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综合

孤芳自赏的诗句 孤芳自赏的诗词歌赋

2024-03-14 07:25:07
相关推荐

“孤芳自赏”一词源自中国古代诗词,形容一种清高、超脱的境界。自古以来,“孤芳自赏”一直是文人雅士追求的境界。诗句中常常出现“独自欣赏花草之美”,“独自品味墨香之雅”,表现出一种孤独中的超然自得。而“孤芳自赏”的诗词歌赋更是将这种超脱的情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从古诗词中的“山中秋夜”到近现代的“独钓寒江”,所有这些作品都以深刻、优美的文字将孤独与超然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独特的美感和情感共鸣。这些作品在表达孤独、清高的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给人以独特的心灵享受。

文化漫谈:我为什么写不好诗词?

我酷爱古典文学,尤以古典诗词为甚。但因钻研不够、天赋还欠,故并无造诣可言。曾借助某种兴头尝试几许,但绝无佳作生出,哪怕是孤芳自赏的。反复习读先贤之作后,掩卷自问,难出佳作,自有缘由。

一首好的古典(或古典式)诗词,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1.它是押韵的,否则不叫诗词;2.它是精致的,这也是诗词的特点,一句顶无数句,遣词造句到极其精准;3.它是规范的,即,如果是格律诗,要符合格律与平仄要求,词要严格遵守词谱。以上三条是形式上的要求。另外在内在方面,诗词也有它自己的特点。有道是“诗言志”,这个“志”绝不简单的是志气、志向,而恰恰应该是“情志”。所谓情志,实际更可以用一个“情”字了得,因为,“志“也是情的一种。所以,更通俗地理解“诗言志”,实际就是诗言情,换言之,也就是“无情不成诗”。一首(句)好诗,一旦含情,它就不会被称为“文字堆砌”,而一旦无情可领略,它再好的文字也会被贬斥为“堆砌”或造作。由此可见,“情”在诗词中的作用和意义。此外,好的诗还可以是说理的、论理的、哲理的。因此“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才成为千古名句,甚至是至理名言。“理”也在“情”的范畴之中,至理的诗也至情。如果说前述三条形式上的要求是诗的躯壳,那么这个“情”便是诗的灵魂!有了躯壳又有了灵魂,诗词就有了生命。然则躯壳易得,灵魂难塑难铸也。“躯壳”是诗词乃至于文学的硬功夫,而“灵魂”则是它们的软功夫。软硬功夫的差别就跟计算机软硬件的差别一样,软件更需要高深的能力和水平。

那么“情”从何来呢?读书是重要的来源,观察与思考不可或缺,伴随着文学修养的良好的思想修养,必不可少。这里,正确而高尚的情怀是根本,在此基础上的观察与思考至关重要。那些既脍炙人口又深刻真实地反应社会生活实际和实质问题的诗句,无不饱含着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当时社会的深入观察。比如“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短短两句十字,便深刻反映了当时朝廷的腐朽。没有观察和思考,没有对广大劳动群体的深切同情,就不会有这么精致的诗句生出。这个“情”是灵魂和思想深处的东西,通过诗词,得以挖掘和释放。所以,诗人可能放浪无忌,也可能犯有很严重的错误,但他的灵魂与思想深处的东西是存在着的。比如上例诗句“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就是出自唐朝诗人李绅之手,而他却是一个口碑非常不好的昏官,而他的诗作却没有因为他的为人而影响出生和传播,何也?那就是由于作者灵魂深处还是有怜悯、有爱心的,所以看得到,写得出,进而精准地反应了社会现实,反应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与呼声,言辞又朗朗上口,所以必然要得到广泛而久远的流传。

如果说诗词写作有什么技巧或者窍门,其实有,但是可以称之为思维方式,也属于前述“思考“的范畴。有思考就要有联想,就要有联系地看事物,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观察、思考、联想、提炼,这样,就会使你的作品技高一筹。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中反映的是作者超乎寻常的联想。再比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中借助身怀爱国之心的廉颇,当年没被赵王任用,国家面临危机,又有佞臣当道的史实,暗喻自己在南宋当朝的处境,表达了报国无门的郁闷情怀,这种“暗喻“就来自于联想。

