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考前再提5分!阅卷老师为你揭秘中考作文阅卷“潜规则”

2020-06-25 14:51:01
相关推荐

原标题:考前再提5分!阅卷老师为你揭秘中考作文阅卷“潜规则”

2019中考冲刺集结号已经吹响。这时候一些理科老师可能会说,作文已经定型,现在再看也来不及了,不如多做一道数学题,多背一条公式。作文虽然没有公式,不过,也并非不需要准备。能提一分是一分,作文备考此时绝不能放弃,否则,之前的努力可能会前功尽弃,付诸东流。那么,我们在考前一个多月的时候,该怎么做才能抢占这块中考分值最高的领地呢?

考前你可以这样做 你可以整篇练习,打造属于自己的几篇优秀范本; 也可以写片段,专项提升写作方法和技巧; 也可以训练思维,面对题目,分析审题重点,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训练立意能力,然后再筛选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和选材方向。 可以对比同主题的别人的范文,明确自己行文中的得失。 当然,多背诵几篇不同类型的范文,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来说,也是必须的。

此外,还要明白,中考作文阅卷与我们平时的模考、月考的评卷还是有大的差别的。中考作文阅卷中的一些因素,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得分。

今天,我们《疯狂作文》特邀了几位参与2018中考作文阅卷的一线老师为同学们剖析阅卷“潜规则”,传授考场作文高分技巧,给你的作文加把劲,为你的2019中考打call!

特约阅卷老师

柯晓阳 邱员太 汪茂吾 苑国明

1、平时考试,作文一般是一个老师打分。据说中考作文阅卷特别严谨,那中考作文分数到底是怎么打出来的呢?

阅卷者说

中考作文阅卷确实很严格,要保证公平。中考作文阅卷现在大多采用的是双评,即两个老师评同一篇作文,如果他们给的分值相差超过6分,就要进入三评或者四评。阅中考作文与阅平时作文和竞赛作文不同,任务重,压力大,每个老师都要对阅卷流程、阅卷规则、评分标准以及考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要对自己打出的分数负责。

记得有一篇文章,一个老师给了35分,一个老师给了16分,相差19分,因此进入三评。两位老师说出了各自的给分理由,三评老师也仔细阅读了文章,此时我们才发现,这位考生抄袭了前年某个考区一篇满分作文中的内容,并且进行了一番改造,以至于第一个阅卷老师没有辨别出来。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双评作文的优势,它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阅卷老师个人的主观性,使阅卷更加客观、公正、科学、严谨。

2、中考作文都有一套完整的评分标准,阅卷老师也会依据评分标准给分。但作文没有标准答案,用条条框框来套是不是太死板了?

阅卷者说

你的问题非常有代表性,这也是很多同学的疑问。说实在话,评分细则就算再细,阅卷老师也不可能在短短两分钟内,严格按条条框框来评分。如果真的严格按评分标准来评判,很难按时完成艰巨的阅卷任务。有的考区在评分细则里除了规定按四个等级评分之外,还从错别字、标点符号、词语使用、病句、标题这五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比如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每两个病句扣1分,没写标题扣2分等。如果逐项通篇去计算,批阅一篇作文最少也要十分钟。

评分细则实际上只是为阅卷老师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阅卷时,阅卷老师主要还是根据自己对作文的整体把握来给分。

一般来说,老师阅卷的流程是这样的:

先完整阅读一遍作文,并根据作文在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初步印象,依照四个等级的评分标准选定一个分数段,因为每个分数段一般会有5—8分的可控范围,所以老师会再回读一遍,看看文章在这个分数段里属于哪个档次,并在脑海中给定一个分数;

接下来,老师还会回读第二遍,看看作文的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的大体情况、词语使用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较多病句、标题是否完整规范等评分条目,适当调整先前脑海中形成的分数。

因此,对于考生来说,除了要在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下足功夫外,还要特别注意卷面的整洁和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

3、听说阅卷老师看作文都是神速,不到一分钟就能搞定一篇文章。我想问,中考作文阅卷真的那么随意吗?作文写得好或坏,老师能看出来吗?

