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范文

2022-02-11 12:50:01
相关推荐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范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

《非暴力沟通》是由美国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著。第一次听到《非暴力沟通》这个书名,我就想到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协作运动。暴力指不同的团体或个人之间,如不能用战争方法和谐彼此的利益时,常会用强迫伎俩以抵达自己的目的,称为暴力。作为一名受过教育的、没有犯罪记载的公民,我历来没有想过自己和暴力扯上关系,但每次在责骂小孩后,孩子妈都会建议我去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她说我的言语给小孩带来了一定的伤害,这应该也算是暴力的一种。

当我读完《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有两大方面的感受:

一、关注非暴力沟通方式的要素,深思“修身”

作者以为,非暴力沟通方式包含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求以及央求。当发作一件事情,恳求我们不加任何个人感情颜色地中止复述,接着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分析自身的(或者他人的)哪些需求招致呈现那样的感受,最后表达自己的央求——细致的、细化的央求,当中必需明白是央求而非命令。

例如:一个学生在一个星期内迟到了三次,教员对该生中止批判教育。

情境一:

教员:“怎样次次迟到都有你的份?以后按时到校,如若再迟到就把你移交学校处置!”

情境二:

教员:“你这个星期曾经迟到了三次了,我很不快乐。你的迟到行为违犯了学校的规则,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所以请你按时到校。”

我国古籍《大学》里有一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说明成大事者,必先正心修身。情境一违犯了非暴力沟通。但细想一下,绝大多数的人,对每一件事情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特别关于经常犯错的学生,教员就容易构成呆板印象,即使该学生本周迟到的次数比上周少,教员也觉得他是经常迟到,似乎没有任何矫正。想要做到不加任何个人感情颜色地中止复述,必需加强个人修养。

二、对待愤怒与多角度思索

作者以为,当人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1、指责自己;2、指摘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当我们选择指摘他人时,我们以为别人应当认错或受罚,这就是我们的愤怒的缘由。

例如:第二次月考过后,级长对我说:“你们班的总分平均分还是年级最差”。

选择一:指责自己。我说:“是的,都怪我平常没有好好管理班级”。

选择二:指摘他人。我说:“这班学生太懒散了,平常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后没有好好做作业和复习”。

选择三: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说:“总分平均分还是年级最差,但与上次考试对比,与年级总分平均分的差距在减少,说明有进步”。

选择四: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级长对我说这事情,主要是关心我班成果,希望我能制定有效的方法来进步班级成果。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指摘他人,只会使我们的心情变差,而从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动身,没有产生任何的不快乐。

生活中充溢着矛盾与误解,经过沟通,能促进彼此的感情,消弭误解。暴力不能处置问题,反而让问题复杂化。非暴力沟通可以进步人们沟通的质量,我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非暴力沟通与他人交流。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2

非暴力沟通的本质是心中要有爱,对他人有爱,对自己有爱,非暴力是爱的外在形式。在沟通过程中通过一种结构化的方式解读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体会各自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合理地表达出来,使得双方能够互相理解,最终实现和谐的、充满爱的沟通。非暴力沟通的基本前提是假设人感受的一致性以及同理心,即人的基本感受是相同的,正因为人类的感受相通,所以才能相互理解。

读这本书一方面能够学会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这种方法,另一方面读书的过程也是对心灵治愈的过程。书中对人心理需要和感受的剖析之精准,时常让人觉得还真是这么回事,如果早点知道这些该多好啊。在此,我非常感激本书作者和译者,让我们知道应当多注重自己内心的需求,以及如何合理地表达这些需求使沟通能够愉快地进行,下面列一些令我感触较深的点,谈不上感受,权当杂记吧。

1)外在的驱动力是压力,内在的驱动力才是真正的动力。一个人如果总是以“应该”做什么来要求自己、命令自己,那他一定会偏离自己的内心,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就像恋人刚开始是出于对对方的喜欢,所以一切关系都很融洽。而当热恋期过了,出于让对方幸福这一责任方面的考虑,爱情往往变得沉重起来。

2)喜欢使用暴力的人,无论是肢体暴力还是语言暴力,是因为他内心的平静遭到了破坏,尤其是被暴力所破坏,所以他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自己内心的和平。但暴力从来无法根本性解决问题,因为暴力不是人内心最终的需求。

3)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需要,故而真诚待人比委屈求全更可靠、更长久。

4)向别人倾诉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像有些东西在你你说出来的时候你才能更客观、更全面地理解它。在痛苦的时候,合理的倾诉能够避免自己被充斥在头脑里的各种想法所束缚。

5)最后,这本书值得时常拿出来看看,当作一碗心灵鸡汤吧,需要的时候治愈一下自己的内心。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3

《非暴力沟通》是由美国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著。第一次听到《非暴力沟通》这个书名,我就想到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暴力指不同的团体或个人之间,如不能用和平方法协调彼此的利益时,常会用强制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称为暴力。作为一名受过教育的、没有犯罪记录的公民,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和暴力扯上关系,但是没有想到过语言暴力也是一种隐性的暴力行为,在不经意间就会伤害到别人。

当我读完《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有两大方面的感受。

一、关注非暴力沟通模式的要素,反思“修身”

作者认为,非暴力沟通模式包含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以及请求。当发生一件事情,要求我们不加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地进行复述,接着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分析自身的哪些需要导致出现那样的感受,最后表达自己的请求——具体的、细化的请求,当中必须明确是请求而非命令。

例如:一个学生在一个星期内迟到了三次,老师对该生进行批评教育。

情境一:老师:“怎么次次迟到都有你的份?以后按时到校,如若再迟到就把你移交学校处理!”

