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2022-07-05 16:35:01
相关推荐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1

《林清玄散文集》主要写了林清玄在小时候经历的一些事,以及林清玄对一些世事的看法,从而悟出道理。一翻开这本书,逐字逐句地读,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细腻、柔软的感觉。据我所知,林清玄是一位男作家,男作家的作文应该是充满阳刚之气的,但林清玄不同,他的文章格外婉转,丝毫不逊于女作家。这种阳刚与阴柔结合为一体的写作方法,令我难以忘怀。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他的文笔多么优美,语言多么华丽,而是这本书的前言,也就是写作目的。前言一共分为五个小故事,都使我深受启发,其中“小小的心,大大的世界”最令我印象深刻。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中外小孩子的对比:外国的孩子一出生就有许多的愿望、目标,而中国的孩子却显得保守,兴趣和向往常任由父母控制。林清玄是这样评价这件事的:认识幸福,比认识世界更重要;关照自己,比关照外界紧迫得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只有在小的时候确定志向,朝这个方向去努力,长大了,才会有所收获,有所回报。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在报纸上的一则新闻:据一份调查显示,从小就确立志向的孩子长大了有75%几率圆了自己的愿望,甚至有10%的几率被提拔,受到了重用;但是从小没有确立志向的人,只有5%的几率获得成功。这则新闻同样告诉了我们从小确定志向,坚持不懈努力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确立志向看似很简单,但是总很难做到,要坚持不懈朝自己的目标努力就更难了!其实,原因只是少了一颗坚定不移的心而已。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2

米黄色的封面,封面上面没有太多的花花绿绿的装饰,仅有的是一盆素描的花及歪歪扭扭的“林清玄”三个字,还有四个小白点,仔细看才发现是月牙渐渐成为月圆盘的四个过程。简洁,清新又不乏意味,或许这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风格。

很久以前就喜欢林清玄的文章,它总能以诗样的哲理给人带来智慧和觉悟。他是一位胸怀宽广的智者,恬淡安适,细小的生活中发现真理。作家都有一双细腻聪慧的眼眸,他洞察世间一切,娓娓道来,让人豁然开朗,心里充满宁静祥和。

每每体味作者诚挚的情感和亲切质朴的语言时,总让人感动,觉得自己随着娓娓的叙述深入他的内心,顺着他看似散淡的思路,感受着他淡泊平和的生活,聆听着他对人生的顿悟,那么宁静平和,那么超脱。

于是,我对《林清玄散文集》孜孜不倦,爱不释手。

于是,看到了他的一篇意味深长的哲理故事——《空心看世界》。

“林清玄写道:“看到水田一片纯白的花,形似百合,却开得比百合花还要繁盛,姿态非常优美,我当场被那雄浑的美震慑了。‘这是什么花?’我拉着田边的农夫问道。‘这是空心菜花呀!’老农夫说。原来空心菜可以开出这么美丽明艳的花,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我问农夫:‘可是我也种过空心菜,怎么没有开花呢?’他说:‘一般人种空心菜,都是还没有开花就摘来吃。怎么会看到花呢?我这些是为了做种,才留到开花呀!’我仔细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丽也不输给百合,而且有一种非常好闻的香气,如果拿来插到花瓶里,也不会输给其他的名花呀!可惜,空心菜是菜,总是等不到开花就被摘折,一般人难以知道它开花是那么美。只是有一些做种的空心菜能熬到开花,人们难以改变观点来看待它。”

作者不由得感慨:只有完全破除对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见空心菜花的美,这正是以空心菜来看世界。但是,人要“空心”来面对世界,真的比空心菜开花还要难呀!

