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教师天地 > 语文优秀试卷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六考案

2020-04-07 08:05:05
相关推荐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六考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白马湖

朱自清

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

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沿铁路的水,再没有比这里清的,这是公论。遇到旱年的夏季,别处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是一清如故。白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个,便是我们住过的屋的门前那一个。那个湖不算小,但湖口让两面的山包抄住了,外面只见微微的碧波而已,想不到有那么大的一片。湖的尽里头,有一个三四十户人家的村落,叫做西徐岙,因为姓徐的多。这村落与外面是不相通的,村里人要出来得撑船。后来春晖中学在湖边造了房子,这才造了两座玲珑的小木桥,筑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驿亭车站。那是窄窄的一条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虽常不见人,走起来却不见寂寞——尤其在微雨的春天,一个初到的来客,他左顾右盼,是只有觉得热闹的

春晖中学在湖的最胜处,我们住过的屋也相去不远,是半西式。湖光山色从门里、从墙头进来,到我们窗前、桌上。我们几家接连着,丏翁的家最讲究。屋里有名人的字画,有古瓷,有铜佛,院子里满种着花,屋子里的陈设又常常变换,给人新鲜的受用。他有这样好的屋子,又是好客如命,我们便不时地上他家里喝老酒。丏翁夫人的烹调也极好,每回总是满满的盘碗拿出来,空空的收回去。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便平静了。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

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西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流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在春天,不论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马湖都好。——雨中田里菜花的颜色最鲜艳,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夏夜也有好处,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青霭。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上,迷离徜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萤火。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在城中所见,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一片儿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绳似的

离开白马湖是三年前的一个冬日。前一晚“别筵”上,有丏翁与云君。我不能忘记丏翁,那是一个真挚豪爽的朋友。但我也不能忘记云君,我应该这样说,那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节选自《朱自清散文集》)

1.白马湖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答:

2.本文作者重点描写了白马湖的景色,试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

3.作者重点写了哪几个季节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4.本文的结尾从白马湖的景又转到了人,你怎么看?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忆冼星海先生

茅盾

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的作品的演奏,并且是读过了他那万余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还是小规模的,然而参加合唱的人数已有三百左右;朋友告诉我,曾经有过五百人以上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是星海先生担任鲁艺音乐系的短短时期内训练出来的得意弟子;朋友又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这次的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这是小规模”,而且由他的高足代任指挥,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这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们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的。

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呢,在西安已住了几个月,即将经过新疆而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心里这样说,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和友人初次见面,我总是拙于言词,不知道说些什么好,而在那时,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星海却滔滔不绝说起来了。他说他刚出来,就知道我进去了,而在我还没到西安的时候就知道我要来了;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问起了新疆的情形,接着就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我对于音乐的常识太差,静聆他的议论,实在不能赞一词。岂但不能赞一词而已,他的话我记也记不全呢。可是,他那种气魄,却又一次使我兴奋鼓舞,和上回听到《黄河大合唱》一样。拿破仑说他的字典上没有“难”这一字,我以为冼星海的字典上也没有这一个字。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这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

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呵!“要写,还得回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在我耳边回响,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写这小文的时候还觉得我是在做恶梦。

我看到报上的消息时,我半晌说不出话

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了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傥来”的不平凡的生活经验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了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觉得何幸而有此罢?

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节选自《茅盾散文集》)

1.作者在写与冼星海见面之前,先写了他想象中的冼星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见到冼星海后,为什么“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

答:

2.作者在倒数第三段写:“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倒数第二段又说:“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3.作者在结尾处说:“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

4.对冼星海之死,作者表现出了无限的伤悲之痛,作者是怎样表述这种情感的?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时间的价值

(加拿大)罗•威•塞维斯

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这就是说,一时片刻只要用得有效,都会使你的口袋里增添一些钱。如果我们的时间使用得当,就能生产有用的和重要的产品,在市场上卖得一定的价钱;或者充实经验,增长才干,有了适当时机我们就能挣钱。因此毫无疑问时间可以转化为金钱,让那些对浪费时间满不在乎的人记住这一点,让他们记住,浪费一小时等于损失一张钞票,而利用一小时就等于得到若干金银。这样,他们想浪费时间时或许会三思而后行。

再说,我们的生命无非就是我们活在人世的时间,因此浪费时间也就是一种自杀。我们想到死未免极感不快,因而不惜一切努力、麻烦和费用以求得保全生命。可是我们对于损失一个钟头或者一天时间却往往漠不关心,忘记了生命原来就是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小时的总和。因此浪费一天或一小时就是丧失一天或一小时的生命。让我们记住这一点,这样我们就会把浪费时间看作一种罪过,跟自杀一样应受到惩罚。

