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章的写作方法指导及归纳

2023-11-05 07:42:04
相关推荐

文章的写作方法指导及归纳

篇一:写作方法指导

1、作文有秘诀吗?

一位少年朋友给我来信,提出一个问题。他写道:每次作文发下来,看着那些不好的成绩,我真发愁。难呀,如果有枝神笔该多好呵!也许是我没有找到作文的秘诀吧,您说作文有秘诀吗?我应当怎样努力,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呢?

大概凡是苦干作文写不好的少年朋友,都曾有过这种想法吧?写信的同学讲到神笔,这使我想起了一个传说:

南朝有个叫江淹的人,梦见有人送给他一枝五色笔,说是一枝神笔。从此,江淹写起诗来“文藻日新”,渐渐有了名气。后来,他又做了一个梦, 梦见那个送笔的人走来,对他说道:“我那枝笔,放在你这里多年,现在该还给我了。”江淹从怀里取出五色笔,还给他。从此以后,江淹写的诗,便“绝无佳句”了。

这个故事说明,写文章不能靠神笔抖威风,没有把文章写好的真本事, 一旦神笔被拿走,就会落得个“江郎才尽”的下场。其实,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神笔,江淹的五色笔,不过是个神奇的传说罢了。

今天,当真去追求神笔的人,是不会有的,那个给我写信的同学也只是讲了他的一种想象而已。但是,指望作文有什么秘诀的,确有人在,在少年朋友中恐怕还不是少数哩。

那么,作文有秘诀吗?

鲁迅先生曾针对有人想找作文的秘诀,幽默地讲过这样一段话:“创作是并没有什么秘决,能够交头接耳,一句话就传授给别一个的,倘不然,只要有这秘诀,就真可以登广告,收学费,开一个三天包成文豪学校了。以中国之大,或许也许会有罢,但是,这其实是骗子。”这里,鲁迅先生讲得十分明确,作文没有秘诀,可偏偏有些同学还在一个劲儿地“创秘诀”:他们拿来一本作文知识讲话,不去理解它的精神,而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以为得到了作文的金钥匙;作文的时候,七拼八凑,东摘西抄,以为掌握了作文的窍门:“天下文章一大抄”;考作文之前,背几篇人家的好作文,到考场上来一个改头换面,偷梁换柱,以为这是写好作文的捷径。这种种的所谓秘诀,是决不可能提高写作能力的。

作文没有秘诀,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呢?

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

我理解,鲁迅先生说的“多看”,就是对生活中的事物要仔细观察,多看看;同时,还要多读书,多看报。鲁迅先生讲的“练习”,指的是勤动笔, 经常进行写作训练。这个细观察、多读书、勤动笔,就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办法。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写了一部巨著《徐霞客游记》。这部书,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在文学史上也称得上是一颗明珠。徐霞客曾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游历了北到河北,南至广东,西抵云南,东止大海的广大地域。他对我国名川大泽、崇山峻岭进行了实际的观察和研究。这部游记就是他考察的记录。试想,如果徐霞客一生呆在屋子里,怎能写出这部广为流传、被人称为“古今纪游第一”的不朽著作呢?

一千七百年前,建安时期有一个很负盛名的诗人叫曹植,据说他哥哥曹丕曾限令他七步之内做一首诗,写不出来就要把他杀掉。曹植从容不迫,还没有走完七步,就做好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曹植用这首诗愤怒而痛心地批

评了哥哥曹丕的凶狠。曹植为什么能有这样惊人敏捷的文思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多读书。曹植的博览群书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还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就诵读了数十万言的诗文。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创作力十分旺盛的诗人, 他的诗现在留下来的就有两千八百多首,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珍贵的财富。他的创作才能就是在刻苦的写作中磨练出来的。正因为他动笔勤,他的胳膊肘竟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古往令来,哪一个在写作上卓有建树的人不都是按照这条细观察、多读书、勤动笔的路子去努力实践而获得成功的呢?就是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不都也在观察、读书、练笔三个方面下过一番功夫吗?所以,我劝那些急切希望提高写作能力的少年朋友,快不要去找什么作文秘诀了。你要是真的想把作文写好,那就从细观察、多读书、勤动笔三个方面去努力吧!

2、当真没有可写的吗?