阅卷者说

在阅卷过程中确实存在部分作文的批阅时间不足一分钟的情形,这些作文一般都是字数严重不足,甚至只写了个文题,书写潦草到无法辨认,将试卷中的阅读材料抄进作文,严重离题或套作等,不需要过多斟酌,便能判定这些作文的分数。对于大多数作文来说,老师不可能在一分钟之内完成阅卷。

你完全不必担心“金子”会被埋没,只要你的文章够好,阅卷老师花费的时间肯定会超过一分钟。而差作文也不能鱼目混珠,阅卷老师可都长着火眼金睛呢。不过,要想让阅卷老师为你的作文停留更长的时间,你需要在20秒时间内给他留下良好的印象。到底怎样才能在短短的20秒内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首先,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就算你的字写得不像书法家的那样工整漂亮,但至少要把字写得端正易辨认,因为潦草的字迹会给阅卷老师的阅读带来巨大困难,也势必会影响你表情达意的准确性。

其次,写一个抢眼的开头。什么叫“抢眼”?简单说就是与众不同,也就三个字:简、新、美。要么简洁,如2018年浙江宁波卷高分文《幸福的约束》(下面两例也是宁波卷高分文,不再赘述)的开头:“天气转凉,萧瑟的秋天已经在不经意间来到。”在简洁的语句中交代了天气、时令与氛围;要么新颖,如以“姜还是老的辣”开头写父亲“老姜”;要么华美,如以诗意的绘景开篇:“月儿用光芒轻轻擦亮了裸露的天空,星光伴着夜色,夜空是如此别致。万籁俱寂中,一道华丽的星光划破天际,穿过缭绕云烟。幸福的华彩,唯有被时间约束,才显得美轮美奂。”

再次,有清晰的段落布局。三段式的作文,段落超过三段但其中某一段过长的作文,都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段落过于琐碎的作文,也会因内容显得单薄而影响得分。巧妙的结构一定和内容完全匹配,使内容得到恰如其分的展现。题记、日记体、小标题式、书信体、排比段落结构等布局都是加分项,值得一试。

最后,有一个“多功能”的结尾。一个具备点题、升华主题又耐人寻味的“多功能”结尾,也会让阅卷老师的视线停留时间更长。

当然,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是第一步,要想获得高分,仅有这些还不够,文章的内容好才是根本,因此要做到选择材料恰当而合理,内容充实而生动,情感真挚而动人等。此外,表达好才能使文章臻于完美,要做到语句通顺,语言生动形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等。

4、都说选好素材,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可我的生活平淡无奇,每天上学、放学、写作业、吃饭、玩,根本没什么鲜活的作文素材啊!这个问题怎么破呢?

阅卷者说

中考作文要想获得高分,材料丰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虽然考场作文不像自由作文那样有足够的时间选择材料,但一定要做到材料精致、新颖、切题。为在考场上快速寻找到素材,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写作,建议各位考生戴上三面“镜子”。

第一面是“放大镜”。戴上“放大镜”,从自己身边的人、事、物中精选材料,从看似平淡无奇的素材中挖掘出高远的主题。如四川绵阳一考生写美丽的山乡风景被圈占,对这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质疑和谴责当地人的自私贪婪的行为,表达了对家乡未来的担心,以小见大,主题深刻。

第二面是“望远镜”。为了避免在选材上千篇一律、“大众脸”,我们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穿越古今,遥想未来,将文章演绎成一幕“穿越剧”,让经典重新焕发光彩,让梦想清晰照亮现实。另外,摹写诗词歌赋的意境、重现历史场景,向历史和传统文化要素材,也是很好的取材方法。

我们还可以放开眼界,从社会热点中找素材。我们每一天都会接触到来自各种媒体的众多信息,这些信息完全可以根据写作之需要,充当我们的素材。如此,不仅可以彰显我们对社会、时代的关注,还能使文章的立意更为高远。

第三面是“透视镜”。戴上“透视镜”,发现“具象”后面的东西。很多中考作文题以某一具体事物来命制,但我们在写作时要从这个事物的比喻义、象征义去思考它,定位它,然后从与其比喻义、象征义相关的众多素材中选择适合的材料。如山东淄博卷作文题“我是一个稻草人”,“稻草人”可实指守望田野的真正的稻草人,也可以指具有稻草人的精神和品性的人,如坚守乡村、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传承传统技艺的匠人,还可以指像稻草人一样孤独的留守儿童。透视了“具象”的深层含义,我们就可以从其不同的意义和角度来选择素材了。

5、虽然现在很多地方中考作文不限文体,但平时语文老师总说考场上要写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其他文体尽量不要写,难道我们就不能写创新文体的作文吗?