情境二:老师:“你这个星期已经迟到了三次了,我很不高兴。你的迟到行为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所以请你按时到校。”

我国古籍《大学》里有一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说明成大事者,必先正心修身。情境一违背了非暴力沟通。但细想一下,绝大多数的人,对每一件事情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对于经常犯错的学生,老师就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即使该学生本周迟到的次数比上周少,老师也觉得他是经常迟到,似乎没有任何改正。想要做到不加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地进行复述,必须加强个人修养。

二、对待愤怒与多角度思考

作者认为,当人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当我们选择指责他人时,我们认为别人应当认错或受罚,这就是我们的愤怒的原因。

例如:第二次月考过后,级长对我说:“你们班的总分平均分还是年级最差”。

选择一:责备自己。我说:“是的,都怪我平时没有好好管理班级”。

选择二:指责他人。我说:“这班学生太懒散了,平时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后没有好好做作业和复习”。

选择三: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说:“总分平均分还是年级最差,但与上次考试对比,与年级总分平均分的差距在缩小,说明有进步”。

选择四: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级长对我说这事情,主要是关心我班成绩,希望我能制订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班级成绩。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指责他人,只会使我们的心情变差,而从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出发,没有产生任何的不愉快。

生活中充满着矛盾与误会,通过沟通,能增进彼此的感情,消除误会。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复杂化。非暴力沟通可以提高人们沟通的品质,我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非暴力沟通与他人交流。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4

知道这本书是源于一个共同爱好心灵成长的好友推荐的,那天我咨询她事情,她很激动的推荐我这本书说一定要好好读读,我抵挡不了她的热情立马在京东上下单了。京东很快,第二天就把书送到我手里。然而,那本书大概就在我的书架上静静的躺着超过了三个月,塑封都没有开启。

第二次,我再次遇到我的好友时,我发现跟她沟通似乎感觉更好了,很明显的感到我的事情她都在认真的倾听和感同身受。她依然强烈推荐这本书,而且告诉我说自己花了好多精力在学习,这一次我动心了。

这本书为什么没有立刻吸引我的原因,大概吃亏在书名上。看书名以为在讲沟通技巧,然而我对于写“术”一类的书并不太感冒,我喜欢看“道”。我个人认为脱离了正确的道的基础去研究术,似乎根基不牢,有走偏的风险,而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然而我还是高估了自己,这本书其实是术和道的结合,既有指点迷津的理念,也有立竿见影的实操,很值得反复看,反复练。

那么何为非暴力沟通呢?在我们的表达里面含有四个要素:

1)观察,这种观察不带任何评价,只是描述自己看到的事情。

2)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或确认对方的感受。

3)需要,看到自己的需求或鼓励别人说出需求。

4)请求,清晰的表达出自己希望对方做什么,或确认对方需要自己做什么。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练起来还是需要刻意的。

在生活当中,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我们的语言,很多时候都是评判,甚至会上升到道德评价。比如,你太不负责任了;我的孩子很懒。比如有同事对某件事提出我们认为不好的的疑虑时,我们通常会说,你太负面了。有没有觉得这些对话里面,对方听到了批评,不走心,甚至粗暴。有时候我们为了表达我们的欣赏,通常简洁的一句:你好棒!你好优秀!虽然是表扬别人的话,但是,对方听到了空洞的应付,一样没有很好的效果。如果能描述详细的事情先,再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这和表扬要具体到事情上的理念是一致的。

还有时候,我们也喜欢比较,比较也是一种评价。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已经太习惯比较了,我们家长为了教育孩子通常会拿邻居家的好孩子来比较,学校会排名成绩,这也是一种比较,团队会排业绩表,这也是一种比较。但是比较蒙蔽了我们对别人或对自己的爱,对自己的认可。在比较的环境中,只有在比得过别人时,我们才会觉得自己是优秀的是好的。如果哪一天落后了,或者换到一个竞争更激烈的环境当中,我们没有能走在前茅,整个人都开始变得不好了,开始焦虑,开始否定自己。虽然适当的焦虑能引发人不断的突破自己,但是我认为深切的认可自己,知道自己的状态更加能给人于成长的力量。

