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

2022-11-12 19:46:01
相关推荐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珍珠港》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1

《珍珠港》是部很老的片子,但也是非常经典的一部美国战争片。故事是围绕着两小男孩展开的。他们两从学开飞机,是一对死党,他们共同参了军。一起长大的好朋友长大后又同时爱上了一个女孩。当二战爆发后,同时也考验着这三人的友情和爱情。电影体现了爱情是伟大的,友情更是伟大的,在灾难面前友情还是排在第一位。

片子的场面非常之壮观,现在有了3D效果,不知道会不会被拍成3D呢,如果变成3D更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电影有喜有泪,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2

从雷夫、丹尼和伊夫琳三个人物的迭宕的爱情故事里,使我深深体会到了真正的人情,真正的人性,体会到了真爱的可贵。包括那个黑人厨师的塑造,从船上的拳击到从没有开过枪的他用机枪打下日寇飞机,无不自然流畅的表演使我们看到,不管在失败的痛苦、平和枯燥的生活和胜利的辉煌中,人情无处不在,爱情与人同行。那种真情打动着人们,唤醒着人们,让我们珍视每天发生在周围的点点滴滴。

影片中有两个镜头将会长久地铭记我心,日本空袭已经结束,消息传来,华盛顿立即召开会议,在会议中,作为总统的罗斯福为了反驳一名高级军官“空袭东京是不可能”的消极论调,使出浑身力气走下轮椅直立身体,看着他扭曲涨红的脸,我一时间就热血沸腾了起来。同样令我震撼的镜头是在准备空袭东京前,军官给飞行员作最后一次动员,意志不坚定的可以退出这场行动,在他一句“不怕死的向前一步”之后,我们看到的镜头上是一群英姿勃勃的美国飞行员迈着雄健的步伐向我们起来,这样的镜头我好像是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可是,我却忍不住为此而感动!

《珍珠港》从小人物的人性情感出发来看待这场战争。比较能让普通观众为之动容。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3

大概人们或多或少都会这样,认为拥有就是得到,以至让这种误会成了我们生活中难以自觉的常态。比如《珍珠港》这部电影,早几年在它作为好莱坞大片的轰动效应过去不久,儿子便把这部影片下载到了家中的电脑里,可是直到今年我都没看它,不是不想看而是觉得应该抽出专门时间来仔细欣赏,就象买了本向往已久的好书一样,到手之后珍藏在书柜里就再也找不到读它的最佳时间。还是因为春节后实在无事可干,才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影片。

电影以雷夫和丹尼与伊芙琳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而展开,只是不知出于什么动机,一些挑剔的影评者认为这样的设置太老套。既然爱情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就不应该指责这种好莱坞大片的老套数,反而应该承认这正是作为历史片的成功之处,否则谁也不会愿意又花钱又花时间坐在电影院里,枯燥地回顾只有专业人士感兴趣的陈年历史。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珍珠港事件,只有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它,才可以得到较全面和真实的理解。比如在这次震惊世界的偷袭前,日本方面的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就忧心忡忡地对幕僚说:我怕这样会唤起在沉睡中的巨人;另外据说美国总统罗斯福鉴于当时无论欧洲还是亚洲,世界大战的战场都不在美国本土,要想让美国参战等于是帮别国卖命打仗,这在一个执政须靠选票的民主国家肯定很难如愿,于是便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故意在南太平洋挤压日本,致使日本偷袭美国以激起全民愤慨,从而水到渠成地鼓起美国参战的民意。且不论这种说法真相如何,罗斯福总统想让美国全面参战的愿望,确实是因珍珠港事件而轻易达到了目的。

