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直击战疫热点丨2022年语文写作最新素材积累及范文详解|话题二十五

2020-06-20 10:42:01
相关推荐

直击战疫热点丨2020年语文写作最新素材积累及范文详解|话题二十五直击战疫热点丨2020年语文写作最新素材积累及范文详解|话题二十五

中小学语文学习指导

发布时间:03 2601:09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 2020年语文写作最新素材积累及范文详解 话题二十五

见证2020,值此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病毒肺炎之际,我们全程同步实录这场“战役”每一个“惊心动魄”的感人细节,关注社会热点,聚焦作文素材,提炼写作主题,弘扬时代正能量,让莘莘学子足不出户即可走遍今年考前作文集训的版图。

随着抗击疫情的发展,我们将不断推出新的专题。每个专题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按照“作文题目——话题素材——提炼主题——范文导写——拓展积累”的思路,分为直击素材、范文导写、拓展积累三部分。“直击素材”分为作文题目直击素材话题评析三个栏目。“范文导写”分为主题界定阅读范文导读评析三个栏目。“拓展积累”分为名言警句人物事迹两个栏目。

终南山的家风

命题作文:家风的境界

(一)直击素材

作文题目

阅读“典型素材”“相关报道”,请以“家风的境界”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典型素材

钟南山的非凡父母:钟世藩、廖月琴

一位古稀老人,伏在书案上,因患白内障,他的视力严重下降,几乎整个脸贴到桌面上。因为复视,他盖着一只眼睛,只用一只眼睛写作,让另一只眼睛得到休息。他完成了40万字的医学专著——这是一个医学世家孜孜以求的写照。

钟世藩,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他与妻子廖月琴,为厦门同乡,是一同留学美国的医学专家。廖月琴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文化大革命”期间,56岁的她,不堪红卫兵与大字报的羞辱而自杀。钟世藩、廖月琴——钟南山的父亲和母亲。

钟世藩少言寡语。廖月琴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

钟世藩于1901年出生在厦门,从小和他的叔叔一起长大。中学毕业以后,因为成绩优异,钟世藩考入了北京协和医学院。那是192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一共只招收了40名新生,是非常难以考中的。

钟世藩在1932年由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之后又取得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46年到广州之后,任广州中央医院院长兼儿科主任、岭南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1949年,他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医学顾问;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结束后,任广州中山医学院儿科教授兼主任。钟世藩曾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是广东省政协第四届委员。

钟世藩虽已离世多年,但每当说起父亲,钟南山所透出的恭顺、敬畏之心,却仿佛父亲还在世间。父亲是他的骄傲。

钟南山之所以从心底里敬仰他的父亲,不仅因为父亲的名望,更因为父亲崇高的治学精神和医德。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出生于1911年,与钟世藩是厦门同乡。她是一个小商人的女儿,廖家一共有三个女儿。后来,廖月琴考上了北平协和医学院的高级护士学校学高级护理专业。

廖月琴毕业后曾由当时的国民政府卫生署,派到美国波士顿学习高级护理;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华南肿瘤医院(现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副院长,是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

1934年,廖月琴从协和医学院高级护校毕业以后,和钟世藩结了婚。她是一个非常善良和有同情心的人,属于很爱帮助人的那种类型。钟南山在稍微大一点记得事的时候,常听她给自己和妹妹讲起过去的事。

在钟南山的记忆里,母亲廖月琴是典型的淑女:她有特别好看的双眼皮儿,总是面含微笑。她的衣着朴素大方,逢年过节穿的新衣顶多是白色带一点儿花。钟南山回忆母亲道:“她喜欢听我讲话。我讲的时候,她总是仔细地听我讲的内容。她要表达对我的批评或者是建议的时候,常常不会直接地说,而是很婉转地对我讲。”

1964年,钟南山在北京已经大学毕业了。那一年,他从北京回到广州探亲。但是,他怎能想象,与母亲的这一次相见,竟然是诀别。

因为他的父亲、母亲祖上都是厦门人,钟南山对厦门人有非常好的评价:“他们性格好,对人真诚、热情。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

