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作文的选材例子

2020-06-24 16:27:01
相关推荐

在精心审题和确立文章立意之后,就要对已有的材料进行一番挑选,这个过程就是选材。 选材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材料,使主题产生最好的效果。 生活中可用的素材多如牛毛,怎样才能从中挑出最好的呢?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文章只有情真、理真、事真,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感染力和说 服力。因此我们在选材时,要注意选择那些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人和事。例如写歌颂老师 的作文,不少同学提笔就写老师带病上课、细心帮“我”补课,或者深夜还在批改作业等。 这样凡而泛的作文,读者一看就会大笑:哪有这么多老师都喜欢生病的? 作文不是普通的材料堆砌,作文的选材要典型,要有代表性。因为典型的材料能够深刻 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以一当十、以个别反映一般。作家 魏巍说:“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印象是清楚明白的。,围绕文 如一位同学写《这事发生在我班》,选取了班上有个叫张玲的同学为四川灾区捐献了2 00 元。一人就捐了全班的五分之一,可谓是突出、意义重大的事例。当然还可写平时吝啬的人 捐出很多钱,这也是典型。学习上,平时不吭一声的人,突然在这堂课上发言了,这也是典 “文贵于新”,选材时注意将目光移到大家所关注的最新热点上,从生活的海洋中捕捉那 些闪烁着时代风貌的浪花,可以让作文新颖独到,让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有位同学在写“师生情谊”时,选取了发生在5?12地震中一个 事例:地震的那一刻, 都江堰新建小学盲哑班正在一间平房里上课。大伙都撤离了,小马还坐在教室里。“那时有 个老师大叫,小马,赶紧出来。 不过,小马还是没有反应。一个老师冲了上去,一把把小 马拽了出来。地震后清点人数,学校的 们自发围成了一个圆圈——“圆心”是学生,外围是老师。这个冲进去救孩子的老师叫谢罡, 年。事例取自于现实,不仅论证有力,也展现了当代中学生关注 4、情感性原则。就是要精选你最熟悉、最让你动情的材料。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选材时要尽量挖掘真正打 动过我们内心深处的 东西,让故事中渗透着真挚浓厚的感情,让景物里饱含着朴实浓郁的感情。只有充满感情的 生动描绘,做到以事感人、以情动人,才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选取车站送别一节,极力渲染父亲臃肿的身体和攀越月台的 背影,从而触动作者的心弦,并且由此升华,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 以上是我们作文选材要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不能机械的一条条照 搬照办,而应该灵活地做到:选材必严,浮材必删。就像契诃夫所说的那样:“在大理石上 “文以载道’’,思想健康的文章才能给人积极的影响。考试作文的思想内容只有与社会 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才能得到认同。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基础等级明确要求“思想 健康’’,某省高考语文阅卷负责人一再强调:作文只要思想不健康就不及格。那些不健康的 中学生不可能是“百科全书”似的人,什么都懂。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方 面千差万别,知识积累自然就不完全相同。选材时要有“自知之明”,避开自己陌生的材料, 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亲耳所闻的,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深切感悟的,了然于心的?), 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如果不懂装懂糊弄读者,欲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只能是费力不讨好;如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时代的进步一日千里,社会的发展 日新月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作文材料如果老是陈谷子旧芝麻,谁会喜欢呢?“至 今已觉不新鲜”,怎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听唱新翻杨柳枝”才会 给人带来惊喜! 有些材料人人皆知,当同学们就同一题目写作文时,许多人往往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这些材料。用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 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新意。因此,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 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 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人胜。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往往 是别人也容易想到的,不要轻易选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 也别急着使用;再三思考之后才想到的材料,往往才’是独特的。 