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适合改写成作文的古诗

2023-09-14 04:24:04
相关推荐

适合改写成作文的古诗范例

适合改写成作文的古诗篇一:改写古诗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足够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走,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改写《游山西村》

自从被贬官后,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一想到国家的安危存亡,心中不免烦闷。此时正是金桂飘香,农民丰收的季节,我就忍不住想出去走走散心解闷。

走着走着,我竟来到了山西村,那里的农民十分热情好客,看到我都远远地迎了上来,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来到老乡家,家里的老者搬出腊月里酿的酒,置办了一桌丰盛的酒菜骂我看他们如此破费,不禁忐忑不安。老者说:“今年收成好,家里酒多粮足,你尽管畅饮。来,让我们边喝酒边聊天吧。”我欣然同

意。虽然腊月酿的酒色浑味淡,我还是忍不住多喝了几杯。在一杯又一杯的好酒重,我微微醉了,心中的忧愁一扫而光。

酒足饭饱后,稍稍休息片刻,我要回家了。乡亲们送我到村口。我挥别众人,向前赶路。一路层峦叠翠,曲径幽深,溪水叮叮咚咚,鲜花争相竞放。我不禁深深陶醉其中。走着走着,小路突然消失了,我正疑惑前面是否有路可走,抬头一看,一个被柳荫花树笼罩的村庄突然出现在我眼前,让我又惊又喜。

于是,我提笔写下这首诗: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改写《秋思》

又是一个凉爽的秋天,张籍静静地走在石子路上,抬头仰望,看,那树上的叶子渐渐地黄了,树枝上的叶子一片一片地从树枝脱落,慢慢地落在了地上。张籍走在铺满落叶的地上,不禁想起了家乡的亲人。

张籍想写一封信寄回家乡,他用双手铺开了纸,左手一边磨着墨,脑子里又想这封信该怎么写好,可是虽说张籍心里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一时间却不知从何说起。突然他眼睛一亮,提了提衣袖,便开始挥笔写信。书信写好后,张籍的心情许久不能平静,父母妻儿的音容相貌久久萦绕在脑海中。

第二天,张籍把信递给了送信人。他千叮咛万嘱咐,委托送信的人一定要把信送到家人的手上。送信人点了点头,就转向骑上马准备出发了。马刚走几步,就看见张籍一边高喊:“等一下,请等一下。”一边向马招手。马停了下来,张籍赶紧从送信人手中拿回信。他拿着书信重回屋子里,把封好的信又拆开了,拿起毛笔飞快地补上几句话,便又小心翼翼地再涂上了一层浆糊,把信仔细地粘好,恋恋不舍地把信送回到送信人的手上。

送信的人终于出发了,张籍看着送信人的背影,默默地流下了一行清泪。

适合改写成作文的古诗篇二:古诗改写作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我36岁时,身体强壮,满腹诗文。那年,皇帝千挑万选,把我选到京城做官。从那时侯起,我日日公务繁忙,也没有时间回家和亲人团聚。39年以后,也就是现在的我,已经老态龙钟。皇帝见我不中用,耳朵有点聋,眼睛有点花,是个75岁的老人了,就下旨让我辞官,告老还乡。想到我能很快见到我的亲人,我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浮出了笑容。

我坐着马车,看着祖国的秀丽风光,心想:我的家乡——绍兴还是那副老模样吗?我真恨不得立刻回家,一定要尝尝那园子里的嫩丝瓜、通红通红的西红柿……傍晚一定要到大桃树下乘凉,还要到那个又大又圆的鱼塘钓鱼……我的家乡口音几十年没有改变,可我的头发却斑白了真不知道我的老伴和家人还认不认识我。

经过一个月的风餐露宿,我终于赶回了家乡。啊,我的家乡,我的家!我年轻时盖的那间茅屋还在,那清清的鱼塘还在,那五颜六色的金鱼还在!我还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我的房子前嬉戏,啊,这一定是我的儿孙吧?我虽白发苍苍,一把胡须,但现在儿孙满堂,我也心满意足了。几个小孩见我走来,好奇地围着我,一位稍大的、胆大的小男孩,仰着头,

笑嘻嘻的对我说:“老爷爷,您从哪儿来,要到哪去呀?”听到这话,我满脸苦笑,感慨万分,一时诗兴大发,吟出了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认识,笑问客从何出来?

七步诗

适合改写成作文的古诗篇三:古诗改写

我给古诗编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唐诗和宋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两颗最璀璨的明珠,它们以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真挚的情感,倍受人们的喜爱,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让小学生只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这份民族文化瑰宝为学生所接受?如何拉近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学生的一次偶然写话机会启发了我。

在学完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之后,为了让学生领略到江南水乡其乐融融的场面,感受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和向往之情,我让学生对照课文插图先想象一下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想把《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行吗?”他的建议立刻被其他同学所采纳。“对,我们四年级语文上册曾学过一篇课文叫《但愿人长久》,就是根据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写的。”“三年级也有,像《李广射虎》、《每逢佳节倍思亲》、《少年王勃》。”经过讨论,师生很快达成一致:一起来改写词作《清平乐村居》。十几分钟后,学生的作文本上都有了一段或长或短的话。

有学生写道:“南宋有一位爱国词人,名叫辛弃疾。他被朝廷罢官后,在农村隐居了二十年。在乡间,他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日子。一个夏日的午后