鼓浪屿在钟南山心目中,永远充满着诗情画意。

钟南山对外婆家的记忆是,生活在鼓浪屿的厦门人家,有很好的文化修养。的确,鼓浪屿的普通人家都有钢琴,再穷的人家都会有。他们已经习惯性地认为,那是家里必备的东西。家里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弹钢琴,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形成了良好的家庭熏陶、民风教化。

钟南山谈起他的父母,显得满怀深情。他说,他的性格能够融入社会,这一点和他的父母有很大的不同。他的父母是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很有风骨。钟南山说,他的人生哲学是,生活在这个社会,就必须融入进去,只是自己不因融入而丧失原则。

父母的人生经历,对于钟南山来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更显出他的豁达与睿智:“人首先必须能够在社会上生存。社会有公平的事情,也有不公平的,一定要坚持做人的底线,只要守住底线就行了。如果什么都是原则,那就没有了灵活性。很庆幸,我比我的父母要灵活些。”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更有着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个性。她采取自己结束生命的办法,来抗争社会的不公正,来回答一切诬陷。这段往事成为钟南山心中的最痛。

钟南山沉浸在回忆中的语调,此刻是惊人的平静,像一个行人,匆匆地走过已经熟识的街市。

“我父亲不太爱讲话,所以母亲没有人来倾诉。那个时候,我很内疚,我不在母亲身边。妹妹也不在,她那时就读于大连海洋学院。”廖月琴内心的委屈和愤懑无处发泄,于是采取了最激烈的行动……钟南山无以名状对母亲的负疚感。

与父亲钟世藩、母亲廖月琴、妹妹钟黔君在一起

“我和父母不同。我既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也看到不光明的一面,但是我毕竟看到光明的了。尽管那个时候中国颠倒黑白、动荡不安,但也并非一无是处。”说到这个令他痛苦不堪的话题,他的语气,竟如同老朋友一般推心置腹,如此的胸怀开阔。

在如此沉痛的话题之下,他的语调仍然充满信心:“现在更是如此,国家在不断地进步。虽然很多东西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是国家毕竟正在往高处走,在不断地改进。所以我说,我比较能够适应社会。同时,我也不会丧失原则。”

他的原则,是坚持真理、不讲假话。

(节选自《钟南山传》,题目是编者加的。)

相关报道

林巧稚:钟南山的姑婆,被誉为“万婴之母”,捐出一生积蓄3万元

唁客

疫情的发生让我们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老百姓会埋怨一个小病,医生就让我们查这,查那的,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知道了重要性,查血、拍CT都是对自身有帮助,因为你不知道会有什么病毒侵入我们的体内。

这次疫情的爆发更体现了医生的重要性,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一线奋战,保护着老百姓的健康,为国家减少损失。

我们都知道钟南山院士,在84岁的年龄任命奔赴武汉,指挥战斗。钟老有着丰富的医学经验,世家都是学医的,有着较高的荣誉,对国家的医学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中山医科大学的一级教授,著名儿科专家。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曾担任现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

钟南山的舅舅廖永廉:上海传染病院、鼓浪屿医院内科医师、厦门市第二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兼主任、龙岩地区第二医院副院长。

钟南山舅妈陈锦彩:曾任厦门基督教女青年会青年部干事、鼓浪屿区侨联副秘书长。

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广州十大杰出(十佳)青年,擅长泌尿系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面贡献尤为突出。

钟南山女儿钟帷月:荣获短池游泳世界冠军。

这几位都是钟南山院士最亲的人,一个个都是厉害人物,其实还有两位伟人也有沾亲关系。

著名作家:林语堂

钟南山的妈妈是廖月琴,廖月琴的爷爷是廖天赐,廖月琴的太爷爷是廖宗文,廖宗文的二儿子是廖悦发,廖悦发的二女儿是廖翠凤,廖翠凤的老公就是林语堂。

所以,按辈分来算,林语堂就是钟南山的姑外公。

是不是有点晕?看这张图就明白了。

中国医学圣母:林巧稚

林巧稚大家可能少有耳闻,她是钟南山院士的姑婆。

廖永廉的堂妹是雪琴,雪琴的丈夫是林巧稚的侄儿林嘉泽,这样一来,钟南山就喊林巧稚一声姑婆。

林巧稚的尊称比较多,“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又与梁毅文被合称为“南梁北林”。

林巧稚是医学界的传奇人物,对于她的人生经历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二)类文导写

同类文题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化的“家族式美德”,具有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可以是做人的道理,也可以是处世的原则,更可以是哲学式的人生态度。它不拘泥于何种领域,也没有家庭贫富之分。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也可以是模糊的、记忆拼接而成的星星点点。家风是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整体和全方位的。