有些材料内涵丰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这样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但如果能从新的 角度来点化、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 目一新。总之,要挑选健康的、熟悉的、新鲜的、独特的、典型 的材料,要从新的角度来使用旧材料。 选材时可先用发散思维,在草稿纸上列出你认为切合题意的材料(为节省时间,每则材料可用三五字作提示),然后分析、鉴别, 选定要使用的材料。选定的材料,有的在文章中要保持原样,如 引用古代诗文名句、名言警句等;有的则须加工改造,即根据表 现主题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积累的材料越丰富,选材时越能 称心如意。 考场作文中,许多考生常常为选材而抓耳挠腮。其实,最佳的材料来源,就是教材中蕴涵着的成千上万的写作素材。把 这些写作素材了然于心,并灵活地去运用,考场作文中的选材问 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1.名句生辉——直接把课文中的名言名诗句等引入作文,让文章熠熠生辉。 课文中的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具有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在考场作文中恰当引用,必能使文章精练生动、 神采飞扬、意蕴深刻。 古语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见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水也是一种衡量标准,而且是很高的标准。 君子之交,不因名利,不因富贵。庄子日:“不为冠冕而肆志,不为穷约而趋俗。”孔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 如水之交,不需要铜臭来污染它,更不要因彼此苟同而搅混它。 与人交往,先哲已给我们树立榜样,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诗人李杜以诗会友 互表敬意。与人的交往,也与水一般清澈,一般和谐,一般温润。和谐以共生共荣。 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面对江山社稷,面对黎民苍生,老子说“上善若水”,杜甫说“润物细无声”。 作者恰当而巧妙地引用名诗句将历史的积淀和思想的厚度聚焦成文,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又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说 理的感染力,在斐然文采中让人领悟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显示了 作者丰厚的文学底蕴,使文章亮人眼眸。这是课文材料灵活运用 的魅力。 2.情感动人——把课文中饱蘸感情的人和事等融入作文,让阅卷老师获得感情共鸣。 文贵有真情实感,只有情挚意切的文章, 才能动人。考场作文,情感是连接考生与阅卷老师的桥梁,是碰 撞出阅卷老师心灵火花的电石,我们只要善于借助课文中饱蘸感 情的人与事,再融人自己的真情,就能拨动阅卷老师喜怒哀乐的 琴弦。 如作文《哀痛者幸福者》针对“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话题,巧妙地抓住《记念刘和珍君》里“哀痛者”和“幸福 者’’这凝聚着鲁迅深沉感情的两个词融人自己的真情,分两层阐 释内容:刘和珍们是“哀痛者”和刘和珍们是“幸福者”,深入分 析了革命先驱的哀痛和幸福之源,分析了特定时代背景下革命者 的独特思维方式带来的复杂情感。哀痛源于忧国忧民的责任感, 幸福源于坚定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哀痛和幸福的本质都是崇高 的革命战斗精神。这篇借助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中有关发人深 思的警策之句所洋溢的浓浓的真情,把“以战士的思维去思考” 作为出发点,既紧紧扣住话题,又做出深刻透辟、人情人理的剖 析,是作者驾轻就熟的课文材料与潜藏在文中的真情碰撞出灵感 火花结出的硕果。 中学语文课本,有很多篇目的章节内容、相关故事、典故和涉及的文史知识都是经典,我们可以组合借用到考场作文里,让文 章展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 蓑烟草任江平》中,作者灵活自如地组合课文中的经典事例表述自己的观点:我以为你是孤独 的,你却告诉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惠子的离去并未换 来你的嗥啕大哭,原来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红尘。何以赞 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词穷。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 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 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 何必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借助课文中的经典事例,还可为文章的立意开辟新的天地。如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和“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 可以借助富兰克林在《美腿与丑腿》中所阐述的两种人生态度, 想到用阳光心态对待生活。