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登上《人民日报》的一篇1977年高考作文

2020-09-04 08:27:01
相关推荐

作者:知识分子 ??刘学红的高考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刊登在1978年2月19日的《人民日报》。 “高考40年”人物系列 第2篇 第1篇:77级大学生刘海峰:我是高考制度的维护者 撰文 刘学红(原中青在线总经理) ● ● ● 2007年7月10日下午两点,当我把写着我名字、印着“100198”报名号的“北京市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准考证”交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二部征集室的工作人员收藏的时候,内心充满着一种幸福和感激之情。从这个时候起,这张40年前的小纸片开始承载着特殊的使命,它成为了当代中国一段特殊的历史转折和发端的真实见证。 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曾经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对我来说,印证这个说法的最好的个人经历和历史事件,当属40年前那次史无前例的高考。那是一次汇集年代最长,考生年龄相差最大、复习时间最短的一次创记录的高考。历史没有如果,如果没有那次高考,我无法知道我现在会怎么样;然而,因为有了那次高考,我的人生轨迹得以彻底改变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大学里,学的是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专业。大学毕业后,从事着我从未梦想过的理想职业,工作中,施展着我从未发现过的才智和能力。倒回40年,我甚至不敢想象,我居然能成为一家全国著名大报网站的总经理! ??刘学红1977年在北京市密云县高岭中学考点参加高考的准考证。 1大学梦是苛求 在40年前那个特殊的年代,我没敢做大学梦。因为求学的阶梯到高中毕业之后便彻底中断了。同学中,除了极个别符合留城条件的可以到工厂当工人,或者应征入伍当兵,其他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都难逃上山下乡,到广阔天地去插队落户的命运。那时,虽然也知道有工农兵大学生,而且当时我的家就住在大学校园内,但对我来讲,上大学似乎是一件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的事情,那不是靠个人努力就能实现的人生之梦。因为,能否上大学的权力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上山下乡欢送会,左四为作者。 当时的工农兵学员走的是“推荐”的路子。首先要群众推荐,然后是领导批准。群众推荐只是个幌子,领导批准才是真格的。领导依据什么标准来批准?只有天知道。我只记得,如果我们下乡知青想要有被推荐上大学的可能,自己能做的是尽力往好了表现,当先进,入党,而且还要表态扎根农村干一辈子(至于是不是真的“扎根”则另当别论)。按照当时的逻辑,谁的手上有老茧,谁跟领导的关系好,谁才有可能被推荐上大学,个人的理想抱负和知识水平一钱不值。 我当时插队的时候也是充满激情的,为了向优秀插队知青学习,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1976年初,我和学校其他11名高中毕业生一起,放弃在离北京较近的密云平原地区插队的机会,主动要求到艰苦的山区去“改天换地”,幻想着能凭自己的热情、知识和能力,干出一番大事来。 然而一年后,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仅凭我们的热情,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点太天真了。在我插队的农村林业队,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只有一个标准——体力。体力强,挖的树坑多,挣的工分就多。知识、才华和能力只偶尔在办大队广播站和公社文艺汇演时得以展露,然而,这些都是业余的和义务的,与体现一个人价值回报的工分无关。由于我们插队处在上山下乡阶段的末期,按照当时的政策,两年后就具备招工回城的资格,所以,当地干部村民也没想真正重用你。在我们知青所在的大队林业队,稍微带点技术性的活,比如果树嫁接之类,队干部都不会让知青去干。问他为什么,他会说,这些技术活你们知青学了也没什么用,在农村干两年就回城了,还不如培养当地的年轻人干。 让人感觉心理不平衡的还不只是拼体力。1976年底,我们所在的生产队破天荒得到了一个工农兵上大学的推荐名额。我们心里非常清楚,这种好事是不会落在我们知青头上的。结果,被推荐的是一个经常跟我们知青在一起玩的大队会计的女儿。推荐上的专业是北京大学低温物理系。这件事在我心理上引起的刺激是巨大的。中学时,我当过班里的物理科代表,对物理的兴趣非常浓,每次考试都是100分。只有一次考了个90分,结果在年级老师同学中引起很大震动,好像我考了个不及格似的。北京大学低温物理系,这应该是我的梦中所想。然而,它却与我无关。 跟那个女孩相比,我们年龄相仿,阅历相当,论文化知识水平也绝不比她低,我不明白,为什么她能上大学,我就不能上?!然而,当时没有人能够回答我这些问题。我的大学梦就是这个时候被真正激发出来的。 我记得,这个女孩上大学之后,我曾趁春节回城之机专程坐了一趟332路公共汽车,不为别的,只为能在车上看一眼心仪中的北京大学。望着北大高高的石墙和古老的校门,我幻想着,如果有朝一日自己也能进到这个校园里读书该多好! 2转变命运的机会山下乡 求知若渴 1977年的10月21日,广播里传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不管什么人,只要符合报考条件都可以报名。当时的报考条件是:政治历史清楚,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革命纪律,决心为革命而学习;具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身体健康,不超过25周岁,未婚。另外,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30岁,婚否不限(要注意招收1966年、1967年两届高中毕业生)。 ??农村插队的照片,前排右三为作者。 忽如一夜春风来,上大学不再是别人的恩赐,是自己可以掌握的机会。我们知青点的所有人都兴奋无比,并无一例外地全都报了名。紧张的复习开始了,白天我们照常上工,劳动的间歇和晚上的时间便全都用来看书。其实当时也找不到什么像样的书,只是把中学的课本重新翻出来看而已。四场考试五个学科,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不可能做太系统的复习,我只能抓重点。语文基本没复习,政治注意听广播看报纸就大致可以。