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渔歌子》读后感

2022-04-01 16:50:01
相关推荐

《渔歌子》读后感

《渔歌子》读后感1

今天我研读的是《渔歌子》课例。本课例中给我的启示有:

一、通过选图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干老师在上完《渔歌子》这首诗的细读之后,向学生出示了两幅《渔父图》让学生选哪一副是本诗中的渔父,学生很快指出左边渔夫是本诗中的渔父。这说明他们对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比较好的把握。检查学生对古诗文的大意或者主旨是否理解,给几个图让学生选是一种比较好的手段。王崧舟老师编的《文言启蒙课》的《精卫填海》中的习题,有一道题是根据课文对精卫鸟的描写选出哪一个图片是这只鸟。听过一个千课万人的课例《司马光》。当中用用“司马光砸缸”这一套邮票让学生排序,以形象有趣的方式带领学生再次回顾事件经过。

二、承认在深度问题上老师主导的优越性。

老师问这两个渔父为什么一个“得意”一个“失意”。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太难了,所以没有必要让学生再次浪费时间,干老师直接讲述了到家的渔父和儒家的渔父有什么不一样。这再次引起了我对如何平衡以老师主导和以学生主体的思考。之前上《童年》整本书阅读,我让每个学生针对这本书提一个最让自己疑惑的问题,设想以他们的提问为教学起点传道解惑。然而,问题收上来之后,我很失望。由于这本书的时代社会背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距甚远,他们对书中很多生活常识 和背景知识不理解,提的大多是与此相关的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对文本的主题和形式上更深的东西基本没涉及。这当然与我之前的指导有关,也与学生的阅读视野、思维习惯等有关系。但是摒除这些,学生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绝大多数对文本的理解难以深入。如果老师读出了深层意味,未尝不可以直接告知学生。比如这篇课例,关于儒道哲学,学生不可能一下子懂得的,老师完全可以主导性强一点,告知学生。老师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在心里留下印象,说不定哪一天这些句子就会在学生心里复活。循循善诱启发出来的不一定都是精华,所以我认为不必过于纠结于哪种教学方式。我在读余映潮老师的课例时,发现他也“灌”,一篇文章好在哪,他条分缕析地给学生归纳好,让学生记笔记。我相信,用心的学生记得多了,自己就会简单地品鉴课文了。

三、开发“母题”的价值。

这两年流行的群文阅读有很多可以“群文”的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母题”。本课例中,干老师学习了《渔歌子》《江雪》《离骚渔父》三个文本,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母题。《离骚渔父》的选择刚好填补了前两首诗中两位渔父未说出的话,让学生更理解儒家渔父的痛心和道家渔父的通达,达到了很好地互为阐释的效果。我们的日常教学常常就课论课,拓展的不多,就算拓展,也未能充分发挥拓展文本的价值。以后遇到这类经典母题一定要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层文学价值。

《渔歌子》读后感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天里的喜悦

提起杜甫,不得不提位于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元759年冬,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一家老小,颠沛流离,从荒凉贫瘠的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到成都。次年春天,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他的诗“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中提到的便是这里。

杜甫在草堂一住就是四年。期间,他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诸多经典诗篇。“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面对生气勃勃的春日景象,情难自禁,又写下一组即景小诗――《绝句四首》,其中以第三首最为著名。

前两句意思是: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间鸣唱,一行白鹭列队飞向青天。“黄鹂”“白鹭”显出春天活泼的气氛,“翠柳”“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

后两句意思是:从窗口望出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称“千秋雪”。“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因为多年战乱,水路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不能畅行万里。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这份舒畅与喜悦之情,难以自禁,便以轻盈明媚之势从笔端奔腾而下,气势恢宏。原来,诗人描写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更是心中的春天。

了解了杜甫的创作背景,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那份喜悦是否更浓?

《渔歌子》读后感3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梦里的水乡

梦里的水乡,一定是住在雨中的。雨不必大,刚刚润湿青石板的路面即可。梦里的水乡,一定是住在词中的。词中有潮湿的风,潮湿的桥,潮湿的白墙青瓦,潮湿的心绪随着河道两岸的依依杨柳,轻轻摇曳。梦里的水乡,一定是住在歌中的。你会在清丽明亮的歌声中,看到青山白鹭,流水游鱼,斜风细雨,以及安然闲适、半钓半隐的渔者。

“渔歌子”,是个词牌名,又名《渔父》。张志和是唐代词人,自称“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据说他生活一贯简朴,不修边幅,常效仿姜太公无饵垂钓。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己隐居闲散的生活。

词的一、二两句,描写的是西塞山前的美景。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西。美丽的西塞山前,一只只白鹭上下翻飞,轻盈地划过春水、青山,悠闲自在。桃花盛开,含春带露,占尽风光。春江水涨,烟雨蒙蒙,正是鳜鱼最肥美的时候。

词人用雨中的青山、空中的白鹭、岸边的桃花、水中的鳜鱼,营造出一个高远泊淡、悠然脱俗的美妙意境,令人神往。

词的三、四两句,写的是渔夫雨中垂钓时的情态。“箬笠”,即用箬竹的篾、叶编成的雨帽。因竹子多青色,故称“青箬笠”。“蓑衣”,用蓑草或棕丝编成的雨衣。因蓑草泛绿,故称“绿蓑衣”。渔者戴上青箬笠,穿上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闲地钓着鱼,哪里还用得着回家呢!