诸如此类的课文还有《谏太宗十思疏》、 《岳阳楼记》、《五人墓碑记》,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霍金的《宇宙的未来》等。只要考生学好课文并能激活组合这些 经典例子,就可以在考场作文选材方面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移花接木——借用课文中的中外名著名篇故事进行创造迁移,让文章出奇制胜。 许多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经典的故事,我们 如果在自己的作文中对这些很熟悉的故事进行化用,就会巧妙地 表达某种新的思想,如2 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人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 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 也已被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已经荡然无存。所 以我只敢站在项脊小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 着这里的一切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 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 归有光先生的《项脊轩志》虽然记叙 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但作者在文中流露的真挚情感却感染着诵 读它的每一个人。优秀的文学作品用其无穷的魅力滋养着人的身 心,浸润着人的灵魂。用心品读文章,心灵为之感悟,情操为之 陶冶,终成就考场美文。这对于抱怨没有内容可写的学生来说, 灵活恰当地运用好课文素材,不也是一条很好的路径吗? 面对材料要“新颖”这个要求,无数同学陷入寻找材料的误区。以为材料的“新颖”便是别人没有见过的,没有写过的。其实, 材料“新颖”与否,并不在于是新是旧,关键在于是否善于选择 材料,是否善于巧妙转换或变通材料。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抓住 常见熟例的不同角度,从熟知材料中翻出新意,点石成金,或从 细微之处挖掘出更新、更深的意义,化腐朽为神奇。这样的材料 用好了,可以达到“陈材巧用”、“旧材翻新”、“技高一筹’’的效 1:也许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我可以不再以青灯为伴,不再与孤独为伍,不再面对伪善,不再独忍忧伤。在那里,辽阔的 天地可以任我驰骋,淳朴的民风可以给我慰藉。我有豪爽的单于 丈夫,还会有可爱的女儿,天伦之乐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远 处,似乎传来了 写作记叙文对于一篇作文而言,内容(材料)往往是第一位 的,作文的内容好,充实、具体,这是中考作文取得高分的先决 条件之一。内容空洞、虚假的文章,是绝对进不了一类卷的。此 外,有了鲜活、典型的作文材料,还得想办法将其组织成一个有 机的整体,如同一大把散落在地上的珠子,你得找一条线将其串 起来。“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也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一项非常 重要的内容。 我认为一篇作文要想有血有肉,内容丰富而充实, 需要从选材、组材与表达三个方面下功夫。 今天我们就讲讲记叙 选材无论是何种文体,对材料的选 用都有三个基本原则: 其一,紧紧围绕中心。选取能表现文章 中心的材料,舍弃不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这就像盖房子,建筑工 人需要的是钢材、水泥、砖,而做衣服的材料、造糖的材料,即 使再好,也是不能用的。比如你要写一名助人为乐的同学,那就 得搜集他如何助人的材料,至于他如何刻苦读书之类,就不宜作 为文章材料了。 其二,选取典型的材料。典型的材料,应该具 有广泛的代表性,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能够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 本质。 其三,选取新颖的材料。选材时还应尽量选取“人无我 有、人有我新”的材料,避免老生常谈。我们写作时不妨以时事 入文,不妨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真正属于自己的材料。 选取典型素材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写记叙文一定要精选材 料。例如两个父亲同时给女儿送学费。一个是直接乘车30 里送钱 给女儿;另一个是挑了一担谷子,夜里出发走了30 里山路,天亮 到了集市,然后卖掉谷子给女儿送钱。这两个送钱的材料,给读 者留下的感受肯定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显然要选取后者作为作文 素材。 2.记叙多件事,不少同学容易出现的误区是,仅仅从一个方面选材。虽然记叙了多件事,可这“多件事”属于同类材料的简单 相加,这样文章内容就会显得单薄,人物形象也会显得单薄。就 像是请客吃饭,如果桌上有十几盘菜,可全是同一种菜,那就会 显得单调;相反,虽然桌上的菜并不是很多,但却各具特色,那 么,比起一类的十几盘菜,它反而要显得丰富。记叙多件事,道 理与此相同。 3.写议论文时,选材要多考虑“名人效应”,要注 意选择知名人物。有些考生习惯于选择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相关事 例,或者选择家庭中的事例作为论据,这种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转 来转去选择出来的论据,由于时间、空间的影响范围太小,很难 有说服力,文章也显得幼稚,不大气,缺乏意蕴。