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第726期:材料作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 向前看才能生活”分析与范文

2020-09-25 17:55:01
相关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痛饮生活的满杯

向前看,向后看,向左走,向右走……生活中我们总在选择着某个方向,我们想向着一个选定的方向走得坦然,走得畅快,那么,哪个方向的终点才属于成功呢?

哲人说:“向后看才懂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可哲人是哲人,我却更想环顾四周,看车水马龙看四季变换,看人来人往看云起云落。是的,我只想拥抱我此刻的生活,痛饮这生活的满杯。

也曾怀念以前的生活,向后看着从前走过的那条似平坦似艰难似快活似痛苦的路,那布满了我脚印与汗水的路。我看见了我的出生,看见了我啼哭,看见我第一次踉踉跄跄的走路,看见我第一次背上红书包,看见我第一次离开家,看见我为了生活与学习苦恼或开怀,看见我与家人朋友一路相伴的点点滴滴……

向后看,仿佛饮一口浓茶,一口之间品尝尽百种滋味千种心情万种感慨。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还以为这一刻已将生活的种种看清看懂,以为是尽更世事、饱经沧桑的过来人,却不知回头一看,依旧是不见尽头的漫漫长路。

“风前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后面还是道路。”每当向前看我的生活时,就总能想起这句诗。我总是展望,展望后却总也舒展不开那皱缩在一块儿的心情。因为路一直都在,所以脚步不能停,梦想不能灭。因为向前看,我要告诉自己告诫自己的太多太多:我会拥有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我会经历无数回的坎坷与磨砺,我必须从每一刻每一秒开始坚定信念,不能放弃……可是,我脚下的道路呢?我是否应该让他开满了鲜花,好让我回首时依然感受到芬芳?

“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海子虽是个浪漫主义诗人,却保持着生命的清醒,在浪漫中努力抱紧当下的生活。我们就该活在当下,趁着不小也不老,青春正当年少,干一杯生活的烈酒,且歌且行,用某种豪迈某种激情某种不言而喻的气度痛饮生活的满杯!

前,后,左,右,哪边都蕴藏着生活真实的气息,或芬芳,或苦涩,却永远让你无法忽视掉它的任何细节。可我们要学着心疼我们宝贵的一闪而逝的生活,过好每个六十秒,六十分钟,六十小时,直至你拥有持续灿烂的六十年。

那时,向后看,你读懂了生活的美;向前看,你生活的更加坦然无畏。

本文审题准确:采用反弹琵琶法,否定“向后看”“向前看”而主张“拥抱我此刻的生活”,符合题意;采用第一人称写作,紧扣“向后看”“向前看”而抒写“我”的生活体验和认识,“感想”二字因而得以坐实。作者采用散文的笔法阐说道理,既事理详明,且情感丰富;诗文的引用和诗意的语言,也大大增强了议论文的形象性和可读性。

试题分析:这道作文题,提供了一则哲人名言作为材料,要求考生读材料,谈感想。从命题形式上看,属于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对题供材料的正确解读和恰当利用。多数考生都会选择议论文体,那么,审题立意时要注意哪些因素呢?

首先,宜将哲人说过的这句话,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与思考,不宜肢解成两个独立的句子。也就是说,应该将“向后看”与“向前看”联系起来立意构思,而不应该仅谈其中一面,舍弃另外一面。命题者设计的启导语是:“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明确提示考生,哲人所说的“这句话”是一句话,是一个由两个条件复句组成的并列复句,是一个整体,不可割裂。“感想”应该建立在“这句话”的基础上,而不应该是“这句话”中的某个分句。据此,命题者制订的评分标准中规定:“仅谈一点,视为‘基本符合题意’。”我想,这样评判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将“向后看”与“向前看”联系起来立意构思,并不意味着必须双管齐下,平均用力。除了阐说二者辩证关系的“均衡立意法”外,采用否定一方肯定一方的“取舍立意法”(例如“人生应当永向前”)、一方为主一方为宾的“主次立意法”(例如“向后看才能更好向前看”)等等,只要议理时兼顾了两个方面,我认为都是可以的。

其次,必须正确把握哲人说过的这句话的重心,不可避重就轻,舍本逐末。哲人这句话有四个关键词:“向后看”“懂得生活”“向前看”“生活”。哪是重心所在?要作具体分析。原句的两个分句中,都用了关联词“才(能)”,说明句中两个关键词构成的是条件关系,句意强调的是“向后看”“向前看”的重要性和效用。审题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立意时必须准确地把握住“向后看”“向前看”这个重心。如果重心把握失误,大谈“生活”的哲学或“懂得生活”的方法途径,不单将语言理解能力薄弱之弊暴露无遗,而且大有被判为“偏离题意”的危险。

第三,应该落实“感想”二字,对“这句话”有个人的感悟与理解,而不应该停留在原句上,仅对“这句话”作简单印证唯唯应和。写作本文,如果仅仅是各举大量实例印证哲人说法,显然是不够的;考生必须根据“这句话”,形成“我”的某个认识或某些认识,这样才能切合“你有何感想”的题意。考生应该不满足于哲人的观点,而应该尽可能地“登高处看”或“往深处掘”,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认识:或阐析“向后看”“向后看”的辩证关系,或说明“向后看”“向后看”的前提条件,或指出“向后看”“向后看”都必须立足现实服务生活,或论述“向后看”“向后看”都应该由我主宰为我所需利我进步……总之,不能仅仅作哲人的“应声虫”,而应该有“感想”有主见有拓展。要做到这些,自然有难度;但不这样做,却属不切题。写作本题,做到“符合题意”不太难,要做到“切合题意”,非得落实“感想”二字、写出独到体会不可。

审题,是考场议论文写作成败的关键,一定要充分研读题供材料,全面分析命题要求,准确把握题目关键,善于体察命题原意,切不可掉以轻心和随心所欲。不少考生在审题方面暴露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说明加强审题训练、提高审题能力万分必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成长作文3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 反省作文 秋作文 景色作文 我的植物朋友作文三年级300字 那一刻我长大了免费优秀作文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自我介绍的英语作文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小学生写人作文 初三生活作文 童话作文400字 有关读书的作文 好习惯作文 传统节日的作文 小乌龟作文 名胜古迹作文 写花的作文 作文例文 采访作文 高三作文 春天来了作文二年级 作文《难忘的一天》 包饺子 作文 我的同学 作文 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300字 描写大海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