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蒋方舟妈妈尚爱兰“回归本行”带来不一样的《作文课》

2020-09-18 15:27:01
相关推荐

尚爱兰携新作《作文课》与阎连科、蒋方舟、杨美俊一起与读者探讨写作的奥秘

“今天作文写什么?”每个小学家长都会受到孩子的灵魂拷问。

你是怎么回答孩子的呢?出去旅游了就写景点,在家呆着就写干家务,春天写春暖花开,秋天写果实飘香……这些“好写”,却往往不是好作文需要的。看似简单的作文,难倒了孩子,愁坏了家长。孩子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家长也不知道该如何辅导。

为什么小学生作文的套路千篇一律?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好作文到底什么样?

知名作家蒋方舟的妈妈尚爱兰,结合培养女儿的心得,总结30年一线语文教学经验,为7—12岁孩子精心撰写了一本作文指导书《作文课》。注重满足语文课堂教育目标的同时,更力图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潜力与才华。

因为有蒋方舟这个“少年成名”的成功案例,尚爱兰这个语文教师的《作文课》明显更令人有所期待,11月3日下午,尚爱兰携新作《作文课》做客单向空间爱琴海店,与著名作家阎连科、女儿蒋方舟、北京市西城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美俊一起,探讨写作的奥秘,揭开作文的真相。而在现场,母女同台、甚至彼此不服、“互怼”抢话的情景,引起到场读者的一阵阵笑声。

蒋方舟今天的成功离不开当年妈妈的教育

蒋方舟:我妈在我心中一直是无所不能的

网上流传着一个经典的故事:1999年秋天,榕树下举办首届网络原创文学大赛,请来王安忆、贾平凹、余华、阿城和王朔做评委,声势浩大。那一届最佳小说奖得主是尚爱兰,奖品之一是带家属游千岛湖。游玩当天,尚爱兰的女儿异常活泼,拿着弹弓一路蹦跳。作家们凑过去逗她:你叫什么名字?小姑娘把头一扭:蒋方舟。

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出版第一本书,16岁当选中国少年作协主席,20岁获人民文学奖,23岁就任《新周刊》副主编。一系列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妈妈尚爱兰的教导和鼓励。

6岁的蒋方舟见到好久没见面的表哥表姐,感觉格外亲热,但表哥表姐却撇下小妹妹单独去玩。蒋方舟当时委屈得直掉泪,她找来纸笔,写下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表达对哥哥姐姐“抛弃”自己的不满。

这篇400字的小文,蒋方舟写了整整8小时。当时天气很热,中间也没有吃饭,但尚爱兰坚决不替女儿想一句话,不替她写一个字。最重要的是,她不许女儿用拼音代替生字——在新近出版的《作文课》中,尚爱兰依然坚持这一观点。

当年尚爱兰培养女儿写作的那些观点,与她指导学生写作文是一以贯之的,她也把这些都写进了新书里:不要在什么都没教会孩子之前,先教会他畏惧字数;找到了“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好好地写写个人经验,比任何华丽丽的辞藻都要有效……

据蒋方舟回忆,她小时候写作文都会放一本字典在身边,通过这种方法,她渐渐把汉字认齐了,也锻炼了专注力和毅力,还建立了很好的语感。

尚爱兰鼓励女儿多看成人书籍,她给女儿选的第一本书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身为作家,又做过多年语文老师,尚爱兰认为“什么书都可以看,就是不能看作文选”,“所谓优秀作文,大都是按模式化的方法训练出来的,对孩子写作没什么好处。”

尚爱兰说,让蒋方舟在三年级前开始写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她受到“正规”作文训练后,一些模式化的作文思路被固化到脑子里牢牢生根。

尚爱兰是一位语文教师,也是一位小说作家。现在,她还热衷于剪纸艺术创作、画插画、写新书。蒋方舟说:“我错过了她的最盛年,却参与了她五十岁之后的再次成长,我们又成为同时航行的船,两艘船有时近得可以抓住对方,我们时而望向彼此,在大多数时候,却只是应付各自的波浪与狂风,擦肩而过的时候,在内心向对方挥手示意。”

尚爱兰对女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蒋方舟曾这样评价母亲:“我妈在我心中一直是无所不能的”,“她是塑我成型的人”。

尚爱兰曾在语文教学一线任教30余年

从应试作文到作文的素质教育

尚爱兰曾在语文教学一线任教30余年,业余时间经常辅导小学生写作文。尚爱兰老师倡导健康的作文理念,观察不同孩子的不同状态对症下药,直击小学生作文痛点、难点。退休以后,尚老师系统整理了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针对小学生写作专门撰写了一本《作文课》,分享从作文理念到写作方法的实用干货,用丰富的真实教学案例揭开作文的真相。

作为教师,尚爱兰最清楚语文课程的教育要求,但她也力图突破应试教育的局限,为孩子们提供关于作文的素质教育。

尚爱兰认为语文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要求。她指出:语文教学不重视介绍作家,因为应试不会考作家的经历。作家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个名字,课本上可能连头像都没有,学生怎么可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呢?找到了应试教育中的具体问题,尚老师便会通过各种方式,在教学中尽量为孩子们提供解决方案。

“我自己教书多年后,才敢有点自由,腾出大块的时间介绍作家。一方面是我觉得伟大的作家不只留下了作品,还留下了他的人。”

尚爱兰在《作文课》的序言中写道:“作家和语文老师,我刚好两者都沾一点。好处是我提出的都是实用的、可操作性的、不僵化的方法,一些经验都是我多年积累所得,并不断复制,不断完善,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另外我不会带偏,小孩子尽管和作家有差距,但写作的基本原理还是一致的……如果我知道一点点作文的秘密,那就说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下。”

