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在课堂上认真倾听作文

2023-08-22 05:52:12
相关推荐

在课堂上认真倾听作文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时的教室,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在课堂上认真倾听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在地理课上的倾听

“在一个仓库里,几个人把一块手表丢掉了,大家竭力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后来一个孩子趁着这几个人休息的时候来到仓库,趴在地上,找到了那块手表,因为他用耳朵听到了手表滴滴嗒嗒的声音……”

这个故事虽然与地理教学无关,却能让我们地理老师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倾听”。

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应该是从倾听开始的,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和学生都必须养成倾听的习惯。

一、老师的倾听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和最好的示范,也是课堂倾听氛围形成的前提,更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1、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是对学生最好的引导和课堂倾听氛围形成的前提。

上课时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是对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最好的认同,更是对学生的尊重,虽然他的发言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是老师所期望的,但老师倾听的表现会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受关注的,他会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加地注意倾听,其他的学生也会因此积极地发言。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说:一个人要学会倾听不容易,听只是生理过程,而倾听才是入耳入心的生命活动。如果课堂上老师不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所起到的反面影响是很大的,老师认真倾听的表现可以说是课堂倾听氛围形成的重要前提,老师首先要做课堂倾听的表率和积极倡导者。

2、老师的倾听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是发现生成资源的最佳途径,是以学生的 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重要体现,更是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机智的有效途径。

(1)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是发现和把握课堂生成资源的最佳途径。课堂教学中既有预设的成果,更应有生成的精彩,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的好多亮点都是因为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而产生的。想起2009年上半年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由我来执教七年级地理下册《中东》。这一内容很多老师都上过,也开过课,而一年前我也上过,但回想过程,不论是听别人上,还是看别人的设计,或是同一个人上,过程已经完全不同了。

本课教学有一个很大很好的切入点就是讨论“中东地区为什么战乱频繁”,讨论这一问题时,老师最希望学生回答的就是中东的石油和 历史种族矛盾等,可是一名学生在一开始的发言中有一句话说:“当前国际油价不就只有四五十美元一桶吗?”确实,上课时正值国际油价很低只有四五十美元一桶的时候,这句话在众多学生的发言中完全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说实在话我当时也想也完全可以回避过去,可迅速间我发现其中的.空间,于是追问:“当前国际油价只有四五十美元一桶,能降低中东地区的冲突吗?”在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学生进一步挖掘出了中东地区的历史种族矛盾,也进一步挖掘出了石油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不可再生性和地区分布特点、珍惜资源等知识,课后大家评课时一致认为这是本节课最精彩的部分。 (2)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是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重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课堂里,学生想研究什么问题、想用什么方式去研究问题、有多少不同的方法想去尝试、有哪些特别的想法、教师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是教师关注学生的重要体现,而体现这一做法的最好方法就是倾听。

(3)认真倾听学生回答,更是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机智的有效途径。课堂是多变的,生成是多彩的,可缺少的可能是应变生成的教学机智!而很多的精彩来自于我们对孩子回答的认真倾听和把握,并能及时进行调整。试想,在上述案例中教者如果没有认真倾听、及时调整教学,那些知识就需要老师一点一点的教学进行挖掘,而这样与学生自己讨论得来的效果就大不相同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面对生成的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去分析。

二、学生的倾听是对老师和同学的尊重,更是提升自己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1、在课堂倾听中学会对他人的尊重,培养良好的品格。

我们的地理课堂不仅仅是教学地理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品格的地方。在别人发言时不开小差、不说话、认真倾听,这首先是一种学习品质和做人品格的表现。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发言,都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要 教育学生,让他们知道,尊重他人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试想一下,你自己如果是老师,在讲解时下面的同学不认真听,你会怎么想?作为学生,你在发言时别的同学开小差,在忙自己的事,你会怎么想?那别人在发言时你应该怎么做呢?对于七八年级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时候有效的引导对他们的学习及今后的人生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老师要言传身教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

2、在课堂倾听中把握老师的教学,学习同学的长处。

在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是很多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多的知识是通过老师的教学来传授给学生的,在课堂上首先要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发言讲解,这是帮助他们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没有注意听讲、认真倾听的习惯,许多的知识就会与他们擦肩而过,就在他开小差的时候说不定就有一些知识离他而去了。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当老师发现一名同学在开小差时,喊他站起来复述一下老师刚刚讲解过的知识,往往这名同学会不知所以然,而这时他又会产生很大的羞愧心理,从而及时进入倾听的状态。

倾听是一种交流与沟通,倾听是一种学习和尊重,最重要的是要让倾听成为一种意识和习惯。地理课堂教学中倾听氛围的形成、学习倾听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的榜样与引导,学生倾听的意识更需要由要求转化为自己内化的需求。

篇二:倾听,让课堂更精彩

这样一个小故事想必您一定听过:“一个小孙子问爷爷: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只手,却只有一张嘴巴呢?爷爷告诉小孙子:这是让人要多看,多听,多做,少说话呀。”故事很短,却用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对人这种群体动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一个人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他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他能否与其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听”排在“说、读、写”之前,应该得到必要的重视!因此,学会倾听就成为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追求!而“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所以,在实施了新课标后,我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时时都很注意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

一、 在文本中用心“倾听”

