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二作文之学生获奖踢门的高中漫画作文

2020-07-18 14:21:01
相关推荐

篇一:京华学校 2016 高考漫画类材料作文审题高考漫画类材料作文审题 写作指导 漫画式材料是材料作文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 何为漫画?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漫画歌颂真善美,抨击假 丑恶,是针砭时弊的锐利思想武器。 著名漫画理论家方成说:“漫画 也是一种语言形式,漫画就是画思想。”漫画就是在简单的构图中承 载着。 漫画既然属于材料作文之列,那么在审题立意方面还要遵循材料作 文的基本规律。但漫画式作文毕竟不同于文字阅读,它有自身的特 点,因此审题立意时要遵循其规律特点: 1、掌握分析漫画的方法。 特别是细节内容,进而推断出发生的事件、时间、地点等,千万不 能遗漏了画面中的文字和标题。 ②人的认识规律是依序而行的,观 察画面也要按照恰当的顺序,或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或由里而 外,或由前而后,或与上面完全相反。 2、要看文字,文字有交代背景,比如时间、地点、环境等作用,包 括读懂漫画标题,说明性文字或人物语言。 从中概括内容,揭示主旨。单一画面根据内容找关系,即画面内部 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某种联系, 从中分析主旨,提炼中心。多幅画面要做比较,看变化,把握事物 的变化趋势。 3、写作形式可以有记叙、说明、议论等方式,一定要审清题意,明 确要求,选准角度。 其中要注意通过联想想象把漫画内容故事化、情节化,把画面中的 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如侧重说明,则要明确要素之间的方位关 系,如上下、左右、内外等,通过分析来概括主旨。往往漫画的主 旨就是作文的主旨。 4、漫画说明类文章:宜实,传其形,重方位交代。 漫画描写议论类文章:宜虚,传其神,抓主旨,可以有想像。但要 把握一点:分析画面,摸清绘画者的 1 的。 二、漫画赏析 1.真假包公 ①说明:这幅漫画的标题是《真假包公》。这是两张包公脸谱。左 边的脸谱,额上一弯月,象征着司法光明磊落,可与日月同辉,一 脸正气。右边的脸谱,额上有一 “$”字,此包公的头脑已被金钱占领, 一脸的贪像。 ②主旨:《真假包公》这幅漫画具有针砭时弊的寓意。包公,是公 平、正义的象征;是惩处和打击邪恶的化身。可是,传统和时代经 济产生了碰撞,变得官不像官,商不像商!如果包公都出现了真假 的问题,如果包公也将头上的印信,换成金钱的符号,那么在司法 领域,公平、正义将是一句空话。金钱对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司法人 员,对那些贪欲难以满足的人是具有诱惑力的。经济时代依然有些 司法人员不是依法办事,而是依钱办事。司法的黑暗是最大的黑暗。 2.《这下面没水,再换个地方挖挖》。 2 张新华 《这下面没水,再换个地方挖挖》 3.1996 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3 在《给六指做整形手术》这幅漫画中,画的是一只手,这只手中间 的四个手指头下方,还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第六指向上翘起。 在《截错了》这幅漫画中,左边是一个被截了右腿的病人躺在床上, 他左手拿着一张“左腿截肢”的病历单,右手指着未被截肢的左脚, 正下责问右边的医生。那位医生正在脱手套,他吃惊地望着病人, 医生后面是一位护士小姐,她正在填写什么,也吃惊地望着那位病 人。 4.2007 年全国Ⅰ卷《摔了一跤》 阅读图画材料《摔了一跤》,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4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的含意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从《摔了一跤》整个画面看.