还是言归正传,本来只想从和平的角度来看《珍珠港》,但是结果却很失望,它并不是一部反对战争的影片,因为在影片中珍珠港被日本偷袭之后,美国也使用了置生命于不顾的敢死队员去报复日本。这些美国的敢死队员在驾轰炸机袭击日本时,身先士卒的杜利特尔中校说:"自愿者的意志无坚不摧,即使成功也微不足道,但我们就是要打击他们的心脏,我们要让美国人民相信胜利。"于是在明知燃油不够的情形下,雷夫和丹尼等一行飞行员义无反顾地驾机飞向了日本。

对战争的反思和总结,深刻莫过于曾经身临其中的人们。记得有位日本二战作家在他的书里写道:"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战争都是恶的体现,善只有在胜者一边,这是一种可怕的战争的论理。正因为了解了这种论理的可怕,残酷,我们必须竭力防止战争的爆发。"再就是元代词人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叹。当然,最让人佩服的还是爱因斯坦的一段话:"讲到这里,我想起了群众生活中最坏的一种表现,那就是使我厌恶的军事制度……任人支配的英雄主义、冷酷无情的暴行,以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的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遭到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蓄意败坏,那么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战争即便是象政治家所说的那样,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却不能否认争斗双方的参与者绝大多数都是平民百姓,所以最后的输赢唯有极个别政治家们能有好或坏的结果,对于以生命为代价的交战国老百姓来说则是毫无益处可谈。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最终受害的都是生不由己的中国、日本、美国、欧洲各国和德国的人民群众。人都有着趋利避害的本性,所以对待战争的态度也是如此,除了能够从中获利的极少数政客之外,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让战争发生。

所以生存权成了人权的第一要义,高于一切的它不仅是和平主义者的口号,也是当今政治现代化的必然标志。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4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初三那年夏天,语文老师是个挺年轻的文艺男青年,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讲到二战时期,说到时候要放部好电影给我们看。

一天晚自习的时候,真的给我们放了,那时候课业繁重,每天重复的早自习晚自习,做不完的习题,能在教室里丢掉试卷光明正大的看电影是多么难得的事情,整个教室都沸腾了。

电影一开场就全场安静了,男主角雷夫登场时那个帅呀,恨不得自己赶快长大嫁给他,播到不可描述镜头时老师慢慢的镀步出去了。看完后那绝对是男默女泪,那时候对战争还没什么感触,只是觉得电影拍的气势磅礡,战火中错综复杂的三角爱情感人至深,这首主题曲更是绕梁三尺。

上次去参加音响展,正好看到这个电影了,想起了初中时第一次看这个电影的情景,恍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我已经一小把年纪了,BenAffleck也已经开始老了。时间啊。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5

《珍珠港》记得是去年就下好了的,本来打算寒假看,没想到却一直留在电脑里面没打开过,这已经是我的习惯了,每次假期之前猛下电影,说是假期好好看一下,到头来,每次回到学校电脑内存都是满满的,基本上没看。

明天就开始放假了,今天上午上完课后就没课了,下午百无聊赖,记起中午有个同学跟我讲了一个《珍珠港》里面的情节,突然就想,干脆下午就看《珍珠港》吧!

偷袭珍珠港是二战史上的重大事件,记得初中历史课本上正文中介绍这个事件只是一带而过,"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向法西斯宣战",然后继之一段小字,大略的介绍了偷袭珍珠港的经过,无非也就是说美国海军如何懈怠,日军一举将珍珠港摧毁之类的话。于是,在我的脑海中,珍珠港事件便仅仅是一个事件而已,只不过是日本在二战中太得意忘形了,自恃强大,出其不意的去偷袭人家珍珠港,同时珍珠港对美国来说肯定也没什么影响,只不过惹恼了美国,美国只好不再保持中立,同时也正合美国之意,因为在发了这么久战争财之后,也时候表态了。

然而,随着生活经验的慢慢积累与阅历的增长,我慢慢明白并不是这么简单了,记得有一次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讲的是孙子兵法,即给孙子兵法中每一条作战思想都配几个古今中外的实例,有真刀真枪的冷兵器战争,有不是战场但激烈如战场的商战,当然也有现代高科技战,其中就有日军偷袭珍珠港一战,它是附在哪条军事思想后已经不记得了,不过它让我知道了"偷袭珍珠港"单纯的从军事上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战役,而不是我以前所想的只是趁人不被的偷袭而已。