还有第三层考虑,也会提醒我们别浪费时间。人生短暂,总共不过六七十年,可是将近一半时间必须用于睡眠;吃饭时间总加起来也得几年工夫;穿衣脱衣又是几年;水路陆路旅行又是几年;再加上几年娱乐时间——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几年宗教节日和社会节日的庆祝活动;我们的近亲至亲病了,侍奉汤药也得几年工夫。如果从我们的寿数中减去所有那些岁月,我们将发现,能让我们用于有效工作的时间,大概是15或20年的光阴。谁能记住这一点,就不会心甘情愿地浪费他生命的每时每刻了。切斯特菲乐德伯爵说过:“对于分配给我们这一生的时间,若有人游手好闲即使浪费一时片刻,也是令人吃惊的。要认识时间的真正价值,要争分夺秒,充分利用。”

所有的时间都是宝贵的,而童年和青年时期的时间比一生的其他阶段更为宝贵,因为只有在这两个阶段我们才能获得知识并发展各种才能。如果我们让生命的早晨滑了过去而未加利用,我们将永远无法弥补这宗损失。等我们长大了,获得知识的能力就变得迟钝了,因此在童年和青年时期未能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将永远不能再获得了。正如将钱投资生息,到时候就变成两倍三倍,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宝贵光阴,如果利用得当,将产生无可估量的利益。切斯特菲乐德伯爵又说:“丧失一时片刻就等于丧失了与之相当的名和利;从另一方面看,你现在有效使用的每一时刻正是明智地以这时间作投资,将来定会获取巨额的利息。”

从道德的观点看,恰当地利用时间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好处。懒惰是心灵上的锈,懒人的头脑是撒旦的作坊,这话说得有理。犯错误大多数是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所致。懒人只会自寻烦恼。正如瓦茨所说——

我要勤快地工作,不管干粗活还是细活;因为撒旦还有些坏事,专找懒人的手去做。

(选自《文汇》2005年11期)

1.第一自然段中画线句从几个方面阐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2.第三、四、五自然段末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好处是什么?

答:

3.结合全文,作者认为时间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4.本文的说理有何特点?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嘘——轻点

刘茂胜

每天清晨,邻家的几只鸽子,总是落在我的窗台上咕咕轻语,有的静静地梳理羽毛,有的在晨光中抖动着翅膀,仿佛轻轻地跳着华尔兹舞。每当这时,我总是对家人说:“嘘,轻点,别惊飞了它们。”而我的窗下,街边经常是停着几辆出租车,没人打车时,几位的哥总在一起轻声交谈着什么,仿佛就像是鸽子的咕咕轻语,而当乘客打车,出租车就像是一只只鸽子飞走。一次,天刚刚蒙蒙亮,我听见有位的哥说:“嘘,轻点!人们还在睡觉。”

这是我喜欢的晨间况味,有一种诗意在里面。而这种诗意,来自挪威诗人耶可布森的一首小诗,题目叫《嘘——轻点》,诗中写道:“嘘——轻点,大海说。嘘——轻点,岸边的浪花说。嘘——不要这么凶猛,不要这么高傲,不要这么突出。嘘——轻点,它对人们说,这是咱们的大地,咱们的永恒。”通常,诗是感性的产物,而不是诉诸理性,但有时候,一首诗歌里的轻声告诫,也是耐人寻味的。

晚年的季羡林先生躺在医院病床上,就像一位康复的病人,无须再用那些缠绕周身的各种管子一样,把头上的大师帽子摘了下来,一身轻松。这个举动颇受人争议,但也是耐人寻味,不管怎么说,多数名人很少会这样,戴多少顶大师的帽子也不嫌多,看见别人戴上什么大师的帽子,常常会被若有所失感剌痛,而一旦其中的某顶帽子被大风刮跑,多半会去拼命追赶自己的帽子。然而,季羡林老先生觉得这一顶顶帽子很沉,不如摘掉一身轻松。我似乎能够听见他轻轻地说:“嘘,轻点,我不是什么大师,别再吹捧我了。”或许,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尽你所能把自己镌刻在某个地方,然后,再大方地把自己的名字涂掉。

前些天,我在一家电视台直播的情感类节目里,看到一位优雅的女士。在这个节目里,她轻声叙说着自己的婚姻经历,没有感情失控地揭她前夫的老底,没把自己看成是一位受害天使,把前夫看成一位十恶不赦的恶魔。她没有把前夫的电话告诉主持人,让主持人全然不顾人家的隐私权,用各种问题把人家逼到墙角。我甚至还听到她对前夫说:“祝你好运。”就这位女士来说,我可以大胆地推测,她知道婚姻生活中的夫妻双方,可能都存在着某种人性的弱点,她来这个节目组里,不是重重地摔一下门,然后愤然而去。我之所以用了优雅一词,是因为她懂得“嘘——轻点”,婚姻之门,有些再也进不去了,就轻轻地退出来,轻轻地带上那扇门

