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7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解读与范文

2020-09-04 08:12:02
相关推荐

真题在线26.预测,是指事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今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依旧保持着“海派”特色:关注社会现实,注重辩证思维。既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比较熟悉、有话可说的概述性社会现象,又为考生深入思考、通过作文展现思维品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作文材料主体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句中的“预测,是指预先推测”,对关键词“预测”加以解释。第二句沿袭了前几年高考作文材料的思辨色彩,对于生活的预测,有人“乐于接受”,有人“则不以为然”。我们从中可以审出这些信息:第一,“生活的预测”对“预测”的这一关键词理解起到收敛、约束作用;如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没有扣住这一关键词进行论述,很可能就偏题。第二,“如何对待它们”不局限于二元对立,具有更大的开放性。第三,对于生活的预测,有人“乐于接受”,有人“则不以为然”。这种矛盾的态度,考生不能简单选其一而论述,必须思考这两种态度产生的原因,以及两者之间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是否具备可行性等问题。第四,“生活充满变数”这是材料结论的一个前提条件,考生不应该忽视,更是引导考生在思考生活前提下,论述“预测”的重要性。

然而,每年上海都有很大一部分考生直接倒在审题的起跑线上,究其原因,不外乎为:没有扣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忽视关键词的修饰词;偏题的考生,还普遍存在没有扣住材料中的逻辑关系。所以审题绝不仅仅要审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更重要的是审出材料中的逻辑关系,这关乎你的作文是否合格。

超越预测,返璞归真

通常,我们把生活的“亮面”交给他人,交给一代又一代人从“荒原”上建构起来的秩序;生活的“暗面”没人知晓,有人交给上帝,有人交给命运。而人们总渴望在黑暗里点起灯火,尽管不甚分明,但这样的光亮,还是让无助地行走于黑暗中的人心里多少有了底气。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预测。契诃夫在回望自己的人生时感叹:“人的一生建立在预见之上。”而女作家乔治·艾略特却说:“在错误的所有形式中,预言是最不需要代价的。”不同的人生经历铸就了他们对预测不同的理解,而真正的矛盾却在于预测本身的双重性。有些预测是用科学理论去推求未知的事物,比如经济走势的预测,以用统计学建立起来的概率体系为基础,接受这样的预测,显然没什么坏处。有些则不然,总掺杂些臆测的成分在里面,譬如古人对于方术的极度信仰,譬如玛雅人对于世界末日的预言……

哲学家尼采说,人的精神有三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对于预测,人们同样也有三重境界。

王小波曾形象地概括自己在革命年代的切身感受:仿佛中了头彩,又好像还没到开彩的日子。这话里有一种隐痛,因为他既被别人捏着鼻子灌进极其恳切的革命胜利的预测,心里却哼哼着唱反调,但没办法,只好被时代裹挟着滚滚向前。未来怎么样呢?就像手里捏着一张彩票在等待开奖,自己无从预判。这样的人活得卑微、痛苦,我想,这就是尼采所说的人生第一重境界“骆驼”。

也有人不接受预测,决意反抗命运。这样的人往往成为现实世界里的英雄。无论如何,他们承担起人类的责任与荣誉,是在黑暗里点起火把的人。他们就像尼采谈到的第二重境界“狮子”——如果说狮子一定能战胜未知的命运,倒也未必,俄狄浦斯奋起,却被命运扼住了咽喉。

实际上,预测看重结果,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人生的美丽不只是结果,更在于无数漫长的过程。即便圣人,他们的人生也未必圆满,也常常陷入生活的困境。孔子见逐于诸侯,惶惶然不可终日。他一面远鬼神、畏天命,一面坚守着他心中的“仁”与“礼”,传道又授业。他晚景凄凉,孤独无依,却仍然渴望践行着“克己复礼”的学术思想。这让我想到了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序里写到的“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伟大的灵魂超越命运,更超越了“预测”这一本身。而使他们超越预测的,就是活出自我,返璞归真。这样看来,孔子的天真执着,与老子所说的“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与尼采笔下的“婴儿”境界可称得上殊途同归。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见过太多的“骆驼”,也因“狮子”而震撼,但当人们看到“婴儿”的时候,嘴角往往会不自觉地上扬。存在主义告诉我们选择是自由的:既可以预测生活,也可以不预测生活;在预测以外,如果能看到自己,才算找到了生活的本质。