一个少年踩到西瓜皮摔倒在地 上,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同时围了上来,都说“出事了吧!,三方充 满了关切之意,但面部表情有所不同,家庭似抚爱。学校似在责备, 社会似有微笑。那么这个图画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家长、学校、社会 为什么同声呼叫“出事了吧”?因为孩子“摔了一跤”。孩子为什么摔跤? 因为他踩上了“西瓜皮”。是什么?是一切“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和文化 垃圾。而如果再深入一层,“西瓜皮”则可被视为“一切能够上的一切 具体的实物;无形的,如坎坷、挫折、困难、问题等所有意识形态 方面的事物。在彻底理解了这块 “西瓜皮 ” 的基础上。对《摔了一跤》 的内涵,我们就不难领悟了。 从哪个角度来写上述画意呢? ①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自己的成长道路应该怎样走,自己需要怎样 的教育。 ②是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考虑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如何对待。 ③摔跤的原因是西瓜皮,家庭、学校、社会为什么事先没发现?如果 发现了为什么不清理?等孩子摔跤了再来喊“出事了”有什么意义? 5.2008 年江西卷《助鼠为患》 阅读下面的文字与漫画,按要求作文。 2007 年,洞庭湖大水导致 20 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狼籍。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 烈,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敌(蛇、猫头鹰、 黄鼠狼等)数量急剧下降。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5篇二:2016 年高考全国一卷漫画作文:2016 年高考全国一卷漫画作文: 给妈妈的一封信(看得我泪流满面) ——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妈妈: 你送我到学校门口,我顺着人流走进考场,没有回望,我能够想象 你眼神里复杂的情绪,我想我还是走得淡定一点吧。 可是眼前的漫画却让我思绪翻滚。 一个孩子第一次考试 100 分,脸上一个吻印,第二次考 了 98 分,脸上一个掌痕;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试 55 分,脸上一个 掌痕,第二次考试 61 分,脸上一个吻印。 我想的是,第三次呢?第四次呢?只要分数有波动,孩子的待遇就 有波动。按通常意义,第一个小孩是优生吧,第二个算是很普通的 学生吧,可是全都生活在被分数控制的世界里,悲喜交替,无处可 逃。 我有些不安,妈妈,那个对孩子又打又亲的人是谁呢?她可能是你 吗?她正是你对吧?求学十二年,你没少亲我,也没少骂我,有时 甚至“啪啪啪”!你引用我老师的话说我“要成为优质的做题机器”, 可是我的老师总会接着说“更要成为优质的人”啊。 有时候竟至怒发冲冠,仰天长啸?甚或“长太息兮以掩涕兮,哀民生 之多艰”? 你一直告诉我你爱我如命,所以我听话,我听你的话,不问他事, 不贪享乐,不玩手机,不打排球,不弹我好的吉他,不看我爱的武 侠……我力求考得高一点再高一点,可是卷面有难有易,精神有奋 有颓,也有失误比别人考得低的时候,还有命运捉弄人的时候。记 得初二下学期期中考数学,120 分我考了 86 分,回家后告诉你你脸 色立变,不只是你,我爸他让我跪下思过,我不跪他一个巴掌甩过 来,我一下趴到地上,那夜我跪了两个小时,可是第二天老师告诉 你说少加了我 30 分,加上我还是全年级第一,回到家你一把搂过我 亲了又亲,可是我的小小的心冰冰凉凉。