一些少年朋友怕写作文的原因是:没有什么可写的。作文课上,他们两眼盯住老师出的题目,托着腮,皱着眉,坐在座位上憋呀,憋呀,就是憋不出来。

作文,是把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书写出来的一种语言训练,或记叙一件动人的事情,或阐述一个正确的道理,或抒发一种健康的感情,或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果提起笔,无话可说,无事可记,无情可抒,也就是一些少年朋友所苦恼的:没有什么可写,那么这个作文“工程”,只能下马。因为你本事再大,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呀!

但是,当真是没有什么可写的吗?这倒是一个应该认真讨论的问题。

生活,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个多么广阔的世界!

不是吗?

翻开报纸,一则醒目的消息映入眼帘:我国女排首次荣获世界冠军。想想被人辱骂为“东亚病夫”的往昔,再看看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今天,怎不令人浮想翩翩。这样的事,多么值得写一写啊!

有一个同学,他的作业很少出错。你如果了解一下他做作业的情况,写成一篇文章,登到班里的壁报上,让大家都来学习他的好思想、好经验,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走在街上,几个梳着怪发、穿着奇装异服的人摇摇摆摆地迎面走来,周围的群众都向他们投去厌恶的眼光。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是也可以写一篇文章评论分析一番吗?这对我们分清是非鉴别美丑,大有益处。

社会、学校、家庭,为我们提供了多少值得写的事情!为什么一些少年朋友总觉得作文没有什么可写的呢?有时候老师出的作文题就是要大家写最熟悉的学校生活,为什么有人仍然笔重千斤,文思滞涩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做“有心人”。

你注意过这样一个事实吗?

你天天在校门前的大街走过,应当说,对于这条大街是十分熟悉的。如果要让你说说,这条街每天通过的大汽车多还是小汽车多;十字路口汽车的流量,什么时候最大,什么时候最小,你可能回答不出,或者答不准确。可是,去问交通警叔叔,他一定回答得一清二楚。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交通警叔叔的工作,要求他注意在这条街上发生的.一切情况,他对这条街上的事物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也就是说,交通警叔叔是“有心人”。

这对我们写作文不是很有启示吗?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没有留心,便熟视无睹;眼前有一个人在活动,没有注意,便视而不见。在生活中不是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作文课上自然便没有什么可写了,正如作家老舍先生讲的那样:“尽管他生活在工厂里,农村里,身边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人新事,可是他没有仔细观察,人与事都从他身边溜走了。”虽然,这是老舍先生对初学写作的青年作者讲的一段话,但是对作文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少年朋

友,也是一剂对症的良药!

下面,让我们读一篇通过仔细观察而写出来的好作文,题目是《课间十分钟》。下课的铃声响了,老师行过礼之后,球迷吕新第一个跑出教室,可就是没有拿小足球。我心里很纳闷:这个“球迷”怎么连球都不拿了?一定要看个明白。

于是,我就悄悄地跟在吕新后面,只见他飞一般地奔向地理教研组。啊, 原来下堂是地理课,他拿地图去了。一会儿,他左手拿着两轴地图,右手提着两块小黑板走出来,看样子吃力,我急忙跑过去对他说:“吕新,我帮你拿黑板吧!”他一边走,一边说:“不用了,你踢球去吧!”我心里也想着那小足球呢,便说:“好,你把地图放到教室里也来踢吧!我在球场上等着你。”他答应了一声,我就向球场跑去。

球场上,同学们正踢得火热,小足球被一个同学踢到空中,球还没有落到地上,又被另一个同学凌空一脚开出去,球又“飞”了起来。我玩了一会, 还不见吕新的影子。我便去找他。

走到教室眼前,从玻璃窗向里一看:教室里只有吕新一个人,只见他把地图挂到墙上,又拿起板擦把黑板上的字迹擦掉。我想:现在他可该去踢球了。果然,他放下板擦,就想向外跑,忽然又发现几个同学没有做好课前准备,桌子上光光的, 什么也没有。他收住脚步,把那几个同学的文具放到桌子的左上角,然后,又一行行地把桌子摆正。

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了,上课的铃声也响了。

同学们走进教室,准备上课。这时,我发现吕新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我想:现在他的心里一定比踢两脚球还高兴呢!