对话的前提是倾听!教师在发掘文本,提炼文本的教学价值之后,首先要带领学生走近文本,引导他们学会“倾听”文本,让他们沉浸于文本之中。

因此,我在引导学生用心“倾听文本”的这一过程中注意做到四点:一是时间到位。引领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倾听”文本,不是一般性接触文本,而是学生作为个体生命进入作品生命,是情与意的交融,言与思的汇合。因而,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辐射,想象才能自由放飞,学生才能真正听到自己心中“哈姆雷特”的声音。二是方法到位。需要注意的是,“倾听”的要求应该明确,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阅读。至少应引导学生弄清楚三点:①“倾听”文本,你读懂了什么?这是基础性的要求。②“倾听”文本,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是体验性的要求。③“倾听”文本,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这是创新性的要求。第三,方法到位。应该教给学生相关“倾听”的基本方法。有意识地架设“倾听”的桥梁,降低“倾听”的难度,保护好每个学生“倾听”的热情。

二、在无痕中感悟“倾听”

语文课堂上的倾听除了“听”文,还要听“音”。听“音”,教师不必刻意追求,不能为了“倾听”而“倾听”,更不宜随意中断课堂练“倾听”。因而,教师首先要做好听“音”的榜样,于无痕的示范中,给学生以指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悟“倾听”。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囿于自己的教案,机械地按自己的预设走。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倾听;所以,每一个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我都会停下所有的动作,认真仔细地倾听他的发言,并做出回应,让发言的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也让其他的学生有个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像老师一样认真地听别人的发言。之后,在教学活动中,我就会经常从各个方面检验学生是否倾听教师和同学的发言。我采用具体方法是:观察学生的动作行为、眼神,或者随意指名某个学生重复刚才发言的同学所说的话等等。对于那些能倾听他人发言的同学,我会表扬他们,让其他学生有了仿效对象。

例如,在我上二年级语文的《一片树叶》时,当一个同学朗读课文时,有个别同学没有在注意倾听。我便问学生:“这个小组同学哪个字读错了?”注意听讲的孩子当然能快速纠正出来,而没有倾听的孩子当然不知所云。然后我问了一个回答不出的孩子:“你感觉他们为什么能听出来呢?”他不好意思的笑了。这时我及时地告诉大家:“这些同学能准确地找出错误,是会倾听别人说话。刚才在开小差的学生马上低下了头……。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当有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发言的时候,学生们都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自觉地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去听发言的学生讲了些什么,而不像以前那样“发言”和“讨论”同时进行,结果弄得谁的话大家都没有听清楚,教学效果有了初步的提高。

三、在互动中践行“倾听”

教师放弃“话语霸权”“情感霸权”“价值霸权”,蹲下来,平视学生,用温暖的眼神关注每一颗敏感的心灵,用真诚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做好倾听的榜样还不够,还要创设科学的平台,引导学生践行“倾听”,才能提高倾听水平。根据语文课程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践行“倾听”:一是“找茬”,引导学生愿听。现在的学生很喜欢表现自己,也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教别人的纠错。为了找出他人的错误,他们会静下心来倾听的。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愿意倾听“朗读的正确流利、口语交际的合乎规范、回答问题的准确完整”。二是“欣赏”,引导学生想听。当学生愿意听,努力“找茬”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入倾听的第二层次“欣赏”。让学生明白,倾听既要适时适度地开启心扉,也要随时随地接纳对方;既可指点别人的不足,更要学会欣赏,送出自己的掌声,帮助别人建立信心。品味别人的精彩与精妙,萌发灵感,触类旁通,增强“倾听期待”。三是“碰撞”,引导学生会听。不要把互动交流简单理解为“互说”。要引导学生先听进去,静下来,想开了;然后融入自己的思考,从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发生思维碰撞,闪烁智慧火花,从而进入会听的层次。

因此我在课堂提出要求的时候总会提醒学生:每个人的发言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尽量不要重复别人讲过的内容,听别人说话时就不能只听不想,而要边听边开动脑筋思考,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笔做做记录,记下别人与自己意见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如果有不相同的,就一定先要弄清别人说的话的意思。对同学所讲述的内容,不一定要赞同,但是要做到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也就是能把别人的话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概括;即使遇到大家持有不同的观点或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不要随便断然否定别人的意见,表达自己意见时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比较温和的方式参与交流。

在这个阶段我就会提问其他的学生:“你同意刚才发言的同学的看法吗?为什么?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等等。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及辩论,引导学生思考别人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这样学生就能及时进行对比、找出有区别之处,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培养,使学生既学会了倾听,又保持了理解的心态,大大不同于以前的专为找茬而听别人的讲话的情况。而当他们讲得精彩的时候,往往会得到大家的掌声和肯定,更大大地加强了他们的信心与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不同。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这里,我着力与大家分享的是我培养学生

“认真倾听”这个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点心得,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给同行们一些借鉴,一些启迪。

【在课堂上认真倾听作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读书感想作文400字 你好初中作文600字 高考迟到母亲下跪作文 给女生写小作文 游五龙山作文 编童话作文300字 美的瞬间800字作文 写事300字作文 师恩难忘600字作文 在路上作文700字 春游沙家浜作文400字 工匠精神作文500字 作文格子纸图片 遇见朋友作文500字 平凡的人600字作文 myhobby英语作文50词 关于仪式感的作文 有关网红的作文 写植物作文300字 叙述文600字作文 感恩母校的英语作文 身边的英雄作文450 tk挠脚心作文 男生操女生作文 总会想起 作文 打屁股女作文 英语初一作文 时光的气味作文 作文 放风筝 好书我推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