阅卷者说

对于“不限文体”,我们要有正确的理解,没有文体的文章是不存在的。“不限文体”不是不要文体,而是作文题可以写成多种文体,我们要根据对题目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特长,写成其中一种文体。而一旦确定所写文体后,就不能随意更换,不能一段一个“体”,最终写成所谓“杂文”。

就目前的情况看,中考作文不限文体,其实还是有约束的,大部分考区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少部分考区是“不限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还有一些考区文体全面开放,但对于写诗歌有明确的行数限制。

考场上,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文体意识。

写记叙文,必然要有六要素,要以叙事为主,抒情、议论为辅,可以夹叙夹议,但不能以议代叙;

写议论文,必然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要以论据论证观点,事实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要概述,摆出事实后要对其进行分析;

写散文,必然要注意形散而神聚……

对于创新文体,同学们不是不可以写,而是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写作水平以及对创新文体的把握情况。从每年各地推出的满分作文来看,创新文体还是很受欢迎的。

创新文体大致有日记体、书信体、小说、寓言童话、访谈、实验报告等类型。但仔细分析,这些文体也都有明确的文体要求,比如小说要有三要素:人物、故事、环境;书信体开篇要有称谓,结尾要有祝愿语、署名和日期。我们唯有严格按照各类文体的要求来写作,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如果同学们平时没有训练过这些文体,不建议在考场上冒险。

6、审题一直是我的弱项,老师能不能教教我怎么审题?怎么避免那些命题者设计的等我们跳进去的大坑?

阅卷者说

正确、全面地把握题目的要求、重点、范围,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古人云:“一题到手,如射之有鹄,能者一箭中,不能者千百箭不中。”这个比喻形象而生动,就是说审题精准,就能一击而中;审题偏离,做再多功夫也无用。

具体地说,审题我们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中之意。就是写作前认真地分析题目,明确题目的真正含义和写作要求,从而确定最佳的写作思路。

首先,要字斟句酌读导语。 我们以2018福建中考作文题“充电”为例,仔细阅读这道题的导语,你会明白,题中的“充电”不仅指学习,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和思想认识,还可引申到为集体补充力量或知识,使之不断进步。导语第一句说明“充电”的形式多样,后一句点明“充电”的意义和必要性。 其次,要条分缕析审题目。 如浙江宁波卷的作文题“幸福的约束”。这是一个偏正短语,“约束”是话题的核心,“幸福”则是对中心词的限制。考生无论怎样写“约束”,都不能离开“幸福”。对于“充电”这样的独词式题目,我们可以多提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充电?怎样充电?充电有何意义和价值?“我”经历了怎样的充电……

第二步,审出题外之意。就是突破题目的框架,建构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写作思路。古人说:“以我驭题,不为题缚。”又说:“身置题内而意达题外。”这是较难的一种办法,也是容易出彩的办法。就是说你要审出题目留给你发挥的“自留地”,即在题目未作限制的方面,同学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取舍。如四川内江卷作文题“我心中的英雄”,当大多数考生把英雄定位为他人的时候,我们何不反向思考,把英雄定位为自己呢?

中考作文不同于自由作文之处就在于它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审清题意。可以说,审清题意就是考试竞争的主要规则,考生应把它作为一种最基本的限制条件高度重视起来。

问:平时考试,我前半部分写起来很认真,但往往花费不少时间,因此后半部分就写得很粗糙。老师说我的文章虎头蛇尾,结构不清晰,思路混乱,主题不明,这个毛病我怕会带到中考考场上,老师能不能给支个招啊?