再来看一下感受。本书是老外写的,他说很多人都忽略感受,说不出感受来。而貌似我们中国人更含蓄,即使有感受也未必愿意大方的表达出来,大家都怕尴尬。可见我们的语言能表达内心是太有限了。书中有个例子: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的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作者问他有什么感受,他说我觉得晚上不该这么大声。作者说这是看法,不是感受,让他再表达一次感受,他说声音太大了会打扰到别人,作者解释说依然是看法而不是感受。大学生想了想,斩钉截铁的说,我没有什么感受!有几次,我看了这本书后,我问儿子,妈妈答应陪你一起去外面玩,你有什么感受?他想都没想直接回答我,没什么感受。后来多启发几次,他会回答,我感觉很好啊。好是个很笼统的字,我继续问,除了好呢?很开心啊,还有呢?没有了。

为什么要关注感受,作者强调要倾听自己和倾听别人。倾听是个技术活,我原幼稚的认为,倾听就是人家在那说,我有能力不插话,现在看来,还需要注入情感的关注和感同身受。“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那多美好……”的确,我们一听到别人的痛苦或难题时,大都急于给予评判,建议,说教,安慰,或者同情,询问等等,作者说这些都是倾听的障碍,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自己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如果对方觉得我们已经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就会变得轻松,或许就会停止了谈话。这个的前提是首先我们得先了解自己的感受有倾听自己的能力,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有力量照顾好别人。

第三个是需要。发现自己的潜在需要也是一种能力。有一些话语,比如“我没办法”,“不得不”,作者认为这些语言表明我们在逃避责任,把自己推向一个弱者的地位。其实我们很多人没有认识到,我们的生活,我们面临的一切选择,都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即使我们不选择,也是主动的选择保持现状。我们需要把语言换一种说法: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书中一位老师抱怨学校的评级说,“我讨厌评级,这不仅没用,而且学生会紧张。但我不得不评级,因为这是学区政策。”作者建议她换一种说法: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保住工作。那位老师立刻发现对于评级这件事,她有主动的选择,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很生气,因为你饭吃到现在还没吃好,都凉了。”“我很失望,因为你昨晚没来参加我的生日party。”多么熟悉的句子啊,在我们生活当中随处可见,但是很可惜这些都不是非暴力沟通提倡的方式。非暴力沟通提倡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感受自己做主。也就是,我很生气,因为我…而不是因为你…。比如,“我很生气,因为我看到你饭还没吃好,我担心你吃凉的饭会拉肚子。”“你昨晚没来我的party,我很失望,因为我很想见你和你叙叙旧。”我想这和心灵成长领域里提倡的,“事情的发生和我们的情绪之间并无特别的关联,只是我们赋予事情它意义了,我们自己需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这种理念不谋而合。作者说,生气的产生,是源于我们内心没有被满足的需要。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别人生气是因为别人有需求,自己生气是因为自己有需要。觉不觉的这个和“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这句话神似啊!当我们关注在什么需求没被满足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倾听自己和他人了。

第四点请求。如何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请求,也是至关重要的。文中有个例子说,一位太太和先生说:“我叫你带瓶酱油回来,可是你忘了,好烦啊!”也许太太是希望先生马上出去买酱油,但先生很可能以为太太在指责她。类似这种误解应该是很常见的吧。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说话方式这么的简单粗暴,总以为别人都能明白我们的想法的疏于用心表达,其实都最后不仅自己失望,对方也有压力。

请求和命令也是需要区分的。书中说,如果我们的请求没有得到满足,然后我们就开始责备或指责对方,那么对不起,这个不是请求,而是命令。真正的请求是能坦然接受和理解对方的拒绝的。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这种情况下,我们貌似目的达到了,但是我们收获了隔阂和疏远,对方在不情愿的情况下逼自己做了事,但是对方收获的是对自己的讨厌。看,两败俱伤,这实在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

这本书写的很实用,推荐给感兴趣的朋友。作者总结,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别人,而是在诚实的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交流。全书提倡爱自己爱他人,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这里,我只是写了一点点感悟,如果你有机会静下来亲自看几遍原书,一定会有更多心得和巨大的收获。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5

教育家感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今天让更多一线教师感慨的是“有爱也不见得有教育”。君不见,一些老师对学生满腔热情,而有的学生却敬而远之;君不见,有的老师很负责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却遭到“敌视”,甚至于恶语相向、爆发激烈冲突……何以至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增强了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却相对滞后了。

在教育部颁布试行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三个“教师专业标准”中,“沟通与合作”被同时列为教师的一项基本专业能力。提升沟通品质,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一项必要的修炼。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虽然不是专为教师而写,但在提升教师的沟通品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却是一本经典之作。

你是否以为拳脚相加才是“暴力”?或许你知道“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但是否意识到自己对当事者陈述不当行为时却把“观察”与“评价”混为一谈了?你是否经常会给孩子以“道德评判”、说张三却拿李四来比较以及惯于使用“我不得不”“你让我”这类口头禅?你与学生或家长交流时,是否只顾自己说话而忽视了“倾听”对方?你是否喜欢用“安慰式”“同情式”“反驳式”“辩解式”“建议式”等等方式向倾诉者作出反馈?