读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阅读范文

不只是家风

“孩子啊,在学校可别浪费粮食啊,‘一粒米,一滴血汗’哟——”“出门在外,万事忍让些,莫要与人争吵。”我家的“老太后”又开始叨叨不停了。我都听得有些腻了,甚至有些烦了,可是谁又能说这些话没有道理呢?

看着电视上的公益广告,曾奶奶又开始心疼了:“哟……哟哟,看浪费了那么多粮食,要是给那些穷地方,可以少饿死多少人啊!”一边唉声叹气,一边又将注意力调向了我们,“都给我记住,你们哪个要是坏了我们家的家风,家法伺候!”看着电视屏幕,还别说我也来气了:米饭只吃半碗,浪费一半,饭菜倒掉三分之二,那桶里满是粮食。不,是满桶血汗!我也很愤怒,这简直就是在谋杀啊。

看看我们的身边吧,某些官员用的是公款,大手大脚,一气乱花;一些老板,讲面子,比阔气,票子大把大把地撒;结婚讲排场,开业讲场面,这些人似乎天生就是这般爱好。可在我家里情形则大不一样,因为我家有“老太后”监管,洗碗池中决不会有一粒米,桌上不会有一点饭菜,“光盘行动”其实真的应该是我家的专利。细想想,感觉心里特踏实。

“万事忍三分,仇人变友人。”这不,“老太后”又对着将出门的爷爷喊道。在我的记忆中,爷爷就没和别人吵过架,就是跟奶奶似乎也从未红过脸,村里的老老少少没有不夸他的。我也深受感染,现在的我也是个好脾气,因为与人友善,我的朋友可多了。

可我有时就想不明白,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那么大脾气,动不动面红脖子粗,再一不留神竟刀棍相见。更有甚者,某大学一研究生因一点小事竟投毒致人死亡。忍一忍不就没事了?其结果是,毁了两个大学生,毁了两个家庭,也让学校蒙羞。太不值啊!

我不由大发感慨,忍,作为我家家风的重要方面,确实让我家世世代代受益多多。如果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能学会忍一忍,家风变校风,校风变社会风气,那社会不是会变得更加太平、和睦?我真心地期盼着。

曾奶奶虽然已离我而去有些年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她的不是哲人胜似哲人的话语总让我时时受用,我也分明感受到了当前社会勤俭、忍让、宽容之风正在形成。

曾奶奶,您在那边过得好吗?我会信守承诺的,我俩共同祈福吧。

导读评析

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愈显生机,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我们有良好的家风家训。家风家训,一般指一个家族传承恒久不变的精神规则。其侧重于对整个家族成员修身持家、自省自励的影响。可以说家训是中华民族传承文明的缩影,一些古代著名家族的家训曾一度引领中国一些家族的辉煌历史,如《诫子书》《朱子家训》《范氏家训》《颜氏家训》《曾氏家训》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应念物力维艰”“业精于勤荒于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哲理名言许多都是出自一些著名家训。

家风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深远。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空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品行的第一老师,家风是孩子启蒙的第一推手。家风既是一个家庭或家族至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惠泽于每个家庭或家族的成员,支撑着家庭或家族的发展与繁荣,也可能感染着社会的部分成员,为其他家庭或家族所效仿,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

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修身、齐家和社会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原则,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家风,一个人精神成长的DNA。先辈的荣光和业绩,往往会成为一个家族的荣誉和尊严而凝聚着家族的每一个成员,达成整个家族的精神认同而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而实现代际传承。古人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有志之士的理想。