课间十分钟,在一些同学的眼里,是极为平常的一瞬,大家跑呀跳呀, 声浪冲击着尘土,有什么可写!可是,《课间十分钟》的作者,就是一个“有心人”,他十分留心周围的事物,他看到:吕新“飞一般地奔向地理教研组”, “左手拿着两轴地图,右手提着两块小黑板走出来”;他看到:吕新把“地图挂到墙上,又拿起板擦把黑板上的字迹擦掉”;他还看到吕新把“几个同学的文具放到桌子的左上角,然后,又一行行地把桌子摆正”。总之,他看到了放弃玩耍、休息,为同学服务的好人好事,认真细致的观察,使他写出了真实、具体、生动的《课间十分钟》。

南宋朱熹有两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 池塘明净清澈,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地流进。如果把作文比做蓄水的池塘,那么在作文这个池塘里,要想蓄满清清的流水,不正是需要生活的源泉不停地涌来吗?是的,丰富多采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是,材料不会自己走上门来找你,要你做“有心人”,去认真观察。通过观察,你就可以储备大量的生活素材,提笔作文,就不再会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了。

3、怎样观察效果好?

春天来到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春游,要求大家在游玩当中,认真观察早春的特点,准备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于是,同学们睁大了眼睛,在公园里寻找春天的脚步。春游后,作文课上,同学们伏案疾书。公园里观察到的早春景象,顺着笔尖,像清泉一样流到作文本上。可是,也有少数同学,坐在座位上发呆, 仍然感到没啥可写。老师问他们缘由,回答是:“在公园里,东看一眼,西瞅一下,没有观察到什么,脑子里模模糊糊的。”

这就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积累写作材料,不仅要勤于观察,而且还要善于观察。那么,怎样观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一、要集中目标抓住所需观察的事物。

在观察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观察什么。以到公园寻找春天的脚步为例。公园里,

有房屋,有游人,有树木,有花草,那么多东西,我们应该观察什么呢?这要根据观察的目的来选择。我们到公园是为了寻找春天的脚步,因此就要抓住那些能表现春天到来的事物进行观察。我们应该注意观察:地上的小草绿了没有?柳树发芽了没有?南方的燕子飞回来没有?黄色的迎春花开了没有?因为这些事物都是春天到来的信号,应当着力观察。早春特点表现得不明显的事物,就可以少花些工夫,不要分散观察的注意力。

二、要认真观察事物的特点。

选择好了要观察的事物,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因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点,才能真正认识这个事物,也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

唐朝诗人骆宾王写过一首咏鹅诗,仅仅用了十八个字,就把一个在湖里戏水的鹅,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诗人紧紧扣住鹅的特点,白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这是鹅色泽的特点; 弯曲的脖子,头朝着天,这是鹅形态的特点;鹅—鹅—鹅—地大声高叫,这是鹅特有的声音;脚掌拨水悠悠地浮游,这是鹅特有的动作。如果诗人不是从色泽、形态、声音、动作几个方面进行观察,抓住了鹅的特点,是不可能写得如此真切动人的。

三、观察要依照一定的顺序。

抓特点,是观察的关键。但是,一个事物出现在你面前,怎样才能很快抓住它的特点呢?这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步骤地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只有对事物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观察的顺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照事物的空间顺序观察, 一种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观察。先来谈谈空间顺序。一个整体的事物,都是由若干局部组成。要了解这个事物的特点,就需要按照事物各部分在空间的位置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观察。比如观察教室,你就先看教室正面,然后看看教室侧面,再看看教室后面,最后透过窗户看到教室外面。把观察到的各部分的景象,综合到一起,那么,你得到一个完整的印象。你就抓住了教室不同于菜市、剧场的特点——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这种对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的位置有次序地观察,就是按空间顺序进行的观察。

下面抄录的《我的校园》,就是一个同学按照空间顺序对校园进行仔细观察,写的一篇条理清楚的作文。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民族文化宫的后面。一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红色影壁,上面工工整整地书写着党的教育方针。它的两侧,是两棵柿子树,像卫兵一样各守一旁。影壁的背后, 是一个不太大的花坛。每到春、夏季节,各种各色的花,都在竞相开放,吸引着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花坛的南面,沿着花坛的边上,是一排橱窗,经常贴着各种光荣榜。从花坛旁边往东望去,整个校园的轮廓便清楚地呈现在眼前,五座楼房和一排平房把校园围成一个长方形。中间是大操场,东边是由小松墙围成的

新开辟的花果园。整个校园的布局显得很整齐。顺着南面的甬道向东走,路南面的第一座楼是宿舍楼。再往前,便来到和宿舍楼并排的两层宽敞明亮的南教学楼。教室南北对列着,这是高中同学学习的地方。走上二楼,一直走到最东头,便上了“天桥”。这座桥设计得很巧妙,把南楼、东楼以及和南楼并排的实验楼联在一起, 走起来很方便。站在“天桥”上,可以看到东面的大礼堂、礼堂两侧的小操场。有时还可以听见实验楼南面的幼儿园里,小朋友们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声。