当我看到《非暴力沟通》对种种“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剖析以及由此造成的危害就足以让我震惊了。原来,一直为伶牙俐齿而自得的`我其实常常像在公园里丢了钥匙、却因为光线比公园里好而趴在街灯下寻找的醉汉,由于表达方式不当而偏离了沟通的初衷和方向。

许多老师认为自己依法执教,不体罚学生,根本与暴力扯不上关系。但实际并非如此。本书把“暴力”分为“身体的暴力”和“隐蔽的暴力”两类。教师涉及使用武力的“身体的暴力”比较容易辨别、发生的概率也比较低。但是,通过语言和行为让对方产生精神恐惧、紧张和痛苦的“隐蔽的暴力”,往往连自己都很难察觉,政策法律更管不到,发生的频率也就更高。如果我们用心体会和留意一下自己和同事、哪怕是优秀教师的日常谈话方式就会发现,我们的语言的确经常会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隐蔽的暴力”虽然没有肢体上的冲突,但它同样会激怒受害者、迫使对方作出暴力反抗,它的实际危害性被大大低估了。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大家初次看到时会觉得沟通怎么会和“暴力”扯上关系呢?初次接触这本书,是我的闺蜜、大学老师隆重推荐给我的。她告诉我能从本书中找到人与人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秘籍。我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而且高考在即,他此时的心理状态,包括和父母的沟通问题以及我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困惑,让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我希望能从自身改变,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身心愉悦,让生活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所以我迫不及待的阅读起来。

本书的作者和创始人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Marshall Rosenberg)。他早年生活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充满暴力的生活环境促使他去了解是什么让人们互相伤害,以及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有助于矛盾的和平解决。这个愿望引起他对临床心理学的兴趣。1961年,他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得了该专业的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卡尔·罗杰斯。1963年,他创立了非暴力沟通模式。非暴力沟通作为一种交流方式,目前已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层面和各种环境中,帮助预防和解决学校、家庭、商业、医院、监狱等环境中的矛盾与冲突。2006年,卢森堡博士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书中说到的暴力不是我们字面理解的狭义的概念,书中提到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出于对生命的爱而希望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改变,从而有助于生命的健康成长。

本书提到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有爱、表达、感受、倾听、感激等关键词代表了作者对非暴力沟通的精髓,通过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和指责的模式,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的处事方式,让我们的内心逐渐变得平和,积极的行动,重获生活的热情。

通过看这本书,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日常,“不得不”的生活模式拉开了我和家人的距离,不擅长的表达令我的工作黯然失色。我希望自己能真正的吸收书中的精髓,改变自己与家人、同事和朋友间的沟通方式,真正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享受和谐的家庭生活和工作氛围,能够让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处处充满激情,充分享受生活中的各种乐趣。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7

最近我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它就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有效沟通的大门。读完这本书后,我第一次剥离自己,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亲密关系,包括和先生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以及和孩子的关系。我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开始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

我和先生单独相处的时候经常为一些小事吵架。同一件事情,在我们俩这会产生两个不同的版本,我们俩都会觉得对方不可理瑜。比如说我和孩子都已经睡觉了,先生进房间拿衣服去洗澡,他开柜门和关上柜门的声音有点响。我认为先生这种行为一点都不体谅他人,是不懂尊重人的表现;而先生觉得我为这样的小事情斤斤计较,是无理取闹的行为。于是乎,深夜里我们会这样一件小事情吵得不可开交。

《非暴力沟通》书中倡导当遇到事情与爱人沟通时,尽量客观性描述事实,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传递给对方,要避免对爱人进行道德评判或者与他人比较,这会让你的爱被蒙蔽。例如在上个事例中,我换个方式表述后,结果截然不同:亲,你开橱门的声音,打扰我睡觉了,可以在关门的时候小声一点吗?结果是他轻声地关门,我安心地继续睡觉。在生活中,我把不对伴侣的行为进行道德评判这个准则实施以后,我们俩的吵架次数确实少了很多。

除了和先生的关系得到缓和,我和自己的关系也亲密了许多。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要听爸妈的话、要听老师的话、要听领导的话,就是没人教过我们该如何听自己的话。没有人教我们,当我们的心感觉沮丧时,我们该怎么办?没有人教我们,当我们的心感觉愤怒时,我们又该怎么办?

《非暴力沟通》书中倡导我们要去感受自己生命的美好,学会顺从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甚至在追逐自我时,允许自己可能犯下的一些低级的错误,允许自己一边骂着自己傻叉却依然接纳这种不完美的自己。我们也可以有各种情绪,可以喜悦、可以伤感、也可以合理地愤怒,但重要的是看清自己的真正需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爱上自己的特别,把自己当成挚爱一样与自己和平相处。

学会和自己舒服的相处,不再执着于拧巴自己,顿时觉得生活轻松了很多,于是连带着对孩子的微笑也多了起来。5岁多的孩子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很多时候她开始反抗家长的权威。之前,我对孩子的这种抗拒采用的是比较权威的方式,导致孩子已经会表达:妈妈,你说的就一定对的吗?为什么我什么都要听你的?现在,我更多的是让她自己去选择,而不是采用不得不去做的方式。比如说,她不想去刷牙,觉得这很麻烦。我告诉她,你可以选择刷牙,这样可能会麻烦点,你也可以选择不刷牙,这样很可能蛀虫会在你的牙齿安家,到时候牙医就要把你用钳子把你的牙拔了。