妈妈,我无法承受,这是 我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你知道吗? 我曾试着与你们沟通可是无效,我羡慕我的同桌李某某,他成绩平 平可是说起父母却眉飞色舞,我更羡慕那些书里知道的大师和他们 的孩子。鲁迅让他的儿子周海婴“完全的解放”,“顺其自然,极力不 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拂逆他的喜爱”;梁启超对他的女儿说“未能立 进大学有什么要紧”说“天下事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天下第一等人物 ”; 梁培宽追忆父亲梁漱溟时说父亲的教育是“信任且开放式的”,有一 次他考了 59 分,他拿着补考通知书给父亲看,父亲只一眼就还给儿 子,那意思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这些小孩受了信任与激 励,后来都有了出息。妈妈,你可知道我羡慕他们? 三个月前,百日誓师之后,一天下午放学,学校广播里传来朴树的 歌: “当你仍然还在幻想 /你的明天,它会好吗?还是更烂 /对我而言, 是另一天/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只想永远地离开/我曾经堕入无边黑 暗,想挣扎无法自拔/我曾经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绝望着渴望着, 也哭也笑也平凡着……”我越走越慢,走到校门口突然泪奔,那天我 索性在湖边哭得昏天黑地像一个英雄,哭完我安静地回到教室晚自 习。妈妈,这是你不知道的。 有人抨击当代中国教育,说是天才教育,而所谓天才教育结果多半 不是把一个普通资质的人培养成了天才,而是把他扭曲成了高不成 低不就的畸形儿。我自问我尚不是畸形儿,妈妈,我为此感到庆幸, 可是令我不安的是,我一样被卷在了这样的教育里了,我不知道的 是我的明天,它会好吗?我们的明天,它会好吗? 妈妈,我仍然愿意考一个高一点的分数,用它来回报你。不过,明 天之后,不管我考了多少分,你和爸爸都能高高兴兴地庆祝我高中 毕业了,好吗? 您永远的女儿:~ 2016 年 6 月 7 日于考场篇三:2016 高考漫画作文高二语文材料 何以高处不胜寒 董越(北京大学) 人处于世间,恰如蜉蝣渺于沧海。是选择做一只曳尾游鱼,乘兴而 来,了然自适;还是选择做那一跃龙门的锦鲤,追求飞黄腾达的掌 声与荣耀;这无非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和“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两种 人生态度。是否大鹏就一定要一飞冲天,翔于九天之上?是否可登 高处,便要永居于高,一旦拾级而下,便要为世之不齿? 不知从何时起,“优秀“就像一种标签,一旦被贴上,就难以摘下, 甚至成为一种责任。得了一百分的孩子,成绩优异似乎就成了他的 责任,稍有失误,即使仍有不错的成绩,也是被谴责的对象。而曾 经不及格的孩子,自然而然被贴上了“六十分万岁”的标签,只要刚 刚及格,便会得到褒奖。这种评价标准表面上是对”超越自我便是胜 利“的摇旗呐喊,但更进一步,这样的评判是否对那些身居“高处”的 人太过不公。为何一日为高,就要终身为栖身高处而不懈努力?为 何“高处”就一定要“不胜寒”? 不得不承认这世上的偏见依旧存在,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虽随着 各种政治活动和社会问题不断被推翻,社会秩序在不断地向公平、 合理的方向发展;但我们往往会忽视,这社会对优秀者的偏见。这 种偏见被“能者多劳”不断地粉饰、放大,成为优秀者一定要做成大 事的筹码。社会的这种期盼使得被冠以“优秀者”标签的那类人,永 远被戴着“只能得一百分”的镣铐,甚至稍有不慎,便被裹挟到舆论 的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而这种偏见,却恰恰容易被期待与希 望粉饰,成为高处不胜寒的元凶。 