空心菜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等待会有意外的快乐,等待会有美丽的回报,等待会有生命之花的灿烂开放。成长,不也是空心菜开花的历程吗?这是一个漫长的积蓄和提升过程。你哪怕难过的快死掉了,但你第二天还是照常去上课上班,没有人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在意你发生了什么,关于你的未来,只有你自己才知道。难过就哭完了就当没事儿一样 自己潇潇洒洒的走下去,我们能做的就是要蹲下身子,仔细地观察,轻轻地呵护,慢慢地欣赏,耐心地等待,尊重差异,宽容别人。我们不能违背四季的规则,提前收割。否则,我们收获的就只能是“空心菜”。不知不觉地生长,心灵的蓓蕾也在悄悄地萌芽。只是我们浮躁的心在应试的海洋中浸泡得太久,失去了知觉;我们功利的目光,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搜寻得太累,迷失了方向。

这时的我们都需要一颗空心,拿一颗空心去看世界。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3

读着《清净之莲》,我想到了周敦颐赋予莲的高洁与典雅。“偶尔”连续出场让我感到一个“偶尔”就是一朵智慧之莲。作者偶尔看到“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会想到“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且看作者回到家里,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会想到“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一种思绪”;……似乎我的.心也“平静如无波之湖”。

山中小池塘里的一朵红色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的时候,竟然会想起“究竟要怎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呀!呀!一连串的偶尔,一连串的智慧之莲彻底征服了我。读着它,我有了深深的颤动。我在想,作者需要拥有一颗怎样的心灵,才可以如此敏感地感受世界,包容世界,才能“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是的,“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可是,我们都是有智慧的人吗?寻求智慧难吗?《清净之莲》给拜读他们的人带来了疑问,这是作者的高明。他在这首散文诗里,流泻下一连串“偶尔”的智慧,乃至无穷无尽,造就了丰富的想象世界。而正当我们喘不过气的时侯,作者告诉我们“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柔软是什么?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思绪……是一种洞察万物的灵光;是一种包容万物的浑厚;是一种心通万物,万法如一的境界……这一揭示恰到好处,懵懂的我似乎得到了他智慧。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4

有了心中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了,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 ——题记

风是没有形象、没有色彩、也没有声音的,但风铃使风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声音。

风铃于风,是感知风的存在,将无形的自然之风化为清脆的声响。那美妙清灵的音乐是由悬挂于窗棂的小小风铃演奏出来的,当你听见风在风铃边舞蹈时的笑声,相信,你的脸上是带着沉醉其中的笑容的。

又或者说,风铃本身,就是风的音乐,即便是再细微的一缕,风铃也能够敏感地觉察到这串细微的音符,并欢快地唱出来。不信,你听——“叮叮叮叮——”,是春日的微风和煦;“叮咚叮咚——”,是仲夏的狂风大作;“叮铃叮铃——”,是金秋的凉风习习;“当当当当——”,是严冬的寒风肆虐:风四季歌唱,四季舞蹈,风铃都为它演奏——以音乐的形式。

当风吹起,风铃叮当作响时,光阴便如风一般无声无息地流动,遗留在了那过去的时光中,一去不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看不见,摸不着,但日月星辰的迁移旋转却无时不刻地昭示着时光的飞逝。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朱自清说道。是啊,我们面对匆匆无痕的风,面对匆匆无痕的时间,无法挽回,无法使其为我们停留,错过的,就永远错过了,再也找不回了。生命起初是无痕的,但毕竟存在啊,那么,既然存在,就要不枉这一遭不是吗?

我们忘不了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忘不了让全世界见证梦想奇迹的无臂钢琴师——刘伟,忘不了照顾养母12年的善良孝女——孟佩杰,这无数的难忘,只因我们听见了心中的风铃在面对这些高尚的生命时所奏出的绝美的心的乐章。

每一个昼夜,都有无数个生命逝去,又有无数个生命降临,生命是那么的渺小,那么微不足道,仿佛这一秒还在,但下一秒就会消失,消失得无影无踪;但生命又是那么的伟大,那么崇高,那么动人心魄,哪怕是下一秒就会消失,但消失前的那一份无与伦比的美丽却深深的烙印在了我们的心中,震撼着我们的心。

原本,风过无痕,但有了风铃,风过便留痕。

原本,光阴无痕,生命亦无痕,但有了心中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了,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5

