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北京折叠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2021-09-10 16:40:01
相关推荐

北京折叠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折叠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折叠的读书笔记1

《北京折叠》个人感觉,比较温和,甚至有些悲观。主角老刀只是为了挣钱,让女儿上一个好一些的幼儿园。

从第三空间,往返于第一二空间送信,而送的这封信,也不是什么衣带诏,只是帮助一个第二空间的少年,追求一个第一空间已经订婚却隐瞒少年的姑娘。顺便,帮助第一空间的成功者,带了药给瘫痪在床的双亲……

老刀生活在第三空间,做垃圾处理,在第一空间得知,机器可能代替垃圾处理工,但是当权者为了第三空间的就业问题,否定了垃圾分类机器的提案。

老刀有惊无险的回到第三空间,从此继续上班,担忧着有一天自己会被机器取代。老刀无力承担反抗者的角色,作者似乎也无意去触碰这一点。从格局上,似乎不够宏大。但作者大概只是希望聚焦于小人物,最无能为力的,也最自私的反抗。有一点宿命论的味道。似乎小人物在大格局上无力改变历史。个人觉得,这个中篇,构思精当,但写得略草。没有挖掘更深的意义。如果支撑一个长篇,会更有空间。毕竟,阶级这个问题,真的很值得探讨啊。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文明,都存在着阶级,统治,控制和歧视。

这一点上,《北京折叠》换成《纽约折叠》《东京折叠》,从意义上讲,都是一样的。哪个民族没有歧视?哪个民族没犯过错误?

希望人们和科幻作者的格局一样,没事儿别老狭隘民族主义,多思考思考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穷也好,达也好,谁也阻挡不了一颗兼济天下的心嘛。

北京折叠的读书笔记2

我是一个科幻迷,自《三体》获雨果奖以来,《北京折叠》再获此大奖。科幻迷为之大呼过瘾!

《北京折叠》与《三体》角度不同,既没有恢弘的星战场景,也没有光年级别的跨越。虽然写的是未来,写实的手法,让人感受到的就如立足于现代的北京郊区、CDB。既是折叠的北京,也象折叠的上海、广州,也有可能是折叠的纽约、东京、里约……,地球中各个角落的人,都身同感受,引发了共鸣。《三体》与《北京折叠》的共同优秀之处,都有着深深的人文情怀。

一、你、我都生存于折叠空间中

在家里讨论《北京折叠》,女儿说:“老刀太善良了,他的处境也悲惨。为了他的孩子,冒着危险去送信。那还是他捡来的孩子。”

我问太太:“你觉得我们在哪一个空间?”

太太回答说:“每日奔忙,辛苦劳碌。寄人篱下,受人所雇。不过还好,还不至于受温饱所困,还算是活在第二个空间吧。”

三个空间中,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公平,并且是非常的不公平,第一空间中,500万人享用着24小时,绝对丰富的社会资源;2500万人的第二空间,只有16小时;第三空间,7000万人却只能在8小时中生存。连现实中最公平的时间资源,在小说中,都被进行了精确的划分。三个空间所有的环境、资源、生活模式,都完全不一样了。

故事是如此的写实,让每个人都沉浸其中。对于与自己相同空间的角色,有着深深的共鸣。但不管在哪个空间,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悲欢情愁:老刀送信,得到了报酬,女儿也因他的努力,可以上到更好的幼儿园,他因此会得到快乐的。秦天在第二空间,努力打拼,期望进入到第一空间中,追求他的美人与未来,他努力的过程,也有着快乐与艰辛。第一空间的吴闻,不仅是拥有着看似十分丰富的资源,却同样还有着巨大的责任;依言的感情世界也只有她自己清楚……

在我看来,不同的空间(我没有使用“阶级”这样的字眼)中,人们的关系,也不见得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精英空间的人们,有着更多的权力与责任,吴闻的辛劳与决策,同样还考虑着第二、第三空间的人们。秦天追求着美好的未来,同时对第三空间没有歧视,更多的悲悯之心。不管身处第一空间的老葛、还是第三空间的老刀,只是努力做好自己的本份,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他们之间,有着更多的更解与支持。

