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尚爱兰:蒋方舟妈妈的作文课

2020-10-13 06:45:01
相关推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静 蒋方舟的妈妈尚爱兰出了本新书《作文课》。 采访尚爱兰,自然会聊到她的女儿——少年成名的蒋方舟。既然“教”出了家里的小作家,有30多年一线语文教学经历的尚爱兰能不能指导出更多作文高手? 《作文课》不是尚爱兰出版的第一本书,之前她出版过小说《永不原谅》,散文集《数字美人》《蒋方舟的作文革命》。而《作文课》被尚爱兰视作自己三十余年教师生涯的“职业临终遗言”。为此,蒋方舟在其公众号上发了一篇题为“我妈出了本书,快把我们母女关系搞破裂了”的文章,为妈妈的新书打广告。 与蒋方舟笔下瞻前顾后,又带些强势的形象相比,尚爱兰在采访中显得颇为随和。如果在教师、作家和蒋方舟妈妈当中选一个作为自己的人生标签,尚爱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蒋方舟妈妈”。 “妈妈这个身份最天然,也是最不可剥离的”。尚爱兰很重视母亲这个身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母女可以合体,也可以分体各自成为航船,“说实话,如今我在思想上已经跟不上女儿了”,尚爱兰坦言,“之前作为母亲我做得不是特别好,特别是一名母亲所应具备的精神力量方面,所以我一直在学习”。尚爱兰认为,在中国的家庭中,母亲更具备家庭的精神领袖地位,尽管现在很多爸爸也很顾家,但他们相对被边缘化,所以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尚爱兰自己也差点成为作家——蒋方舟将之定义为“人生的短暂高光时刻”。网上流传着一个经典段子:1999年秋天,榕树下举办首届网络原创文学大赛,请来王安忆、贾平凹、余华、阿城和王朔做评委。那一届,尚爱兰的《性爱时代的小饭馆》获得小说一等奖,奖品之一是带家属游千岛湖。游玩当天,尚爱兰的女儿异常活泼,拿着弹弓一路蹦跳。作家们凑过去逗她:你叫什么名字?小姑娘把头一扭:蒋方舟。 获奖之后,尚爱兰辞去教师工作,成为《南方都市报》的专栏作家。“当时就是有一股写作的激情,喷完就没了。”尚爱兰短暂的作家生涯结束后,她又干回了老本行——语文老师。 与此同时,蒋方舟的高光时刻依然在延续,16岁当选中国少年作协主席,18岁被清华破格录取,23岁出任《新周刊》副主编……既是语文教师又爱写作的母亲,如何评价女儿在写作上的天赋?尚爱兰承认,蒋方舟大概是有些天赋的,她在学校里的作文写得很好,一样是高分,但并不影响她自由写作,两个系统可以游刃有余地切换。显然,这其中尚爱兰是有“功劳”的,谁让这位母亲本身,既是作家又是语文老师呢? 蒋方舟说,“我在读《作文课》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我不熟悉的我妈。这本书中的我妈是一个坚定而睿智的老师,对于作文教学,有一种说一不二的笃定。” “老师也不喜欢看模式化的作文。老师看作文看得太多了,批改那些千人一面的作文,是语文老师的苦役”。“对于作文选,不必视为洪水猛兽,要允许孩子适当地‘抄袭’。”“写作文要有新意,但不必为了创意搞得焦头烂额”…… 这些话,是尚爱兰任教35年的感悟,也是她作为一个作家旁观了无数学生作文之后的感受。 《作文课》显然不是一本典型的写作指南,它对很多传统作文指导提出了质疑。比如要不要反复打磨修改一篇作文?传统做法是,文章不厌百回改;而在《作文课》中,尚爱兰反对打磨没有价值的作品。“可以反复修改的文章”有两个前提,第一,本身是好文章的坯子,有改的价值;第二,作者有自主修改的意愿,有认可的修改方案。 尚爱兰提出,每个孩子在写作上都有两套语言系统,一套是应付学校考试体系的作文体,还有一套是可以自由选择题材、感情、文笔、立意的写作。孩子们大都具备两套系统之间的切换能力,在学校就写试卷上能打出高分的作文,自己想写东西或社会化写作时,就会切换成第二套系统,所以不必担心他们的书写表达能力。 在尚爱兰的作文课上,她喜欢选择一些经典的动画片、电影片段,甚至是广告视频,放给学生们看,借直观的感受给孩子们以启发,她认为好的东西不分界限,不只是书本阅读,好的动画短片还有广告,具备非常好的文学脚本和创意,可以给孩子强效的刺激,借此打开他们的思路。其实要允许孩子们适当地“借鉴”,无论是作文选还是其他经典,不要低估孩子们的写作创新能力。 “你以为好的作文都是老师们指导出来的?”尚爱兰认为,模式化的作文迟早会被淘汰。“总有具有创意写作能力的优秀学生,这个点上升华一下,那个点上突破一下,是他们将模式化的作文升级换代了,所以对于优秀作文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以前有人说,出了校园之后就不愿意也不用写作文了。现在并不是这样,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就是发个朋友圈也要写好一点。尚爱兰认为,培养作文的应试方法与提升写作能力本身也并不矛盾,按照这种方法来学,也更能解决长远的问题。 尚爱兰承认,蒋方舟写作上的输出量,与女儿极大的阅读输入量有关系,更因为蒋方舟具有自己的价值观。采访中尚爱兰几次强调写作的母题,她认为无论是作文还是写作,认清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具备自我认知,是最重要的。 “劈头就讲技法、要求写多少字,让很多孩子看到作文就害怕。”尚爱兰承认,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如何写作文的指导中,的确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她反对模式化的作文思路教学。“我写这本书,不光是教小孩如何写作,还希望起到一种沟通桥梁作用。在好文章与好作文之间,在鼓励创作与考高分之间,并不是不可调和的。”比起怎么写作文,尚爱兰认为,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写什么”。“比如作文题是写母爱,有孩子写妈妈打我,是为了让我更好,到底应该写什么?” 一个人做了妈妈,本来无能的,也会变得万能起来;本来软弱的,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原本散漫的,也会变得勤快起来。妈妈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肯定有孩子不具备的能力以及言传身教的事情。这是将妈妈的作文形象从“家政人员”中拔起来的关键,也区别于“妈妈付出——孩子报恩”这样的传统思路。尚爱兰认为,其实背后是一种价值观,要告诉孩子爱是什么,要让他们明白,爱其实也是一种付出。 “城市孩子眼界宽,但作文未必比农村的孩子写得好。”作为语文教师,尚爱兰有机会看到大量学生的作文,而且是不同地域学生的作文,现在城市的孩子眼界宽、阅读量大,可他们的作文不一定比农村的孩子写得好。面对记者的疑惑,尚爱兰很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网络的发达,至少县城里的孩子,他们的资讯获取并不少,最重要的是,农村的孩子具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就像留守儿童,这样的痛苦与负情绪,就是文学的土壤,他们的文章自然更感人。 至于写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她说,“其实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 狐假虎威作文 有所畏有所不畏作文 关于松的作文 初二语文一单元作文 班级卫生的作文 有关变化的作文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作文掌声响起来 宜昌的冬天作文600字 中华美德作文600字 二年级作文一百字左右 屠夫与狼作文 杭州西湖作文350字 遇见作文800字初三 让座的作文 英语高考作文满分多少分 春天就这样来到我身边作文 未来的食品作文400字 青年 作文 关于写景的作文题目 关于吃一堑长一智的作文 爱的味道作文600字 写勇气的作文 上海作文300字 朋友的作文结尾 环境的变化作文600字 失败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生命的力量作文 后羿射日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