具体怎么选,是你的权利,妈妈不干涉,但是,选定了,你就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非暴力沟通》书中倡导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她不依附任何人而存在。每个妈妈都无法替孩子做任何的决定,我们能做的只是能带给孩子只是爱和陪伴,而不是以爱之名,给予爱的绑架。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

闲来无事把最近几年很火的畅销书《非暴力沟通》看完了,一句话总结这本书:在说话之前先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别人的感受,并且在说话的时候语气温和且表达意思准确。下面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本书介绍的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在现实中的应用。

1、观察:勿与评论混淆

观察的语言表达的定义: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中,清晰的行为结果。观察是要有依据和事实证明的,比如具体的时间点、频率、某个具体的方面、数额等。

这章主要想表达的是有时候我们会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在无意的情况下表达出来,从而让听的人先入为主或者一开始就产生厌恶的情绪。就比如说你女朋友跟你说:你不爱我了,你第一反应就是:我哪里不爱你了?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如果你女朋友说你好久不陪我了,你就会反思自己是不是最近很少花时间陪她忽视了她的存在,而不是在想:我怎么不爱你了?

2、感受:勿与想法混淆

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一,要区分哪些是感受。“我觉得”、“我以为”不是在表达感受,也不是在表达感受;第二,建立感受的词汇库。

这个第二点我认为是第四点的一个分支,第四点是提出具体的、正向的,而不是抽象的、负向的请求。他主要想说的是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而使得沟通的顺畅。具体操作在第四点讲。

3、需要:是感受的来源。

感受和需要之间的关系:我们的需要、期待、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因而,不是追究别人的责任,而是体察感受背后的自我需要:我的哪些需要、期待或价值取向没有得到满足?

书中举的例子是A:惊了,居然有那么多未婚先孕的B:你担心他们的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A:是啊,如果我这样做我爸会杀了我的B:看起来在过去未婚先孕的后果极其严重?……书中在回答别人的感受时通常用反问句来猜测别人内心真实的想法,这种说话方式有点像心理医生在不停的问问题,我建议少用用这种方式跟别人说话,一是很无聊二是会给一些人心里压力,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比如说你女朋友跟你说:哇!这个口红的色号好好看。你别反问她你是不是想买了?你应该直接跟她说我下单了。总的来说考虑别人说话的深层意思应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我们在平时说话的时候应常常考虑别人在想什么,尤其是跟女生说话,她的每一句都有着她的深层意思,多一个心眼多一点脱单的概率,熟读《情商》祝大家都能找到一个好对象。

4、请求:提出具体的、正向的,而不是抽象的、负向的请求。

请求的艺术:

●提出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提出需要做的是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同时要伴随着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请求对方的反馈,确保我们的意思与对方的理解相同;

●明确谈话的目的。

跟第二点差不多,说话一定要说清楚把你想说的东西用精准的话说出来,不然就容易产生误会,就比如说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我问老师能不能带我毕设,老师回复:你是一个人不?我还可以带一个人。我以为老师能带两个人谁知道老师的意思是她只能带一个了,害得我推荐的那个同学白高兴了。这四点要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第三点,只要做好第三点你就能做到非暴力沟通,其他的要素我认为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情商》,说话不要让别人太讨厌。

另外本书中有一个很新颖的观点我认为大家可以学习一下,就是在你不想做一件事或没毅力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说:我应该去做这件事,因为这对我有好处而不是说我不得不去做这件事,这样有助于增加你的行动力。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9

之前没有意识到,语言是一个tricky的工具,这个工具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会带来多大的误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于是我寻求这本《非暴力沟通》的帮助,以期改善自己在交流时存在的种种问题,确实收获很大,让我对沟通本身有了全新视角的认识。

这本书不是一本讨论语言技巧的书,不是教你更漂亮的话术,不是教你如何说话更好听。书中强调通过沟通,将对话的重心落在体会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上,这不正是我们沟通想要达到的目的吗?同时这本书讲的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用观察替代评判、探究感受背后的深层需求,这些都在教我们如何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

通篇读下来,我为自己过去沟通中夹杂的暴力和评判感到震惊,为自己拒绝尝试了解对方感受和倾听对方需要感到羞愧,这些问题也全都指向我对自身感受的认识不足,自己还未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些暴力的语言就已经破口而出。是我本人,给和我交流设下了重重阻碍。

书中介绍的非暴力沟通模式,还需要通过练习得到巩固。希望自己在未来与人的沟通中能够做到:1.诚实的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用爱和合作的态度感知彼此,化解问题和冲突。让身边的人能够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关爱,让自己充满爱和能量。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0

今天中午读完这本书,掩卷长叹。

书很好,不过,如果要大范围地被人接受,还需要很久时间。

里面所述及的沟通习惯,即使是在文明程度较高的西方,其实也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习),东方的沟通习惯,与西方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家庭之间,更多来说是命令,而非沟通,语言暴力,比比皆是,网络上更是习为为常,因为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的言行有什么过分之处,或者更有甚者,是有意为之,做为发泄手段。