,辛弃疾一人在小溪边散步。忽然,他听到一阵亲昵的话语。转身一看,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离小溪不远处的茅屋前,一边喝着酒,一边悠闲自得地聊着天,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和幸福啊。辛弃疾不忍打断他们,便停下脚步观赏着这周围的美景。在这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里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水面上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绿色的小莲蓬。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老人的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心灵手巧,在家里专心致志地编织鸡笼子。天真、活泼、顽皮的三儿子呢,正翘着脚丫子,躺卧在溪边剥着莲蓬,津津有味地吃着莲子。看着这一家其乐融融的场面以及这乡村朴素清新的环境,辛弃疾心中那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他提起笔写下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著名词作: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学生对古诗的解读方式是开放的、多元的、个性化的。一首短短的精练的古诗要改写成几百字的记叙文,需要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在对话中达到沟通与默契,在与作者进行智与智的互动、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碰撞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内心感受,从而产生写作上的冲动,最后将古诗词艺术再创造为一篇篇现代白话文。

又有同学写道:“

一天傍晚,辛弃疾来到长满碧绿青草的小溪边散步。溪水很清,水面上举着许多像大伞一样的荷叶,在这些荷叶中间点缀着美丽的荷花,微风吹过,送来一阵阵清香。紧挨着小溪的是一所低矮的茅屋,一对白发老夫妻正坐在茅屋前一边喝着酒,一边用吴地方言亲热地聊着天。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

爷望了望老奶奶,带着几分醉意指着正在小溪东边豆地里锄草的大儿子说:‘咱们的大儿子多勤快,地里的农活都快被他全包了。’

老奶奶说:‘二儿子也不错,他心灵手巧,做事麻利。你看,他编出的鸡笼子都可以拿到市上去卖了。’

老爷爷说:‘是呀,就是咱们的三儿子太小了,还不懂事。’

老奶奶说:‘不要急,他早晚会长大的。快瞧,这孩子正趴在溪边的草地上剥莲蓬吃呢。真是太顽皮了。’

‘哈哈哈??’老爷爷和老奶奶不约而同地笑了。他们的笑声也深深地感染了辛弃疾。是啊,生活中的挫折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会有多美。”

理解诗词中的意境是改写古诗词的关键。以上两篇改写《清平乐村居》的习作,就是学生在理解古诗意思、理解背景,吟诵古诗中走进作者,产生心灵共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领悟、体验和表达的结果。如果说学生没有真正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没有深切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是不会写出这么优美感人的文章的。

通过改写古诗词,既加深了学生感悟古诗词美的意境,启迪想象,在眼前展开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又教给了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说,“改写”以古诗词作为一个起点,让学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真正走到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

此后,学生就对课文中的古诗词格外关注起来。只要是自己有话可说的古诗词,学生就会忍不住地写下一些话,或叙述,或抒情。我根据学生的要求,在每学完一首古诗词之后增设了十几分钟的“我来改写古诗词”的活动,在这期间,学生可以大声朗诵自己改写的内容,然后由全班同学来评价,这成了一次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越来越爱改写古诗词了,同时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古诗词内容也比以前理解得更深刻了。

适合改写成作文的古诗篇四:古诗改写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李白就要离开桃花潭了,回想起自己以前在这里度过的欢乐时光,李白无奈地摇头叹道:“唉,没有办法,苍天逼人,只好一别呀!”

一大早,李白就收拾好了行李,来到了岸边。李白走上小船,心想:既然不能再留,倒不如现在坐下来好好欣赏一下美景,也算是安慰自己一下吧。

啊!桃花潭边盛开的桃花果然名不虚传,大都是重瓣的。猩红的热情,粉红的妩媚,那白瓣上洒着点点红斑的,则显得端庄淡雅。一球球,一簇簇,一片片,把残留的一丝春寒都驱尽了。

李白正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了清脆悦耳的歌声。啊,这是汪伦为自己深情送别的歌声呀!听,汪伦脚踏节拍边走边唱,越来越近了。啊!这歌声充满依依惜别之情。几天来,是汪伦,与自己花前月下谈心;是汪伦,伴自己浏览胜景;是汪伦,和自己共同探讨人生意义;是汪伦,在灯下与自己饮酒赋诗。啊!朋友,你快点来,快点来,让李白与你再握一次手,再说说知心话??

船,扬帆启程了。李白望着渐渐远去的汪伦,心中感慨万千,不由得诗兴大发,深清吟诵:“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学生改写古诗《赠汪伦》QQ版

在春天的一个日子里,天气虽晴朗却笼罩着一股离别的伤感。诗人李白就要和朋友汪伦离别了,两人非常舍不得。正在依依惜别之际,突然,李白的手机响了。李白拿起口袋里的手机说:“喂,是谁呀?”只听电话里的人说:“喂,小白,你在哪儿呀?我在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等你好久了,你咋还不来?”李白回答说:“我和我的新网友正在离别呢,你打电话破坏了这离别的气氛,你再打电话来,我就不去了。”李白气愤地按了关机键。李白在船上站了很久,看着汪伦,至少说了N次再见。李白不耐烦了,说:“喂,船长!怎么还不开船?”他气愤地走进了船舱,“哇!”李白尖叫一声,船舱里沾满鼻涕和眼泪的餐巾纸“泛滥成灾”了。原来船长看着李白和汪伦离别的情景哭了,而且哭了N个小时了。李白说了船长几句,船长就马上起航了,突然船长说了一句,李白马上就晕了。“原来船的油用光了。”最后,李白只得开着他的大众摩托车回去了。

【适合改写成作文的古诗范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英语作文题目 春天作文100字 写小兔子的作文 多肉植物作文 微笑作文500字 难忘的什么作文 新年英文作文 写人的英语作文 怀恋作文 路作文500字 无私奉献的作文 英语续写作文 我的爸爸妈妈作文 动物园作文400字 写人的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人作文 一篇写事的作文 母爱作文800字 做馒头作文 十篇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五年级上册 推荐信英语作文 四季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100 我家的故事作文 如何制作文件 互相帮助 作文 三年级作文一百字 写物品的作文 关于数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