上述几例未免有些高大上,那么作为我们最基层的百姓有没有诗词可写呢?答案是肯定的。君不见“诗三百“,其中有多少是最底层百姓做出的鸣放?不然何以有“风、雅、颂”之区分?要知道,那可是我们中华诗词的源头和鼻祖!“坎坎伐檀兮”,不正是最底层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其作者,断然不会是那些做“雅、颂”之流,而只能是置身于伐檀者之中的一员或多位。

目前,我作为当代人写古体诗遇到很多烦恼,怎么写也觉得不像,写不出那个滋味。考其原因其实两点都有:文学素养和灵魂铸就。大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学习、思考、修为。同时也要接受时代变化,善于把新事物用淳朴精准的词句表达好,不一定缠绵于“浊酒”“抽刀”等已经过时的文不对题的词汇当中去。对新事物以一种优雅朴实的词汇表达出来,是一个探索和考验,比如发达的通讯,迅捷的邮递,现代的交通,等等,都有文章可做,需要我们探索,也需要有一个广大读者接受的过程。

(图片采自网络)

北陂杏花

王安石〔宋代〕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译文

一池春水多情地护绕着杏林,嫣红的杏花和绿水中妖娆的花影相映成趣,各以其风姿平分着春色。

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胜过道路边上的杏花凋零洒落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

注释

陂(bēi):池塘。

花影:花枝在水中的倒影。

纵:即使。

绝胜:远远胜过。

南陌:指道路边上。

鉴赏

这首诗一二句写出了北陂杏花的娇媚之美,后两句表现了杏花高洁的品性之美,作者寄情于物,体现出王安石刚强耿介的个性和孤芳自赏的人生追求。

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王安石是宰相中的读书人,到晚年,他的绝句尤好。曾有人言,唐代以后无诗,此论太极端了点。王安石晚年的绝句有不少是直追唐人的,在议论入诗上,他的议论与描叙结合得很紧,而且议论不浅白直切,而是含蕴有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这两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首句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陂”,此处是指池塘。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绕”字用得精巧,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王安石爱用“绕”字摹写山形水势,如他《江上》一诗中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在《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写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又在《钟山即事》中说“涧水无声绕竹流”,有清婉、柔媚、幽静之感。

“花影妖娆各占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影摇曳迷离。“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争奇斗妍的照人光彩。一个“各”字,表明在诗人眼中,花与影一样地美艳、多情,一样令人流连忘返、沉迷自失。宋人许顗《彦周诗话》说:“荆公爱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又《桃花诗》云:‘晴沟涨春渌周遭,俯视红影移鱼舠’,皆观其影。”王安石写花善于从本体和投影两方面着手,如此刻画,虚实相生:一方面使景物更具立体的美,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的审美趣味,即对虚静恬淡之美的情有独钟。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这两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

这两句对偶精工,如陈衍《宋诗精华录》说:“荆公绝句,多对语甚工者,似是作律诗未就化成截句(绝句)。”这两句托物言志,耐人玩味。“东风吹作雪”,这一笔淋漓地描绘出风吹杏树,落英缤纷,似漫天飞雪,而随波逐流的凄美景象,比喻生动,浮想联翩。即便是春风轻拂,娇媚的花儿也不堪吹折,它凋谢了,零落了,这本是让人黯然神伤的。但诗人却偏说它胜过南陌杏花,矜持与自足之意溢于言表。这一对比启人深思:“南陌”在此诗中与“北陂”相对立,这两个背景意象包含着一种空间的隐喻。若说清幽静谧的“北陂”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则“南陌”正是熙来攘往、物欲横陈的名利之场。

“南陌”繁华,“北陂”僻静;“南陌”热闹,“北陂”空寂;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王安石从1070年(熙宁三年)到1076年(熙宁九年),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寄情于半山。罢相之后,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与立场,积极倡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绝句由于篇幅短小,很忌一气直下,没有波折。这首诗句句写临水杏花,第二句承第一句;第三、四句承第二句,却宕开一层,以“纵被”领句,用“绝胜”作呼应,便使全诗跌宕有致,富于曲折变化。这样布局,有直写,有侧写,有描绘,有议论,诗人自己爱好高洁的品格也就贯注其中了。

