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关于教师赏识教育的读书心得范文(精选3篇)

2022-01-07 08:40:02
相关推荐

关于教师赏识教育的读书心得范文(精选3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赏识教育的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赏识教育的读书心得1

今年寒假,在休息之余,按照学校领导的安排读一本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作为一名教师,多读这类书籍,肯定会受益匪浅的,也是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的第一线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一个朋友向我推荐了《赏识教育》这本书,我细细读完全书,感受颇丰。

本书的作者是周弘,书中叙述了他是如何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并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早在1968年,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证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赏识会促其成功。实验表明:具有“培养前途者”的学生名单,被专家有意识的泄露后,他们个性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我国的聋哑女孩周婷婷也是在赏识教育的氛围中走向成功的典型。她自幼又聋又哑,但在父亲周弘“赏识—成功”法的教育下,在老师的帮助下,周婷婷走出了无声的世界。她不仅能言善辩,而且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享受了更多的人生幸福和成就感。

目前,正留学于美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从最初对孩子的赏识而渐渐地走入失败的误区。周弘老师说:“小孩子学说话,随便说得多模糊,父母都给予赞扬,结果呢,绝大多数孩子都学会世界上最难的口语,而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赏识的目光去凝视自己的孩子,却要抱怨呢?”诚然当孩子呱呱落地,我们便对他的第一声充满了惊喜与幸福。当孩子刚学会叫“爸爸妈妈”,无论其发音多么含糊,我们都欣喜万分。而当孩子稍稍长大,我们的老师、家长却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吝啬于赞美与微笑。对许多优点视而不见,对错误或缺点却狠狠地予以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显然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那我们的孩子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行”,“你真棒”,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他们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这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就看你会不会使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不少孩子有这样的体验,因为在某次考试中考出了好成绩,从此就爱上了该门课程;反之屡遭失败,就可能引起孩子对该门课程的憎恶。

可见,成功意识对青少年的成长多么重要。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赏识是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阶梯。作为老师、家长,应该学会赏识孩子。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更容许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不承认孩子间的差异性,不允许孩子失败犯错误,结果使孩子害怕失败,害怕犯错误,扩大差异。现实生活中抱怨多于赏识的事实比比皆是。从某种角度说,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以及过去的举制度,都具有淘汰性,每年仅有50%的同龄人考上大学,却有92.8%家长希望孩子读大学,19.3%的家长还希望孩子读硕士,教育几乎成了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黑色的六月”、“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埋没了多少具有特长的英才;期望值过高的父母们面对着孩子不可避免的失败,导致了无数悲剧的产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得不接受失败,面对差异,而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来激励孩子。

作为教师我们应转变观念,赏识教育孩子,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你真棒!”“你很出色!”“这办法真妙!”“我真为你骄傲!”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它符合孩子那种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赏的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断的激励。但也要防止走入误区,不能把赏识的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如非要拿学校的金银奖等,而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充满自信,全面发展的新人。

教师赏识教育的读书心得2

古人云: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才能出高徒。世世代代在这样观念下被“逼”出的莘莘学子,从古代私塾到现代高压教育,层出不穷。无可厚非,棍棒教育简单有效,却粗暴严苛,学生在生理受到挫伤的同时,心理健康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教育旨在培养“人”,培养的是健全的人,无论是身心健康发展同样重要。

在亲自走上三尺讲台,有一线授的实战经验后,我更加深刻的发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尽管实习学校的学生素质低于同级平均水平,但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严苛的管教责骂。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靠着皮鞭抽出的马儿不会减少丝毫内心的桀骜。如果棍棒教育真的是万能的,那就不会有“后进生”的出现。如果棍棒教育真的是万能的,那更不会有“学困生”的存在。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是走进他们内心,了解他们真实感受的教师。打开铁索的"最好方式,不是冰冷暴力的榔头,而是小巧灵活的钥匙。暴力砸开只能伤痕累累两败俱伤,深入锁芯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内心都住了一个积极向上,渴望被认可,期待被赞许的自己。那是没被染缸污染过,纯澈干净的灵魂。我实习的学校是当地最后一个批次学生所在的学校,几乎可以说是被所有人都放弃的存在了。但深入了解后发现,他们中还有很多人内心深处是不甘心,只是基础太薄弱不知道从何开始学习,不甘心却无可奈何,索性随波逐流自甘沉沦。恶性循环只能越陷越深,没人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任由他们在泥潭中挣扎。其实,在和他们接触了一个星期后,我发现很多人其实语素养非常高,对字的感受力也相当敏感,只是平时缺少专门的训练,不懂得答题技巧。更是因为在学习上得不到被认可的感受,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将心比心,学生的内心比想象中都要丰富,也更加敏感的。他们虽然还在学习阶段,但仍能清楚地感受到教师的态度。他们知道教师的教学任务是精心准备还是草草应付,他们知道教师的态度是平易近人还是趾高气昂。不用说一句话,他们甚至可以从一个眼神中敏感的感受到教师的情绪不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真的会影响学生对自己定位,而适当的鼓励可以重新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他们需要这种被赏识的欣喜。他们需要被正确引导,但需要被认可,被尊重。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治理洪水最好的办法是疏导而非阻塞,暴力打压只会让事情越越糟糕。适当的赏识教育,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并提出表扬才是正确的教育模式。点点滴滴的表扬是照向他们心中的阳光,有了指路的光芒,再深不见底的泥潭也能努力一点点走出。