在当时美国时时密切注视日军一举一动的背景下,在当时日本四处出兵疲于奔命,而美国则是以逸待劳的情况下,日军居然能在其眼皮底下迅速的摧毁美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珍珠港,而且是在几个小时之类,美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在仔细看了二战史之后,就可以清楚的明白,珍珠港在美军中的重要地位。在偷袭之前,日本方面就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不仅在外交方面麻痹美国人,还在电报等方面误导美国侦查部门,而其要跨越茫茫太平洋直接袭击美国本土而不被发现,可谓难上加难,但是他们却轻易的就做到了,甚至就在偷袭前夕,美国方面都还在说日本不可能跨越太平洋的,这不能说是美军太疏忽大意了,而只能说日本太大胆了。

在剧中,日本人的严谨从他们的袭击准备中又一次体现无疑,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既一举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从而控制环太平洋的主动权(我小时候居然认为他们此举毫无意义,只是头脑发热之举,是置自己于强敌环伺之境的举动),他们确实也做到了,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人受的打击之大,可能还超过了他们的预期,美国本土弥漫着一股失败的情绪,而剧中当罗斯福决定要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时,军队将领几乎是全部反对的,可见当时日军实力之强,而之后罗斯福拼尽全力说服军队实施的偷袭东京之战,虽然在情感上振奋了美国必胜的信心,但是在战略上和谋划上,与偷袭珍珠港计划相比就逊色了不少。

日本想通过珍珠港之战一举打垮美国,然而时代最终证明他们错了,正如剧中山本所说:"我怕的是这场战争恐怕会把这个巨人唤醒"。像这种非正义的战争势将遭到挫折,剧中雷夫和丹利的英雄行为和爱国情结,不禁又唤起了少年的豪气,还有那雄浑大气的电影旋律,随着你的感情波澜起伏,在看到动情之时,不禁让我们为之流泪。

战争,这个人类历史上绕不开的话题,在史书上往往只是几句话就呆过,而其间的伤亡也往往只是几个干巴巴的数字。然而,当用电影的艺术手法将战争场面还原出来时,我们不能不被震撼,《珍珠港》中,无论是平民还是军人,当处于那种绝望无助的情形时,那种撕心裂肺的吼叫,那种痛苦扭曲的表情,那种血肉横飞的场面,也许我们永远也忘不掉,而受战争之害的民众的感受,我想我们是体会不到的,我也希望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体会,因为这是人性毫无慈悲丑恶的一面。在珍珠港之后,美国向日本本土投了两颗核弹,造成成千上万的伤亡,与南京大屠杀相比,日本也许并不值得我们同情,但对于受战争之苦的人民,他们的感受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战争在我们的家园中绝迹,愿世界和平。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6

1941年12月7日,日军舰队在南云十六与山本五十六的带领下轰炸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停泊港口,史称“轰炸珍珠港”,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同为二战的转折点。

自攻击开始,短短几小时内,停泊着当时最庞大的舰队——太平洋舰队,已变为了真正的人间地狱,到处火焰熊熊,呼啸而过的日军战机肆无忌惮地在空中横行,与余下的战机撕杀,由于是偷袭,毫无防备的美军压根不是日军的对手,很快便土崩瓦解。

下午四时,日军结束了第三波轰炸,此时,美军损失战列舰四艘,其余大小战舰共计一百余艘,日军仅损失飞机二十九架,美国惨败。但日军将领南云中将却意外下令撤军,毕竟美军只剩了一点儿战舰,以及造船厂,油库、四艘航母,自己的任务完成了。

