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成语故事及解释

2023-09-08 05:59:10
相关推荐

成语故事及解释

导语:成语故事作为我国文化的经典内容,应该好好地学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参考!

成语故事精选【1】

始终如一

【成语故事】战国末期,哲学家荀况在楚国做兰陵令时,与楚国将领临武召在赵孝成王面前议论用兵的要领,将领要做到“五权”与“三至”,采取军事行动前要考虑慎之又慎,这种周密的态度一定要始终如一才能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出处】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荀子·议兵》

【解释】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自始自终一个样子

【近义词】一如既往、始终不渝

【反义词】出尔反尔、反复无常

成语故事精选【2】

三衅三浴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与公子纠纷纷到国外避难。后来公子小白回国继位成为齐桓公,鲍叔牙建议齐桓公不计前嫌,任命管仲为相国,齐桓公想成就霸业,就用三衅三浴的礼节亲自到郊外去迎接管仲。管仲辅佐他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出处】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迎之于郊。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齐语》

【释义】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郑重其事

【相近词】三衅三沐、郑重其事

【反义词】敷衍了事

【成语示列】自智而敖不能则不达,故三衅三浴之,而字之曰:‘不伐。’ 宋·黄庭坚《元勋字序》

成语故事精选【3】

舍生取义

【成语故事】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

【典故】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

【释义】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近义词】以身报国、舍身求法

【相反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成语示列】我们为了革命事业要舍生取义。

成语故事精选【4】

收买人心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赵云与刘备的两位夫人及小主人阿斗失散后,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甘夫人及阿斗。曹操的追兵赶到,赵云英勇杀敌,突出重围终于到达刘备身边,哭诉没有救下糜夫人,刘备感动得痛哭流涕,当场要摔死阿斗,被众将劝止。

【出处】他也知道收买民心,开仓赈济,并恤被兵之家,四县亦如此行事。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31回

【释义】指用金钱、感情等笼络人心。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笼络人心

【近义词】笼络人心

【成语举例】你不要再收买人心了。

成语故事精选【5】

手足胼胝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右军将军王羲之和太傅谢安一起登冶城,谢安凝神遐思,王羲之对他说:“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又谈到当时盛行的空谈误国,谢安反感地说:“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出处】禽滑厘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 战国·宋·墨翟《墨子·备梯》

【释义】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用法】作谓语;形容辛勤劳动

【相近词】手足重茧

【示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成语故事精选【6】

善贾而沽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自认为当权者会推行他的仁政,在鲁国任职期间,鲁君受到季氏的控制,他只有感叹:“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鲁君没有重用他,他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行。”于是抱着“善贾而沽”的念头去周游列国。

【出处】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论语·子罕》

【释义】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怀才不遇的人

【近义词】待价而贾

成语故事精选【7】

动辄得咎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韩愈学识渊博,被任命监察御史,因反对宦官利用“宫市”敲诈百姓,触怒了唐德宗被贬,后在唐宪宗时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他又因华州刺史之事被贬为国子监博士,他作《进学解》感慨自己:“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出处】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唐·韩愈《进学解》

【解释】辄:即;咎:过失,罪责。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做事往往获罪

【近义词】跋前踬后

【反义词】八面圆通

成语故事精选【8】

食宿相兼

【成语故事】齐国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东西两家公子同时来求婚,东家公子很富有但相貌丑陋,西家公子是一个英俊的穷书生,姑娘的父母很为难,叫姑娘自己定夺,她说两个都愿意嫁,白天在东家吃饭,晚上去西家睡觉,食宿兼顾。

【典故】齐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汉·应劭《风俗通·两袒》

【释义】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两者兼顾

【相近词】东食西宿

【成语示列】盾矛互陷多奇疾,食宿相兼乏好方。 清·钱谦益《甲子秋北上渡淮寄里中游好》诗

成语故事精选【9】

设下圈套

【成语故事】从前寿春县有一个断案如神的县令李崇,他经常设下圈套让双方当事人去钻,从而使案件真相大白,例如让人通知当事人孩子已死看他们的反应,从而让失儿回到父母的身边。乔装打扮去识别逃犯等都是很好的`例证。

【解释】引诱人受骗上当。

【用法】作谓语;指诱人受骗上当

【成语示列】他设下圈套让你上当。

成语故事精选【10】

尔虞我诈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于是两军讲和。

【出处】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

【解释】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彼此互相玩弄

【近义词】勾心斗角、尔诈我虞

【相反词】推心置腹、坦诚相见

【其它使用】

◎ 这正是写作主体对当时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劣习的否定和抨击。

◎ 人类中经常出现的那些尔虞我诈巧取豪夺奸狡欺骗弱肉强食横行霸道以及杀人越货之类的丑恶行径将荡然无存。

◎ 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假象:似乎竞争就意味着瞒天过海,尔虞我诈。

◎ 那时,大地一片光明,人间充满了欢乐、和睦、友爱,没有杀戮,没有尔虞我诈,更没有了罪恶。

◎ 世界上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强词夺理,没有人剥削人,没有流血,更没有战争。

【成语故事及解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难忘运动会作文600字 母亲的教导作文 长大后的理想作文 美丽乡村作文500字 同桌的你的作文 描写长治的作文 学会坚持的作文 关于蒲公英的作文 从军日记作文 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作文 《比》作文800字 坚强之花作文600字 家中趣事作文500字 我竟然可以作文600字 雅思写作小作文范文 一瞬间作文600字 只有一个地球作文 写小狗作文 我的家园作文 军训学到了什么作文 历届高考作文 什么什么的力量作文 善良是什么作文 观点类英语作文模板 我看到了幸福作文 端午节的作文开头 最快乐的事情作文 关爱为主题的作文 快乐的暑假三年级作文 母爱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