然而,从某种角度上说,今天我们所面对的这个时代,许多人似乎更推崇的是艾伦•金斯堡的那首长诗《嚎叫》,而不是耶可布森这首小诗《嘘——轻点》。许多人沉醉于嚎叫之中,把大喊大叫歇斯底里当成了一种时髦,而不是“嘘——轻点”,有话好好说或有话轻声说。今天的人们似乎更愿意朝着拥堵的交通,朝着医院和银行大喊大叫,朝着球场上的裁判员,朝着我们的亲朋好友或是邻居大喊大叫。德国汉学家顾彬说中国的作家们,成大器的少,互相瞧不起,没有什么学术性批评,就会打架或者是死掐。尽管有人对此耿耿于怀,但我认为他说的确有某些道理。时至今日,诗人耶可布森的这个“嘘——轻点”,或许,真的具有某种启迪作用,而诗人耶可布森诗中的最后一句,说得太好了:“嘘,轻点,这是咱们的大地,咱们的永恒。”

注:《嚎叫》是美国诗人金斯堡最著名的诗作,也是他对社会影响最大的长诗,被人们称为“50年代的荒原”。全诗共分三章,通篇是怨气冲天的牢骚。愤慨不平的责问,狂怒的批评和无可奈的衷诉,带着强烈的冲动,表现出美国青年在资本主义非人化的世界中的敏感、急躁心情和忧郁徬徨的态度。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从邻家的鸽子写起,引出“嘘,轻点”的话题,然后由浅入深展开。

B.文中的“管子”和“帽子”都有深刻寓意,前者指事务缠身,后者指学术头衔。

C.文中划线句子中“重重地摔一下门”的意思是对自己的婚姻猛烈抨击,大发牢骚。

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在现今社会,《嘘,轻点》比《嚎叫》更有价值。

E.本文围绕“嘘,轻点”,从身边小事说起,然后联系到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对现代人有启迪的作用。

2.联系全文,作者所说的“嘘,轻点”都有哪些具体体现?请分条概括。(6分)

3.文章最后用耶可布森诗中的最后一句“嘘,轻点,这是咱们的大地,咱们的永恒”收尾,有什么寓意?(4分)

4.作者提倡“嘘,轻点”,但并没有明确表明反对那些做法。请结合文本,就作者反对什么做法进行探究。(5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池 塘

贾平凹

①那时候,我很幼小,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父亲在一次运动中死了,母亲却撇下我,出门走了别家。孤伶伶的我,就被祖母接到了乡下的老家。祖母已经年迈,眼花得不能挑针,终日忙着为人洗衣,小棒槌就在捶布石上咣当咣当地捶打。我先是守在一旁,那声响太是单调,再不能忍,就一个人到门前的池塘寻乐去了。

②池塘里有着生命,也有着颜色,那红莲,那白鹅,那绿荷……它们生活它们的,各有各的乐趣。我却不能下水去,只是看那露水,在荷叶上滚成碎珠,又滚成大颗,末了,阳光下一丝一缕地净了,那鱼群,散开一片,又聚起一堆,倏然全然逝去,只有一个空白了。它

们认不得我,我却牢牢记住了他们,摇着岸边的一株梧桐,落一片叶儿到他们身边,我觉得

那便便是我了,在他们之中了,千声万声地唤他们是朋友呢。

③到了冬天,这是我很悲伤的事,塘里结了冰,白花花的,我的朋友再不见了。我沿池塘沿儿去找,却只有几根枯苇,在风里飘着芦絮,捉到一朵了,托在手心,倏忽却又飞了,又去捉回,又再飞去……祖母知道我的烦恼,一边捶着棒槌,一边抹泪,村里人却都说我是怪孩子,在寻找什么呢?

④时间一天天过去,池塘里起了风,冰一块块融了。终有一天,我正看着,就在那远远地方,似乎有了一个嫩黄黄的卷儿。蓦地,在好多地方,也都有了那样的卷儿。那是什么呢?

⑤我一直守了半晌,卷儿终未展开。祖母说:“啊,荷叶要出来了!”我听了,却悲伤了起来,想池水这么绿,绿得发了墨,却染不了荷叶的嫩黄,它是患了什么病吗?一个冬天里是在水里病着吗?我只知道草儿从石板下长上来,是这般颜色,这般委屈,这水也有石板一

样的压迫吗?