的确,个人可以影响家风,家风可以影响国风,国风可以影响天下之风。立家规、明家礼、担家责、树家风,表面上看只是家务事,其实一家之风可能“点燃”周边或更大社会范围的大“家”之家风,是社会风尚的风向标。你的家风是风景,就会给全社会带来风和日丽、带来清新,助力全社会道德世界的风调雨顺。你的家风是台风,就会大煞风景,成为摧毁整个社会道德大坝的逆风。

我们具体写作时要仔细品读材料。材料的话题是“家风”,立意指向应该是美好的家风,即“家族式的美德”,写作的中心应该是阐述(或表现)美好家风的价值、意义、作用、影响、传承等。材料真正落实了“文体自选”的要求。

范文是一篇散文。本文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以曾奶奶对家风的继承与提醒为主线,从家风“俭”写到“忍”,由家风至校风进而至社会风气,其间还穿插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作者善于从家风入手,适时地联系当今社会现象,畅谈自己的体会,给人启迪。全文有人有事,有理有情,值得一读。

(三)积累运用

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至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之说。

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因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拓展积累

善良,是一个家庭最可宝贵的资产。

01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其中的一个情节特别有趣。

作者回忆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受两个同学的撺啜,跑到农户家的瓜棚里偷黄瓜,没想到被户主抓个正着。

户主来了脾气,甩手就给三人一记耳光。然后命令每个同学报家长的名字。

作者胆怯的说出父亲的名字,户主诧异的说:“你父亲不是挺老实的吗?你怎么和他们一起偷黄瓜?你先回去,下回不要再偷了。”说完,又给了作者几根黄瓜,叫他先走了。

之后,户主转身,又给了两个同学一记耳光,大声的训斥:“老老实实站半个小时,不准动!”

作者说:“还好有一个善良的老爸,免了一巴掌,还有半个小时太阳底下晒。有了这件事之后,我再也不敢去偷东西了,怕丢老爸的脸!”

读到这一段,想起了一句老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啊!

02

一个善良的家庭,可以培养孩子优良的品格!

吴越钱氏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家族实在是太牛了,自宋以来就出过5个状元,封侯拜相者超过100人,进士及第者更是难以胜数,被誉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当代钱家出过的大才有: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伟长:中国力学之父。

钱永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钱锺书:中国国学大师。

钱穆: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

……

钱氏家族人才辈出有很多原因,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钱家特别强调“立品”:

《钱氏家训》曰:“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持躬不可不谨严,存心不可不宽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这些家训反映了中华文化安身立命最根本的一个字,就是“善”。对于中国人来说,天有好善之德,人有好善之心,发之于外,就是敬天爱人,勤俭惜物,自利利他,报效国家。

钱学森是个典型,他对物非常的节俭,他用的包,还是从国外带回来的,一用就是40年;

他回国后,组织分了他一套普通三居室,他一住就是50年;

钱学森留下的遗物中,竟然有11把用胶布粘过的蒲扇。2000年后,北京很多家庭都装上了空调,但钱学森依然在使用蒲扇渡过炎热的夏天。

钱学森很穷吗?

1956年,钱学森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的一万元奖金,他全部捐给了新建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95年,有一家基金会奖励钱学森100万港元,这笔钱在当时可以在北京买好几套房子,钱学森一分不留,全捐给了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用于中国西部的治沙事业。

再往前点说,当年身在美国的钱学森,收入优厚,前途无量,但他没有一点留恋,毅然回国,开创了中国的航天和导弹事业。

一个善良的家风,才能培养出钱学森这样淡泊名利,一心为公的国家栋梁!

于茫茫书海中,为你寻找更适合自己成长的有效资源和那些锲入心灵的文字。与高人交心,轻松学习,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

03 2601:1203 2418:2803 2317:17相关文章??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温暖400字作文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 优秀的作文素材 井冈山作文 抗疫人员作文 作文获奖感言 五百字作文初中 作文优秀片段 老师教我作文 茶花的作文 种树的作文 保护自然作文 冬天风景作文 一件事英语作文 优秀作文精选 快乐的作文300字 风景的作文300字 150个字的作文 让人感动的作文 新材料作文 游玩作文300字 保护动物的作文 选择作文 高中 写我的爸爸的作文 毅力的作文 初中八百字作文 叙述作文 一篇作文200字 随笔作文600字 小青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