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隔墙的时光》有感:让游荡的灵魂各有所依

2022-03-27 13:05:01
相关推荐

读《隔墙的时光》有感:让游荡的灵魂各有所依

岁末年初,郫都教育书香缭绕。先是以“行政主导、学校组织、全员参与”的形式,全区数千教师老师们饕餮了一场以“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为主的系列阅读盛宴。读书,交流,出专刊,巡回宣讲,专家讲座……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们经历了科学、正向、积极的心灵激荡,教育的一方天空被阳光照亮了。

我有幸全程参与了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分享。元旦期间,又有幸获赠一本《隔墙的时光》,迫不及待地读完,迫不及待地想要再来一番关于阅读的分享。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如果说我们刚刚才从陶新华、彭凯平的“福流”冲击波里回到现实,内心的浪花还没散去,那么,这本“郫都土著”的《隔墙的时光》又激起了我心中的波澜。如果说前者以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理性光芒,着力于使我们校正心态,播撒种子;后者则以“低调、奢华、有内涵”的真切,着力于让我们触发情怀,立足大地。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引起我的阅读兴趣,首先是因为作者的缘故。作者张定军先生是郫县本土的一名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后来在教育局从事行政工作,用我们的老领导洪涛在后记里的话说,他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教育,一辈子没有离开过郫县,这样的经历,其实是很多郫县教师的经历,是绝大多数郫县教师的今天或是明天。从这个角度说,作者就是我们的邻家阿哥,是我们这个群体中的普通一员。这样的身份,很容易引起读者的认同。他的述说,或许是在替我们代言呢。何况,他笔下所描写的,恰好又是郫县的风土人情,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家园。

作者或许并不知道,其实早在几年前,我便是他博客的忠实粉丝。只不过我是以过客的身份(不会留下浏览的痕迹)去点击那个熟悉的链接,去欣赏作者笔下的人、事、景、情,旁观另一个人眼中的“我的世界”,体会川西乡村特有的风土气息,同时,自己也为在阅读中感知到文字中蕴含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而自得。

今天,手捧《隔墙的时光》,慢慢地走进“凡人速写”“脉脉流光”“悠悠亲情”“时令节气”……越读越觉得有趣:当初浏览博文时,是快餐似的满足,或叹、或笑、或悲、或喜,但很少去深思。现在,散发着油墨芳香的书卷,也散发着思考的芳香,好像透着茶香的紫砂壶,摩挲中飘出之前没有感受到的韵气。

老实说,我是含着泪水,带着焦急的心情一气读完“忧来无方”一章。今年春天的一段时间,偶听在局里上班的朋友讲,定军先生居然请假“云游“去了。谁知道他竟然静静地独自去迎接一场“生死劫”。读完《十日谈》,我感叹世间真有如此低调沉稳、冷静深邃之人。那期间肯定有不少朋友打问他的讯息,他乐呵呵一言以蔽之曰:“外出云游了”。我想,这样的人没到保密局工作真是可惜了。

读“时令节气”这一章,我突然觉得作者的毅力和坚持真是可怕极了。他居然会用整整一年的时间,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打量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以前我对节气时令,基本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现在读到他文字,方才意识到这些节气之于我们的重要价值。

最喜欢“脉脉流光”和“悠悠亲情”两章。我少小离家,几次迁移,对于故乡,我常常想起却总是那么陌生。读到作者家乡那些“田上的长风、稻麦的清香、农事的内涵……”之类的东西,内心突然生出了许多遗憾: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川东的“风水古城”阆中迁移到华蓥山下再到川西坝子的人,儿时的故乡是那么遥远。作者笔端流露的对家乡的房屋、树木、风俗、人情的那份深沉,以及脚踏故土的坚实与纯粹、宁静与平和,是我梦寐难求的"。

读“我们都是城里人”、“城市梦”,“进城”,让我多次停顿下来陷入深思。如果说先锋场上大佬子那句轻描淡写的“乡坝里头的客,没见过世面”的冷落与嫌弃让自尊的母亲带着懵懂的“我”匆匆逃离,而住在县城里的小姑婆那一叠声“啊哟啊哟,乡坝头的稀客来了”和那“我看大娃最聪明,将来说不定有当城里人的命”“真是勇敢的娃娃”的赞誉,让少不谙事的“我”懂得了勇敢立身的准则:“从一抹善良的笑意里找到陌生城市的安全感,这是我童年时代的发现。这个发现,让我受益匪浅,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被我当作仗剑走天涯的利器。尤其是在败走麦城的时候,它可以让你收拾心情,回望来时路,挥手自兹去,在后面的征途中积蓄力量,期待卷土重来,重振山河。”这段豪气的话换个说法,可不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只有善待生活善待他人,才能沧桑看尽,经受世事刁难,在安静里拥有不慌不忙的坚强。