⑥但它终于慢慢舒展开了,一个圆圆的、平和的模样,平浮在水面就不动了。三日、五日, 那圆就多起来,先头的呈现出深绿,新生的还是浅绿,排列得似铺成的石板路。池塘里开始热闹,我的朋友又都出现,融融地,又该是一个乐园了。没想到这晚,起了风雨,哗哗啦啦喧嚣了一夜,天未亮,雨还未驻,我便急忙去塘边。

⑦果然池水比往日满了,荷叶狼籍着,有的已破碎,有的浸沉水里,我不禁呜呜啼哭起

来了。就在这时候,有一声尖叫,是那么地凄楚,我抬头看去,是一只什么鸟儿,肥胖胖的,羽毛并未丰满,却一缕一缕湿贴在身上,正站在一片荷叶上呜叫。那荷叶负不起它的重量,慢慢沉下水去,它惊恐着,扑闪着翅膀,又飞跳上另一片荷叶,那荷叶动荡不安,它几乎要跌倒了,就又跳上一片荷叶,但立即就沉下水去,没了它的腹部,它一声惊叫,溅起一团水花,又落在另一片荷叶上,斜了身子,酥酥地抖动……我不觉可怜起来了,它是从树上的巢里不慎掉下来的呢?还是贪玩好奇,忘了妈妈的叮嘱,来欣赏这大千世界呢?可怜的小鸟!这个世界怎么容得你去?这风儿雨儿,使你如何受得了呢?我纵然在岸上万般儿同情,又如何救得你啊?!

1.怎样理解第②段中划线的语句?(5分)

“它们认不得我,我却牢牢记住了它们,摇着岸边的一株梧桐,落一片叶儿到它们身边,我觉得那便是我了,在它们之中了,千声万声地唤它们是朋友呢。”

2.祖母说“啊,荷叶要出来了!”请你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6分)

3.为什么作者在上文说池塘是“一个乐园”,结尾处却详细描述了风雨过后池塘的凄惨景象?(6分)

4.阅读全文,分析文章以“池塘”为题的意义。(6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乡村篱笆

杨树培

篱笆是乡村特有的景致,就像其它乡村特有的事物一样,篱笆代表着乡村的某种表情。它的身上藏着一种隐秘的不为人知的东西,区别于城市的狡诈和圆滑。

篱笆的前身是苍翠葱绿的竹子和树木,这都是一些离土地最近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篱笆也是乡村的另外一种植物,只不过它更加随意一些,不需要生根就能进入黝黑的泥土,稳稳当当地排列在一起就可以站得很牢靠。用城市里流行的话来说,篱笆该是一道原生态的环保的墙。

但我却更倾向于认为篱笆是一道朴素的没有处0积虑的屏障。它不是城市里的墙:坚固封闭,钢筋铁骨。高耸而板着严肃的脸,对来人充满了讳莫如深的戒备。篱笆是敞开的,它的门往往用藤条缠绕,轻轻绕开藤条就能够进入宅院。其实篱笆要遮挡的并不是陌生的来人,乡村的主人从来都不拒绝陌生人的到访。在乡村,采者是客,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篱笆遮挡的仅仅是那些不晓世事的鸡狗,有顽皮一些的会跑到院子里糟蹋晾晒在地面的谷物,或毁了门前那一畦水灵的青菜,或推门而入在房屋后留下些恶作剧般的纪念。所以,乡村的人便筑起了一道篱笆,疏朗敞开,低矮简易,将那些偷偷溜出来在乡村的路上玩耍的鸡鸭,还有呆头呆脑的贪吃的鹅都挡在了院子外。

如果院子是乡村的裙摆,那么篱笆就是裙摆上的花边;如果院子是;村人们敞开的心扉,那么篱笆就是他们0里缤纷的色彩。篱笆和院子一起成为乡村最精致的风景。很多年之后,走出乡村,睡在城市没有泥土昧的夜晚中,我常常以梦见篱笆和院子的方式怀念乡村。乡村的篱笆是各有特色的,就像那些各样的花边,有素淡.最的,银灰色的树篱上缠绕着棕色的藤条,藤条线条简洁,节奏极其明快;也有热烈些的.那都是泛青的树枝,篱笆上爬满了柔嫩的青藤,一根四处游荡的牵牛,或是一棵野葡萄、一棵扶芳藤。春天到采,照例会有盛大的花事,淡黄的、深紫的或浅红的花都顺着篱笆的脊背倾泻下来一运气好的时候还会遇见一两棵小雏菊或者一两棵丁香静立篱笆边,那是篱笆的邻居,她们并不在乎站在篱笆墙的里面还是站在篱笆墙的外面,她们也不轻易挪动自己的脚步。当然,乡村的人们对于这些植物也是友好的,并不去打扰她们春天里的雅致心情。

光顾篱笆的还有另外一些客人,比如红色的蜻蜓或者一身黑衣的蝴蝶,她们安静地在低空里漫步,累了就停在篱笆上,变成篱笆身上一件灵动的饰物,或者顺着篱笆上的藤叶飞过去,让你误以为是一朵火红的或者黑色的花突然飞了起来。篱笆是蝴蝶、蜻蜓、蜜蜂们的停靠站,她们带着各样的心情从远处飞来降落在此,又带着各样的心情飞向远处。没有哪一只鸟哪一只蝴蝶想把自己的巢筑在这里,它们都明白篱笆只是月台,有众人经过,那里不适合长期居住,偶尔也会有只极大意的鸟儿把自己的巢筑在篱笆墙一共枝叶繁茂的地方,这大致是一种错误,但这样的错误它们并不常常犯