感谢林清玄和他的散文,他们告诉了我一个奇妙又美丽的文字世界。——题记

了解林清玄,是从他的《林清玄散文集》开始的。第一眼,封面上的莲映入我的眼帘,一朵开得烂漫,一朵含苞待放。周围是碧绿的莲叶,那叶间细腻的纹路,跃然纸上。那一片片渲染的绿,质朴,深沉。

文中的许多道理,林清玄都运用了佛教的见解,那浓厚的禅意,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更深的境界。

其中,让我感悟较深的是《星落尼罗河》与《放生的麻雀》。

《星落尼罗河》讲述的是作者在尼罗河旅游,七个不同的地点,七个不同的感受。尼罗河中部的傍晚,静寂又涌动着生机;开罗的市郊,尼罗河脏黑、狭小;基沙的尼罗河,岸边的农作物茂盛生长;帝王谷依尼罗河而建,却贫苦不堪,沙漠一片荒芜……

那是尼罗河,埃及人无比敬重的母亲河,它多变,美丽而残酷。它正经历着许多身不由己的事情,在开罗,它肮脏,逼狭,为什么?因为开罗是一座城,而城市,是任何大自然的敌人。在城市,许多人的欲望是无法度量的,为了利益,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动摇了,继而甚至消失殆尽。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它们滋养了我们,现在却受尽了被利益熏心的人的痛苦折磨。现在的人啊,又何时能回到最初那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呢?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会有更多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

尼罗河上的星星起起落落,身影映刻在尼罗河水中,见证了一切。

《放生的麻雀》讲述的是作者与朋友在林间散步,发现了许多被放生的麻雀的尸体,它们大多是被冻死的,或者已经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我们或许安于现状,在低谷的尘网中生活,但我们应该永远不要忘记、失去那颗想飞的心,冲破黑暗的执念,时刻为即将到来的光明准备着,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书页翻尽,茶已见底,感谢林清玄,他或许让我明白了更多……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6

有些东西使你不得不静下心来。

在翻开林清玄先生散文之前,我先是想到了《周国平散文精选》,暑假翻开过,它让我觉得:它静静地摆放在那里,它是平面的,让我想起的时候,在脑海里呈现的只有直直的平行线,让我觉得枯燥、干瘪、索然无味,只有翻开才会街道它里面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没留给我呆板硬直的印象。

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但是像林清玄先生散文就要去翻看,利用闲暇的时间,一张摇椅、一米阳光,几朵白云去捧着它,便是一生一生的永恒。

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就像是一幅素描,简单几笔,却能勾勒出一个人的世界。

正如《月光下的喇叭手》中描写老人一样。喇叭精亮的色泽也颓落成蛇身花纹一般,斑驳黄色的音管因为有许多伤痕凹凹凸凸,缘着手上去找仿佛便明白地看见了塞满整条街的老人的脸……寥寥几笔、短短四行便勾勒了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的形象。

林清玄先生写的内容范围之大,从亲情到爱情,作者写浴着光辉的母亲,虽然并不是他的母亲,但天下的母亲都怀着一个爱子之心,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不拍,也能透露出母亲对孩子的关怀。作者拥有一双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眼睛,我们所不察觉到的点点滴滴,都一一在他的笔下重现,带给我们以真实的触动。

林清玄先生的散文中还透露出一种清新的气息,像轻风吹过,像阳光的温暖。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静、仔细去品味其中的味道。当你在冬日里、在人烟稀少的书店里翻看这本书的时候,你浮躁的心便会平静。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之感,让你在平静中读书,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作者的但闻蕴含了许多哲理:有以为花贩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朵,愈是缺少芬芳。人也是这样,愈是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有以为花贩告诉我,愈是昂贵的愈是容易凋谢,是为向买花的人说明,要珍惜青春,因为青春是一朵最名贵的花。

