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金子》教学设计3篇

2022-03-06 17:25:01
相关推荐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金子》教学设计3篇

引导语: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金子》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金子》教学设计篇1

教材简析:

《金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片课文。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张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全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

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教学内容中显性存在的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在教师的引领下,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教师要努力构建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平台,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章,让学生领会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的同时,还要超越文本,链接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坑、附”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体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让学生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必须付出诚实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坑、附”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体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让学生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必须付出诚实劳动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话题导入,揭题

1、 话题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能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吗?

你认为我们要靠什么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生交流)

2、 揭题(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2)想象课文中的人们有什么梦想?最后,他们出现了哪两种不同的结果?

2、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3、 检查生字情况,相机正音。

4、 交流刚才的问题,并板书两种不同的结果。

5、 师:淘金者大多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了真金。此时,在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为什么彼得能得到真金,他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三、读悟比较,探究原因

(一)学习1~3自然段

1、 指名读1~2段,相机正音

2、 默读这两段并思考:彼得和其他淘金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 师生交流,课件依次出示:

相同之处:①都想找到金子。②他们都一无所获。③都“蜂拥而至”,相机理解这个词,并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④都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理解“河床”一词。⑤都是道听途说,没有根据。

不同之处:绝大多数人扫兴离去,彼得却不甘心落空。

4、 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彼得的做法。指名读句。

5、 从彼得的做法中,你觉得他与其他的淘金者有什么不同?

6、 通过比较,大家都觉得彼得要比其他淘金者有毅力,能吃苦耐劳。然而——(师引读)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彼得几乎——,也没有——,面对着坑坑洼洼的土地,他——。

7、 师:刚才大家不是说,要实现梦想就要努力、要勤奋。可彼得也这样做了,为什么却失败了呢?(引导学生抓住第一段中“听说”一词去理解感悟)

8、 是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梦想不是空想。6个月后,他连买面包的钱——,于是,他——。但课文不是说他找到真金了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接着读课文。

(二)学习4~5自然段

1、 指名读段,相机正音

2、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下起了三天三夜的倾盆大雨。雨停后,彼得发现了什么?

3、 指名回答

4、 这样的土地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彼得是怎样想的?

5、 指名读彼得想的话。理解“若有所悟”。

6、 彼得“悟”到了什么?再次默读彼得的话并思考。

7、 指导想象彼得当时的心情和表情,有感情朗读。

8、 从雨后的一块土地中,彼得竟能悟到这么多,你对彼得产生了怎样的看法?

四、回归话题,小结提升

1、 彼得的`悟就是他的第二个梦想,这一梦想与原先的梦想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认为这个梦想会实现吗?(生自由交流)

2、 那彼得后来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又能从彼得的故事中明白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讨。

结束课堂。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金子》教学设计篇2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梦想引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杨利伟叔叔从小梦想着能飞向太空,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杨利伟叔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能谈谈你的梦想吗?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

四、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

(2)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五、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及时评价。

2、通过认真的聆听,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3、回答上面的问题。

4、再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里写了彼得一无所获?(1-2)哪里写了他找到真金?(7)

六、作业:

1、写字。

2、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名言,你最喜欢哪句名言,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同学们知道的名言可真不少。从名言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很多知识,而且懂得了不少道理。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懂得更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起读。板:22金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板:梦想

3、过渡:那么,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二、整体感知,学生质疑

1、轻声读读4-7自然段,想:他的梦想有没有实现?

2、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初读彼得的话)

(1)轻声读这句话。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4)小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老师想了想,其实你们的问题都可归纳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的“真金”指什么,他是怎么找到“真金”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让我们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金子》教学设计篇3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的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一共安排了三篇课文,分别反映的是不同人物的意志品质。本文记叙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和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全文按时间顺序分为三部分,内容简明,情节曲折,意蕴深刻,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及朗读能力的好材料。教学时应让学生认真读课文,进行适当想象,加深体验和感悟。

二、(说学生)

由于我所面向的是三年级的学生,此阶段多数学生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识字任务,但他们好奇好动,不能深入准确理解文章,较少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对此我将引领学生精读品读重点字段,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并且,我将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来牵引学生的探究思绪。

三、(说教学目标)

为了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我根据教材内容及课程标准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懂得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3. 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朗读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朗读能力。

以上三个教学目标都是我的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彼得最后说的“真金”的含义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由于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以读为主线,采用阅读、批注、交流、品味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五、(说教学流程)

在学生做好认真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目标。在学习了第一课时后,学生初步完成了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在这里,我想着重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第二课时是一个提升能力的阶段,针对后两点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回顾全文,引导质疑

在这一环节,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词串,接着启发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所了解的知识,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质疑“彼得的梦想是什么?他实现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就顺着我的问题注意到最后一段的课文,然后引出彼得的话:我是唯一一个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片土地里,引导出问题:彼得是怎样找到真金的?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在上课后不久就提出,目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通过这一统领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细细地感受。

二、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1. 经过第一环节的铺垫,我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找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

2. 在全班交流时,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词句,加以适时点拨。

如学生提出彼得埋头苦干的句子,我将引导他们抓住“埋头苦干、几个月、几乎翻遍了”这些词,从精力上、时间上、工作量上说明彼得做出了别人无法比拟的巨大付出,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彼得是能吃大苦、耐大劳的人。进而在品读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彼得由“希望”转向“失望”的失落心情。

当学生在交流感受最深的词语 “若有所悟”时,我将引导学生具体说说彼得“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描述一下彼得看到的情景,体会希望的产生,明白这希望就在这肥沃的土地里,正是这希望使彼得留下来。

再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种花的,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从内心体会彼得所经历的困难,为下面揭示真金做好铺垫。

这三部分都是我教学的重点。经过这一环节的铺垫,就进入了我教学的难点,也就是第三环节??

三、揭示“真金”,总结全文

我再次将教学引导到彼得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再这块土地里。”让学生在读中思考“真金”的含义。理解“金子”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三个层面的问题:1.就是指的金子。2.财富。3.创造财富的勤劳等相关品质。在学生畅谈学习感受的基础上,我进行总结全文。

四、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由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我布置了两项作业(1.将这个故事将给爸妈听。2.观察校园或附近的花园,想象彼得的花园,写一段话。)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到这里,我的说课也就结束了。

五、(说板书)

金子

彼得:第一部分:希望——失望

第二部分:失望——希望

第三部分:获得成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夸夸的作文 八篇作文 趣事作文400字 作文我的生日 写桃花作文 妈妈的作文600字 重拾作文 英语作文演讲稿 作文研究报告 妇女节作文 了不起的作文 英语作文标题 学会作文600字 生日祝福作文 作文答题卡 写景作文初中 笑话的作文 交友作文 盼望的作文 拔河的作文 竹的作文 的温度作文 读书作文600 人物作文600字 筷子作文 作文素材古代 一次活动作文 四年级作文范文 作文应该怎么写 英语60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