王安石

王安石(10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

骏马扬蹄飞奔

鱼在青海湖底散步

春风拂过秦岭太行

就这样一路走来

甲骨文记叙最初的式样

长城肃穆

那只燕子是从唐朝飞来的吗

幽怨的民谣勾起多少人的回忆啊

大江东去

塔克拉玛干沙漠显现生命的坚挺

鄂尔多斯草原蒙古包星星点点

江南红豆满山遍野

是不是有一种冲动

加速了心跳

是不是延伸了目光

向往伸展翅膀飞遍辽阔大地

此刻

为什么不借力于黄河的咆哮

开辟如火如荼的人生

大江东去

无与伦比的豪迈

是畅快淋漓的表达

是卸下厚重铠甲

向着远山深谷振臂呼唤

还在为失败忧心忡忡吗

还在为恋爱的不如意悲悲戚戚吗

还在为怀才不遇愤愤不平吗

以你现有的气度

极目远眺吧

站在横断山的任何一处

感知大自然的博大

感悟人生的飞逝与渺小

为迎接不一样的节日

在雅鲁藏布江沐浴

在呼伦贝尔草原策马飞奔

在台湾岛找寻灵感

当然也会去长江口领略海的浩荡

大雁北飞南往

竹林向着太阳疯长

一幅万物竞自由的山水画廊

在海南椰林树下遇到了你

在天山牧场爱上了你

在每一场诗会

每一次流泪之后

在每一个寂静的夜晚

在乌苏里江边的篝火旁

我们会不会有愉悦的种子萌发

会不会让思想的箭射向远方

大江东去

是我们血液的奔放

青春之歌的流淌

畅饮美酒后的载歌载舞

在这样的情景中

真的羞愧自不量力

夸夸其谈

灯红酒绿

也羞愧自我的极度膨胀

再看脚下的大地

一只蚂蚁

懂得充实的生活方式

甲壳虫

会用劳动为活着书写传奇

我们有太久的时间只专注于钞票

只想着为自家一亩三分田锦上添花

大江东去

不是林妹妹的哭哭啼啼

莽汉张飞的大呼小叫

也不是大清王朝的夕阳西下

重新整理我们的队列吧

给自己严肃的思索

跳出孤芳自赏的怪圈

与亲爱的土地贴得更近

让生命富含泥土的芬芳

不能只是慨叹志士仁人的忧国忧民

单调重复昨日的辉煌

只是为南岭的花海手舞足蹈

大江东去

为从没有过的精神摇旗呐喊吧

为从没有走过的路热泪盈眶吧

为所有的奇迹欢声雀跃吧

如果抵达了这样的高度

已经开始了创业的行动

就不要再为儿女情长犹豫彷徨

走过你熟知的每一条羊肠小道

走过你梦境中的每一条小溪

走过你痴情的每一行诗句

这是怎样的感觉啊

是骆驼就不要羡慕刺猬的悠闲

是大海就不要注目山间小溪的九曲十八弯

是千里马就不要顾忌慢行者的指指点点

是百年榕树就不要为灌木丛的哀鸣失魂落魄

大江东去

演绎我们民族的厚重沧桑

五千年的脚步只会歇息片刻

但绝不会停留不前

长江黄河的每一朵浪花都弥足珍贵

大江东去

#渔父##自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渔”是文人终身乐此不疲追寻描摹的永恒主题,文中有渔,诗中有渔,画中有渔,琴中有渔。渔父和一叶扁舟,经过无数经典文本的描摹寄托,成为了自由、出世、隐逸的标志性符号,它表达的是一种情怀、操守、希冀和理想。

光有诗人的诗句还不够,历代的画家也画渔。宋代李唐作《清溪渔隐图》、元四家之吴镇作《渔父图》,其他如归棹图、闲钓图、渔浦图、渔村图等等,数不胜数。诗文书画之外,历代的琴家也为“渔”打谱。《渔樵问答》、《醉渔唱晚》脍炙人口,近世管平湖弹《欸乃》,查阜西奏《渔歌》,可谓琴坛双璧。