篱笆就是这样,它并不是乡村中不可或缺的事物,但却是勾勒我乡村记忆必不可少的,没有篱笆的乡村会失去一些富有韵味的节奏和线条所以,篱笆对于乡村的美丽采说,是少女流畅的黑发问跳动的红发卡,或是她洁白的裙摆上的一圈考究的花边。

1.本文中“篱笆”这个意象有哪些特征意义?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作者说“篱笆遮挡的仅仅是那些不晓世事的鸡狗”,请说说“仅仅”一词的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五自然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作者说:“篱笆……是勾勒我乡村记忆必不可少的”,那么这篇文章仅仅是在怀旧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文章来源于 www.qwen.cn]

陌上花开缓缓归

①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清爽而浪漫。“三月风情陌上花”,古远的诗句似乎随风从天边飘来,从历史的深处飘来,拂过阡陌,袭上心头。诗是属于清乾嘉诗人赵翼的,可昂首远望,眼前的陌上风情却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由眼帘入心扉。

②漫步陌上,心情是诗意的那种,优雅而散淡,不忍匆促,只因陌上花开;花是自然的那种,朴素而恬淡,不落尘俗。“三月风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的一种意境。这意境,枝繁叶茂,从古代长到现代,不枯不衰;又如水,岁岁年年,流淌在阡陌之上,不知迷醉过古今多少王公贵族、粉黛佳丽、骚人墨客、凡男俗女。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恍惚人的骨头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风韵。

③陌上花开,如果没有了从俗累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阡陌并为陌上风情所陶醉的人,那么花开也寂寞,风情也苍白。于是,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知被多少人吟诵了多少遍。人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著,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

④那是春天里一幅最美妙的图画:在粉黛佳丽的簇拥下,一位美若天仙、仪态雍容的贵夫人款摆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临安的阡陌上。其时陌上花团锦簇,杨柳轻摇,蝶飞蜂舞,三月风情旖旎之至。这时,一骑快马打陌头杨柳的绿阴中飘然而来,驿者翻身下马,气喘吁吁中把一封书信递给夫人。夫人展开一看,不禁满面春色。原来,吴越王钱镠身在王宫大殿却惦记着远在临安陌上的爱妃,嘱她只管怜花惜柳,消受春色,不必急着回宫,“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钱镠,这位在五代十国的夹缝中占了十二州江山的吴越国王,不提他江山坐得如何,只是这一番对爱妃的体贴、对春色的倾心之情就足以让后人击掌了。缓缓归,缓缓归。多么柔情的一句话,游移在古籍史册中,艳称千古。

⑤只是再柔情、再体贴的话,也难以使国家逃脱倾覆的厄运。怜美惜春的柔情敌不过剑戟弓弩的无情。从此,陌上花开依旧,只是钱镠烟逝,爱妃云去,只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一句话化作一个美丽的故事,游荡在临安的陌上,等待后人的凭吊。终于在吴越国“国除”的百十来年后的一个秋天,诗人东坡来到了临安。历史似乎特意安排东坡在秋天踏上临安的陌上。陌上春天花开,秋天亦花开,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里透出的却是萧瑟。于是在秋天的陌上花开中,东坡怅对古人,一番凭吊,三首《陌上花》于胸中郁结,一吐而快。“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归”……诗人一唱三叹中,浸染着人事盛衰的感慨。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

⑥漫步陌上,尽管不能如吴越王妃那样一路招摇地走在陌上花丛中,也不能像东坡那样怀一颗忧伤之心吟出千古不泯的诗句,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把钱镠与王妃的“缓缓归”当作人类面对大自然所共有的心境去感怀,当然,东坡透过陌上花开而生发的历史感悟更以一种强劲的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考试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⑦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我突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的陌上花,简直就是为了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而开而落。我不敢说我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但我可以深情地抚摸陌上这些娇嫩而又顽强的花朵。陌上花开缓缓归,这不仅仅意味着悠闲、诗意,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心灵在恬静的陌上花开中恬静如花,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⑧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缓缓归。

⑨缓缓归矣,我心已是陌上花开。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1.第三段说:“人归缓缓,那花便有了灵性,便开得执着,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3分)

2.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同是陌上花开,各人的感受不尽相同。钱镠与苏东坡的感受有何不同?(4分)湖南省湘潭市200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

3.第五段说:“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请回答:

(1)陌上花,明明开在陌上,为什么说它“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 为什么“令人唏嘘不已”?(4分)

(2)“艳丽”与“沧桑”的含义各是什么?(2分)。

4.文章第⑦段说 “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文章最后又说 “我心已是陌上花开”,作者有哪些感悟?请用简要明白的语言分点陈述。(4分)