身边的小事不 是不可以做论据,关键要简洁、有内涵并具有针对性。 那么,应 该选一些什么样的材料呢? 选用材料的方法: 选材用材都必须 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的, 具体可依照下面提供的方法进行操作: 1.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 回避陌生、首选熟悉,对于大多数同学老说,这应该是选材的一 个原则。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 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 可能感动别人。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 作文库大全小升初中考 满分高考满分高考零分2 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 此,一定要慎重选用。选材要敢于表现。但在实际的作文过程中, 许多同学为选材而犯愁,他们大多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调,没什 么可写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同学人为的缩小了 选材的范围,而把选材的方向圈定在能体现主题积极向上的大事 上,他们认为凡作文,必写高尚崇高,一定要写出积极的意义和 向上的精神,因而他们的作文总是排斥自我的,排斥心灵的参与 和情感的宣泄。比如安徽省2004 年中考作文题目是“珍惜所拥有 的 ”,从家庭考虑,可选择亲情、母爱、温馨等; 从学校考虑,可选择朋友、师爱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爱心、 宽容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思考、信心、忍耐等。同时可选自 己材料积累丰富的写,比如你占有丰富的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材 料,就可以写“珍惜所拥有的时间”;可选自己感悟最深的写,比 如你平时对亲情就有一定的感受和思考,就可以写“珍惜所拥有 的贫穷经历”,就更能让人耳目一新了。 “真情的呼唤”的作文: 当老板的爸爸与手下打工妹产生恋情,含辛茹苦的妈妈佯装不知 真相而忍辱维持着家庭完全是为了“我”的成长能有一个正常的 环境,但终于爱我的爸爸提出了与妈妈离婚的要求,万分悲痛的 妈妈在无奈中向爸爸提出一个要求:为了让处在升学重压下的儿 子能安心学习,向儿子隐瞒离婚的实情,于是他们瞒着我离了婚,还假装维持着过去的关系,知道事实真相的“我”不忍戳破事实 的真相,心底滚动着的是一腔真情的渴望,它在遥远的地方呼唤, 呼唤再拥有一个真正的家!最真的情也许就包裹在你不愿或不敢 示人的事情里。其实我们每个同学的心中都装着这样的“感人”、 “美丽”和“真实”,只是出于某种顾虑将它深埋于心,也就是说, 只要我们有勇气冲破自己设定的心理防线,勇敢的袒露自己的内 心世界,让作文装上一个秘密,写出一段心事,道出一种苦闷, ——我们是可以寻找到浸透情感,足以感人的素材的,从而使作 文具有感人的力量。同样是一篇写家庭生活的作文里,另一个同 学叙写的是这样一件事:开租车的妈妈瞒着爸爸为即将升入高中 的“我”积攒了一笔钱,但赌钱成癖的爸爸发现并很快输掉了这 笔血汗钱,一向逆来顺受的妈妈终于愤怒了,在那个晚上与爸爸 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失去理智的爸爸把妈妈打得遍体鳞伤,并且 迁怒于“我”,撕毁了“我”的课本,砸碎了挂在墙上的与妈妈的 合影像,一记重重的耳光,疼在脸上,更痛在心上,也粉碎了“我” 所有的美好幻想?不必再叙述,沉重的事情道出的是来自心底的 痛苦与苦闷,由此产生的渴望和呼唤也当然是发自肺腑的。作文 需要这样勇敢的选材和大胆的表现。2.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 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个人都会有 独特的可写材料。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 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启用第三 次想到的材料。 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 效果明显。以“20 年后的我”为题,全班 60 名同学,除了少数 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经 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汽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 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等等。这显然落 入了选材庸俗的窠臼。有一位同学则以一位水利专家为人们寻找 淡水四处奔波,从而唤起人们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危机意识。 这样写就深刻多了。选材要新,材料选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这里的“选得好”,除了指有意义以外,很大程度上是 指新颖。1.选鲜活的材料。所谓鲜活,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别致,不 落俗套,要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要能代表时代精神。 要注意,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是追求希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离奇 的情节,而是要选择那些有特色的材料,能表现出新的认识、新 的感受。