评点

该考生思维品质极佳,小小年纪便将人类的“预测”行为分析得如此透彻,展示出了丰富的知识和成熟的心智。作者首先指出人类离不开预测,但要分清是科学预测还是主观臆测,把握住这个界限方能正确认识预测。接着引用尼采的名言,将预测行为做了分类:一种是自己对未来无从预判的“骆驼”,一种是不愿受命运摆布的“狮子”,还有一种就是返璞归真、活出自我的“婴儿”。这些比喻形象地揭示出人们对预测的态度:既可以预测生活,也可以不做预测;关键是要看到本真,找到生活的本质。如此论析事理,可谓深入浅出。

考生在文中旁征博引,使论述具有了纵横捭阖的洒脱气势。不少精彩语句富于哲理,读来颇有启迪作用,亦显示出了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

预测与立命

“余路还要走多久/你攥着我的手/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

——赵雷《成都》

2016年,赵雷的一曲《成都》让多少被命运刺痛过眼睛的人暗自垂泪:生活的无奈在于你预测到了余路,却还是在挣扎。

面对预测,不难看到生活中的人大都是这种模式:生命的前些年,壮志在心,呐喊“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试图让所有对自己不利的预测都打脸;生命的后些年,则放下骄傲,不由感慨“精诚之至,哀感之灵,虽有命数,亦不能不为之挽回”,叹息为什么不能对自己的预测随遇而安。就这样,我们周而复始地从“不信预测,不认命”走到“后悔不信预测,认命”,吊诡的逻辑就这样闭合得毫无破绽。

其实,大可不必在这两种极端中盘旋。首先,对生活预测是真实存在的。人类这个物种有个最根本的特性,就是我们无止境地追求意义、形成理性。这决定了我们拥有比其他物种更强的理性思维,我们知道要什么,也知道要怎样做。事情的真相是我们太擅长就现有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推理了。你从小就知道蜻蜓飞不高那是要下雨,但你敢说对生活的预测都是空穴来风?对生活的合理预测,一定不会偏颇太大。

但我并不想说对“准”的预测就要听之任之。哪怕是再合理的预测,都有一个致命的局限性,那就是它只能根据现在发生的一切进行推测,而“你”是个最大的变量。你素来碌碌无为,而下一刻的你可能做出大善之举,那么原本的预测就会被推翻,反之亦然。由此看来,就算对生活的预测并无不妥,人们也完全可以自我“立命”;当然,前提是不完全脱离预测,不去异想天开。

然而,道理总是简单,现实总是复杂。韩寒的《后会无期》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现实就是这样。我们中的大多数之所以徘徊在“天变不足畏”和“亦不能不为之挽回”这两种极端之间,就是因为在“立命”的道路上受挫了,想的比预测的更好,做的比预测的更糟。事实上,这份焦虑伴随着人类终身:不确定的失去,让人恐惧。我们不知道义无反顾地去改变每一次预测到结果的事情会意味着什么,我们焦虑的是这么做是不是会失去更多。但是,我们也忽略了另一个事实:不确定的得到,让人兴奋。尝试去突破预测的路上也会有欢笑和掌声;但切忌盲目,天马行空并不是我所倡导的“立命”。

仔细想想,如果我们事事根据预测,理性地过活,那么我们人类跟日益兴盛的人工智能还有什么区别?我们之所以成为人类,不就是因为这一点吗?我们要么真知道水深水浅,要么就以身犯险地去试探,这才是有血有肉的我们。

先哲有言:“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愿我们都有勇气对自己说:“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评点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佳作,其亮点有三:

一是立意高远,富于思辨性。作者并不否定对生活的合理预测,而是主张突破预测,为人生立命,即“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如此立论,在境界上高人一筹。