阅卷者说

的确,在平时的作文中,很多同学就是这样的,习惯成自然,到了中考写作的时候,想改都来不及了。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写作前你没有一个比较完备的提纲。或许你写作时有个腹稿,可是写着写着就忘了,或者写着写着觉得腹稿文不对题,可一时又想不出恰当的素材,只好像挤牙膏一样,能挤多少是多少了。

对此,我给你开的药方就是,平时写作时养成列提纲的好习惯,而且提纲越详细越好。

一般来说,提纲要做到: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最好还能引人入胜;

中间展开,具体描述,描述的人和事必须列出来,最好能多列几个,有个选择;

结尾议论,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提纲列好后,文章的结构和行文思路也就出来了。

如湖南衡阳中考满分作文《欣赏宽容的我》的结构和思路就非常清晰。

文章的开篇是:“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宽容当作一种美德。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一个宽容的人。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总是尽量宽容别人,人们都欣赏宽容的我。”

中间写了三件宽容之事:小学时同桌偷吃“我”的面包和饼干;邻居张奶奶的孙子未经允许就把“我”的玩具拿回家玩;初二时“我”被一个骑电瓶车接送孩子的阿姨无意中撞倒。

结尾是:“宽容,让我生活得轻松又愉快;宽容,让我收获了友谊和尊重。认识我的人都喜欢我,尊重我,他们都欣赏我的宽容。”

想必这位同学在写作前,就列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提纲,因而写起来才这么从容。当然,如果考场上发现作文虎头蛇尾、偏离中心了,就要及时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比如用转折句过渡,或者在适当的地方添加点题的句子,使文章“柳暗花明又一村”。

问:考场上,我能顺利地写出作文,但总感觉语言表达干巴巴的,一点儿都不生动,偶尔自我感觉良好地用几个网络用语,又被老师批评,我该怎么办呢?

阅卷者说

中考作文对一类文的要求是语言优美、流畅、生动,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语句通顺,没有病句。语言表达不生动,主要原因还是平时练得少,其次是没有掌握使语言生动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看别人写的优秀文章,揣摩他们的文章语言美在何处;同时,还要掌握使语言生动形象的方法,并多加练习,做到读写结合。

提高语言生动性的具体方法

一是选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和成语等。如安徽中考满分作文《原来我也很勇敢》中,写“我”登黄山天都峰的情景:上了山道,我才发现它仅能同时容纳两个人小心翼翼地并肩通过。仰望山道,我发现登山的人爬得都很慢,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摔下旁边的万丈深渊。我低着头,死死地拽住山道一侧的缆绳,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作者用成语“小心翼翼”表明登山之险,用动词“仰望”衬托山之高,用“死死地抓住”表明“我”登山之艰。这些词语的使用,突出了黄山天都峰之险,为下文写“我”的勇敢做好了铺垫。

二是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如浙江湖州中考满分作文《活在当下》中的一个片段:随便一抬头,就能看见那挂在树头的一串红,藏在叶中的一串紫。野花也竞相开放,花朵清秀而不施粉黛,红的黄的白的紫的,都认认真真地开着,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好不热闹。在它们周围,绿得耀眼的嫩草雄赳赳气昂昂地挺立着。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野花和嫩草的姿态,语言灵动鲜活。

除了这两种常用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在叙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语言更有表现力。

至于你提到的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这一问题,我认为在平时的作文中,可以适当使用,因为它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富有灵性,但是不能滥用、乱用。语意不明、充满负能量、低俗的网络用语,如人艰不拆、屌丝等,绝对不可使用。我们提倡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很多网络语言不是规范化的语言,能不用最好不用。

本文选自《2018中考满分作文全景报告》

作文备考三剑客,助你斩获高分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成长作文 反思作文 故事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600字六年级 我想对您说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 20年后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二年级作文 荡秋千作文 桥的作文 四年级上册作文 借景抒情的作文 坚持不懈的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 关于老师的作文 家乡变化的作文 日出作文 我的朋友 作文 初中作文素材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 写人的作文800字 我的朋友作文500字 自命题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 有关青春的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 写狗的作文 倡议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