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名人绰号的故事

2023-05-23 05:13:02
相关推荐

关于中国名人绰号的故事

导语:绰号,亦做外号、诨号,通常是根据某人的生理特征、性格特点、事业成就等因素给予的非正式名字。那么中国哪些名人有绰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名人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迅与绰号

鲁迅这位语言大师对绰号也很有研究。在他文章里,随处可见幽默精彩的绰号。如人们所熟悉的“阿Q”、“豆腐西施”、“假洋鬼子”、“九斤老太”、“孔乙己”、“小D”等等,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鲁迅在生活中也常常使用绰号,生活中的鲁迅是一个很幽默的人,爱开玩笑,也爱给人起绰号。他曾给弟弟周健人起过“谗人”、“眼下痣”的绰号,还给房客沈四太太起过“肚子痛”的绰号。这是因为小时候他们冬天吃冰,受到沈四太太的阻拦,说吃了要肚子痛。上学时,鲁迅给一个好哭鼻子的女同学起过一个 “四条”的绰号,意思是眼泪鼻涕一块流。他还给夫人许广平起过“乖姑”、“小刺猬”、“害马”等多个绰号,当然,这些绰号都是表示亲切之意。鲁迅自己有个绰号叫“白象”,便给儿子海婴起了个绰号叫“小白象”。海婴出生时,他还专门将他抱在怀里,唱起了小象儿歌:“小红,小象,小红象。小象,红红,小象红。小象,小红,小红象。小红,小象,小红红。”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在日本留学时,有一个同学面大多须,鲁迅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熊”,有时还当面叫这个同学为“熊兄”。在北大教书时,有一位青年教授留了个学生头,在教授中很突出,鲁迅便称其为“一撮毛”,见面时还亲切地叫他“一撮毛哥哥”。

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书时,新上任的学监夏震武无礼于教师,鲁迅等教师对这位学监不明时务、冒然逞强的做法很愤怒,便给他起了一个“木瓜”的绰号。这位学监辞职后,鲁迅和许寿裳等教师还专门合影一张以示纪念,并称这次行动为“木瓜之役”。

鲁迅所起的这些绰号风趣幽默,充满了情趣。

鲁迅喜欢给别人起绰号,别人也给他起过不少绰号。鲁迅小时候,身材短小,但却灵活好动,动作敏捷利落,邻居为此送他一个绰号叫“胡羊尾巴”。“胡羊尾巴”在绍兴话中,含有聪明、伶俐、讨人喜爱的意思。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曾对中国留学生将长辫子盘在头顶、压在帽下的做法很厌恶,他在和同学们谈起这种打扮时说,帽子被顶得高高耸起,就像富士山一样。同学们听到这种描绘都忍不住地大笑起来,都为他这个“富士山”的比喻叫绝,有一同学就此称鲁迅为 “富士山”。这样,鲁迅便有了一个“富士山”的绰号。

鲁迅还有一个 “猫头鹰”的绰号。鲁迅的朋友在回忆中说,鲁迅在大庭广众中,有时会凝然冷坐,不言不笑,偶尔说两句,笑两声就很引人注意。衣冠上,他又一向不注意修饰,毛发蓬蓬然的。所以,有人就给他起了个“猫头鹰”的绰号。鲁迅似乎很喜欢这个绰号,他自己就曾亲自画过猫头鹰。他曾说,中国是个喜好吉祥,欢迎喜鹊,忌讳恶兆,讨厌乌鸦、猫头鹰之类不祥之物的国家,从来就有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的传统。而鲁迅却偏偏要像猫头鹰那样,“即使睡着,也要睁了眼看”。所以,这一绰号对鲁迅来说是非常贴切的。

另外,前文所提到的“白象”,这个绰号是鲁迅的好朋友林语堂给他起的。林语堂说,鲁迅是“一头令人担忧的白象”。鲁迅夫人许广平解释说,大多数象是灰色的,白象非常少,所以就显得非常珍贵,非常特别,也正是因为特别,所以令人担忧。鲁迅很喜欢这个绰号。他给许广平写信时,常常在署自己名字的地方画一头大象,以大象为名,而且不同的信中,所画的大象的形象也不一样,有时是抬头翘鼻的大象,有的是低头垂鼻的大象,以此表达自己的心情。前面提到,他还为自己的儿子海婴起了个 “小白象”的绰号,据柔石日记所记:“鲁迅还说,人应该学一只象。第一,皮要厚,流点血,刺激一下,也不要紧。第二,强韧地慢慢地走去,我很感谢他的话,因为我的神经末梢是太灵动得像一条金鱼了。”由此可知,鲁迅喜欢这个绰号,是欣赏大象的宽厚和坚韧的精神,愿像象那样生活和战斗。