二是巧用连词,渐次递进。几乎每段文字的开头,作者都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如“其实”“但”“然而”“仔细想想”),使说理逐层深入,通篇贯串一气。

三是材料丰富,内容翔实。特别是开头引用赵雷的歌词,既巧妙地引出了论题,又开拓了论题的内涵,还为文章增添了诗情;结尾处再以“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回扣开篇,显得很有章法。

凡事预则立

阳光从窗口透进来,在桌角投下一个完美的弧度。我无聊地转着笔,让笔尖在阳光下射出五彩流光。

“所以说,凡事预则立……”老师尖尖的嗓音在这样一个困倦的夏日午后显得格外刺耳。“不预则废!”全班极有默契地接出了下一句话,然后是一阵窃窃私语般的笑。我勾了勾下嘴唇,一个要弯不弯的弧度,满满都是不屑。窗外的香樟渐渐变得湿漉漉,有男生在练习投篮,一群女生围在球场外,时不时爆发出夸张的笑声。我捂紧了耳朵,但那些丝丝缕缕的声音或是嘲笑或是同情还是传到耳朵里,撞到心壁上,成为一道又一道丑陋的花纹。

“林璇,你来回答一下这道题。”数学老师的眼睛被遮挡在厚重的眼镜片下,但依旧发出锐利的光芒。我一下子站了起来,因为力气太大而碰倒了后桌的水杯。他轻轻地骂了一句脏话,只有我听到了。我忙转身想要道歉,但数学老师却打断我:“快点回答,你想让全班同学一起等你?”她的眼睛眯成一条线,在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显得格外严肃。我听见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手指也因为太紧张而不停地蹂躏自己的衣服。

“答案是π。”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响起。“嗯,运气不错,坐下吧。”数学老师转过身去,拿起三角板在墨绿的黑板上画下几何图形。我后桌嘀咕了一声:“这都能猜对,怎么不买彩票去啊!”窗外的知了声越来越响,覆住了我的耳膜。

我报名了这次数学竞赛。我决不会忘记老师那饱含轻蔑却又略带同情的眼神,在这样一个盛夏里闪着冰冷的寒光。“你知道吗?林璇又参加了这次比赛!”“什么?还真是死猪不怕……”我抱紧辅导书,加快步伐走过去,自欺欺人地以为什么都没听到,但其实,后半句话是什么我比谁都清楚。

早上第一节课便是数学课,五点半我便起来预习今天课堂上的内容,只是为了能跟上绝大多数人的节奏。“呦,又这么早就来啦?”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进入教室,似乎都对我的早到习以为常。

丁零零——

“今天我要公布上次竞赛的获奖名单,有一位同学拿了省一等奖,这在我们这个小镇可是大事情啊!”数学老师难掩喜悦的话在班级里激起了惊涛骇浪。

“谁啊?”

“能有谁,肯定是班长呗。”

……

“林璇。”

我缓缓抬起头,看着一脸惊愕的同学们鼓起了掌。

“我早和你们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难得,这次大家没有像往常一样接嘴。

评点

跟不上大家节奏的林璇受到刺激后,下定决心要“反败为胜”,每日努力学习,只为“跟上绝大多数人的节奏”,却得到了令人吃惊的收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开头与结尾处相呼应,通过反复强调,点明文章主旨,也使收尾显得更自然,并且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中亲情作文600字叙事 介绍徐州家乡的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500字 关于伤心的作文600字 带着希望出发作文 细节见人品作文 我的小台灯作文 被忽略的爱作文 小学开学第一天作文 怎样学习英语的英语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大全 你是我的太阳满分作文 毕业了作文600字 关于诚信友善的作文 难忘的教诲作文 保护大熊猫的英语作文 以看见为题目的作文 美丽安徽作文 我喜欢中秋节作文 作文小事不小400字 美丽的什么作文600字 描写天门山景色的作文 那件事真让我什么作文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作文 享受友谊作文500字 观察食物的作文 学骑车作文400字 爱国是一种责任作文 吃亏是福的作文 走出困境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