在搜索栏中输入“北大学生”或是“高校学生”,仅从其搜索条中 自动跳出的结果,便可以看出这社会中对于大学生群体,尤其是高 校大学生的偏见与恶意。近年来的噱头中,标题党屡见不鲜: “北京大学学生军训惊现低头族”、 “ 北大学生卖猪肉 ” 、 “清华毕业难找工作 ” 、 “北大博士做中学老师 ”、 “被埋葬的北大精神”。这些报道无一不点击量数万,成为社会 大众舆论的话题,“北大”、“清华”被看成是“本应有所作为的一类人” 而因“卖猪肉”、“做村官”、“当老师”而被冠以没出息、浪费资源的 体现,这种想法何尝不是社会的悲哀。这对已经形成完整的人生观、 价值观的成人来说,可能只是人茶余饭后的消遣,而当这种议论被 尚未有判断能力的孩子来说却影响深远。当有一个孩子问你“我学习 有什么用,读完北大的不还是去卖猪肉 ”的问题时,社会就应该反思, 这些所谓的言论究竟是一些不成功的人在自我安慰,还是说这世上 所有的北大人就一定要走传统的从官求仕路,来追求传统意义上的 成功? 社会只看到北大学生卖猪肉,却没有看到其公司已经做成了产业链, 上市市值已达 130 亿元;只看到北大博士做老师,却没有看到其在 边远山区桃李芬芳,收获人生价值;只看到了“军训惊现低头族”, 却不知道大多数的学生是用读书来打发休息时间。先放下人们所没 看见的“后半句”而言,即使这些人没有收获后半句,“卖猪肉”、“当 老师”、“就业难”是否就应该作为大学生失败的标准吗?优秀与否的 确应为社会大众的普适价值,但这样的标准是否太过表面、太过庸 俗了呢? 能够拿到满分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束缚,可以拿来证明自我, 而不应被用来框定未来。这世上对高处者有过多的期待,表面上是 重视,内里则是被粉饰的偏见和伤害。 人生本就是拾级而上的,期待高者的再登高峰本是无可厚非。但人 们却常常忘记路上那沟沟壑壑与岔路丛生。究竟走什么道路才算成 功,却难成定论。说不定一味地爬高,走到末了成一处悬崖;而高 者恰逢其时地下了几重台阁,也可能见到看到不为人知的美景。你 可能为他停在半山腰而止不住惋惜,却不知他已阅尽赏心乐事,获 取人间千言。 高处本应花紧簇,高处何以不胜寒。 但求社会重抖擞,不拘一格待人才。1472 字 作者感悟: 能够参加这次“海峡两岸大学生高考作文竞写活动”,我的内心是十 分复杂的。写作的过程中甚至比当年自己高考时还要谨慎。一是因 为自己的名字前写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这样的定语,就如同我作 文中内容所写的一样,这种聚光灯效应使我迟迟不敢下笔,自知自 己水平有限,无论写成什么样的文章都难以代表中文系;另外大学 生的身份也使自己反复思考自己的写作立场。究竟还是写高中时候 那传统的八股应试文,还是像个大学生不限字数,徜徉开去。最后 还是选择了这样一个比较规范的文体,来带入这样一个主题,即社 会上对所谓的”优秀群体“不应有过分的评判,应有理解之宽容。不 同的社会道路选择本就无可厚非, 而现在人们对于优秀的评价过于苛刻,使得高处愈加不胜寒。这本 就是一种社会舆论的捆绑,是不适合当今人才发展的。 只有强者,才会被求全责备 唐维(清华大学) 这个世界真不公平。我猜这个考了 98 分的孩子一定会这样想。 拿了 61 分竟会备受赞扬,考了 98 分却要挨一个巴掌?这世上怎会 有这样毫无道理的咄咄怪事? 可是这世上这样的怪事还真不少。生活中似乎总有这样的例子,好 人一时糊涂,便要一生背上道德污点;恶人良心发现,却莫名被颂 为人性之光。这个世界仿佛得了一种怀疑的怪病,专顾着求全责备, 颠倒黑白,好像把所有好的说成了坏的,没本事的说成了有本事的 才满意似的。 我们究竟是了为什么,才会对一些人如此宽容,却对另一群人如此 严苛呢? 曾经有一个段子流行一时:当四川人对一个人失望的时候, 他会说什么呢?他会说,算了,鸳鸯锅就鸳鸯锅吧。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父母对你失望的时候,他们又会说什么呢? “挺好的,挺好的,至少,你已经及格了。” 所谓美石当攻玉,朽木不可雕。没有希望,恐怕也就不会有失望了。 