“一马”、“五马”和“三只兔子”

新文化运动时期,流传着两则以生肖为绰号的故事。一则是马寅初、马君武“一马”和“五马”的故事。一则是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只兔子”的故事,这两则故事都很有趣。

马寅初和马君武是我国两位颇有影响的学者,两人曾同在中国公学工作,当时马君武任校长、马寅初任教师,两人感情很好,常在一起交谈。有一次,闲谈中两人互问年龄,马君武知道马寅初是光绪壬午年出生的,生肖属马,就对马寅初说:“我姓马,你也姓马,不过我是一马,你是二马。”马寅初听后笑道:“你说我 二马 ,实际上我远远不止二马,我还是五马呢!”马君武问:“怎么是 五马 ?”马寅初说:“我是壬午年农历五月初九日午时出生的,五月是午月,初九日是午日,再加上午时,年、月、日、时都是午,习俗以 午 属马,这样,连同我姓马,就有五个马了。”马寅初刚说完,多才博识的马君武马上说道:“古人称太守为五马,那么你是 马太守 了。”马君武用“马太守”戏说马寅初,不仅续接得贴切有趣,而且还有深刻的含意。东汉时会稽有一位叫马臻的“马太守”,为人正直、勤政爱民、不畏强暴,治理鉴湖水利有功,后因触犯皇上被杀害。马君武借此赞扬马寅初耿直敢言的无畏精神。

后来,这事被传为佳话。两人也从此有了以生肖命名的“一马”和“五马”的绰号。更有趣的是,后来“五马”又有了发展,那是20世纪的50年代,马寅初因提出以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受到批判。有人诬蔑他是英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尔萨斯的“马”,马寅初据理反驳,义正词严地说:“我这匹 马 ,是马克思的 马 !”这样,马寅初又多了一“马”,由“五马”变成“六马”了。

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他采用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政策,延聘了一大批知识分子精英到北大任教,使北大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旺的最高学府。他请陈独秀来北大主持文科,请胡适来北大任教授。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行文学改革;胡适主张运用白话文,强调写文章要言之有物。他们三人当时影响很大,都是知识渊博、思想活跃、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因为又都是属兔的,所以,人们称他们是北大的 “三只兔子”。三人虽都属兔,但并不是一年生人,蔡元培生于1867年,陈独秀生于1879年,胡适生于1891年,依次相差一轮。胡适最年轻,来北大时还不到30岁,所以,当时人们戏称:“北大添个青年人,玉兔常伴月照明。”他们经常休息的地方也因此得到一个“兔园”的称号。

有趣的是,当时北大校园里不光他们这三只“兔子”有名,还有三只有名的.“兔子”,他们是朱希祖、刘半农、刘文典。朱希祖是1879年己卯年出生的,与陈独秀同年,刘半农和刘文典是1891年辛卯年出生的,与胡适同年,这五人当年都是北大著名的教授。当时北大校园有两个 “老兔子”和三个“小兔子”说法,那是将胡适、刘半农、刘文典叫着“小兔子”,将陈独秀和朱希祖称作“老兔子”。实际上,称陈独秀和朱希祖为“老兔子”是不合适的。因为北大的“老兔子”是蔡元培,陈独秀和朱希祖只能称“中兔子”。当时北大老师的休息室是每人一间,因他们被人称作兔子,所以,他们的休息室也被人称作“卯字号”。

这么多“兔子”名流齐聚北大,既是一种趣事,也说明北大人才济济。

张大千的美称有多少

张大千是享誉中外的大画家,不仅中国人对他无限崇拜和敬佩,外国人也视他为画神,佩服得五体投地。人们对他,赞美之声不绝于耳,赞誉之称不计其数。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张大千和他的二哥张善子就已闻名画坛,被人誉称为“蜀中二雄”。张善子以画虎闻名,他爱虎、养虎、画虎,人称“虎痴”,张大千当时以画水仙闻名,他的水仙画画得清秀传神,时人称他为“张水仙”。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张大千开始了对以石涛艺术为中心,连同八大山人、石溪、唐寅、徐渭、陈淳等人的研习,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张大千对石涛尤为推崇,他用了大量的精力去学习石涛的绘画艺术,他把石涛的艺术比喻成万里长城,恢宏而又伟大。这期间,他模仿石涛的画,已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有时连名家也分辨不出真伪。所以,人们送他一个“石涛专家”的绰号。

