我们”被放在哪里?民族文化被放在哪里?假设我们不从世界、国家的大角度看,仅从徐州来看的话,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博物馆存在的意义了。它用这种方式激励后人,让过去的先辈教会我们不屈的精神,掀起一个波澜起伏的时代。通过这跨越历史的文化与精神传承,让现代的徐州人再次发出历史的辉煌之光,让徐州这座古城增光添彩。

不得不承认,徐州这座拥有浓厚历史文化的古城已经落后于其他城市了,在巨变的三十年里,徐州进步太小了,不说与上海、深圳等沿海新生城市相比,就是周边城市都有超越徐州的趋势了。也许是时代束缚了我们的脚步,但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弘扬民族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越过古老的街道,聆听着圣贤的教诲,细数汉家之往事,弘扬汉家文化与精神。在这个古朴的藏馆里,我向宣誓“怒向刀从觅小诗,我以我血荐轩辕”!

博物馆观后感7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上海博物馆。一下车,博物馆门前八尊气势恢宏的汉白玉雕像立刻映入我的眼帘。博物馆由方体基座和巨型圆顶组成,分为四层,各层有各层的特色,第一层是青铜器馆,第二层是陶瓷馆,第三层是书画馆,第四层是货币馆。

我们随着井然有序的参观队伍进入博物馆大厅,先来到青铜器馆。里面的青铜器琳琅满目,大克鼎、牺尊、黄觥等青铜器历史悠久。大克鼎铸造于公元前10世纪末,几千年的古人就能创造出这么造型奇伟,花纹精致的青铜器,真是太令人惊叹了!

参观完青铜器馆,我们来到了陶瓷馆。我发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瓷器。一个叫汝窑盘,它是北宋时期的茶壶,质地非常坚硬,到现在一点磨损的痕迹也没有,完好如初。我想这一定是古代不知名的艺术家的心血吧。相反地,大汶口文化黑陶镂空高柄杯轻薄易碎,杯壁仅一毫米厚,因此被称作“蛋壳陶”。

看了这么多的文物,我最喜欢的还是青花瓷器。雪白的瓷器上画着青色的龙,这些龙栩栩如生,有的张牙舞爪,好像在找谁比试;有的两条龙缠在一起,似乎在打架;有的奋力往天空飞去,仿佛要去摘太阳……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龙,我不禁暗暗佩服古代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

一天一晃而过,转眼就要离开博物馆了。我回头凝望身后的博物馆,深深感受到中国的古代文物绝不是单纯的艺术品,而是一个个时代的象征。青铜器、瓷器、雕塑、书画沉淀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我为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感到骄傲!

博物馆观后感8

二月十日,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上海博物馆。那天天空下着雨,我们排了一个小时的队,终于到达了博物馆大门前,我看到博物馆的外形,就像一个古代大鼎,我想里面一定很好看。

博物馆共有4层建筑,里面拥有很多精品馆藏,汇集了中国各朝各代的历史文物,尤其以古代青铜器、书法、绘画更具特色,其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作品堪称镇馆之宝。

馆内一楼为古代青铜馆,二楼为古代陶瓷馆,三楼为古代书法绘画玺印馆,四楼为古代玉器、钱币、明清家具馆。整幢楼气势磅礴,上圆下方的形状寓意为“天圆地方”,我们从四楼到一楼依次参观。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古代钱币馆,我从中了解到钱币的起源,从最开始海贝到刀币、铜钱、银锭等金属钱币,它们形式多样、造型奇特,有的像武器形状的刀币、外圆内方的开元通宝、各种制作钱币的陶范,还有让我震惊的钱树……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见了许多外国友人,他们很认真地欣赏着每件藏品,我想这些宝贝不仅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它们代表着中国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继续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期待作文 半命题作文 发现作文 初一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六年级 关于梅花的作文 作文大全400字 感恩父母 作文 新年英语作文 足迹作文 拔河作文 高一作文 趣事作文 春节作文600字初二 推窗风来作文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200字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母亲的作文 初一作文500字 小学六年级作文 青春作文素材 我爱读书作文 我的爱好作文 开学典礼作文 晚霞作文 改变作文 我的梦作文 初三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