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高分攻略》选读 情境代入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20-07-19 16:06:02
相关推荐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庄照岗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全国Ⅰ卷)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一)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

情境代入型材料作文,也叫任务驱动型材料,是近年来高考作文考查的主要题型,相比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甚至于其他类型的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突出了任务驱动、情境代入、交际对话。具体来说:

首先,任务驱动,即在原来一般作文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了具体写作任务的要求。包括“体式驱动”,即明确对文体、格式的规定,比如15年全国1卷明确要求写成书信;“内容驱动”,即明确了写作的指向和具体内容,比如17年全国1卷明确要求选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对象驱动”,即明确规定了写作的指向,说理的对象,避免泛泛而谈,架空分析;“思维驱动”,即题目本身体现了思辨性、争议性、探究性,需要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概念,在多维的比较中说理论证,权衡利弊,深度思考,开掘角度,透彻说理。

2.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的原则

寓言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常常存在一些问题,诸如:1.对材料置之不理;缺少与材料有明确勾连的话语。2.未能读懂寓意,对材料的主旨理解有偏差,或断章取义,或观点偏激。3.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克隆”,复制、扩写、编撰故事,胡编乱造。4.文章观点不是从材料中抽出,且文章通篇与材料没有任何联系点。因此,审题时要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

其次,情境代入,即命题材料常常创设一个情境,引导考生进入其中,并根据特定的指示开展写作,完成任务,即应景抒情,应事说理。比如2015年全国Ⅰ卷,材料明确地创设了一个作为女儿的小陈在警方微博上举报自己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并引起了网友和媒体的大范围的讨论的情境,这是一个取材于,具有真实性、争议性和对立性的事件,它提供了一个颇具现场感的真实的语境,给考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去讨论某种问题的好坏优劣。

再次,交际对话,即材料呈现的情境会涉及多个对象,对象之间会形成一种交际语境,写作就是和某个对象之间的交流,这就需要考生写作时要有对象的意识,要注意自己的角色,用平等善意的姿态去交流,去对话,去致力于问题的解决,去致力于共识的达成。比如17年全国Ⅰ卷让考生去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就需要有交流对话的意识,写作时注意自己的角色,交流的目的,交流的姿态,交流的内容,交流的方式,而不仅仅为了写作而写作。

(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与步骤

首先,认真审读材料,把握材料核心内容。考生拿到作文题目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审读材料,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确定事件的主体,提炼中心话题,这是展开思考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考生就能在材料的内涵与范围之内写作,而不至于偏题跑题。以2015年全国Ⅰ卷为例,读完材料,我们要把握材料的层次与内涵:

1.“此事”指什么?——指女大学生小陈举报父亲总是在高速公路开车时接电话这件事。(概括核心事件)

2.“以上事情”包括哪些事情?——A.老陈总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电话;B.小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自己的父亲总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电话;C.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举报发布在官方微博上;D.“此事”引起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了一些质疑;E.媒体报道了“此事”,并且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明确具体过程)

3.“其他相关方”指哪些个人和群体?——A.老陈和小陈的家人;B.警方;C.网友;D.媒体;E.参与“讨论”的其他人。

4.“收信人”可以是哪些“人”?——A.老陈;B.小陈;C.老陈和小陈的家人;D.警方;E.媒体;F.参与“讨论”的人;等等。收信人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信”既可以是写给一个人的私信,也可以是面向组合对象、特定群体的通用信,还可以是面向社会的公开信。(确定写作对象)

5.“写信人”该是谁?——明华。“明华”是谁?“明华”是考生本人,也只能是考生本人;不能是小陈或其他任何人。

其次,多角度思考,确定立意方向。一般而言,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都是多元的,充满争议的,对象也是多元的,考生在审题时可以多角度进行思考,放开眼光,开阔思路,然后斟酌筛选确定最后立意。

2015年全国1卷的作文材料涉及老陈、小陈、警方、网友、媒体五方,老陈、小陈、警方三方是核心当事人,分析材料时要紧抓这三个核心当事人。首先我们来分析老陈的行为。老陈不顾家人多次劝告,总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命题者对老陈之行为明显是持批评态度,老陈这是把生命当儿戏,是极不正确的。这种行为要批判。再看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父亲生命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举报自己的父亲。”从举报的原因、目的来看,小陈是正确的。但在举报方式上是否有更好的呢?值得考生思考。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体现了实事求是以及法治精神,值得称赞;但把这一事件公布到官方微博,其主观目的是为了警醒大众,但客观上也将小陈置身舆论的漩涡之中。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能够辨别是非,为后面的写作找到方向。因此,从老陈角度,可以围绕其错误做法的危害来展开,劝其注意生命安全、遵守交通法规、重新树立守法形象等。从小陈角度,一方面要突出其举报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可指出其举报方式值得商榷,举报父亲与中国传统伦理不一致,并提出自己应对这一情况的做法。从警方的角度,抓住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点赞其实事求是、依法行政等精神;并指出警方把这一事件公布到官方微博,其主观目的是为了警醒大众,但客观上也将小陈置身舆论的漩涡之中的事实,探讨警方执法是否可以人性化些。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写作角度:

1.写给小陈。

角度一:点赞。对她举报父亲的行为表示理解和赞同。小陈举报“屡劝不改”的父亲,实出无奈,是权衡利弊之后作出的明智选择,是对父亲的真正关心,是大孝和大爱。是对父亲的负责和对社会的负责,是对父亲和他人生命的尊重,是对“法制中国”的支持和担当。敬畏规则,尊重生命,是对父亲的爱,是大孝,需要勇气、担当精神、责任感,等等。

角度二:质疑。可以说小陈举报父亲,有违伦理常规,不近人情,不懂人情世故。出发点不错,但方式欠妥,是否可以寻求其他更好的方式?写质疑的,只要不违法,不违背伦理,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都不影响作文的格调。

角度三:点赞和质疑并存。赞美的同时质疑,体现议论说理的辩证性。

2.写给老陈

角度一:宽慰和劝导。从感情上来说,女儿报警了,表面上看,这是大义灭亲的行为,实际上这是对父亲另一种方式的关心。提醒父亲,注意行车安全,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其他行人负责,是为了父亲和更多人的安全。不要因为是家长而觉得有损尊严,应理解、欣赏女儿。

角度二:批评和指责。批评老陈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指责他漠视生命,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

角度三:批评和劝诫。写给父亲老陈的信,可以从责任这个角度来写。可以提醒父亲,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不可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不可以在开车时打电话。批评老陈漠视生命不听劝告、法制观念淡薄的行为,劝其做子女的表率,尊重交通法规,敬畏生命。

角度四:分析和说服。论述规则、法制的重要性,以说服老陈。

角度五:宽慰、劝导、批评、劝诫、分析、说服并存或任意组合。

3.写给警方

角度一:点赞。称赞他们及时查实,并对老陈的交通违法行为依法惩罚,赞扬他们依法执法、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

角度二:质疑、商榷或批评。警方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是侵犯别人的隐私。对违法者既要批评教育,又要尊重他们隐私,要注重执法人性化。指出不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精神辱力,造成了二次伤害,其行为欠妥。

角度三:点赞、质疑或商榷并存。

4.写给网友

可以赞同网友点赞;可以质疑网友点赞;可以理解网友质疑;可以批评网友质疑。

5.写给媒体

称赞其弘扬社会主旋律,质疑其不晓详情,对当事人造成伤害,等等。言之成理均可。

6.写给社会公众

以公开信的形式,基于以上内容,表达自己观点态度。

再次,明确写作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在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考生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全国卷Ⅰ的作文在叙述材料后有两段文字,这两段字应是考生关注的重点之一。

对于以上的事件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它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的你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这两段就集中地展示了命题者设置的任务要求,仔细分析应有如下的任务:任务一: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就事论事)任务二: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格式要求)任务三: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文体要求)任务四: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整体把握)任务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最佳切入)具体来说:

①“对以上的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就表明要写成议论文,不能写成记叙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就要求写作时学生有个性化的思考。②“请给小陈、老陈或是相关方写封信”,这就加强了考生论述观点的针对性,要求就事说理,不能脱离所选的一方而任意写作。同时要求写成一封信,以信的形式来展开论述。信的格式无疑就会成为判分的依据之一。③“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就是要求考生围绕材料中的核心事件,形成像样的、可以阐述的看法,体现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非核心事件可以涉及,但是不能“喧宾夺主”,叙述非核心事件只是为了更好地议论核心事件。

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论理,进行类比论证。

以往的材料作文中,材料总是起引出观点的作用,引出观点后,用途不多。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全国卷Ⅰ而言,在写作时就应紧紧围绕一方材料来提出观点,展开论证,要结合材料向读者入情入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也可联系类似材料进行类比、辨析,分析事件背后的情、理、法等核心价值观。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在写作中类比不当,使得说服力不强,造成论证乏力。这里所谓的类比事理,就是同材料中相关方行为在本质上有同一性。

比如:

政务微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政务“新宠”,确实极大地便利了官民间的交流,将这起举报公布在官方微博上,也足以彰显贵局对百姓的重视,对我们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的捍卫,我对此感到欣慰与踏实,然而,在将这起事件公之于众的同时,我想请问您:是否尊重当事人本人的感受,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呢?

在当今这个信息迅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任何新鲜趣闻都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屏幕上,在传统家庭伦理观中对父母孝敬有加的子女,如今却将父母置于法律的准绳之下去评判,这自然是一件新鲜事,尽管女儿或许并无恶意,仅仅是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但在公众犀利的目光之中,或许会完全走样,面对如此不同寻常之事,谁能保证千万网民之中没有恶意揣测的小人?倘若产生了对家庭关系的质疑,这岂不使人心冷落,使日渐产生危机的道德更遭遇一重寒冬吗?