倘若你把及格当作追求的目标,那 61 分的确够好;可如果你把 100 分当做自己的志向,那 98 分也无法令人满足。我们之所以对 98 分 的孩子严苛,是因为他还有可能成为强者;对 61 分的孩子宽容,却 是因为他太弱,以至于失去了成为强者的资格。 从 55 分进步到 61 分,得到的不是赞誉,而是人们对一事无成者的 怜悯。从 100 分退步到 98 分,收获的不是责备,而是人们对功业未 竟者的惋惜。赞誉与赞誉,批评与批评,在这里,是截然不同的。 这世界上没有人会执着地要求一个只考了六十分的人再多考两分— —他本来就是个弱者,及格就好了,何必斤斤计较,求全责备。但 所有人都会期待着,那个考到了九十八分的人可以更进一步,日臻 完满,进而登上神坛。所以弱者得到的,永远是 “及格就好 ”的宽慰, 而强者承受的,却是“为何没能更进一步”的指责。 强者生来就是要被批评,被诋毁的。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要接近真 理,所以不得不承受凡人殷切的期望;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要接近 至善,所以不得不忍受世人灼热的目光。他们要忍受着世人的苛刻 与不解,才能在通向真理与至善的道路上前进小小的一步,而这一 切只因为,他们是强者。 这个世界其实非常公平,那些尖酸的批判与苛刻的指责,其实是对 强者最好的赞赏。只有一个人立于世界之巅,才有可能被人指指点 点,而那些水坑里的蛆虫,的确活得怡然,可是又有谁会关心他们 的命运呢? 能忍受多少诋毁,就能承受多少赞美。宽慰的话语其实比尖酸的批 评更加难忍,平庸地死去其实比力战而亡更需要勇气。伟大永远伴 随着挑剔与严苛,也正是这些痛苦使得伟大变得更加伟大。 不要成为一个畏惧痛苦的人,要成为一个畏惧平庸的人;不要成为 一个渴望鲜花的人,要成为一个渴望伟大的人。 因为,有缺憾的战士依旧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依旧是苍蝇。 教师点评: 漫画的意义,在于激发人的思想,让人看到人性之深邃。看图作文, 便是要将透于纸背的“力”抒写出来。唐维同学此文,完满地实现了 这一写作目标。 文章将画面中左右两片背后的代码进行了破译,一 唇一掌的表象近似,所蕴藏的恰是社会中强者与弱者从付出、成就、 贡献、地位、身份及回报的一系列的差异,是“美石当攻玉,朽木不 可雕”的河水井水之别,是神坛与平地、战士与苍蝇的天壤悬隔。文 章的标题,已然深刻地印证了鲁迅那句千古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 ”! 高处不胜寒 李茜(复旦大学) 人们常说“百尺竿头、更近一步”,但这一步往往比之前的九十九步 更难。但旁观者往往不知其中奥义,照例理所当然地去期待更完美 的表现。这就是高处不胜寒的悲哀。 因此,我们习惯性地对强者更加苛责,却对弱者报以宽容。我们只 看到强者停滞不前甚至稍显退步,就忽视了他为夯实之前的积淀做 出的努力;却为弱者的点滴进步而欢呼雀跃。 想起刘翔两次因伤病退出奥运会,随之而来便是国人的猜疑、斥责、 怒骂甚至诽谤,他们不能接受“亚洲飞人”就这么错失了为国争光的 机会。但刘翔本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他在 2004 年雅典奥运会时 就已经获得了奥运会冠军,创造了前无古人的惊喜成绩,实现了无 数优秀运动员无法实现的梦想,这本身就值得掌声和喝彩。但在退 赛之后,刘翔的所有成绩似乎都被抹杀了,人们只愿意分享他获得 金牌的喜悦,却从未在意他与伤病做的艰苦斗争。这就是强者的悲 哀,被记住的永远是失败,哪怕之前的成绩再圆满,也被选择性的 遗忘了。 金庸小说中拥有天下第一剑法的剑客名叫独孤求败,其他剑客都被 湮没在其光芒之下。杨过之于他,只是蛮横任性的无知儿童;令狐 冲之于他,如同落魄悲情的市井之徒。独孤求败,已经没有对手, 但求一败,无敌而又寂寞。金庸笔下的这个剑客不正是一种隐喻么, 他的剑道已然是其人生境界,是寂寞虚无,不通人情的。这种无敌 的境界正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傲视天下,身畔无人,人生 再无乐趣可言、再无目标可寻。