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9高中语文优秀作文——有这样一份感动

2020-07-04 11:30:01
相关推荐

请以“有这样一份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这样一份感动

有这样一份感动,时时流动于我的心间,它来自于我的舅姥姥。

八岁那年,我来到了老家。刚到村口,一大片绿油油的玉米地在阳光下泛起波纹。 “你们来了!快进屋,凉快会儿!”玉米地里传出了慈善健康的一个声音。紧接着,闭合的玉米梗被扒开了一条缝隙,舅姥姥的身子从里面探了出来。

“路上顺利吧!”舅姥姥灵活地摘下头上的藤帽。

“可不,这就到了!”姥姥愉快地说,“这么热的天,你还干啥活?”

“我啊,不热。”舅姥姥笑着,额头上的汗珠闪闪发光。“孩子,我先再整整那块土,你要不要一起?”

“好!”我和舅姥姥穿过玉米地,来到一片土地前。

“学着我干。”她用一个一米长的锄头翻开地上的土。硬邦邦的土随着她的锄头溅到了空中。不一会儿,这些泥土变得松软了起来。

我躲在背阴地看她干。赤热的阳光洒在她黝黑的皮肤上。汗水顺着她的脸颊,滴入泥土中。

“孩子,过来试试!”

“我?”我不想出汗,但又不忍拒绝她。

烫人的烈日下,我学着举起了锄头,猛地往地里一抡,锄头狠狠砸到了地上,而土却依旧硬实。

“不急,用锄头先把地表的土给扒开。”舅姥姥帮我刨着地,“在城市,没有这些好玩的吧!”

城市?那里的夏天,我不用在太阳出来时干活,不用反复翻着同一块土地,更不用无休止地在玉米地里穿梭……

舅姥姥把锄头举起来,双臂一弯,将前边的锄头插入土里。

“以前,你姥姥还小,我就带着她在这儿玩。后来,你表舅舅出生了。他最爱跟在我屁股后,在这儿跑来跑去。”舅姥姥笑了。她又继续说:“再后来,大家都长大了……” 我知道,再后来,长大的姐妹,长大的孩子,都相继搬到了城市去住。这片土地,如今只剩下舅姥姥一人。

舅姥姥再次举起锄头,将土扒松。她的身子一会儿往前倾,一会儿向后仰,一倾一仰,一份感动流动于心间。我学着她,举起来,砸下去……炽烈的阳光,使我温暖。原先的急躁与炎热,随着汗珠滴落在土地里,消失了。

绿油油的玉米地,随着风摇摆,发出水一般的流动声。太阳和云彩下,是舅姥姥的身影。她在这田园水墨画里穿梭。快乐着,幸福着。

舅姥姥的一生,再简单不过了。她执拗地在土地里耕作,早出晚归。那是对快消失的往事的回忆,是对家的守护,更是在挽留那幅快失传的田园之作。

阳光下,舅姥姥的脸上泛起微笑,我心间涌动着一份感动……

点评命题作文审题七法:(一)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如“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取其一点入题。(二)明确重心法(审题眼)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如:“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三)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这一类作文,命意的关键在于抓住命题中的核心词素,把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再把具体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话题从小处着手,小话题从大处引申。(四)追问法“追问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五)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六)一分为二法“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遇到“中性题目”时,要注意正反思维、辩证思维)(七)巧用材料法有的材料(提示语),蕴含着跟题目有关的丰富的信息。审题时就是充分探究材料,分清层次与角度,结合追问法、添枝加叶法等,明确写作的内容和范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投稿作文 理想600字作文 感恩800字作文 阅读感悟作文 抗疫英语作文 好作文400字 我想说作文 作文面对困难 600字的优秀作文 理想作文800字 景点作文400字 二年级写话作文 争 作文 作文我多想 学位英语作文 小象作文 描写景物作文 打针作文 真实故事作文 三年级比赛作文 写幸福的作文 幸福的作文600字 尺子作文 写作文的素材 专升本语文作文 三年级人物作文 6级英语作文 修身 作文 作文攀登 出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