5.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赏析《陌上花开缓缓归》一文的意蕴美

(2)赏析《陌上花开缓缓归》一文的语言美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上,躺在床上两眼直勾勾地瞅着那雪白的墙,忽然间觉得这位朝夕相处的朋友身上竟也有许多传奇与内涵

世上本没有墙,由于人类不安全感的增长,才有了墙。墙的出现肯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否则有巢氏也就不会那样受人敬重。在墙没有出现之前,人类只能住那并不十分安全的山洞,要么就干脆露宿野外,连睡觉都睡不安稳,这样的生活是何等艰难,文明的发展势必也会受到极大的阻碍。但是,有了墙,尤其是墙立体起来构成房屋的时候,一切都不同了。人类可以放心休息,风、霜、雨、雪、虫豸、野兽……一概不管。有了好的休息,也就有了更充足的精力,文明的进程也便得到了极大地推动。因为只有人的生命得到保证,他才有工夫做别的什么事情。在半坡,在河姆渡,都有了墙,而因为有了墙,分分割割,一个简单的社会便形成了

墙的初衷是简单的,就是保护,给人一种安全和温馨。实用是第一位的,不需太在乎形象。但是,许多东西都不是这么简单,人刚得到墙的庇护,就开始忙着为它打扮。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不多久,这种装扮就不是给墙了,而是变相地装扮墙的主人。装饰并不是为了墙,人类从一开始就很自我中心,只可惜大多数个体没有成为中心的资本,于是就只能装饰给别人看。正如时人的化妆打扮,是给自己看的吗?好像大多不是。但大家很热衷。在很多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做什么是为了什么或为了谁,然而却又总表现得理所当然。

于是,墙有了颜色,有了图案,有了种种形状,有了……似乎还不错,是一个很好的美术分支。只可惜,在历史的车轮下,再好的墙也终究要被碾碎,像阿房宫,像圆明园,像……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人类很奇怪,总是辛辛苦苦地追寻,得到后又不知珍惜。常常呕心沥血创造了美,却又简简单单地把它亲手打碎。

或许会有不朽,颐和园、紫禁城不是还好好的吗?但是谁也说不清它们到底是否真能不朽。明天无法预知,而且当它们朽了的时候,我们自己恐怕也已经先朽了。而连我们自己都朽了,它们朽不朽还有什么意义呢?

人间处处都是费解的难题。

将特长发挥到极致是件美事,但个性的过分膨胀又往往适得其反。许多人许多事都是毁在自己的特长与个性上,墙同样有这样的悲剧。墙的最大作用是保护,但当它的保护作用被无限强化后,便成了一种隔离与时淡时浓的恐怖。中世纪的古堡,封建岁月的城墙,几乎个个坚不可摧,但也正因为这坚固的保护,使许多事物不能及时地被时代更新。于是,一场,又一场,流血冲突,城墙浸透了人类的悲哀和自己的悲哀,直到火炮诞生,它才在毁灭中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解脱。

这是个悲剧。人之间的纷争总是牵连无辜,而且在通常情况下,无辜的结局总比罪魁更惨。

墙,建了毁,毁了建,似乎总有些进步,但人类在更多情况下总在机械地重复,做了许多无用功。许多新的创造只起一时之用,不多久就成了祸害,而且常常祸害得让人莫名其妙搞不懂。墙本来是保护人类免受伤害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墙却几乎成了人与人之间戳不破的隔膜,跨不过的鸿沟。一面面墙把世界分割得七零八落,把一个个灵魂孤立起来,把一切精神联系都割裂了,而这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于是,种种社会病、心理病都出现了,因为我们的种族内部失去了沟通。

人常常自己为自己制造枷锁。

物质是实在的,精神却不然。因此,许多精神范畴的东西常常要到物质中寻找载体。于是,有了象征,墙也是。我说不清这是好是坏。有了象征的墙平添了许多色彩,而不带象征的墙更少了无数的忧患……

走在大街上,花花绿绿处处墙,可我总觉得冷冰冰的。内心里,我总是怀念昔日的土坯墙,很粗糙,但很实在,很有人情味,是可以亲眼看着它在人的手中一点点地成长起来的。墙上或许有剪纸,而不是什么乌七八糟的明星。这才是我的墙,是一面真实的、生活中的墙。

(选自《散文百家》)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人间处处都是费解的难题。

(2)人常常自己为自己制造枷锁。

2.文章说“城墙浸透了人类的悲哀和自己的悲哀”,结合全文看,“墙的悲哀”体现在哪几个方面?(5分)

3.文章通过墙的变迁,向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忠告?(6分)

