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热门题目——“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写作技巧来了!

2020-09-17 13:57:01
相关推荐

原标题:热门题目——“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写作技巧来了!

浅析“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本期综应专栏主题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日渐频繁地出现于事业单位考试作文中。由于材料涉及的事件均为当下发生的社会热点,具有现实意义,能引发全社会的热烈讨论;且材料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鼓励多元思维的碰撞,因此成为当下事业单位考试材料作文的热门出题方式。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应对此种类型多作深入研究,今天小粉笔就介绍两种写作技巧。

技巧一:就事论事,直击材料

“就事论事”是指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对材料作过多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持之有据。采用“就事论事”的写法,开篇应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对于题中材料的态度,在肯定与否定、褒与贬之间作出抉择,或总结成功经验或检讨失败教训等。

例老王生病,医院全心全力治疗,老板帮忙支付医药费,老王痊愈后回工地赶工,又提出向医院兼职做陪检员以支付剩余医药费,因为感同身受他能更好地照顾病人。

分析这一材料可以提出以下观点:①知恩图报,回馈社会;②关爱弱者,担负社会责任;③关爱弱势群体还需灵活有法;④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当然,还可反向思考:老王的幸运恰恰折射出农民工在医保制度上的缺失,医院默许出院是否违规?老王到医院打工抵债是否符合医疗规定?

“就事论事”的写法,要求评论者分析思考所评之事,形成自己的看法。评“事”不应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角度,可以从多个角度评论,如评事的对错,评事的成因,反思此事的教训。但须谨记,所评所说,要紧扣所评之“事”,不可游离于“事”之外,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不仅要有鲜明的观点和态度,更要有能佐证观点的依据和理由,而这恰恰是其灵魂所在。可以说,事实是评论的基础,而法律、道德、公序良俗等则是评判的标尺。简言之:“以事实为依据,以道理为准绳。”评论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评得深刻,评得让人心悦诚服,评出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

技巧二:因事析理,借题发挥

“因事析理”是指以所评之事为载体大做文章,充分展开,阐明一个道理,这是在准确把握题意后的扩展、挖掘和提升。

“因事析理”的扩展范围以材料为限,角度多样,但均要以材料为母体,紧扣核心信息,不能信马由缰。另外,写作时切口要小,抓住一个题目,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因事析理”与“就事论事”的最大区别在于,从材料中提取出道理,然后突破材料的局限,广泛联系社会现实,阐明这一道理的普遍性。

因事析理的写作一般遵循“引—议—联—结”的步骤。

引——引用材料,提炼观点。引用非照抄,而是对原材料分析后,以概述、摘要等形式,取撷精髓,进而提出文章的主旨。引述应避免过多过细,能概括大意,表明观点即可。最忌照抄原文,而根据表达需要引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足矣。“引”要简洁,且要将材料与主旨间的逻辑关系交代清楚。

议——分析材料,确立观点。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就文章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议论,使之确立起来。议,既可仅仅针对所“引”内容作分析;也可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逐步扩展、深挖,为以后“亮观点”铺平道路。观点的提出切不可脱离材料,且要注意事例间的过渡和衔接。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联,即紧密联系实际,由材料联系到的现象。切入角度可大可小。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要回扣或呼应“引”,在“联”与“引”间建立逻辑联系。如遇正面材料,可联系身边类似的正面事例,分析其意义,肯定其价值,提出推而广之的建议;也可联系反面事例,揭示其危害,挖掘其根源,提出矫正之措施。如遇反面材料,同样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联系实际,展开分析。

结——总结全文,升华论点。总结既可回应前文,强化主旨;也可提出希望,发出号召;还可总括议论,激励劝勉,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不管以何种方式结尾,都力求精简,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例有网友在微博上曝光了一组图片,显示为几名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内摆拍,可以看到后面手术台上躺有病人。“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经网络和部分媒体的传播迅速升温,讨伐声一片。为此,西安市卫生局通报了此事的调查处理结果,称该照片发生在民营二级甲等医院西安凤城医院,拍摄于2014年8月15日,经过连续7个小时的手术,保住了一位40多岁农民工的左腿,在完成手术后,因手术室即将搬迁,医务人员拍照留念。根据通报,涉事医院及医生被处以多项行政处罚,其中包括对常务副院长记过处分、留职察看一年,分管副院长免职等决定。此后涉事病人站出来表示,知道医生拍照,也同意了。舆论中呼吁客观冷静看待问题的声音渐渐成为主流。