通过东楼长长的走廊,我们来到与南教学楼相对的两层小巧玲珑的北教学楼,这是我们

篇二:100种文章写作方法及特点归纳

100种文章写作方法及特点归纳:给不会写作文的孩子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特点】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

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叙法

【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6 .补叙法

【特点】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7、分叙法

【特点】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特点】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9、略叙法

【特点】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

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特点】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间接抒情法

【特点】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叙后议法

【特点】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

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13、先议后叙法

【特点】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14、夹叙夹议法

【特点】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的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15、以物为线索

【特点】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16、以人为线索

篇三:摘要的写作方法

摘要的写作方法

1、内容:

①研究的目的;②研究的过程和采用的方法;③主要结果或发现;④主要结论和推论。

1.1 概述

摘要既然是一篇浓缩的研究论文,其结构就应当与科技论文的结构是相对应的,需要有4个组成部分:①研究的目的;②研究的过程和采用的方法;③主要结果或发现;④主要结论和推论。

要写清楚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过程。

摘要简要叙述论文的内容,扼要说明研究什么问题以及科研取得的结果。摘要中应首要说明课题的目的及范围,采用的方法,最重要的结果及结论或建议。

1.2 目的

目的即一次文献研究问题的前提、目的、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目的:阐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基础、局限性、主题范围和作者写作意图,可包含一点儿研究背景,应避免简单重复文题。[

即阐明该项研究的目的或撰写该文的原因.

研究的目的主要说明研究、制造、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涉及的主题范围或本文解决的主要问题。

1.3 方法

方法即一次文献所使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

方法:指所用的原理、工艺、材料、手段、设备、资料和数据源、数据分析、效果评价、计量标准对照物等,并非等同于论文中“材料与方法”,的‘方法”。 主要指作者的主要工作过程及采用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包括所闻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设备、仪器仪表或软件等。在此部分,作者应尽可能详尽描述出具体过程、变化规律、有效措施等,对新技术手段应清楚描述其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所达到的精度和误差等。

1.4 结果

结果即一次文献研究实验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得到的效果、性能等。 结果包括所获得的实验结果,也可以是理论性的成果,还可以是搜集的数据、关系式、所关注的相关联效应及观察到的效应等,如观察结果、检测结果、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结果、计算推理及论证结果。还应指明精确度、可靠性及应用范围。

结果指作者在此研究工作过程中或使用论文中的研究方法最后所得到的主

要结果或发现,它是摘要的最重要部分。结果部分应力求简明而富有信息性,可以是实验或研究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及被确定的关系式,也可以是理论性成果,还可以是所关注的相关关系、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与结果以及得到的效果和性能等。目前,有些摘要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研究结果,而省略了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或理论与实验等的简介。此类摘要对那些精通专业研究领域的资深研究者来说,非常实用,不但省时又省力,而且通过看摘要就可以及时掌握科技发展动态,了解相关的研究水平。

这里指的是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范围相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这部分主要阐明研究成果蕴含的意义,特别阐明这种意义是怎样与研究目的相联系的,但是结论应力求精确、直接、详细、明晰。

1.5 结论

结论即一次文献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④结论。阐明成果蕴涵的意义,特别注意它是怎样与研究目的联系的。还可包括一些推荐、建议、评价、应用、新关系式及某些公认或持异议的假说等。注意结论与结果的区分,结果是发现了什么,结论是说明了什么。

【文章的写作方法指导及归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山楂树的作文 特别的日子作文600字 写月考的作文 考研作文模版 松树借物喻人的作文 青年作文素材 关于建筑物的作文 丢掉烦恼作文 写芒果的作文400字 成长的故事初中作文 什么伴随我长大作文 以前和现在的变化作文 以如果为题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秋季运动会 小学日记作文 关于梅花精神的作文 关于打仗的作文 值得学习作文 我最喜欢小兔子作文 作文一年四季 爱国爱党爱人民作文 大蒜的生长作文 又见春天真好作文600字 后悔的事作文400字 北京游玩作文400字 远方作文素材 泼水节英语作文初三 美丽的瞬间作文300字 射击比赛作文 感谢老师的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