【参考答案】

一、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以及对文章结构和文章思路的把握。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题应重点从白马湖景色特点和在白马湖与朋友和谐相处两个方面来回答。答案:白马湖清静幽雅的景色以及与丏翁等朋友的和谐相处,使作者对这个地方难以忘怀,以至几年后仍念念不忘。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题应先找出描写白马湖的有关段落,然后结合重点语句加以概括。答案:色彩斑斓,清静幽雅。具体说来大约有这么几点:水清、水满、水软,山青,菜花鲜艳,薄雾朦胧,萤火闪闪,桃柳相间等。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以及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层级为C级。答案:(1)作者重点写了春夏两个季节的特点。春季的特点是:山青,水满而软,桃柳相间,菜花鲜艳,可以说是别有风味的。夏季的特点是:可以在湖里划船,感受世外之感;可以看成千成百的萤火闪烁。(2)表现了作者对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的留恋之情。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解答此题要联系原文中景和人两个方面来回答。答案:结尾又一次写白马湖令人难忘的地方,景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是人,这样的结尾简洁,让人思索。

二、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把握行文思路和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以及对作品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答案:(1)运用铺垫手法,使读者对冼星海有个全面深刻的了解,使冼星海的形象更加鲜明。(2)说熟识,是已从侧面对冼星海有了较全面较深刻的了解;说生疏,是过去还从未跟冼星海见过面。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以及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和中心意思的概括。能力层级为E级。答案:表现了作者极度的惋惜、哀痛和思念之情。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理解,以及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层级为C级。答案:这是对“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的高度肯定,说明冼星海将永远活在作者的心中,同样也活在诸多读者的心中。一个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将永垂不朽。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和文章思路的把握,以及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能力层级为D级。作者以写两人的唯一一次见面,并听到他的创作计划,然而他却不能回来了,来表现自己的伤悲。接着,作者又通过“我在写这小文的时候还觉得我是在做恶梦”,“我看到报上的消息时,我半晌说不出话”,“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这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语句,抒发了对冼星海之死的悲伤。

三、1.两方面。阐明了时间可以转化为金钱的道理。2.引用名人名言。增强各段观点的论证力度。3.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间就是金钱;二是时间就是生命;三是时间会帮助人形成良好的道德。4.说理特点:一是采用并列式的说理格局,即从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能磨砺道德三个方面来讲时间的价值。而从局部看,又采用了递进式说理结构,如作者在前面讲两个方面道理时,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二是运用对比说理的方式。作者从正面分析珍惜时间的好处,又从反面指出浪费时间的害处。正反对比,道理讲得更加深刻透彻,更显示出时间的价值。三是采用形象说理的技巧。作者将议论说理同形象说理结合起来,生动形象,让人难忘。

四、1.(1)“我”对窗台上咕咕轻语的鸽子的爱怜,(2)的哥对楼上居民的体谅,(3)季羡林对名利的洒脱,(4)优雅女士对前夫的宽容。(前两点可以合并为一点,每点2分,概括力不够酌情扣分)

2.在我们生活中,嘈杂喧嚣只是一瞬,平和安详才应该是自然的永恒。意在启发读者在烦躁喧闹的今天,应保持一种心灵的宁静。(意思对即可,4分)

3.反对凶猛、高傲、突出;反对打扰他人、看重名利、对经历的不幸耿耿于怀;反对一味地宣泄不满和互相指责。(前两条答出一条即给3分,后一条必答,2分)

五、1.这句话隐含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答出一种即可)作者把父死母嫁、失去了家的“我”比喻成那片被摇落的树叶,树叶代替“我”在池塘中与“朋友”一起嬉戏玩耍(1分),塘中的生命和颜色本不可能认识“我”,而“我”已经把它们当成朋友,反映“我”遭遇家庭不幸后的孤独和无奈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自由快乐生活的渴望。(3分)

2.①呼应上文“祖母知道我的烦恼”。(2分)②说明祖母也在急切盼望池塘早日“热闹”起来。(2分)③祖母看到“我”在塘边守望那些“卷儿”展开,她怕“我”失望,想让“我”高兴起来,反映祖母对孙儿的理解、疼爱。(2分)

3.①池塘原本是“一个乐园”,这里安静祥和,详细描述雨后池塘荷叶狼藉的景象,是为了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风雨的无情。(2分)②详写小鸟落难,表达了对小鸟的同情和无奈,引发我“同病相怜”的感慨。(2分)③运用象征手法,以风雨突袭给池塘中生命带来损害象征那个特殊年代对“幼小的我”的伤害,表达愤慨之情。(2分)

4.①遭遇不幸后,池塘是“我”“寻乐”的地点,在那里我找到了慰藉孤独心灵的朋友,那里是我的乐园。(3分)

②池塘象征作者所处的那个特殊年代社会环境,荷叶、小鸟在池塘遭受风雨的摧残象征在那个社会背景下“我”的遭遇,池塘见证了我幼年生活的孤独和哀伤。(3分)

六、(22分)1.(5分)答案:是乡村的另一种植物,是一道朴素的没有处心积虑的屏障,是乡村人心里的缤纷色彩,是蝴蝶、蜻蜓、鸟儿们等的月台,是乡村的一道精美的景致。