分析这道作文题,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有多种立意。从医护人员的角度:在病人还没有离开时拍照,是“对生命的轻视”;缺乏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从院方的角度:存在管理漏洞和医风建设问题。从行政部门的角度,严厉快速,对社会负责;惩前毖后,教育他人。从媒体的角度:起到喉舌和监督作用;为媒体的正义呼声叫好;网络时代的媒体监督更有效。从公众的角度:面对社会丑恶现象要有正义感;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关注社会,担当责任。这些立意角度不同,评论的对象不同,但均建立在对评论对象的行为性质进行认定的基础之上。正是对各方面的行为性质有了准确的定性,这才有了准确而深刻的立意。

“手术室自拍事件”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信息,要从此次事件中分析提炼出有关人生或社会的某些道理,并将其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将主旨意蕴进行延展升华。可由材料提炼出以下写作指向:“无专业操守难登职业巅峰”、“莫把规章制度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管理部门的‘不作为’与‘乱作为’”、“媒体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论信息时代的公民素质”、“舆论暴力,网络时代的毒瘤”等。

真题演练

(2014年贵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给定材料

网上有一篇“中国式过马路”的微博,揭露了中国各大城市行人过马路的不文明行为,有记者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的繁忙路段进行实地观察,发现在一些重要的交通路段,只要车流不是很密集,很多行人就会不管是不是红灯,只顾低头过马路,根本不顾危险;且大多数人都有从众心理,似乎只要结伴而行就能法不责众。因此,行人违规肇事造成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此严重的危害性,为何还是唤不起路上行人的觉悟?“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到底症结何在?该如何治理?

过马路看红绿灯,这是在小学乃至学龄前阶段就被普及的“规定”,若说闯红灯者都缺乏这个常识,恐怕没人会信。“大家都走,就剩自己挺傻”,一位被调查的行人如是说。这种价值观的扭曲深刻表明:入脑不入心的知识规范不了行为,不能算作素养,要令常识和规范入脑又入心,我们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就必须做到常态化、立体化,必须做得更为深刻和生动。

“路”在中国语境下有着丰富的引申义。“如何走路”,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人们基本的生活和行事方式。根治“中国式过马路”,虽然成本不菲且任务艰巨,但影响深远,应当扎扎实实、一点一滴地做下去。

作答要求

阅读上述给定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就“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条理清晰、具有说服力。

审题目

仔细审题,明确文章主题(即文章展开时围绕的对象,在议论文中称之为“论题”)和写作角度(即作者对主题的观点、看法、态度、主张等),通过勾画题目中的关键词让审题思路更清晰,具体操作如下:

阅读上述给定材料(审题关键点1:材料作文需要仔细阅读材料,提炼写作线索,切忌脱离材料大谈特谈),自拟题目(审题关键点2:非命题作文,考生可以围绕论题或论点拟题,也可以运用修辞、名言等技巧雕琢标题),自选角度(审题关键点3:材料作文需要仔细阅读材料,提炼写作线索,切忌脱离材料大谈特谈可以从对策角度出发分析主题,也可以从分析角度出发,还可以二者兼具),就“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审题关键点4:文章写作主题已经给出,考生的文章应该围绕“中国式过马路”展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审题关键点5:下限字数,建议考生不要少于800字,否则会酌情扣分)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非命题作文,考生可以围绕论题或论点书写),观点鲜明(提示考生作文体裁应为议论文,总论点要清晰明确。材料作文需要结合题目与材料来确立中心论点)、论证充分(既要有充分的论据,也要有丰富的论证方法,议论文重在论说,论证必须充分有力)、条理清晰(文章要体现“总 分”“总 分 总”“分 总”的结构,段落设置要循序渐进,句与句之间可以添加逻辑连词)、具有说服力(论点要准确,论据要充分,语言要生动,一言以蔽之,要打动阅卷者)。