我分明从渔者的身上看到了词人的影子。张志和年少有才,擅长音乐绘画,曾在朝廷为官,后弃官归隐,出家做了和尚。《渔歌子》这首词,寄寓着词人亲近自然,高尚其志,逍遥自放的人生境界,以及在和自然山水对话中对审美化人生的自觉追求。一首清丽脱俗的词,一位心无鱼的渔者,一种逍遥自在的人生。

喜欢这些诗句,静静地读着时,我感觉这些诗句化成了一条条铺着青草、开着野花的小路,不知不觉间把我的目光引领进了那些遥远的时光;这些诗句化成了一根根春天的枝条,摇曳着、美丽着我的目光。喜欢默默地咀嚼、体味着这些诗句,这些永不枯萎的文字,犹如一株株鲜嫩多汁的草,在我心里荡起一层层绿。

《渔歌子》读后感4

春日初至,西塞山前的积雪也渐渐消融。柳树抽枝,小草发芽,花儿开放。瞧!娇艳的花儿已开满树梢,有的红似火,有的黄似金,有的白似雪……

春日色彩中,怎会少得了桃花的应?桃花在绿叶的衬托下,一点点的绽放。有的是个花骨朵儿,藏在绿叶身后,露出半个脸庞。有的有的含苞待放,像羞红脸的少女。有的全部绽放,向人们诉说着她的美丽。

不知白鹭是嗅到了花的香味,也要挥舞着有力的翅膀到来。随风起舞。

活泼的鳜鱼也从解冻的湖里探出头来,不时吐个泡泡,与漂在湖水中的桃花瓣,时不时,做个游戏。

远山青翠,碧波荡漾,白鹭飞翔,鱼儿戏水,桃花盛开……

微波泛起的湖面,时而吹过徐徐的微风,温暖着脸,温暖着身,温暖着心。虽然有细细春雨,但不寒。细雨如牛毛,如花针,去打着心房。风中卷盖着的雨与花香,风中掩着风的亲吻。

在这种诗如画的风景中,一位渔翁惬意的垂钓,带着青色的斗笠,披着与青山般颜色的蓑衣,时不时捋捋胡须,感受风雨吹拂。再悠然自得的垂钓,即使无获而归,也是舒畅高兴的。

不过,斜风细雨中的渔父好像不愿归,是啊!雨小,鱼肥。没有人愿意回家。渔夫也沉醉于这诗情画意中了。

山水不归,鱼鹭不归,斜风、细雨,人不归。自然美好,生活惬意……

《渔歌子》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一首诗——《渔歌子》,读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眼前不由得浮出那美丽的风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查了资料后,我了解到:张志和十六岁时就参加了科举考试,当时的皇帝非常欣赏他的文章,赐他在朝廷做官,并赐名“志和”。我想这在古时候应该是多么高的荣誉啊!《渔歌子》这首诗是他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我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景色:春天里的阵阵细雨在微风中斜斜落下,天空中白鹭高飞,两岸桃花盛开,春汛水涨,肥美的鳜鱼游在水中。一位戴着青色竹笠,穿着绿色蓑衣的渔夫在细雨中从容闲适垂钓,并不着急回家。诗中描写的色彩丰富极了……

从资料中我还了解了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画都非常出色,我想这和他的勤奋是离不开的,如果只靠聪明,没有认真努力和踏实的学习态度是不会成为大作家的。

读了《渔歌子》,我真是太佩服张志和了。这首诗虽然只有27个字,但就将美丽宁静的春色跃然纸上,生动极了。想象着自己也能像那位渔翁一样,一边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一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

《渔歌子》读后感6

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了,她带来了红的美丽,绿的生机,青的沉稳,蓝的活泼……一切都变得充满活力,魅力四射!

瞧,那春姑娘给西塞山披上了绿衣裳,青而翠,多令人心旷神怡啊!有十几只白鹭耐不住寂寞,偷偷的,不动声色的在天空中展翅飞翔,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羡慕至极!

伴着微风的大合唱,白鹭飞得时而高,时而低,时而快,时而慢,青春无限!桃花也羞答答地露出了笑脸,似乎在说:“这样的场面怎么能缺得了我?”她使劲摇摆着自己的身子,在风中地伴奏下翩翩起舞。流水不甘示弱,“刷——刷——刷”敲起小锣鼓,鳜鱼仍是那么好动,要么猛地一下浮出水面,要么慢慢沉入水底,所以个个长得肥肥胖胖,馋的人口水“直流三千尺”!构成了一幅“乡村情趣图”!

带着青箬笠,穿着绿蓑衣的渔翁划着小船儿,饮着那烈烈的烧酒,悠闲地垂钓,勾勒出一幅具有乡村浓郁风味的“垂钓图”,反映了渔翁淡泊的情怀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突 然,银针似的牛马雨落了下来,但渔翁没有回家,也许鳜鱼正肥,他钓鱼兴致正浓,不愿意回家;也许他认为雨小,再说自己也有箬笠、蓑衣,没必要回家;也许他被这美景深深沉醉,忘记了回家……

随即作出一首《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白鹭,流水,鳜鱼,桃花,斜风细雨用它们各有的特色,完美地画出了秀丽的春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端午的粽子作文 坚持作文开头结尾 西安作文600字 改作文的软件 你的和我的作文 关于和平的作文 和解作文 难忘的事英语作文 珍惜时光作文 人物的作文300字 再也没有 作文 笑作文500字 二三事作文600字 关于追求的作文 亲爱的妈妈作文 关于长大的作文 学自行车的作文 写松树的作文 幸福的瞬间作文 有关风景的作文 450字的优秀作文 劳动感受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和结尾 窗外即景作文 瘦西湖作文 幸福的陪伴作文 最喜欢的季节作文 壶口瀑布作文 满分作文300 写人的作文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