但正是这个行为,使日军后悔莫及。山本五十六明白,美国是一个沉睡的巨人,要么在它沉睡的时候彻底杀死,否则一旦苏醒自己完全扛不住其冲击。

的确,在美对日宣战后美国强大的国力完全被激发,以三分钟一架战机,一小时一艘战舰的增长速度恢复了实力,三个月内美太平洋舰队实力是之前的四倍,正因为充足的油料,使太平洋舰队频频出击,先后轰炸东京,广岛,长崎,名古屋等地,正是那四艘航母,使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海军走向覆灭……

倘若日军炸了所有的设备,美国哪怕实力尚存,但也得瘫痪三年;倘若日军不草率的进攻,美国也许不会主动出击,二战的结局未必会是这样。要么不做,要么要做到最好,人生也应当如此,如果无力做到,干脆不做,既然做了,便要做到毫无瑕疵。因为这条信奉这条准则,多少人成功了。你们说我说的有理吗?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7

第一次看珍珠港,是10年前初中学校公演,全校在大操场看,只记得当时觉得女主角好美好美。

这两年用网易云听歌,收藏了一首纯音乐,就是珍珠港的主题曲,有一种悲壮的力量。

昨天又翻看老电影,找出珍珠港,重新看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

雷夫没有那么完美,就像女主的说的,自大骄傲。女主漂亮勇敢坚强冷静。丹尼单纯善良。

雷夫一开始就带着英雄的光芒,是最好的飞行员,有着英雄梦的他自愿去英国前线战斗,结果飞机被击落,人也杳无音信。心碎的伊芙琳慢慢接受丹尼,两人在一起开始了新生活,结果雷夫重新归来,三个人,兄弟,旧情人,新情人,关系一度尴尬,不过这是个正经战争片,儿女情长并不是全部戏码。

电影是带着浪漫主义色彩的战争片,还有点偶像剧情。比如一群青春靓丽女护士的设定,比较符合女性观众的口味。

但这终究是一场战争,战争就意味着流血牺牲和死亡。没有人期待战争,战争只是满足丧心病狂的政治家们欲望的工具。落后就要挨打。在这个全球化的国际舞台,谁枪杆子硬,谁就是老大,祝祖国越来越强大

电影《珍珠港》观后感8

朋友推荐我看《珍珠港》,我当晚就看完了这部长达三小时的电影,然后百感交集。但是我看完电影的第一件事是去查了查史料,想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我通过百科了解到了差不多之后,看懂了我想看的,就突然生出感叹,有对于二战残酷的重新认识,有对于军事力量和战略部署的惊叹,有对于和平来之不易的珍视,但是关于电影本身,我也有了一些全新见解。

《珍珠港》是一部爱情片、战争片、剧情片,我们看到了三个人错综复杂的爱情,爱情是放在二战的历史背景中的,历史是放在剧本之中的,所以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电影的好坏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就是剧本。

《珍珠港》这篇影片给我带来,也就是普通人,首先是引起了我对背景的好奇,这样的影片给我们展开了历史的.画卷,特别当它是以电影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仅是历史的陈述,我们便会好奇是真是假,这样的影片如《建国大业》《一九四二》这样的片子会给观众很深的印象。其次,故事的戏剧性带着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跌宕。最后,演员的演技让我们不仅沉浸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而且我们被他们的个人魅力所折服。

《珍珠港》对于我来说是一部好片,但是没有对《肖申克的救赎》那样的喜爱。《珍珠港》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这个真的是难以理解,普通人能评出什么子丑寅卯,还不是一句好听就完事,所以我们国产的电影很少能走到奥斯卡最后的舞台,有导演的问题,有编剧的问题,必不可少的还有观众的问题,当然,我相信,欧美大众的欣赏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