琴曲《欸乃》出自唐人柳宗元的千古名篇《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文人逸士的高旷情怀,最终缓缓定格在渔翁身影消散后的天光云影,久久不去。

柳宗元的这首诗作于永州,借一个在山青水绿之间独来独往的“渔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的想法和政治失意的孤愤。

“渔翁夜傍西岩宿”,意思是渔翁夜晚在永州城外的西山旁边住宿休息。“傍”的意思是靠近、在旁边。由于渔翁与西山不是并列或互相陪伴的关系,而是以西山为中心依傍在西山旁边,因此此处用“傍”不用“伴”。如果使用了“伴”,那就改变了本句的感情色彩,而且描述得不够准确了。

“晓汲清湘燃楚竹”,意思是拂晓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渔翁用湘江水做饭,以楚竹为薪,却不说汲“水”燃“薪”,而是用“清湘”“楚竹”分别代指水和柴薪,把世俗生活写得清新脱俗,使普通的晨炊画面充满了超凡绝俗的意蕴,表现了诗人孤高的品格。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晨炊烟气已经散尽,太阳出来,照亮了青山绿水,四周空无一人,只听见“欸乃”一声,渔翁已经在清晨寂静的环境中启舟前行了。将渔翁的生活场景表现为一个清寂又有几分神秘的情境,隐隐传达出诗人那既孤高又不免寂寞的心境。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写渔翁乘舟顺流而下,再回首眺望已经远在天边的西山,只见山岩之上缭绕舒展的白云,正在无忧无虑地互相追逐。全诗通过在山青水绿之处独往独来的“渔翁”意象,表达了诗人孤芳自赏的情绪,透过充满奇趣的清静寥落的意境,传达了诗人超脱淡逸的心境和情怀。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赵孟頫之妻管道昇这首《渔父》,代表了后世文人对“渔父”意境的终极想象:自由。对渔父自由的渴慕和钦羡,南唐的李后主更能感同身受。“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李煜《渔父》),想象中江湖沧浪里渔翁的惬意自如,反观自身的不自由,悲剧的色彩益加悲怆浓烈。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渔父是个丰富而驳杂的符号和意象,它早已超越了“自由”的内涵。昔姜太公垂竿,为入世之渔;严子陵坐钓,乃出世之渔;沧浪翁放歌,是出入混沌之间。而唐朝德诚大师曾有诗云“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最能体现“清波皓月照禅心”的意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5)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3-14 08:34江雪孤独翁[山东省网友]IP:3409568496
    这些诗句如同一幅幽静的画卷,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顶0踩0
  2. 2024-03-14 08:20焱歘燊爃爕燚[河北省网友]IP:762613133
    @序、结局这些诗词歌赋在表达孤独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的追求。
    顶5踩0
  3. 2024-03-14 08:06序、结局[西藏网友]IP:3407526209
    每一句诗句都充满了诗人对自我的理解,让人深思自己的内心世界。
    顶2踩0
  4. 2024-03-14 07:53青焱[上海市网友]IP:3390410485
    这些诗词歌赋真是华丽而又富有内涵,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顶0踩0
  5. 2024-03-14 07:39无翅Angelべ[广东省网友]IP:3669618765
    这些诗句真是让人心生共鸣,充满了孤独与自赏的情感。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文 书信作文600 因为有了爱作文 走夜路作文400字左右 记叙文500字作文 作文美句 小学五年级作文200字 校园二三事作文600字 远离网瘾作文 调皮的我作文600字 孝道作文600字 报得三春晖作文 以感动为主题作文 高中万能作文素材 优秀写景作文300字 不爱读书的我作文 发现你的美作文 2016专四作文 遇见作文高中 评价历史人物的作文 小学生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 作文我长大了600字 五年级暑假见闻作文 廉洁伴我行作文 什么的泪水作文 汉字我为你骄傲作文 大一期末英语作文 景点作文600字 开学第一天作文三百字 心中有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