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移步换景的写景优秀作文精选

2020-08-10 14:39:01
相关推荐

www.unjs.com 资料大全

导语:移步换景法到底是什么?怎么用?有哪些方法?范文示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移步换景的写景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移步换景的写景优秀作文精选西湖游记

西湖—一个风景秀丽令人神往的地方,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此题诗,又给了多少作家的灵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于宋代—苏轼苏东坡。在西湖,所有的历史都会变得抽象,每一次去都像第一次去一样,总会发现新奇的事物,这让我感叹不已。

我们来到湖边,我放眼望去,一眼却望不到边。美丽的荷花点缀着一片绿池,桃红、粉红和翠绿色夹杂在一起,映衬着蓝色的天空,那情景真是如梦如幻。

风依依,水柔柔。草青青,花红红。香淡淡,香浓浓。西湖边,垂柳梳妆,西湖里,鱼儿嬉戏。不久,苏提春晓就展现在我们眼前。苏提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成的。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苏提犹如一个报春使者,春天到来,杨柳夹岸,微风习习。我们坐着览车,依次跨越了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等六座桥。微风倩影,在这美景之中,享受着大自然无微不至的照顾。到了傍晚,微风扑面而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黯然销魂。

我们又来到了柳浪闻莺,一路上,不少奇柳异树映入眼帘。这里原来是御花园,但后来有改造成了老百姓的大乐园。百鸟园是主要景点,是一个巨型网笼,是为了营造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在闻莺馆东面的草地上,远远的可以望见“中日不在战”的纪念碑。公园北部原先的钱王饲经过风格改造后,成了江南风格的私家林园,小桥流水、假山喷泉,别有天地。

其实,西湖还有很多景点这只是冰山一脚,有空去西湖体验一下哦!

移步换景的写景优秀作文精选我们的校园

一走进我们的校园,令你最注意的就是我们校园里的假山。

这座假山小巧玲珑,它是由大小不一的太湖顽石垒成。假山上刻着“凌云峰” 三个大字, 远远望去,怪石嶙绚,参次错落,挺拔峻秀,情趣宜人。

假山顶上一柱黑色方石婷婷玉立,方柱底边,端座着一个袖珍小亭,几株不知名的花草将它团团围住,日光隔了浓密的花草照下来,亭院里便落下参差斑驳的阴影,蚂蚁迈着轻快的步伐忙碌着,蝴蝶和花儿翩翩起舞。

假山中央有一条蜿蜒而下的水流,细水潺潺,轻轻落入池里吓跑了几尾正在玩耍的小鱼。

走进细看,假山各部分的样子都不相同。或像一头静静蹲着的小象,或像一头在沙漠中踱步的骆驼,又似苍鹰展翅高飞,或有点狮身人面像的味道,有如狮子昂首挺立, 真是移步换景,随角度的不同而让人浮想联翩。

假山周围,环绕着椭圆形的水池,池水清澈见底,池里荷花袅娜地开着的;睡莲下面是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玩耍的鱼儿,一条曲折的小石子路包围着水池,这是一条热闹的路,同学总爱在这里玩耍。假山四面,长着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蓊蓊郁郁的。

真水绕假山,假山映真水,这座假山真是给校园增添了许多情趣!

移步换景的写景优秀作文精选秋天的晨雾

秋天的晨雾像一只五彩斑斓的盒子,雾气腾腾,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向东望去,天空呈浅红色,它像一段光滑、柔软的绸子。而太阳呢,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拉起了她那美丽的窗帘,大概在梳妆打扮吧!抬头仰望,只见天空淡红色中略带一点黄色。向西望去,天空呈蓝灰色,这些色彩构成了一条五彩缤纷的“空中被子”,盖住了整个大地。

我漫步在乡村小路上,隐约可见前面有一条雾带,忽然雾带不见了,我用手四处乱抓,可什么也没抓到。原来,我正站在雾带里,当然看不见,抓不到啊。我走到毛豆田里,鞋子、裤角都湿了。毛豆叶上的雾球慢慢地滚动着。小草轻轻地靠在我的脚上,像是在和我亲热一样。我用手在露珠上一点,露珠变成了一滴滴的小水珠,向四面散去。不知不觉中我又来到新村边。向南望去,以往那高高的楼房今天只能看见模糊的轮廓,以前那挺拔高大的树木,今天也只能隐隐约约看见一些树影。晨鸟“啾啾啾啾”地歌唱,好像在歌唱这迷人的早晨,又好像在叫人们出来看这迷人的晨景。

穿过新村,我迈上公路。街上的人们在雾气中穿行,他们的头发是湿漉漉的,像是刚从澡堂里出来的。拖拉机冒着白烟,慢慢地开着;汽车“嘀嘀”的喇叭声,催着人们向前走,摩托车的车灯,在雾中形成一道笔直的光线;自行车“铃铃”地缓缓前进。正是这些声音,奏起了“雾中晨鸣曲”。

雾,就像一匹乳白色的轻纱,把我和别人隔开了。我望了望四周白茫茫的雾气,感到就像在云海中遨游,太富有诗意啦!假如我是个诗人,我会把它当作一首诗;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我会把雾搬回家,让人们欣赏;假如我是一名工程师,我会建一间室内雾中游泳馆……

令人陶醉又令人遐想的雾啊,我真想把你永远揽在怀中!

