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书信

竭泽而渔

2019-12-28 14:45:01
相关推荐

【成语名字】竭泽而渔

【汉语拼音】jié zé ér yú

【成语解释】

泽,水流汇聚的地方。“竭泽而渔”指排尽泽水捕鱼。比喻取尽所有,不留余地。语出《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杀鸡取卵”

【成语典故】

《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

【成语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淮南子.本经》。

2、雍季:春秋时晋国大夫,生卒年不详。

3、 焚薮而田:烧光草木而打猎。薮,密生杂草的沼泽。田,打猎。

4、无复:不复可行。

〔参考数据〕

《淮南子.本经》

逮至衰世,镌山石,锲金玉,擿蚌蜃,消铜铁,而万物不滋。刳胎杀夭,麒麟不游。覆巢毁卵,凤凰不翔。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人械不足,畜藏有余,而万物不繁兆,萌牙卵胎而不成者,处之太半矣。另可参考:《文子.上礼》

【成语出处】

1、《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2、《淮南子.本经》:“焚林而田,竭泽而渔,人械不足,畜(蓄)藏有余,而万物不繁兆,萌牙卵胎而不成者,处之太半矣。”

3、《明史.卷二五一.文震孟列传》:“先收人心以遏寇盗,徐议浚财之源,毋徒竭泽而渔。”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尽其所有,不留余地。

使用类别 用在“处事不当”的表述上。

【竭泽而渔造句】

1、用流刺网捕鱼,就是在竭泽而渔!

2、若竭泽而渔,则蛟龙也不能生存了。

3、你这种作法,简直就是竭泽而渔,完全没有考虑到后果。

4、榨光人民,来满足政府的需求,正犯了竭泽而渔的错误。

5、政府不可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竭泽而渔,一味增加赋税。

6、你一次就把所有资源用尽,这种竭泽而渔的作法,行不通的!

【近义词】:杀鸡取卵,焚林而猎

辨似:

形音辨误 渔,捕鱼。不可写作“鱼”。

同 “竭泽而渔”及“杀鸡取卵”都有仅求眼前好处而不计后果的意思。

异 “竭泽而渔”侧重于求取不留余地;“杀鸡取卵”侧重于因贪心而失去更多的意思。

竭泽而渔 杀鸡取卵 辨似造句

政府不可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竭泽而渔,一味增加赋税。

他把房子卖了,投入股市,结果如同杀鸡取卵,血本无归。

【参考词语】:涸泽而渔

【汉语拼音】:hé zé ér yú

【成语解释】:即“竭泽而渔”。见“竭泽而渔”条。

1、《宋书.卷七○.袁淑列传》:“是由涸泽而渔,焚林而狩,若浚风之舞轻箨,杲日之拂浮霜。”

【参考词语】:干泽而渔

【汉语拼音】:gān zé ér yú

【成语解释】:即“竭泽而渔”。见“竭泽而渔”条。

1、汉.刘向《说苑.卷一三.权谋》:“焚林而田,得兽虽多,而明年无复也;干泽而渔,得鱼虽多,而明年无复也。”

【参考词语】:竭水搏鱼

【汉语拼音】:jié shuǐ bó yú

【成语解释】:即“竭泽而渔”。见“竭泽而渔”条。

1、《大戴礼记.易本命》:“故帝王好坏巢破卵,则凤凰不翔焉;好竭水搏鱼,则蛟龙不出焉;好刳胎杀夭,则麒麟不来焉;好填溪塞谷,则神龟不出焉。”

【参考词语】:涸水取鱼

【汉语拼音】:hé shuǐ qǔ yú

【成语解释】:即“竭泽而渔”。见“竭泽而渔”条。

1、《资治通鉴.卷二八八.后汉纪三.隐帝干佑二年》:“郭威攻河中,克其外郭。李守贞收余众,退保子城。诸将请急攻之,威曰:『夫鸟穷则啄,况一军乎!涸水取鱼,安用急为!』”

【竭泽而渔的成语故事】

据《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载,春秋时,晋国将要和楚国开战。国君晋文公非常忧心,问大臣咎犯说:“敌军人数比我们多,要如何应战呢?”咎犯回答:“我听说礼不厌繁,兵不厌诈,要打赢这场战争,仍然得靠诈术。”文公将咎犯的建议告诉雍季,雍季说:“把泽水排光来捕鱼,一定捕得到,但明年就没有鱼可捕了;把草木烧光来打猎,一定可以捉到猎物,但明年就没有兽可以猎了。虽然这次用诈术应战,取巧可行,但下次就没效了,并不是长久之计。”最后,文公还是用咎犯的建议,打败了楚国。论功行赏的时候,雍季的功劳比咎犯高,大臣们劝谏说:“这次打了胜仗,全靠咎犯的计谋,但行赏却把他排在后面,也许不可以吧?”文公说:“雍季的话,是为国家百世的利益,而咎犯的建议,却只是因应一时的情势,哪有把一时之务排在百世利益之前的道理呢?”后来“竭泽而渔”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取尽所有,不留余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逆风飞翔作文 中考满分写人叙事作文 苹果三年级作文 喜欢狗的作文 枫桥夜泊作文 四年级作文读后感400字 不破不立作文 写小熊的作文 这就是爱作文450字 格列佛游记作文 鸡蛋实验作文 关于体检的作文 劳动体验作文400字 分别的那一刻作文600字 我眼中的幸福作文600字 我爱的人英语作文 我的暑假作文四百字 描写刺猬的作文 小学生作文放风筝 初中生优秀作文选 鲜肉月饼作文 写元宵节的作文500字 做作业作文 自由的作文300字 我的成长故事作文800字 有关清明节的英语作文 小金鱼作文450字 我是雪花作文 关于一篇写景的作文 作文最美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