请允许我举一个也许并不恰当的例子:马航MH370失联之后,多少遇难者生死未卜,亦有多少遇难者的家属守着那残存的一点希望彻夜守候,几近崩溃边缘,同样有媒体急于挖掘他们内心的感受,亦有网友冷眼相待称其忸怩作态,抑或庆幸自己不在机上。灾难发生时,任何对当事人的深入挖掘都无异于二次伤害,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以一份人文关怀来呵护敏感脆弱的人心,以及这个敏感脆弱的社会。(《让人文关怀永不褪色》)

佳作示范:

陈大大,请听我说

亲爱的陈大大:

您好!

我是明华,看到您的女儿对您的举报,我感慨颇多。或许,您心中积存着对女儿的埋怨,埋怨她为何对自己的父亲如此冷酷无情,埋怨她为何让您失去了颜面,埋怨她为何不维护父亲的尊严。陈大大,请您不要责怪自己的女儿,因为她的心中是对您满满的爱。

亲爱的陈大大,您是否想过,当您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电话时,您的女儿是何等的担忧;当您的家人屡次对您做出指正,而您却不听劝告时,您的女儿是何等的焦急!作为女儿,她没有办法像一个同辈或长辈一样严肃地指责批评您,因为担忧,因为焦虑,因为害怕失去您,所以她选择了这种或许不太尊重您的方式。但希望您能多体谅一位女儿对父亲的关爱。曾经,我处于和您女儿一样的境地。父亲或许缘于工作之事的应酬,或许因为工作的压力,逐渐养成了喝酒吸烟的嗜好。烟酒一天天侵蚀着他原本虚弱的身躯。我劝告过他多次,也尝试过用多种办法阻止,然而烟酒的吸引力远远超过我的关爱。当我看到他低头沉思,手中握着燃烧的香烟时,内心就会一阵阵疼痛;当我看到他苦于饭局又不得不挤出笑脸陪酒时,我的眼泪就会顺流而下。那是一辈子辛辛苦苦为我而奋斗的父亲,我不想让他的健康受损,我不想让他的生命被那些“恶魔”侵蚀,因为我爱我的父亲!

陈大大,相信您的女儿必定同我所想。是您,给予她生命;是您,将她抚养成人;是您,让她拥有幸福的人生。而她,面对渐渐苍老的您,心中唯一的念想就是给予您同样多的幸福,让您的生命不受外界的威胁。

陈大大,这也许并不仅仅反映出一个法律、规则方面的问题,更透示着一个女儿对父亲深切而绵长的爱。请您为女儿,放下手中的手机,因为它会为您和您的女儿带来永远的伤痛;请您放下那没有多少分量的面子,用心去感受女儿的关怀与担忧,因为女儿希望您健康安全地陪伴在她左右;请您真心地接受警方的教育和家人的劝告,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为了您的幸福和快乐。

亲爱的陈大大,我们的社会已不再是古时孔老夫子推崇的愚孝年代,女儿的举报是一个新世纪青年对文明和谐社会的呼应。您应为女儿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应为拥有如此孝顺的女儿感到幸福。

愿您与女儿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平安!

明华

2015年6月7日

点评:这是一封语言质朴、情感浓郁的书信,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其亮点有二:一是立意深远,内容充实。行文从材料人手,从反映老陈的感受入情,用自身体验以劝慰口吻逐层谈及陈女举报父亲的情感价值和积极意义所在,那就是源于女儿对父亲的关爱,是大孝、至孝,最后指出此行为“是一个新世纪青年对文明和谐社会的呼应”,紧扣时代脉搏,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二是布局精巧,结构严谨。各段均以“陈大大”开头,一个“说”字既贯穿全文,又照应题目,以事件中蕴含的情理构织成篇,很好地体现了书信体作文的特点。语句隽永,整散结合,过渡自然,令人折服。当然,本文也有不足之处,如果能在指出陈女的举报意义中增加此行为说明陈女具有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而后再上升至社会效应,则更加完美深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亲情的作文开头结尾 成长作文500字六年级 英语作文我最喜欢的节日 未来的世界作文600字 成长路上无捷径作文 关于中秋的作文600 春节里的一件事作文 触动心灵的瞬间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350字 原来我可以作文 做一个小实验的作文 包饺子作文250字 我的姥姥300字作文 月亮作文500字初一 冬雪作文300字 难忘的一天500字作文 与挫折同行作文 关于创新的作文800字 关于母亲的作文600字 网络是把双刃剑作文 写活动的作文500字 关于劳动的作文400 开学计划作文500字 机器人打屁股作文 追梦路上作文800字 我最爱的食物英语作文 感谢母亲作文600字 什么让我更出彩作文 包饺子作文150字 我成功了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