善意的、试图达成彼此间互相理解的沟通,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是人的基本需要。人渴望被理解,但又容易在指责他人的时候犯错。《非暴力沟通》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思维的习惯,在我还只读到一小部分的时候,已经向人做出推荐,很多问题的根本,其实也是源于沟通,多读这样的书,多改善自己的沟通艺术,是有益的。

道路虽远,却不必因此而止步。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1

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一直没有一个较为恰当的理解。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让爱融入生活。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的描述下来。要成功的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这时候我们就非常需要“非暴力沟通”了,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是我们要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非暴力沟通又称为爱的语言,英文简称NVC。

第一:用充满爱的方式沟通

避免如下四种掩盖爱的沟通方式:

1、道德批判: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他人

2、进行比较:过多的比较让人排斥

3、逃避责任:遇事一味归罪于外界,生活不顺,工作太烦,而回避自身的责任

4、强人所难:强加自己的观点给别人,是对别人生活方式和想法的不尊重

第二:慎作“评论者”

区分评论和观察,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

我们习惯于通过自己单薄的阅历和皮毛的观察贴标签。

我们要区分话语是观察还是评论,从观察的角度进行陈述。

NVC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第三: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很多人喜欢隐藏自己的感受,这和我们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环境有关,比如小时候父母擅自把孩子的玩具送出,而非征询孩子的想法,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孩子更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感受。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在沟通时

1、区分感受和想法

2、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双方剑拔弩张时,以一种圆润的姿态触碰对方,能使对方也收敛锋芒

3、当我们有需要时,坦诚说出,而非考虑到对方的过错去指责

4、厘清感受和自身的关系句式:如我感到(高兴、难过、愤怒),因为我……

第四:学会表达请求

但要明白请求不一定能实现。在请求时要注意

1、请求要说具体。谈话前先明确自己的目的和需求,防止无效沟通。在谈话时,注意自己的表达,要说希望对方做什么,而不是希望对方不做什么,以免引起排斥和反感。

2、谈话中可以多需求反馈,比如询问对方是否理解自己的意思,这样有助于知道对方是否理解你的请求,以及对你的请求的态度。

3、要区分请求和命令,命令让人难以接受。判断方法如下,如果对方认为不答应请求就会收到责罚,或者对方没有满足我们,我们就随便指责别人,这样都是命令不是请求。

第五:倾听

真正的倾听是放下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体会他人,在对方充分表述之前,不急着去分析和评论。要注意倾诉者话语里包含的:他的观察,他的感受,他的需求,他的请求。但有些情况我们可能需要适当的打断对方,当对方情绪很激烈的时候,或者我们不确定是否正确理解对方的表达,我们需要适当的打断,表达自己的反馈。另外如果我们自身处于焦躁状态,最好让自己平静后再开始沟通。

第六:学会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也最核心的运用即是培养对自己的爱。一个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去沟通。在这里我们要 做到如下几点

1、自我评价:当我们出现失误时,要明白这是对自我局限性的揭示,不必过分自责自己的失误

2、自我改变:当出现失误后,我们会开始改变,但改变的动机不应该是出于羞愧和内疚,而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为了更好的生活,这样的改变才是积极的。

3、自我宽恕:明白人无完人,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理解自己的价值观。把表述“我不得不(工作,教导孩子)……”变成“我选择做(工作,教导孩子)……,是因为(工作能体现我的价值,我爱自己的孩子)……”,去思考做事背后的动机,如果这个动机无法说服你,那就可以不做这件事了。

第七:如何表达愤怒

首先要明白愤怒的来源是因为自身尚有需求未被满足,而不是因为他人。

先要冷静,使自己恢复理智,思考为什么而愤怒,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同时聆听对方的需求,最后坦诚地说出自己感受和需要。

第八:适当的时机,用强制力保护双方。

一般在没有足够的时间沟通时,我们需要用强制力让沟通更有效率。但是要注意出发点应该是保护双方,所以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上,而非评价这个人的行为。如果出发点变成了惩罚,我们倾向于认为对方是邪恶的,需要用惩罚让其悔改,这样就变成了施暴者,很难获得友善的回应。

第九:表达感激

每个人都有对感激的渴望,当别人帮助我们时,我们一定要善于表达感激。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表达感激:

1、对方做了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同时,当别人对我们表达感激时,我们也应该坦诚大方的接受,不要自我膨胀或者假谦虚。

第十:重获生活的热情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随波逐流的去追逐一些东西,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是否喜欢,是否需要,只是跟着人群往前走,我们充满迷茫困惑,所以动力源不足。适当停下来,问问自己内心到底想要什么,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用非暴力沟通教会我们的方法,观察自己,感受自己的需求,提出请求,让自己的内心得到释放才能更好的生活。

老子说“圣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家讲无为之为。非暴力沟通也是这个道理:在一些敏感话题上,你只有放下了说服对方的念头和动机,转而充分和安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内心轨迹和体会,这样才会有最好的结果(无论是否最终说服了对方)。

我们要用同理心和对方沟通,不只是单单的讲道理!