所以,在自己的心中种一朵花,来维持自己的本真。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7

这个暑假,我读了《林清玄散文选》,它犹如一股清风,悄然进入我们的思想,沐浴着我们的心灵,令人回味无穷。林清玄先生的文章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字里行间,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

散文选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它们的起点都是我们身边一些平凡的甚至不起眼的事或人,但作者却能从中提出问题,并且最终总会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让读者受益匪浅。这些清新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就像是一串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其中我喜欢的故事有:《软枝杨桃》、《吉祥鸟》、《水终有澄清的一天》、《五字神咒》……

《软枝杨桃》让我明白了,如果当整个社会的人都只重视外表的好坏,不重视内在的美丑时,真正清净的生活就不可能实现。《水终有澄清的一天》让我知道,虽然一秒钟的混乱,可能需要几天才能清净,但只要我们不去理睬,并且一直坚持迈向更高境界,水,终有澄清的一天。《五字神咒》说的是,作者的侄女就职工作紧张,压力很大。每次上台作报告前她总会念着“大家都是人”,念完后不再紧张了,多么神奇的五字神咒啊。

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刺花》了,故事讲的是:猎人太郎叔的独生子因怜悯一窝小山猪,而被父亲赶出家门,太郎叔因此很后悔。一次,“我”和爸爸以及太郎叔在打猎山猪成功归来时,竟遇见了太郎叔的儿子,父子俩冰释前嫌,重归于好。故事中的太郎叔让我最为喜欢。他脸上的那一条刺花刺青也许使他看起来很凶恶、把儿子赶出家门也许使人认为他很严厉,但在他打山猪偶尔失神时,才看出太郎叔是关心、深爱着自己的儿子的。他就像刺花一样,表面是锐利的尖刺,使人害怕不敢靠近,但坚锐的外表下是那颗细腻、美丽的心。

读完故事,我想起了我的爸爸。他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严厉的说我,和妈妈拌嘴,甚至是生气地一整天一句话也不说,使我有时会埋怨他。但当我冷静下来一想,其实爸爸这么做是为了我、为了妈妈、为了家,那一刻,我便感受到爸爸他那时严厉的外表下的浓浓的爱意。

《林清玄散文选》,它像一杯淡淡的香茗,让我放松;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找出身上的缺点,并给以改正;它更像一个指南针,带我去寻找我不曾发现的事物,并为之感动。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8

寒假,我一口气读完了《林清玄散文集》,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林清玄的文字并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简单的表达。读着他的书,那清澈灵动的话语像一股甘泉,缓缓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那一行行文字让我觉得平和安宁,心如止水。

散文集分为四卷,分别是“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和“庄严的心”。只有拥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才能在这混浊的世界保持清明,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在一行行质朴的文字中,我悟出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要重视人与人的差异;人们之间要互相关爱;面对挫折不轻言放弃,等等。其中,一篇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王召集群臣开会,希望找到能让她的幼女立刻长大的灵药。一位名医说在遥远的东方有这种药,不过往返要至少十二年的时间,而且药需要在新鲜时服用,因此要将公主带走。国王欣然应允。十二年之后,名医果然带回了亭亭玉立的公主。国王兴奋不已,厚赏了名医。

也许读完故事,我们都会笑国王太傻。没有什么灵药的存在,十二年的时间过去,公主自然已经长大。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再一次品味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会发现“国王”就是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曾经像国王一样,希望这个世界有一颗万灵丹,让我们选择人生里自己喜欢的部分。然而只有到了最后,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灵药,一切都如作者在故事最后写下的话——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的确,在人生漫长的历程中,只有珍惜当下,才能不怨恨于过去,怀忧于未来,才能在每一个过程中勇敢地承担,以最大的心意投入进生活,读后感《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我们用不着急于知道结果,而是应当在每一个过程,慢慢地成长。也许这个过程会很痛苦也很漫长,但我们要知道:挫折让我们更加智慧,只有忍苦耐艰,人生才能显现真实的价值。人生不免会有灰心无助的时刻,但是只要有了坚强果敢的性格,就不容易被外在的环境所迎头击倒。当我们踏过荆棘,勇敢地走向终点的时候,就能举起胜利的旗帜,自豪地对自己说:我长大了。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9