现实之中,除了时光是公平的",其他所有的资源肯定是不公平的,看似与生俱来。实质却是,不同的空间,不仅是因为资源分配之不公,更是思维、看法的不一样,他与世界互动的行为就不一样,就处在不同的空间中。

一个人有着悲悯之心,普渡之心,他就处在第一空间。释伽牟尼出身王家贵族,终修成佛,六祖身为樵夫,隐于猎户之中,也顿悟成佛。又有多少帝王,视天下为家,却难逃末落之运,商人之道,若是虞斯尔诈,即得小利,也难成大业。

你天生就在哪个空间?你究竟在哪个空间?

二、穿梭游走于三个空间之间

刚毕业时,曾在街边与三、五好友,大排档之间,光着膀子,吸着炒田螺、喝着啤酒。我也曾在第三空间。

相识某位司机,因陪同老板出差,也经常出入于五星宾馆、豪华酒店。典型的第一空间的“老葛”。他坦言道:身为司机,与同行相比,此生足矣。

当老刀来到第二空间时,他有担心,他有不安,但秦天能坦然面对,秦天需要他帮助送信;秦天在第一空间实习时,遇见依言,爱上了依言,却又略显自卑;老葛遇到来自第三空间的老刀,甚是亲切,托他带钱给父母;吴闻除了每日要管理大量的社会事务,还需要心忧着第三空间的垃圾、以及收垃圾的人……

我们都有着游走于三个空间的经历,向上看时,一定会存在着羡慕,也会有嫉妒,也会有恨,但这些不应该是主流,更多的是想通过自己的奋斗,努力出人头地,力争到上一个空间;相信上面一个空间也没有排挤,只因为自己仍没有资格,因为出生卑微。由上向下看时,一定会存在着鄙视、歧视,但这些不应该是主流,更多上相互的同情、依连与支持。我们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在三个空间中穿梭,我们更喜欢的是自己所在的空间,并没有人规定你要如此这般,只是自己的父母是这样,习惯了饭菜的口味,习惯了周围的气味,更习惯的人情世故,一旦脱离了自己熟悉的空间,会觉得不舒服、担心、以至恐惧。理性之中,人往高处走,总想脱离原来的空间,但自己的潜意识会将你留住。“三代方可成贵族”。

你在哪个空间?你究竟想在哪个空间?

三、三个空间的未来

阶级主义者看了《折叠北京》,看到了天生的不平等,看到了阶级的差异,甚至预言着阶级斗争与革命。

有人说,郝景芳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我一直也没有感受到这是一个完整的社会阶级的解决方案。

不同的空间,自古以来就有,并且会一直存在下去。

这是宿命论,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产生就是原因,存在就是理由,既然产生与存在,都是历史的选择(熟悉的词句,不一样的味道)。

站在高处,看着三个空间,本质就没有区别,都有着其悲欢离合、喜乐情愁。不管他拥有的物质资料是如何的不平等,不平等实质只是在自己的内心里,在自己的思维里。小说将时间进行了不平等的划分,现实中,时间是绝对平等的,内心的选择是绝对平等的!

三个空间在严密的组织中,没法流动,约束的也只是思维与选择,你会选择一个自己不熟悉的空间吗?你在另一个空间会快乐吗?

空间之间,不存在着强大的动力去更替,革命的念头也只是部分人头脑中的选择,更多人的选择是祥和与安宁。并且坚信,每个空间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前进着,每个空间的人,都在相互的支持与协作中。

我们作一个假设,假设真的存在着一个理想的新世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个世界是否会存在动力?这个世界是否真的很美?