好的影片在我看来是能够笑中带泪,引起共鸣。国产片让我有这种感受的,我马上就能想到的就是《驴得水》和《缝纫机乐队》。但是韩国电影在这一方面特别突出,尽管不如好莱坞的电影吸引眼球,但是这样的小成本电影却很能抓住人心,比如《七号房的礼物》《开心家族》《奇怪的她》,当中国人将韩国的综艺搬到中国来,又迅速的掀起了一波翻拍电影之风,《重返20岁》是《奇怪的她》的翻拍,《我是证人》翻拍了《盲症》,导演演员都换了个遍,但是仍然受到欢迎,归根结底还是剧本的问题。

中国喜剧电影近几年有点飞起来,要说电影多多少少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是中国实在是出不了好剧本,喜剧的梗只能在脱离现实的基础上释放。前几年大火的《夏洛特烦恼》其中大部分的桥段是放在梦里进行的,《情圣》有一部分也是梦境,就在刚才我获知《情圣》翻拍了一部美国电影《红衣女郎》,再说《祖宗十八代》和《超时空同居》就属于正了八经的穿越了,《十万个冷笑话》和《万万没想到》本身就是奇幻电影,这也是寻找喜剧电影的一种新的突破口,但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类似徐峥导演的《港囧》和《泰囧》以及大鹏的《缝纫机乐队》就显得特别突出。贴近生活,不光怪陆离,但又能发现生活中的苦乐瞬间,收获生活的启示,这样的电影本身就比为了搞笑而搞笑的电影高出一个层次。

2018这半年没怎么看外语片,《头号玩家》和《复仇者联盟3》火得一塌糊涂我也没有特别大的兴趣,今年迪士尼和皮克斯都没有出动画片,日韩没有特别出彩的,倒是国产影片五花八门,可能以后对艺术性的影片渐渐没有感触。我瞬间就理解中国的电影市场了,花同样的钱观众宁愿看一个觉得能看懂的片子,所以这样的观众从一开始就只多不少。

在非专业的观众里,看到剪辑可能无感,看到光影构图和色彩只会发出好看的赞美,而服装道具布景的精美只得到一句非常用心,观众的判别就放在了对剧情的安排和演员的演技上,电影结束后,观众出来,一句“真好看”就是对于剧本的欣赏,承认这个故事讲的很不错,而一句“不好看”而多出现在故事本身就不怎样,其他的任何一个电影要素都无法拯救这部烂片,连演员的演技在烂片中都显得十分可笑。我一看到烂片就在想,为了这么一个电影,连自己的名声都不要了,真的好吗,但是我想明星拍了烂片,有名有钱又怎么了,我的世界观其实也在电影的影响下慢慢的有了些许改变。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美术音乐相比发展时间差之千里,但是我们如今再看早期的电影作品,仍是大浪淘沙的遗珠,千禧年时候拍的烂片及时时间这么近,我想也会逐渐销声匿迹,像《富春山居图》和《小时代》这样的片子最终也会淹没,从上映算起,我觉得也就20年,就能永久淘汰一部影片,当然如果很出格的电影可能会被当成电影的反面教材向后人谆谆教导。

但是有一个值得欣慰的事情是,电影这样的大投资,因为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更多人参与进来,众筹电影刚刚开始发展,但是普通人写的网络小说,能够走向银屏,为大众提供了更多了选择,中国的剧本将会越来越多,电影的质量便会水涨船高。

希望中国电影有朝一日能走到每个人的心里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孔子 作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 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作文400字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作文500字 男朋友打女朋友光qq的小作文 牵动我的情思半命题作文600字 当我面对什么的时候作文600字 班长的白脚在我的脸上作文 我终于战胜了困难作文600字 甘瓜抱苦蒂的作文素材 欢欢喜喜迎新年作文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作文500字 人间自有真情在作文300字 带着爱上路作文600字 欢度六一的作文200字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300字三年级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400字 那一次我很感动作文600字 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尿一滴尿作文 三年级作文过年最开心 妈妈我想对您说600字优秀作文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400字作文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作文800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800字 我的六一作文100个字 享受生命中的惊喜作文600字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800字 以回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