认知心理学早已揭示,我们的理只是骑象人,情才是大象,骑象人基本是被大象拉着跑的,只有一些特殊的方法能协调两者。非暴力沟通里的共情同理就是一种协调大象与骑象人的途径。反之,在敏感问题上更不应该单用说理,或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传统策略来说服对方。这在很多时候都是徒劳的,徒增挫败感。

在沟通中,情比理重要的多的多!对方认可你的理只是你的情传达后一个自然附带的结果!你的理是要自然与和谐地埋在传达的情里面。这时就能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礼。

那么到底非暴力沟通和我们平常工作即企业管理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它是如何和企业管理发生协同作用的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个人发展层面。通过学习非暴力沟通,员工可以掌握人性化沟通的技能,学习主动调整情绪状态的方法,提升工作的专注度和效率,舒缓职场中的压力。另外,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能够借助非暴力沟通帮助公司形成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系统和人才培养制度,支持员工成长。最后,针对关键人才和公司高管,非暴力沟通还可以用于高管辅导,突破成长瓶颈,激发高层管理团队更大的潜能。

第二,团队管理层面。非暴力沟通讲人类共性的需要,在需要层面人们没有冲突,这一点能够支持团队形成真正意义的共同目标,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的同时,实现个人及团队的双赢。

另一方面,非暴力沟通还能协调和解决跨部门协作和团队冲突之间的难题,帮助公司部门间优化业务流程的同时,提高部门合作的效益。

第三,组织战略层面。非暴力沟通能够支持领导团队重新整合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文化,制定顺应企业内在需要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规律的战略,通过使命、文化和制度打造企业内部的自适应生态系统,使得企业以整体组织的形式不断地进化并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不再单纯依赖某位个体领导的魅力和作用,同时让企业管理层从根本上理解并有可能说到并做到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真正为社会和民众做出一个组织本然的贡献,并提高社会和民众的幸福指数。这是当今企业发展和变革的新课题,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锻造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非暴力沟通和企业管理的联系以及相互作用是基于以下的三个假设,也是企业管理的非暴力沟通根基所在。

1、需要:在企业中我们称需要为目标、动机和方向。企业管理人员是否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此,是企业是否能够达成绩效的关键。

2、以人为本:关注一个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与人相关的任务、流程、期限、成本和产出,以人为本有助于组织和管理者与个人建立连接,而这种连接特别有利于提高组织效率、实现团队绩效和稳固员工敬业度。

3、企业的天赋使命:如果社会是个有机体,那么企业好比是社会的一个细胞,这个细胞有着它天赋的使命,就是服务于社会这个有机体,而社会作为人类存在的集合,其本质就是服务于人。

所以,企业的根本作用是服务于人——通过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社会和人的幸福指数。这是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自适应生态组织系统的关键所在。

在我们所有的活动与追求中,无非是学会爱与相处,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满足和幸福。但是,我们往往发现,越想得到的东西,越可遇而不可求。于是,我们开始沮丧,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也不知道怎么解救,惶惶不可终日。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让自己和他人都感到轻松、舒服、温暖的沟通方式,是一种让自己和他人都不受伤害的沟通方式。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暴力或者隐蔽暴力中成长的。由于缺乏了解,我们常常认识不到自身的暴力。我们认为,只有打人、鞭挞、杀人以及战争才算是暴力,而这类事与我们无关。

认识暴力,有助于理解非暴力。

其实人都一样,你试图用指责、原则、说教、恐吓、压迫、威逼、沉默、逃避等方式,来让对方做到自己想要的,以求心安和满足;那么你永远只会得到一种感觉,那就是我最开始说的,越想得到就越遥不可及。

因为人面对不中听的话,或受到无法接受的待遇时,会有四种反应:

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通常只会有前两种反应,因为这是自然反应,也是成长环境教会我们的反应。而非暴力沟通是让我们学会后两种反应,出于对事情本身的探寻,出于对自己和他人的爱。

一旦对自己和他人有了负面情绪或评价,我们看不到生命的美,我们就会忘记人是“特殊的生命”,而不是任何一种工具。如果我们习惯于将自己或他人视为工具,一种充满各种缺陷的工具,随即会产生自我憎恨或者不满和憎恶他人。

面对自己或他人的表现不完美,所有情绪和指责,都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不管是自责,还是指责他人,或者被指责,其目的和原因都不在责备上,而是自己或他人的某种需求没有被满足。

比如,有人匆匆忙忙出门,忘记带钥匙,他可能会责备自己,或者责备他人,或者被责备。如果事情比较严重,责备就会变成惩罚,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做错事情,就应该受到批评和惩罚。可是从来都没有人想过,什么是错的事情,惩罚到底有没有意义。

在我的印象里,错是没有标准的,只要有人说你错了,他就可以批评和惩罚你。

语言使我们陷于是非之中。它擅长将人分类,把人看作好人或坏人,正常或不正常,负责任或不负责任,聪明或愚蠢,等等。而个人价值观,又将很多事情对的或错的,有意义的或没意义的,道德的或不道德的……

这些都是很个人的认识。

而朴实世界观告诉我们,负面的就应该打击和摒弃。

可问题是,你的价值观和判断有没有问题?你这样做的意义何在?你是想解决问题,还是想站在裁判的位置,享受那种快感和优越感?