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你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 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的是无 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 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含的是健康的 心态。《快乐存折》、《一滴泪水的体验》、《上帝也困惑》、《走进桃 花源》、《让嘴角轻轻上扬》等中考满分作文,透过题目便可以让 我们感受到其所选材料的非凡活力。 3.选情感充沛的材料。“文 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在考场作文中,情 感是连接考生与阅卷老师的桥梁,考生若能拨动阅卷老师喜怒哀 乐的琴弦,溢出感动的泪水,何愁得不到高分?选材以情动人须 做到:或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描绘出 人物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 人物感受,力求做到小巧合理,真实动人。 4.选底蕴深厚的材 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画龙点睛”、“文采飞扬”之效。如果你有丰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从 诗词方面选材。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写人所未知,以知出新。如写 景,不妨引用“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似水天”,“明月松间 照,清泉石上流”等;写勤奋,可以引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 成于思毁于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值得注意的是,要 尽量少用陈旧句子,力争以精取胜,以新引人。在选材时要注意 以下四点: 从与众不同的视角下手比如“我真想 ”是个开放性的文题,就是让考生写自己心底最大 的渴望,让考生尽可能随意地、自由地抒发心中的愿望。有些考 生马上想到的就是“我真想睡觉”“我真想哭”“我真想和老师好 好说说”“我真想去 NBA”“我真想成为总统”等;最后想到“我 真想说考试真好”,反弹琵琶,明显就会超出别人。一位小作者在 了, ”这个半命题作文时,其题补为《别了,庙公》。他避开了一般学生的选材范围,没去写《别了,童年》、《别了, 哥哥》、《别了,20 世纪》等常见题材,而是选取了一个他人未想、 未写而又易于展开笔墨的角度去选材。文章通过写家乡的“神庙” 之事,反映中国农民思想上发生的重大变化的大主题。其选材独 特、立意新颖,能以小见大。 6.从小巧的切入点下手 切入点越 小越好,小中见大,深处开掘。刚刚已经举过湖北黄冈市2005 中考作文的例子,题目是“走近 (伟人、名著、自然、科学?)”, “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等,那样就很容 易写得空泛、笼统,不能写出真情实感。 而“走近刘翔”,“走近 辛弃疾”“走近?神六?”等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通过自我的生 活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而且可以 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7.从众人 关注的热点下手 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关注时事,观看“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调查”“人与自 然”等电视节目,如果把这些“热点”引入自己的作文,文章肯 定能够出彩。 比如,2005 金华中考半命题作文“想起了 ”,有的考生积累了2004 年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材料, 以“想起了任长霞”为题目,谈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 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 肠百转。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 百姓最虔诚的尊重。这篇文章抓住了热点,因而获得了满分。“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文选材如果紧跟时代的步伐, 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一定能吸引阅卷老师的视线,获得高分。 从超常反常的立意下手要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有时 候还得妙用逆向思维,人家这样说,我偏那样讲,跳出常规思维 的框框,更容易受到瞩目。在选材上从反面切入,从别人未想到 的或不敢涉及的领域切入,这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以 “最需要 ”为题,有一位考生以“最需要的不是呵 护”为题,故意唱反调,说我们最需要的是独立、坚强、不怕困 难的品格,我们一定要走出父母过多的呵护,这样的见解自然高 人一筹。如陕西省以“ 助跑线”为题的佳作《你为 我情思的高飞铺设了助跑线》,选择潘金莲给西门庆写信直抒胸臆 的方式,从潘金莲大胆追求爱情的角度,来歌颂她的所作所为, 构思奇巧,选材引人入胜。