教师赏识教育的读书心得3

赏识教育是在把做人的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让孩子的无形生命升华的同时,让他们的有形生命经得起风雨磨难。有人认为给孩子无形生命的赏识太多,会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一旦在社会上得不到赏识就会适应不了。学校体育真正的本质是育人,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不易受各种旧习惯和传统的约束,具有创新潜力。因而,体育教学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应正确发挥评价功效。本着这一教育目的,教师在具体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量用科学、规范、赏识、激励性的语言做出评价,而少用或慎用批评、责备性语言。

教书育人的种种迹象表明,对学生优点、长处的欣赏、赞美,可以使一个人获得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以往体育教学只重视对学生优点、成功的欣赏和鼓励,而对于那些体质差的学生偏偏是批评多于鼓励,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逃课。对自信心不强的学生来说,反而是不断丧失自信的过程。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对其进行赏识、激励性语言评价,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那么,怎样将赏识教育运用于体育教学中,使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呢?在我这几年教育教学工作中,经过迷茫、探索、发现、总结,认为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在给予自信中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学生,仅仅以为得到100分便是成功,因此学生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这与传统文化有关系,因为我们总是强调存在哪些不足。“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教导完全正确,如果仅看到缺点,则是不全面的。表扬和鼓励对树立学生自信心尤为重要。首先,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最基本的评价。其次,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最后,创造鼓励性环境,给每个学生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如立定跳远教学中,我并不像传统教学那样急于教动作,而是让学生一直练习直到动作标准。我以小体操垫当“沙坑”,在体操垫后分别画上不同等分值的起跳线,让学生以自己的能力选择起跳线,然后记住自己的成绩,一节课下来看谁的分数最高。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而且平时怕上体育课的同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兴趣也被激发。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赏识教育在实施中

为了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上学期我在体育教学课上搞了一个“我之最”的评比活动。给每个班上课的时候,在最后结束部分让每一位同学找一条优点,说出这节课中的自己之最。可以评自己,也可以评别人。如掌握动作最快的,练习最认真积极的,课上最遵守纪律的,小组练习中最乐于助人的,本节课进步最大的,等等,并给每人都准备了一颗星,一周体育课达到五颗星的,奖励一个小标兵标志。一学期累计10个标志的,年终奖励一张体育小标兵奖状,通过实践学生很欢迎这种奖励方法,每节课下来那高兴劲甭提了。试想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从来没有领过奖,有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对领奖从来没抱过希望。这次活动过后,我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变化,特别是那些从没有得过奖的学生,以前不爱动的学生爱动了,不愿练习的学生主动了,做操不认真的学生认真了,爱捣乱的学生听话了,通过这个评比,笔者发现体育课纪律比以前大有进步,学生学习激情更高了,给体育课带来无限活力与生机。

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赏识教育在深化中

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赏识,在学校快快乐乐地学习,轻轻松松地生活。如乒乓球教学中,有位学生的推挡动作完成得不是很好,为了让学生将技术掌握得更扎实,我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鼓励学生有效联系,效果非常明显。师说:你练习得太棒了。如果你能将小臂带动大臂向前上用力的速度再快一些就更好了。生说:谢谢老师的夸奖,我现在就试一下。过了不多时,学生主动找到我说:老师,刚才我把你给我讲的仔细琢磨了一下,果然效果非常明显,推挡的质量高了很多,同时还注意了身体姿势和站位,技术更娴熟了,老师谢谢你。没有学不好的学生,一句赏识的话不但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和练习质量,而且促进了其他方面发展。“赏识教育”可谓一举两得。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广实施,其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必须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赏识教育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本质需求,对受教育者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一种新兴教育理念。通过赏识教育的实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与情趣,并逐步形成创造能力;可以使学生得到赏识鼓励与情感熏陶,从而形成乐观的健康心理,积极向上、富于创造性的个性,发展多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还可以通过教育者赞扬为学生创造自由联想的空间和充分发挥的机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作文关于旅行 我家的小鸡作文 海边风景作文 最想告诉你作文 我收获了幸福作文600字 周末作文450字 我又长大了作文 温暖作文350 故乡的作文500字 作文百搭开头结尾 有意义的周末作文 中华文化作文开头 初三生活作文800字 仿写春作文300字 开学之初作文 迎难而上作文600字 属于自己的光芒作文 猫的样子作文 微作文200字 被同学打屁股的作文 初中作文运动会 以年为主题的作文 今天的我作文 读什么有感作文600字 粉笔作文 被老公打屁股的作文 盲人摸象游戏作文 小学五年级作文变化 湖北高考作文题 有关文化的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