材料分析

网上有一篇“中国式过马路”的微博(第一句话就提及了本文的主题“中国式过马路,这是普遍存在于中国城市道路交通中的现象),揭露了中国各大城市行人过马路的不文明行为(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一部分中国行人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和意识),有记者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的繁忙路段进行实地观察,发现在一些重要的交通路段,只要车流不是很密集,很多行人就会不管是不是红灯,只顾低头过马路,根本不顾危险(北、上、广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然而即使经济发达也难掩交通文明素质不高的事实,再次说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在我国十分突出。并且,这一问题也存在很大的危险性);且大多数人都有从众心理,似乎只要结伴而行就能法不责众(“中国式过马路”产生的两点重要原因:其一,人们有从众心理,容易盲从。其二,行人有法不责众的心态,认为法律法规无法管制自己)。因此(因果连词,命题人提示考生前文交代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行人违规肇事造成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此严重的危害性,为何还是唤不起路上行人的觉悟?“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到底症结何在?该如何治理(命题人帮助考生提出了几个重要问题,其答案分别对应着考生分析“中国式过马路”的几个方面:原因、对策)?

过马路看红绿灯,这是在小学乃至学龄前阶段就被普及的“规定”,若说闯红灯者都缺乏这个常识,恐怕没人会信(命题人提示考生“中国式过马路”出现的原因不在于人们缺乏常识)。“大家都走,就剩自己挺傻”,一位被调查的行人如是说。这种价值观的扭曲深刻表明:入脑不入心的知识规范不了行为,不能算作素养,要令常识和规范入脑又入心,我们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就必须做到常态化、立体化,必须做得更为深刻和生动(命题人提示考生解决“中国式过马路”问题要加大教育与宣传的力度,并且必须做到常态化、立体化)。

“路”在中国语境下有着丰富的引申义。“如何走路”,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人们基本的生活和行事方式(“中国式过马路”反映出人们浮躁的生活心态与规矩意识的缺乏)。根治“中国式过马路”,虽然成本不菲且任务艰巨,但影响深远,应当扎扎实实、一点一滴地做下去(命题人提示考生,解决“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但其影响重大,必须从现在抓起)。

理思路

(1)“中国式过马路”是什么:中国大小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不看信号灯,结伴闯红灯。

(2)“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出的本质问题:中国行人交通意识淡薄,文明素质不高,生活与行为方式过于浮躁,缺乏规矩意识。

(3)“中国式过马路”产生的原因:首先,人们存在从众心理。其次,人们存在法不责众的心态,法律法规惩处力度不足。最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深度不足。

(4)“中国式过马路”存在的影响:危害行人的人身安全,影响道路的交通秩序。

(5)如何彻底解决“中国式过马路”:一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另一方面,加大法律法规的惩处力度。此外,从交通设施层面出发,考虑整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给行人提供方便的出行环境。

END

“文以载道”,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出现,既传承了“文以载道”的传统,又为事业单位考试注入了活力,快点掌握它的写作技巧吧。想学更多干货?

事业单位系统班图书大礼包 · 职测+综应

▼戳阅读原文,去粉笔App购买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书迷作文 成长作文开头结尾 难忘的作文400字 春季的作文 奶奶作文600字 童年的作文怎么写 阳光作文800 观察日记的作文 快乐童年的作文 优秀的作文题目 编童话作文 作文第二次 人物的故事作文 作文400字写人 开心作文400字 中考作文主题 猫的作文300 观后感作文500字 纪念日作文 500字作文写人 写作文100字 全国作文大赛 小鸭子的作文 我的闺蜜作文 我明白了作文 雨 作文600字 作文照片的故事 300字想象作文 作文开头好句 感谢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