再如“ 的滋味”这一文题, 如果填上“牛排”“辣椒”“喝茶”,就滋味写滋味,就缺乏新意; 如能把握好题目的引申含义,扣紧“滋味”进行深处开掘,那么 “登山的滋味”“下雪的滋味”“采访的滋味”等,则有了一定的 新意;再进一步拓展思维,选择“作弊的滋味”“说谎的滋味”“出 走的滋味”等,就更为新颖了。 当然,求新是好的,但不能为 求新而求新,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令人生厌。 总之,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尤其是面对“开放型”的半命题作文,谁 最有创新意识,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谁就能取胜。我们要想写出闪烁着个性光彩、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文,就需要打破框框,争 取“自由”。古人云:“良桐方能斫美琴”,材料不新鲜不富于个性 化特征,是不能创意出新的。因而作文的选材要着眼当代,紧贴 现实,坚持只选新的,不选旧的;只选亲身经历的,不选道听途 说的;只选小材料,不选大材料;只选深刻的,不选肤浅的;只 选具体的,不选空泛的;只选有趣的,不选平淡的;只选罕见的, 不选常见的。总之,要尽量避开常人之所选,慧眼独运,以新制 9.利用你的阅读储备。安徽省中考作文曾经提供了一封傅 雷家书,从材料中考生不难发现命题者的 意图:要注重生活中的小事。其中满分作文《当项羽遇上孔明》中,先简笔介绍二人, 然后安排他们豪忆往昔的对话。巧笔过渡后,用二人独白的形式 现身说法地揭示了蕴藏于生活中的哲理: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 恶小而为之,要慎言行。文章的素材信手拈来,借用古今历史文 化名人及事迹来论证主题思想。可见,平时知识的积累对写作具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江苏高考蒋昕捷同学以《赤兔之死》一举成 名,就是得益于他平时的阅读积累。据说,他上小学时,便开始 读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 他酷爱书中描写的那个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时代,读了至少三 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除了古典文 学,他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厚积薄发,一篇文章背后却是深厚的阅读积淀。相反,我们不少同 学写“坚韧”就想到张海迪,写“诚信”就用狼来了的故事,大 家千篇一律,怎不令人生厌。文章本来就要传达新信息,你说的 大家都知道,你思考的大家都思考了千百遍,文章怎能给人新鲜 二.记叙文组材的方法:1.截取精要法,在记叙文中, 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性质的闪光瞬间而加以 表现的剪裁方法即截取精要法 2.舍本逐末法,它是选材中寻求 新颖的反映角度的一种常见方法,它选取事物中似乎是并不重要 的细枝末节的东西以反映事物的整体,表现深刻的主题它贵在表 达角度新、依材料“逐末”挖掘有价值的重大题材,常有三种方 法(1)避开过程的叙述,截取事情的开端和结尾(2) 避开主体 的记叙,选取事情的细枝末节(3)避开主体的正面叙述,选取事 件侧面的蛛丝马迹 3.以小见大法,即采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 足道的平凡小题材来表现大主旨的方法谈身边小事而寄托深远, 论人情世故而放眼世界具体做法常有两种:(1)从一草一木、一 虫一鸟的小事物中迸发出诱人的思想火花,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 (2)借助日常小故事、小场景烘托时代大背景,透视出本质意义 要注意的是挖掘材料内涵要适度,挖掘的思想不能游离材料蕴涵 的本质 4.移花接木法,把别的事物、人物、故事转借到自己作 品中,借别处的题材表现人物性格,表现深刻的主题,这种方法 就叫移花接木法材料不一定是生活素材的原版,但要符合艺术的 真实它可借自己的直接经验,将体验过的事物特征转借到类似的 事物上,使描写符合真实,以假乱真如范仲淹对洞庭湖的描写, 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但他到过太湖和鄱阳湖,所以也能把洞 庭湖景色描写得有声有色 5.彩线串珠法,即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众多材料用一线索贯串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方法另外还有纵横对比法(将一个 人的过去和现在对比为纵比,将两个人的优劣等放在一起对比为 横笔)、扇面结构法(用几个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段或事情情节片段 组合起来)等 岁月如画,生活如诗。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请以“那是 一首诗”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600 字。要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校名。确定写作内容。我们动笔前,最关键的就是给“那”确定 一个具体的指代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写作文,除了多练之外,就是材料的准备。夏丏尊在《关于国文的学习》中说:“‘写作些什么’的‘什么’,无论自由写作或命 题写作,只靠临时搜集,是不够的。最好是预先多方注意,从读 过的书里,从见到的世相里,从自己的体验里,从朋友的谈话里, 广泛吸收。或把它零零碎碎地记入笔记册中,以免遗忘,或把它 分了类各自装入头脑里,以便触类记及。”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材料的积累,可谓写作的先行公程。 从取材上说,作文源于生活,这是个大前提。但对生活如何理解,也是个问题。