初读《林清玄散文集》一书时,便感到书中词藻优美,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引人入胜;语句中隐含的深厚的意境,令人深思。或许是志投意合吧,喜欢淡雅文章的我,一下子就爱上了它。

由于刚买回来不久,并没有看多少,只是翻了翻,但《布袋莲》却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作者以往所居住的地方有一棵大榕树,还有许许多多的布袋莲。可后来有个牧羊人,他的羊把榕树的叶子和布袋莲都吃光了,因此,作者很难过,他只好过一个光秃秃的秋冬。但当春天来时,作者竟然发现被吃光了叶子的大榕树又发芽了,布袋莲也长了许多。于是,他在书中就写了这样的一句话———要为重活而高兴,不要为死去而忧伤。

是啊。其实生活处处都有两面性,就看你愿意去看哪一面罢了。正如文章中说的,死去固然不会令人开心,但是,它们一定会重生,那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

我还看过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姐妹俩在观察玫瑰花时候的感慨:妹妹伤心地说每朵花的下面都有刺,而姐姐却高兴地说每株刺的上面都有一朵花,这不就是明显的对比吗?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乐观,不要自暴自弃,不要自卑,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面对失败,面对每一件事,乐观对待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如果成功了,骄傲的情绪是不能要的,我们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只有抱着一颗“塞翁失马”的平常心,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对世界!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10

在读了林清玄的散文过之后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作者那易懂的语言,却又含着很深的寓意,哲理,作文之读后感:读《林清玄散文集》(少年版)有感作文800字。读完后撼动了我的心

这本书的封皮呈黄色,醒目却不刺眼,与它的图案十分相配:一阵风吹来,纯白的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飘渺、空灵,十分简洁唯美,我想也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代的孩子的梦想吧。中央用孩子的字体写着“林清玄”三个大字,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展开封皮,一行小而精练的小字映入眼帘:“期许少年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能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正是这一行字,给了我很大的兴趣让我读下去。

正式打开书时,我便被那充天真,无邪的自序吸引。和标题一样,拉近了我们与作者的距离,向我们诉说了作者不老的心。这本书分四卷,分别是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每一卷的开头都有一首精练的小诗,读来十分有趣,我仿佛能从一首首小诗中看到作者儿时天真可爱的脸。

第一卷“天真的心”:讲述了一件件小事,都是些我们生活中很平凡的事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一只乌龟、一棵树、一些流浪狗、一个传说……而令我感到吃惊的是,作者用孩童般的最单纯天真的视角,把最单纯天真的事情,竟能写出如此多的细节和道理。在作者的笔下,可以从一只乌龟写到身外之物的不重要,写到人只看到名利金钱的悲哀……作者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直击我们的内心——那如白纸般内心的最深处的那片净土。

而第二章“纯善的心”描绘的不是一直再清澈的人或心。而是在尘世扎根,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或心。作者用这“灰色”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的对比,引起了我们对良知的新看法。

第三、第四卷则是继续沿着之前的风格,用孩子般的笔法,给我一种亲近的感觉,让我借作者的文笔来看那充满未知的世界。

看完这本书,突然发现书的最后也有一行小字。它告诉我们:“挫折,学习智慧;离散,学习成长。我们是不是除了课业,更重视这些优良品质的养成那?”或许,这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原因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雾的作文 感动的事作文 好奇作文 误会作文 乐观的作文 什么的我作文 说明文的作文 梅花 作文 同行作文 作文立意 作文指导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450字四年级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作文 任何题目都可以套的万能作文 我的课余生活作文300字 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作文 让自己奔跑起来作文 校园新变化作文 美丽的秋天作文300字 以阳光为话题的作文 童年趣事作文800字 关于端午节的英语作文 以书为话题的作文 让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 最有趣的一件事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350字 22年高考作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 欧阳修论作文 雪中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