读到那句“我们都是城里人了……刚一出口,不知道把内心哪个敏感部位给触碰了一下,瞬间话语里竟然带了呜咽”时,我的眼睛也再次潮湿起来。

读完这一篇,我和母亲聊起了四十多年前那个冬天离开老家阆中举家搬迁的场景:大年二十九,因接我们的厂车到了而匆匆起身,母亲背着两岁的妹妹,拽着五岁的我离开老家的茅草屋,我一步一回头,哭得伤心透顶。我对母亲说:“妈妈,我那时哭得伤心,是院坝里摆好的宴席桌上那么多好吃的都没有吃上一口,当时好想抓两片桌上的大肥肉吃了再走啊。”母亲说:“那天听说车在梁上等,你爸爸又跑回来催,拉起你们就跑,怎么那么傻,都没想到端一碗饭菜走。我们那天饿惨了。”我和母亲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了从老家阆中到父亲教书的华蓥山下插队落户的艰苦生活,聊起当初为了跳出农门而付出的种种努力,“唉,那些年真的苦。哪里想到我们还能进城,有这么幸福的日子过?”

《隔墙的时光》里,描绘最成功,倾注情感最深切的人物,就是他的母亲了。比如,“我的母亲真是一个奇葩啊。她不稀罕儿女敬献的锦衣玉食,不高兴你身前身后的陪侍,甚至也不希望你有什么大好前途,她让你在《弟子规》里学来的东西全无用处。”“我的母亲,总是对于我的不断进步不屑一顾。”“她虽然年老了,但她醉心于领导你,干预你,呵护你,呵斥你,尽管你也已经几十岁了。”“我简直服了自己的母亲,天生的小说家,绘声绘色,形神兼备,方言,叹词,粗话,妙语连珠,像窗外初夏的雨一样,飘飘洒洒地落……”“每当我遇到事情的时候,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用她自己的方式强势主宰着我们。母亲一生信神信鬼,或许,是信仰让她拥有了一颗无比强大的内心吧”……文字里,对母亲的那份敬畏、爱护、欣赏、孝敬真是一言难尽。每次读到写母亲的文字时,我就在心里勾画这位强势干练而善良大气的老太太的形象,内心也祈求她健康长寿,继续强势地“统治”她的儿女们,长城不倒。

在隔墙的时光里,“那时的友谊”朴实而富有诗意,“现实多艰,我们却极少愤世;理想遥远得不着边际,我们偏偏紧紧拥抱。”

在隔墙的时光里,“那时的铁杆”,实诚到令人忍俊不禁: “从春天到夏天,老风蹬着那辆破车,驼着春妹,畅游川西坝子。我和老雷,像是两盏上百瓦的电灯泡,忠诚地悬挂在他自行车龙头的左右手,照亮这对情侣的旅程。”

在隔墙的时光里……

李敬泽认为:写作就是再过一遍。过一遍自己,也试着过一遍他人。

那么阅读呢?

“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马赛尔.普鲁斯特)

作者在书中写到:世界就是这样的奇妙,天地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磁场,让一些游荡的灵魂各觅所向,各有所依。

正如我此刻读到《隔墙的时光》,会被一些文字温暖,会回首往事,会遐想未来……我所觅、所依的方向,一定是善良、真诚和深情的方向。

这,便是我阅读此书的浅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知己作文800字 悠闲的一天作文 春节作文450 挫折真好作文 20年后的一天作文 校园友爱二三事作文 爸爸的变化作文 嘉年华作文300字作文 我喜欢的老师作文300字 那般滋味在心头作文600字 庐山风景作文 描写龙湖公园的作文 英语作文如何学英语 读书带来的乐趣作文 小燕子作文300字 与什么对话作文 街头新事作文200字 诚信为话题的作文 对话作文50字 如何文明旅游英语作文 一件善良的事作文 真想做个什么作文 我的大学生活 作文 写窗外的作文 开端作文600字 特别的人作文 是花儿总会绽放作文 心灵健康作文 三亚旅游英语作文 感恩题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