作文点评

这是一首诗,在神奇的秋天晨雾中吟唱;这又是一幅画,勾勒出乡村秋晨雾中的美景,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全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不断改变观察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使景物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文章从原地观察,感到晨雾中的天空像“被子”;漫步在乡村小路,又领略了迷人的晨景;街上的种种音响,又组成了“晨鸣曲”……给人们以清新、神秘的感觉。

移步换景法的概念及用法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移步换景法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就采用了这种结构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其主要表现在:1把行踪交代得清清楚楚:台北—嘉义—坐火车进山—阿里山—神木—林区—曲径幽路—看到神木—下山。2进山时抓住林海幽深的特征来写:原始森林广阔无边—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山间的青苔树—无边无际的森林—受巨创后的神木。这样,作者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表现了不同时间里多种景物的风貌,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游踪线索一以贯之,来去分明。因游踪主人翁多是作者自己,所以一般都宜用第一人称。这样文章以“我”的游程为线索写,不会杂乱。

②立足点的变换必须交代清楚。移步和换景必须保持一致,决不可超越立足点去描绘景物。也就是说,随着主人公的“移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有怎样的“立足点”,就应当有怎样的“观察对象”。

③要形神兼备。形,指外部状貌;神,指本质特征。描写时既不可只求“形”似,也不可有“神”无“形”,形神兼备,似“神”为主,尽量凸现被描写对象的独特性。因此,“移步换景”就绝不是自然主义的游踪写景,必须写出作者独特的感受。

④粗细要结合。粗略的勾勒和细致的描摹应辨证地统一起来,使人们对被描写的对象既有概括的轮廓印象,又能具体地觉察到景物细部情形,以便对描写对象有较全面的了解。

⑤实写与虚写要辨证地结合。描写要有虚有实,这是一般要求。“移步换景”则应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使读者既能看到实体,又能调动起主观联想和想像。

移步换景大法

游记是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它通过描写记叙旅游过程中的见闻,如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这里向同学介绍游记的几种写法:

一、定点换景法。

这种方法就是说,作者的观察点固定不变,随着观察视线的移动,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明确把握作者观察景物的位置和方向,便于读者从作者的观察点出发,逐一再现景物,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如《观潮》一文,作者固定不变的观察点是“海塘大堤上”。观察到的钱塘大潮这一景观是:先“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接着是远远地看到“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不一会儿,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浪潮再近些,看到的是“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开进,浩浩荡荡”;最后,浪潮奔腾西去,“余波还漫天卷地地涌来”。这些描写,正是作者在固定的观察点上,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钱塘大潮这一“天下奇观”。

运用“定点换景法”,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在具体描写时,不要随意改变观察点。

二、定景换点法。

这种方法是说,不改换所要观察的景物,而是变换观察点,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描绘景物。这是因为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不可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和特征。大诗人苏东坡《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自读课本《梅雨潭》一文,作者就是采用“定景换点法”,先以“山边”为观察点,描写梅雨潭瀑布发出的响声和瀑布的远景;接着又以“亭边”为观察点,简要写了瀑、潭、亭的位置及亭边的景物;然后又详细而形象地写出了在瀑布前所看到的瀑布壮观,美丽的景色。

运用“定景换点法”观察一处景物,可以选择不同观察点,如远眺,近观,仰视,鸟瞰,立足点变了,观察的角度也就多了。在描写时,要注意交代清楚观察点,以便于读者把握文章对景物描写的角度。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会让人觉得顺序混乱,不知所云。

三、移步换景法。

这种方法就是说,观察点不固定,所观察描绘的景物也不固定,是在移动观察点的同时,把所见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征依次描绘。这种方法,可以逐一描绘出景物的各个局部,从而更好地展示景物的全貌。同时,这种写法的文章是以明显的浏览顺序为顺序,因而文章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如《颐和园》一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出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美丽景色,展现了颐和园景色的全貌及特征。

运用“移步换景法”时,要注意的是必须以浏览顺序为线索,把观察点的变交代清楚。另外,对各种不同景物的描绘要抓住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避免写“流水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四年级作文小猫 什么的爱作文600字 写种植物的作文 最有趣的一堂课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600 同学的肖像作文200字 你好初中作文600字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幸福就在身边的作文 我的期待作文 从来不曾忘记作文 微笑着面对失败作文 关于灵山大佛的作文 改过自新的作文 越长大越孤单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200字 黄山奇石作文200字 小学作文秋天来了 身边的感动500字作文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400字 禁毒作文三年级 三年级作文唠叨的妈妈 英语作文广告模板 关于漫画的作文400字 英语作文议论文 小学生看图作文 学校跑步作文 去海边玩的作文300字 童话类作文 英文邮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