上世纪30年代,他的艺术更趋于成熟,工笔、写意,都已达到很高的境界,名气也越来越大,与已经成名的齐白石齐名,有了“南张北齐”之称。不久,便被国立中央大学聘为艺术教授。徐悲鸿曾盛赞他是 “五百年来第一人”。

上世纪40年代,张大千赴敦煌临摹石窟壁画,在这里,他远离城市,过着艰苦的生活,专心临摹长达三年之久,敦煌壁画艺术给了他营养和力量,也给了他灵感,使他的画风也为之一变。开始善用复笔重色,高雅华丽、潇洒磅礴、气势非凡,而且画中有诗,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作“画中李白”、“今日中国之画仙”。

1949年,张大千赴印度展出书画,此后旅居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并在世界各地频频举办个人画展。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人们被他精美无比的作品所感染,尤其是被他那独创的泼墨山水的奇伟瑰丽,和天地交融的气势所折服,人们为他高超奇妙的绘画艺术叫绝,称他是“当今世界最负盛誉的中国画大师”。也有人将他比作毕加索,称他是 “东方的毕加索”、“东方之笔”。

周璇之名也是绰号

周璇是我国著名的电影演员和歌唱家。

周璇本名苏璞,1919年出生在常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苏璞童年经历非常悲惨,3岁时被她抽大烟的舅舅拐骗到金坛县的王家,后又被送给了上海的周姓人家。12岁时进了上海明月歌剧社。当时,她叫周小红,几乎是一个文盲。但她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剧团里的人们都很喜欢她,给了她很大帮助,加上她天资聪慧,进步很快,演技有了很大提高。有一次剧社演《特别快车》,主演因故没能出场,导演让她顶上去,结果她表演得非常成功,其艺术才能初露头角。

1932年,“一二八”事变前不久,周小红在一次演唱会上演唱了爱国歌曲《民族之光》,唱得非常出色,尤其是歌中“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这一句,她唱得格外坚定有力,博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社长黎锦晖也被她的出色演唱所感动,握着她的手激动地说:“上海妹子了不起,依我看,你就叫周旋吧!”小红也很喜欢这歌词。从那以后,“周旋”这个歌词就成了她的绰号。人们不再叫她周小红,开始叫她“小旋子”,后来,“周旋”这个绰号便成了她的名字。

她转入电影界后,在拍摄《风云儿女》时,有人建议她用“璇”代替“旋”,“璇”与“旋”同音,既保留了原来的发音,又含有纯洁如玉的寓意。她认为这一建议很好,于是正式改名周璇。

周璇16岁那年,被电影艺术家袁牧之选为 《马路天使》女主角。她在这部电影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上海旧社会底层贫苦歌女的艺术形象,受到人们赞赏。尤其是她的歌唱得“又甜、又松、又柔”,“如金笛鸣,沁入人心”,更受人喜爱,于是人们给了她“金嗓子”的美称。这个赞美她甜美歌声的绰号,伴随着她的艺术生涯传遍海内外,也使她成了当时最具影响的歌唱家和电影明星。

但正当周璇艺术青春绽放光华时,却连遭厄运。先是夫妻不和,她1937年结婚,婚后发现丈夫对她并无感情,而且不断在经济上对她欺诈,后费尽周折才于1940年离婚。抗战胜利后,她又被人怂恿去香港拍摄《清宫秘史》,受到恶势力的包围,精神和生活上都受到摧残和欺骗,曾一度精神失常。1950年,她在朋友的关心下,回到上海,曾参加电影《和平鸽》的拍摄,正当其艺术才华得到重新绽放时,却不幸于1957年患脑炎病逝,时年还不到四十岁。

【关于中国名人绰号的故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考研英语一小作文模板 以游记为主题的作文 最美老师作文200字 做一回最好的自己作文 科技创新类作文 何凯文作文怎么样 预防感冒的作文 人物描写200字作文 写人的外貌作文 关于天气的作文300字 书的好处作文 作文题目六年级 这里有故事作文 我是中学生作文700字 关于勇往直前的作文 小学作文小狗 爷爷的笑容作文 写想象的作文100字 我的作家梦作文 活着的理由作文 吃饭众生相作文400字 表达对父母爱的作文 未完成状态作文 网络的利弊英语作文 我的责任作文500字 亲切的怀念作文 我的未来规划作文 追逐梦想的英语作文 写一篇消防安全的作文 责任感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