比如,面对最常见的作文题《我的妈妈》应该怎么写?尚爱兰提出,“应该避免把妈妈写成家政人员。”

大部分的小朋友在写妈妈的时候,都会写做饭、洗衣服、照顾生病的自己。但家长和老师在指导的时候应该意识到,“妈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肯定有孩子不具备的能力,可以言传身教的事情。这样就可以把妈妈在作文中的形象从‘家政人员’中拔出来,也区别于‘妈妈付出,孩子报恩’的传统思路。用‘付出’和‘报恩’维系的亲情关系,绝不是妈妈无私付出的本意。”

再比如,小学生学写作文一般都会从“看图写话”开始。尚老师对那些绘制潦草、内容过时的图片非常反感,她认为好的图片本身就应该是特别好的文章,既能让孩子喜欢上写作文,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审美能力。

从这一观点出发,尚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独辟蹊径,经常让学生“看经典绘本写话”、“看奥斯卡短片写话”。在书中提到了许多看电影、动画片写作文的案例,还附上了学生习作。有的时候,孩子的视角反而会给大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有读者在网上留言:“这种太难得了,我记得小时候的作文教程都很程式化,那时还没啥写作意识,很容易就写成没有生气的流水账八股文。到后来稍微回过味儿来已经有点晚,怎么写好还是得从小抓起。”

阎连科身为作家也为孩子的教育头疼

这本《作文课》值得亲子共读

值得一提的是,《作文课》的腰封上写着:阎连科、周国平、刘瑜、邢立达诚挚推荐。这本书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让这些大家如此赞赏呢?

11月3日下午,尚爱兰与著名作家阎连科、女儿蒋方舟、北京市西城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美俊一起,做客单向空间·北京爱琴海店,与学生、家长一同探讨写作的奥秘,揭开作文的真相。

蒋方舟说:“有很多家长觉得辅导小朋友写作文就是扔给他们作文范文书,我觉得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我小时候读《金瓶梅》和《废都》我妈都不管,唯一撕过的书是《小学生作文精选》。”

尚爱兰说:“有些老师同学对流水账有误解,对此严加打击和贬斥。所以现在的作文有种不好的倾向,就是放弃记录生活,放弃平易的语言,转而去寻找美词妙句,去发一些莫名其妙的议论。”

曾获卡夫卡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多项大奖的阎连科,从作家的角度出发,风趣地说明了文学创作与小学生作文之间的异同。他说:“这本书里面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琢磨,第一点独特之处是告诉你不要怎么写,这是在其他作文书里面很少听到的。第二,作文是非常独特的、适应应试教育的文体,作文写得好并不一定成为作家,它是脱节的。如何让我们的写作、我们的作文,能够真正能成为日后更诗意生活的一个台阶,我觉得尚爱兰完成了这样一个东西。”

杨美俊说尚老师的《作文课》是“一股清流”

杨美俊多年从事课程改革工作,她指出:“2017年新的课标是颠覆性的,现在强调亲自阅读,那么读什么?怎么读?阅读的背后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尚爱兰的书里看到许多线索。”“这本书是一股清流,现在市面上没有营养的作文书很多,但从尚老师的《作文课》里面可以看到的是思维不是技巧,这就是这本书跟别的书的区别。”“这本书不会告诉你如何去写、怎么去写,尚老师给你点燃了心中丰富情感的小火苗,可以想象事物可以从这个角度阐发,事物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表达情感,这是最重要的环节。”

小学生作文看上去很简单,但家长却并不掌握科学的指导方法。蒋方舟表示:“这本书并不是讲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作家,而是非常务实地指导7 12岁的孩子面对的作文难题。”

“生活中的我妈非常害羞和瞻前顾后,但这本书中的我妈是一个坚定而睿智的老师,对于作文教学,有一种说一不二的笃定。”

《作文课》 尚爱兰 花城出版社

《作文课》内容介绍

尚老师的作文观

·不要用拼音代替汉字!

·不要在什么都没教会孩子之前,先教会他畏惧字数。

·找到了“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不赞同用作文去讨好特定读者,比如讨好语文老师或是家长。

·考场的高分作文,多半是平时作文的“修改提升版”。

·好好地写写个人经验,比任何华丽丽的辞藻都要有效。

·错过了童年,恐怕就再难写出童年的故事。

《作文课》,小学三至六年级家庭必备的参考书,阎连科、周国平、刘瑜、邢立达,及多所小学的语文老师诚挚推荐!

《作文课》是知名作家蒋方舟的妈妈尚爱兰,总结30年教学经验,专为7—12岁孩子精心撰写的作文指导书。

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好作文到底什么样?《作文课》直击小学生作文的痛点、难点,用丰富的真实教学案例揭开作文的真相,提供针对小学生作文的“综合解决方案”。

每个孩子都有语言表达的潜力,家长与老师应珍视每个孩子不同的潜能和才华,保护他们稚嫩的写作冲动,鼓励孩子自发阅读与想象,而不要先入为主地以篇幅字数、好词好句、作文规范等规则限制孩子的创造力。

错过了童年,就再难写出童年的故事。培养写作能力给了孩子们一种记录生活、记录人生的途径。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作文课》一书也将为孩子们记录自己的多彩童年提供得力的帮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爱自己作文 牡丹的作文 写人篇作文 小学作文搞笑 描写公园的作文 作文三书 秋天的作文三年级 夸夸的作文 八篇作文 趣事作文400字 作文我的生日 写桃花作文 妈妈的作文600字 重拾作文 英语作文演讲稿 作文研究报告 妇女节作文 了不起的作文 英语作文标题 学会作文600字 生日祝福作文 作文答题卡 写景作文初中 笑话的作文 交友作文 盼望的作文 拔河的作文 竹的作文 的温度作文 读书作文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