这种境界,何其孤冷又何其悲伤, 人真正到达完美的极致,也就远离了俗世的贪嗔喜乐。所以,完美 是一种非人的境界,也就是说,凡人永远不可能达到不败的顶峰。 这是隐喻,更是忠告。对完美过分苛责,只会坠入虚无。 龙泉寺的存在也许是高处不胜寒走向极端的例子。龙泉寺的“高知僧 人”让其成为“清华北大分校”,法师班底有清华大学博士、北航教授、 中科院博士等。柳智宇就是其中一个,与无数学霸一样,他通过数 学竞赛走进了北大,但他最后走进了龙泉寺。从小在一群高智商的 孩子中长大,是天子骄子中更优秀的个体,在与分数的斗争中获得 更美好的前程。但他也忍不住困惑,他十几年来几近左右 手互博的竞赛人生是为了什么,虽然在外人看来,他是如此春风得 意、前途无量。最终他在佛教中找到了久违的宁静,觉得那是自我 修养的正道。曾经学校和父母都对他寄以最殷切的希望,他也没有 辜负众人的期待,也许有困难也许有失败,他最后做到了。但没有 人能解释做到的意义是什么,也没有人真正给予他关怀——除去分 数和前程外对个体的关怀。 然而现实往往要我们学会在最惨烈的优胜劣汰的社会系统中成长。 人们眼中看到的是强者,甚至期待看到强者越来越强。没有理所当 然的成功,但多的是理所当然的看客。 黑塞的《悉达多》曾这样讲述一个青年人寻找世界真理、生命真理、 自我真理的故事:“世界并非是不完美的,或是正处在一条缓慢通向 完美的路上??学会爱这个世界,不再拿它与某个我所希望的、臆想 的世界相比,与一种我凭空臆想的完美相比,而是听其自然,爱它, 乐意从属于它。”希望高处不止是孤独和寒意,而多一点关怀理解; 希望高处不止是竞争与残酷,而多一点沉思的空间;希望高处的人 也能有机会欣赏沿途的星光璀璨,做一个自由的人,心不为形役, 形也不为心劳。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从“高处”的不自由入笔,深入探讨了人生的两难处境,很 有哲理性。文章的材料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现实,却看到了其中大 众心理的乖缪,进而寻找出“高处不胜寒”的社会原因,将问题推进 到更深层的人类精神症状,有犀利的现实批判性。 期待 钟荧(浙江大学) 一年级开学日,背着书包的懵懂孩子们蹦跳着走进教室时,还不知 站在学校大门口挥手的父母,有着怎样热切的期待目光。随着年月 见长,那些粘附在他们身上的期待日渐沉重,在每次考试和评比中 一点点显露出来。相对公平而严厉的规则促生了比较,在简单的学 生时代里,满足这一期待,似乎悄悄成为了浮夸口号下真正的目标。 这样看来,漫画中场景的出现似乎也变得现实而理所当然:考过满 分的孩子固然可以得到表扬,但当他身上的期待值已经被默认成为 一百分后,最微小的失误也会被看作耻辱;反之,如果一个孩子始 终徘徊在及格线之下,那么他偶然的一次超常发挥,便会赢得奖励 和赞赏。 可惜,无论是赏是罚,对两个孩子而言,都只是一个悲剧。因为被 期待绑架了的奋斗,与好奇和智慧都毫无关系。人们一边呼吁着素 质教育,一边让孩子活在被期望的环境里:他们一边为了维护自己 在别人目光中的地位而拼命,一边又被固定在某一种层次的期望之 中——被期望着成为英雄与被期望着成为乞丐一样可悲。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从小擅长作文的三毛,在题目为“我的理想” 的课上第一次受到老师严厉的责罚 —— 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拾荒者。 路边的杂物对于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芒果作文 作文400字以上 石榴作文 写篇作文 德语作文 生气了作文 作文争吵 作文美丽的风景 时事作文 天鹅作文 作文生活 家乡作文结尾 家乡作文开头 英语重要性的英语作文 旅游作文怎么写 镜头作文 校园作文600字 作文我的爷爷 风景作文三年级 修辞作文 赏 作文 我的烦恼的作文 互联网作文 优秀作文三年级 我的植物作文 角落作文 作文《我的烦恼》 正能量的作文 礼作文 作文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