(答对一点得1分)

2.(6分)

答案:“仅仅”一词用得很准确。它的妙处是:①与本段第一句话“篱笆是一道朴素的没有处心积虑的屏障”中的“朴素”和“没有处心积虑”相照应。(3分)②与本段中所说的城市的墙“坚固封闭,钢筋铁骨,高耸而板着严肃的脸”形成对比,突出篱笆的“疏朗敞开,低矮简易”。 (3分)

3.(6分)

答案:(任选一种)答题时要兼顾赏“指出用了什么手法”(2分)和“分析怎样运用”(2分)和“作用”(2分)三方面。

①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院子喻作乡村的“裙摆”和乡村人敞开的“心扉”,将篱笆喻作“裙摆上的花边”和乡村人心里的“缤纷色彩”,在比喻中将院子和篱笆相互映衬,使之构筑了一道别致的乡村风景。

②运用描写手法,精心细致地描写了乡村篱笆的缤纷和美丽:青藤、牵牛花、野葡萄;蜻蜓、蝴蝶、蜜蜂,使它们共同组成了乡村的特殊韵味。

③运用拟人的手法写篱笆边的其它小植物(一两棵小雏菊或者一两棵丁香)。她们“静立篱笆边”“不轻易挪动自己的脚步”,写出了这些植物的形态和“雅致的心情”,使之于篱笆交相辉映,从侧面烘托篱笆的特有景致

4.(5分)

答案:不仅仅是怀旧。(1分)更主要的是对乡村篱笆的追忆与叙述,揭示生活的客观美,艺术地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篱笆带给作者温馨、亲切的情感。(4分)

七、1.人脱离俗累,心态从容,用陶醉欣赏的心情去看花,(2分)才能感到花是具有灵性富有生机的,看花才是有情趣的事情。(1分) (答不出原因此题不得分)

2.钱镠:对爱妃的体贴、对春色的倾心的情感 。苏东坡: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悟。

3. (1)这是作者细细品味历史和现实后产生的感悟:陌上花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与载体。(意思相当即可) (2分) 作者在追思吴越王与爱妃的故事、咀嚼东坡的诗句后,产生岁月无情、世事沧桑的感慨。(2分)

(2) “艳丽”的含义是指与陌上花有关的许多美丽的故事、动人的情感 ;“沧桑”的含义是世事的更替,朝代的变迁 (2分)

4.⑴自然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和载体。。

⑵人类可以通过接触自然来感悟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⑶自然给予人类心灵以慰藉与陶冶

⑷心灵要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共4分)。

5.答题要点:

(1)这篇散文从陌上花开的景色入手,由陌上风景所引发的人对景的情感推及到人对人的情感,进而推及到对历史乃至文化的感悟,意蕴十分丰富。(陌上花开的自然风情之美;怜美惜春的柔情之美;凭吊历史的沧桑感慨;心灵回归自然、历史与文化的恬静之美。)

(2)这篇散文文字清新,富于诗意;穿插的历史典故和古诗佳句,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加深了文章的内涵和文采; “缓缓归”的一唱三叹中寄托了作者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感悟。

八、1.答:(1)我们在对待诸如墙能否不朽之类的问题时,总是目光短浅,无法拨开迷雾,正确地审视自己。(2分)(2)人类在进行着不同的创造,但却未能很好地利用,一旦超越了应有的界限,创造将成为人类进步的障碍。(2分)

2.答:(1)在很自我中心的人类手中,墙庇护的作用被弱化,化成了人类装扮自我的工具。(2)墙再好,终究难逃被历史车轮碾碎的悲剧。(3)墙的保护作用被无限强化,阻碍了新生事物的产生。(4)墙本来是一种新的创造,但结果却孤立了人类的灵魂,割裂了人类种族内部的沟通。(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给满分)

3.答:(1)我们应该明确追求的方向,懂得创造,更应该懂得珍惜。(2)我们应该慎重对待自身的特长与个性,掌握好发挥和展示的度,避免适得其反。(3)我们应该学会与人交流,不因外在客观的因素而封闭自我的心灵世界。(4)我们应该以真实的实在的生活为目标,摒弃装扮的虚假的方式。(每点2分,答对3点即给满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练字作文800字 作文日记300字 坚持的材料作文 新闻特写作文 真情作文600字 宝石花的作文 作文我是一个好孩子 关于猫的作文结尾 委屈的作文400字 父母之爱作文 写给两年后的自己作文 作文书香伴我成长 牵手作文600字 学会欣赏自己作文 高考作文必备素材 美的力量作文 健康生活方式作文 学校的长廊作文 赞美中国的作文 我们班的同学作文500字 初中元旦晚会作文 一件烦恼的事作文400字 怎么辅导作文 明信片英语作文 暑假作文500字 清明节作文800字作文 我不再退缩作文600字 英语记叙文作文 描写黄山云海的作文 幸福很简单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