北京折叠的读书笔记3

很少读科幻小说,对于阅读作品的选择我一向觉得科幻意味着不真实,真实世界的纷繁复杂已经让我们应接不暇,科幻世界的虚无缥缈便如同一个疾步行走的人脚下的那颗石子,干脆踢开了事。而这部小说的名字还是吸引到我。

《折叠北京》小说一开始就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奇幻的城市空间和生活模式。故事的男主角是一个48岁的单身垃圾工——老刀。他居住的北京分为三个空间,这三个空间在48小时轮流切换,共享这48小时。第一空间住的是社会上层人物,分割其中的24小时;第二空间住城市白领、精英阶层,占据6小时;而第三空间,也是人最多的空间住的都是像老刀这样的底层垃圾工,他们只分割到8个小时。故事讲得就是老刀为了能赚到养女上幼儿园的费用要翻越两个空间帮别人送信的经历。

释卷后,静神凝思,对于这个作品能获得科幻类小说的“雨果奖“,我不禁有些质疑这个奖的含金量。从文笔上来说流畅却平淡,科幻创意上仅注入了一个新奇的科幻概念,换句话说,只搭建了一个科幻的框架却填满了现实。但这个作品的亮点就是披着科幻的外衣、长着现实的躯体。而这件外衣对于每位读者来说,那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

聊一聊文章的亮点吧!现实版的阶级分层和固化。北京不用折叠,我们就已经找到了这三个阶级,他们各行其道,泾渭分明。文中“老刀“们的第三空间如同那些生活在城中村的底层民众,他们为生活而奔忙却获取最低的报酬和拥有最狭小的生活空间,他们是“穷一代“,孩子也绝大多数会成为“穷二代“,“穷一代“们甚至没有能力让孩子进入这个局促逼仄的折叠空间,他们嗫嚅着:“活着,我们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阶级固化“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现实中作为底层民众的上升通道都几乎已被堵死。哪怕是看似最公平的高考,曾有高考作文让从“中华美食、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等词汇中选择一个写成文章介绍给外国青年。农村的孩子在家里只看到连绵的大山,背靠黄土面朝天劳动的父母,哪里骑过“共享单车“、用过“移动支付“!

秦天作为第二空间的代表,现实中应该是中关村的那些“白骨精“们。这个阶层有着体面的工作和生活,也可称为“中产阶级“。但想要上升一个空间却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更要有那么一点儿“走了狗屎运“的运气!他们或许因为租住在某个城中村与老刀有了交集,或许依托高学历背景能跟第一空间的“白富美“谈一场渺茫无望的恋爱。

第一空间以“白发老人“为代表的规则制定者和掌控者们,他们的现实意义自不言而喻,他们丢个数据key的小失误都可以随意压榨第三空间所剩无几的剩余时间,如同蝴蝶轻轻扇动了一下翅膀,就能引发“老刀们“生活中的海啸。

马克思曾经指出:“阶级对立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迄今存在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由这种方式所决定的交换关系上的。文中也着重强化了经济基础对于阶级分化的重要作用,但精神层面的分化呢?文中没有提及,但我们不得不思考,精神层面有没有那么泾渭分明?是否可以雾霭般地流动、渗透?

再聊几句小说中的不现实的部分。第三空间的人每天只享有晚上十点到凌晨六点的时间,到了时间要钻入“胶囊“并被空间释放出来的药物催眠四十个小时,这得需要多么强大的一个膀胱?什么意识主宰他们会乖乖进入所谓的“胶囊“?北京城外的司机可以目睹全部的折叠过程,老刀们为何不可以用八小时以外的四十小时时间到城外打工赚钱?诸如此类的漏洞,都无法细细推敲。

也粗略看过刘慈欣的《三体》,感觉科幻小说应该是那样的,有科幻的树干,更有科幻的枝桠,能在读者脑中结出丰满的科幻果实,最后可以细细咀嚼一番,但《折叠北京》没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4年英语一作文 国庆公园作文 作文模式 冬天的树林作文 关于天空的作文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作文 妈妈你辛苦了的作文 我不任性作文 成长的足迹作文600字 五一劳动节小作文 鸳鸯湖公园作文 心中的涟漪作文 作文我的新同学 二年级作文起步 六年级上册园地四作文 写信的英语作文 2017专八作文 学会感恩800字作文 不成曲调也是歌作文 英语六级万能作文模板 去北京的英语作文 三年级传统文化作文 家乡作文400字 难忘什么的作文 值得铭记的作文 哆啦a梦作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我身上的闪光点作文 拜年作文200字 写人的作文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