我相信,对于我们想过好生活的来说,最终的目的都是解决问题,找到与自己和他人相处的方式,从此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那些通俗到一片美好的小说,之所以大家喜欢看,是因为它在剧情里让角色彼此满足。如果再仔细想想,就又会发现,所有的爱都是基于彼此满足才持久存在的。我们做不到小说里的心有灵犀,但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沟通方式,让爱不断加温延续。

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为了逃避批评和伤害。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意识到,很多痛苦和不幸,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太少,也是因为我们的选择。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可以选择不痛苦和幸福,但你选择了承受。所以很多时候,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没必要让别人负责,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所谓的无奈之举,往往不是环境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知识和勇气跳出这个局,去选择和拥抱更好的生活。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异化的沟通方式是十分危险的,它基于人性本恶的基础。同时我们在进行非暴力沟通即长颈鹿语言的时候要时刻注意价值评判不等同于道德评判,非暴力沟通精髓在于乐于互助。你取之于我,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当你知道我会与你而快乐。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2

《非暴力沟通》与其它沟通类的书籍有所不同,一般市面上沟通类型的书籍主打场合式的沟通技巧,而这本书讲的是从人的情感诉求出发,说话前三思,并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来进行交流的温和式沟通。

初次看到书名,我就感到疑惑,暴力沟通难道是武力解决问题吗?相对而言,非暴力沟通就是常言道的“君子动口不动手”吗?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暴力沟通指的是语言暴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语言伤害性往往比肢体暴力更严重,也更持久。书中指出,生活中大多的矛盾与冲突就是因为这些被长期忽视的语言暴力引起的,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要做到的是,学会观察对方与自己,讲究内心的需求与感受,并用温和的语言表达出来。

艾提·海勒的日志中写道:“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又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我们常常在第一眼的时候就妄自下了批判与看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就往往导致双方之间产生误会。

非暴力沟通就是突出强调这一点带来的伤害性有多大,书中介绍了实用的沟通模式。首先,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是随便地批评指责别人。第二,关切地倾听别人,而不是在未细心观察上解读为批评指责。人们容易混淆观察与评论,倾向于听到批评而反驳对方。比如,他是个懒惰的人。这就是评论。他是个四五天都不出门的人。这是观察。有人认为他不经常出门就认定他是懒虫。但未曾细想,几天不出门的人就是懒人吗?强加自己的价值观念于人就是一种暴力沟通的表现。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对方;责备自己;体会自己的需求与感受;体会对方的需求与感受。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自己的见解,人们的反应常常是为自己辩驳。相反,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求与感受,人们就比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而在提出自我需求时,要具体明确而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

比如,“我想要每个星期出门三天”,而不是“我想要自由”。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而是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和感受,帮助我们在倾听同时与他人建立联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3

这本书第一次听说是在樊登读书会上听过,印象一般,当时对此类书抱有自然抵触。这次在微信读书上听下来还是有所收获的。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求和价值观”。对一本书的评价亦如此。良性的沟通让人心旷神怡,恶劣的沟通令人暴跳如雷。沟通的技巧不容忽视。

只可惜,愿意花时间学习沟通技巧的人并不多。为了突破自己的沟通路径,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近来有意识地下了点功夫。遗憾的是,学习的初衷往往是寻求有效沟通,但学习之后警醒地运用,却发现也是另一种累。累,说明还没有掌握到位,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反省,改进。我们总是把最坏的脾气留给了最亲近的人,学习非暴力沟通,让你在发怒时换种表达方式,会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而且有些事没你想的那么糟。

自我反省,沟通不好的原因,尤其是和家人的沟通,很大因素是没有进行非暴力沟通,急躁易激动,导致沟通失败,不过要想熟练运用时刻运用非暴力沟通还需要做很多努力,有些章节需要认真复习,做笔记,时刻提醒着自己注意沟通的方式,默认于心,只能说努力改变吧。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与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总之,个人觉得非暴力沟通是有效的,但需要看面对的是什么人以及什么场合。在面对可能遭受伤害的情形时,你首先要做的是保护自己,卸下对方的武器。只有在对等的基础上,沟通才会发挥效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亲情的作文开头结尾 成长作文500字六年级 英语作文我最喜欢的节日 未来的世界作文600字 成长路上无捷径作文 关于中秋的作文600 春节里的一件事作文 触动心灵的瞬间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350字 原来我可以作文 做一个小实验的作文 包饺子作文250字 我的姥姥300字作文 月亮作文500字初一 冬雪作文300字 难忘的一天500字作文 与挫折同行作文 关于创新的作文800字 关于母亲的作文600字 网络是把双刃剑作文 写活动的作文500字 关于劳动的作文400 开学计划作文500字 机器人打屁股作文 追梦路上作文800字 我最爱的食物英语作文 感谢母亲作文600字 什么让我更出彩作文 包饺子作文150字 我成功了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