若生活只是局限于个人的日常生活,这样的写 作天地是很狭窄的。学生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中要考试, 于是有的作文便老是写考试。写考试也是可以适合许多题目的, 但就其重复雷同而言,就算写了许多,也只等于一篇。其实考试 只是一种检测,并不等于学习的全部。且就学习而言,也只是生 活的一个方面,即学习生活。写作文必需扩大对生活的理解,除 了个人生活外,还包括现实社会及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有些是 个人能够触及的,比如所在的乡村或社区,有的则可通过各种传 媒来了解。间接经验如历史文化等,多取材于书本,可从课本的 积累开始。再就是名著阅读,也可从中取材。材料积累多了,还 可分类,诸如人生、道德、社会、自然、历史、文化、科学、文 艺等。类别宜大,不妨弹性一些。也可用关键词来提炼,比如立 志、理想、成功等。不用说,有所积累,才便于选材。 指导学生写作文,不仅要拓宽生活的视野,还要在对生活的理解上尽可能的多元化,从而各有选择。材料的来源,有直接与间 接之分。直接经验是源于生活的,即个人的生活观感及经历。余 光中在《艺术创作与间接经验》中说:“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毕竟有 限,如果作家取材的对象只能限于亲身的所经所历,限于他个人 直接介入的时空,那他的创作天地就无法拓广。”这里所强调的是 间接经验的重要性。作文中只写直接经验,有可能越写越窄,但 若接通间接经验,则可拓宽写作的空间。直白地说,面对那么多 题目,直接经验是有限的,但若兼及间接经验,则不愁没有材料。 间接经验,其实就是借鸡生蛋之义。即经验或事例是他人的,但 理解是自己的。且人都活在现实中,即使取材于历史文化,也可 作出现实层面的理解。进而古为今用,与时俱进。一般说来,间 接经验的使用,多指议论文中的事例,但在记叙文及散文中,也 是可以用的。如何使用间接经验,夏丏尊和叶圣陶合编的《国文 百八课》中这样说:“间接经验原非作者亲身的经历,可是作者把 它写入文章中去的时候,普通常和直接经验同样处置,也像写自 己的经历一般写去,仿佛都是亲眼见过的样子。”至于“间接经验 无法明了事件的微细部份,是很明白的。而作者在叙述文中为要 传出真相,使读者领会,往往非凭了想象把事件的微细部份一并 写述不可。”这里既讲了间接经验可以如直接经验一样供使用,还 在文体上有所区分。在记叙文中,对于间接经验的使用,大都需 要发挥想象力,从而添加上一些细节或场景。故事新编的写法, 就是在借鉴原有故事框架的基础上,发挥好想象力,并用力于细 节或场景的描写。但故事新编的写法,也是时热时冷。热之时, 自是一哄而上纷纷效法;冷之时,则又过于指斥。实则此种写法, 并非现在的新鲜事。鲁迅就写过整本的《故事新编》,大都借古人 古事来针砭现实。在鲁迅看来,故事新编是一种创作上的尝试。 作文本有练笔之义,所以也不妨采用。个中关键,是既要拓开想 象的空间,又要合乎情理。至于切合题意,那是不用多说的。 作文中,对生活的理解不妨弹性一些,包括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及历史文化等。且这些不同层面的生活并非各自独立的,还可 有机结合。古人说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就表明生活 与书本是可以对照着读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强调的也就是 生活与实践的结合。就语文学习来说,生活与书本是互相关联不 无沟通的。作文中,要善于沟通不同的生活层面,进而融直接经 验与间接经验于一炉。比如巴金的散文《灯》,文中由眼前的景象 写起,即漆黑的夜色里有几点灯光,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于是回想到过去的经验,灯光给“我”这样的异乡人指路。“几盏 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 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这是中心句或主旨句,在 文中反复表述。接下来再举书 本上的事例,即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 的眼睛。又想起一个友人的故事,友人自杀被救起后,一点温暖 的灯火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讲了这些有关灯的事情后,作者这 样表白:“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 着山那边微笑了。”既呼应开头,又深化题意。如此行文,仍从观 感即生活经验出发,但书本材料对生活经验可以是佐证、延伸及 拓展等。当然,此种写法是散文化的,可看作记叙文与议论文的 提升或超越。作文的选材及使用,除了沟通各种经验外,还可增 加一些自主性。尤其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及便于发挥的,如此不管 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可体现出个性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帮助过你的人作文 五段三分式作文 我依然自信作文800字 作文秋天的色彩 洗碗作文三年级 我很感动作文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500字 小草吸引了我作文 十月假期作文 初三优美作文 作文秋天600字 作文写动物400字 徒步作文300字左右 春天的湿地公园作文 让座的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一封信 我的姐姐200字作文 感恩老师高中作文 关于桃花的作文三年级 玫瑰花的生长过程作文 生活的另一面作文600字 如何在大学里成功英语作文 写女同学的作文 关于死亡的作文 珠海的美景作文400字 创新思维作文 我是一棵小草作文600 关于母亲的作文开头 想 作文 关于回忆的作文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