最初本想考理科,报我喜欢的物理系,后来经过权衡,为了提高成功率,不得已弃理从文,因为理科的理化和文科的史地相比,我对史地的把握要更大一些。 眼看离考试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了,我们集体向生产队请假,回城做最后的复习冲刺。虽说是一场能够改变命运的考试,但当时社会上的高考气氛并不太紧张。回城以后,一些没想参加考试的同学伙伴还经常来找你聊天。为了让我的复习不受干扰,我母亲无奈地把我反锁在屋内,然而,即便这样,门外仍然时常响起敲门声。 那时,为了找到更多的复习资料,家长们各显神通,我母亲就通过她的同事给我找到了文革前几年高考的历史卷子,我也在同学家里把她父亲文革前的高中数学教材从箱底翻了出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从同学的口中第一次听说了“”这个专业,感觉当记者是一个非常符合我天性的理想职业,于是,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栏内,填上了北大专业。我暗下决心,要凭自己的水平考进这所我心目中的知识殿堂。 12月10日和11日,决定命运的考试来到了。从我们知青点到高岭公社中学的考点要走十几里山路。我们一大早就顶着寒风,翻山越岭往公社赶。记得当时参加考试的人非常多,学生、老师、知青、干部、农村青年什么人都有。高考没什么特别,就像平时上学考试一样,一个教室坐四五十人,考生两个人一桌,一斜眼都能看到同桌的试卷。拿到考卷之后,我感觉考题比我原先想象得要简单的多,都是一些基础性和常识性的题。所以,越到后来越放松。最后一门是考语文,语文知识题占30分,作文占70分,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我一看这个作文题,就更有信心了。因为在前一天的晚上,我已经像过电影似的,把到农村插队这一年多的生活全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我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写起,到1977年10月结束,记述了我在林业队与贫下中农一起开山造田,修建大型现代化果园的过程。历经冬春夏秋四个季节完整的一年。由于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平时又经过认真的总结,所以,考试的时候,只简单地捋了一下思路,便一气呵成。在大约一个半小时里,我居然一气写了将近2000字。全部课程考完后,我自信每门都能达到80分以上,数学还有可能得满分。心里开始期盼梦圆的那一天。 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找了几本文革前有关大学生活的文学作品来看,开始憧憬未来的大学生活。其中有一本名叫《大学春秋》,写的就是北大学生的故事。由于想上大学的愿望太强烈,有一天做梦竟然梦到我真的考上了大学,心情那叫一个激动。然而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仍然躺在冰冷简陋的知青宿舍里,才体味到什么叫黄粱美梦! 3提前到来的好消息 1978年2月19日下午,我跟一个中学同学在街上闲逛,在商店门口碰到一个插队的同伴,她对我说,刘学红,你的作文见报了!我说,真的,见哪个报?她说,好像是《人民日报》。我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她说,早上在广播里听到的,《和报纸摘要》节目。得知这个消息,我将信将疑,于是到附近的一个同学家里找报纸。但是,当天的报纸还没到。我也就没把它当回事,说不定是重名呢! 晚上吃完饭在桌子旁边看书,忽然发现不常回家的父亲走到了我的身后,他把一份人民日报往我桌上一放:看看,是不是你写的?我看了标题和文章的第一句话,笑着说,是我写的。我的高考作文见报的消息在父母亲的单位和同学中不胫而走,大家都祝贺我考上了大学。我嘴上说,作文上报纸并不见得就真能拿到录取通知书,但心里却早已心花怒放:我知道,这篇见报作文已提前通知我:我的大学梦终于实现了! 后来我才知道,当年是邓小平同志力排众议,果断决策,才有了这次改变中国历史方向和发展进程的恢复高考的重大决策。全国一千多万被文革耽误了的青年人终于有机会通过公平的考试,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改变人生命运。 40年后的今天,回想当年的高考经历,回顾我的人生成长历程,我想,只有用“幸运”两个字才能概括——我幸运地赶上了第一年恢复高考制度;幸运地以第一志愿考上了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毕业后又同样幸运地以第一志愿分配到了自己向往的中国青年报社,从事我自己最喜爱的工作。 ??作者近照。 今年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最应该感谢的是邓小平。如果不是邓小平当年力主恢复高考,提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早出人才的口号,就没有我们这些人个人命运转变的“幸运”;如果没有邓小平后来大刀阔斧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也就没有我们国家这40年来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令举世瞩目的成就。 高考制度发展到今天,尽管有许多方面需要改革,但有一点是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那就是高考体现了面向所有青年学子的教育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身处何地,背景如何,只要你有知识,有才华,就可以通过高考实现个人梦想,改变人生轨迹。从这点来说。我感谢高考,尤其感谢40年前的那次高考。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赞赏楼主的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梦想的作文400字 我不后悔作文500字 如果没有了水作文 我的春节作文200字 以新年为话题的作文 游兴隆山作文 阅读让我陶醉作文 语文作文怎么写得高分 中秋之夜600字作文 我学会了打羽毛球作文 以追梦为话题的作文 我的暑假生活300字作文 我们周围的环境作文 少年风采作文500字 什么就在我身边作文 终身学习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成长类 挫折作文600字记叙文 最难忘的人作文600字 我与经典同行作文 our school英语作文 一棵小树作文600字 2003高考作文题 原来这就是幸福作文 寸草春晖作文 三年级作文字数要求 走向另一个自己作文 我们班的流行风作文 关于剪窗花的作文 动物作文200字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