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李鸿章传读后感范文1500字5篇

2020-10-05 21:30:26
相关推荐

看完李鸿章传之后,感慨颇多,心中也难以掩盖对李鸿章的同情和惋惜,生不逢时的他,承受了太多的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在灯枯油尽之际,还被迫与俄国公使签下密约,还仍放心不下国家…这一切也深深的打动了我。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李鸿章传读后感

对于李鸿章,无人不晓,谁都知道他是那个签了一系列晚清屈辱条约的人,不少人好因此给他冠上了了卖国贼的称号。学习近代史可谓让每个学生难受的了极点。从古代史那引领世界好几千年,到近代落后挨打一百年,巨大的落差,感情上是难以接受。如果我有阿宽的超能力,我相信我回去修正历史的。于是,所有的愤怒发泄到李的身上。签了那么多条约,果然卖国贼无疑。

上学期无意去旁听了一个法律专业同学的商法课。碰巧那老师讲到晚清时期民商法律问题,其中他讲了一些对于李的看法。说他是晚清第一能人,大清帝国的裱糊匠。诧异呀,与我所知大有出入不要笑我孤陋寡闻哦,他能牛在哪呢。之后很留意他向我们推荐的的一本书——梁启超的《李鸿章传》。说来惭愧呀,暑假借来竟没有读,原封不动的还给图书馆。终于,在这一星期下定决心,读完了。

李和梁分属不同的政治派系,对其所说,还是比较可信的。也可见梁对其还是相当敬重的。或许,维新派和洋务派还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呢。读完这本书,对李鸿章可谓大有改观。

书中说李鸿章是时势所造之英雄,而非造势时之英雄,我深表赞同。正像梁所说,吾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具体原因我也不讲述,未免有照搬之嫌。我只说说几点我所转变的看法。

看完此书后,不禁为李扼腕叹息。从镇压太平天国发家,之后又平了北方的捻乱,卓越的军功足以光耀门楣,就像郭子仪一样挽救了大唐。开办洋务,风云中外政坛四十余年,风光无限啊。到1895年,七十好几了,我倒情愿他死了,这样就不用背负国人的诟骂了,相反,绝对是十九世纪的伟人。但如果这样就不是李鸿章了。

他的由盛而衰犹如大清的命运,李的衰亡史即为大清的衰亡史。他不如曾国藩,他的老师急流勇退,保住了一生的好名节。试想,李鸿章也功成名退了,当时中国还有谁可以顶替他的位置。我们诟骂他,可我们如果坐在那个位置上,能保证做得比他好吗。人才匮乏,出了一个李鸿章,我们就应该谢天谢地了。没有他,还指不定会是什么样子呢。

大清的裱糊匠,缝缝补补而已,那时的人们不都是这么做的吗,他只是其中一个。兴办洋务,他比谁都渴望国家强大。签署屈辱条约,没有谁比他更撕心裂肺。书中有一情节让我不禁落泪。十年前,李鸿章在天津傲慢的接见了伊藤博文,根本不放在眼里。十年后却在日本低声下气的与其签订了马关条约。国内叫骂声一片时,谁又能理会李当时的苦楚。

在国内无一人之时,李鸿章站起来,独自承担了这一切虽然他办的不那么好,可谁又保证办的比他好呢,他应该受到尊敬,他是个英雄,至少他是内心强大,敢于承担责任的人。

我们的历史教科书罗列式的史实,很容易误导我们在心里将李鸿章一棍子打死,对此我向好几年对其的误解表示“忏悔”。你怎么样呢?

李鸿章传读后感

梁启超著《李鸿章传》,第一句就是“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梁氏文风总是这样干脆而旗帜鲜明,读起来让人感觉很是带劲。

书中叙述了李鸿章一生的所作所为,言语犀利,但又不失客观。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将李鸿章与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作比,挺有意思的,现摘记如下:

第一,李鸿章与霍光。之前我对霍光一无所知,因有这样的比较,所以就找了些他的资料来看,顺便也长了点历史知识。梁启超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史家评霍光曰不学无术。吾评李鸿章亦曰不无术。人家李鸿章24岁就考上了进士,他还这样批评人家,我们这些人岂不跟目不识丁差不多了!

李鸿章谨守范围之人也,非能因于时势行吾心之所安,而有非常之举动者也。其一生不能大行其志者以此,安足语霍光?志向不能跟人家比啊!虽然,其于普通学问,或稍过之竟然比霍光还强。这位梁同志对学问的要求实在是高。

当然了,上面括号里的现代语就不是原文了。

第二,和诸葛亮比。

李在用人、用兵、廉洁奉公方面远不如诸葛亮。但在艰苦创业、鞠躬尽瘁、赤胆忠心方面,二者还是有共同之处的。

第三,和王安石比。

都实行变法革新,见识超过常人。但在规划和眼光方面,李比不上王安石。

第四,和秦桧比。

这一段很精典:“中国俗儒骂李鸿章为秦桧者最多焉……出于市井野人之口,犹可言也,士君子而为此言,吾无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哈哈哈,梁同志极富正义感和公正性。

第五,和曾国藩比。

“犹管仲之鲍叔,韩信之萧何也。”曾是他的恩师啊!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他都靠曾的一手提携才得以成就。世人也有定论,他们两人比,李是不如曾的。他们两个的区别是:曾是儒者,常有急流勇退之心。而李则坚韧不拔,毫不畏难。这也是他的一大优点。

还比了十几个人,个个精辟,因对那些人不是特别有兴趣,就不记了。

梁启超对李鸿章作了这样的总结:“要而论之,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也,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也。”虽然这样,但梁还是认为当时举朝上下五十岁以上的大员,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因此,梁启超甚为国家前途忧,在著作的最后用了下面这首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看过这本传记之后,我感慨良多。一感慨有人能把文章写得如此精妙,而且他还勤奋得很,人家李鸿章九月底才刚死,他梁启超十一月中旬就把这部传记写出来了;二感慨成为一代伟人得需要多么高的道业和造化,即便象李鸿章那样一生勤奋不缀,也仍然无法突破先天不足带给他的局限性;三感慨自己的渺小和无知,本来就天份有限,还不知进取,且沉溺于小小情调,甚至于低级趣味,实在另人汗颜。

愿作此记之后,我的人生态度从此会有所不同。肯定会有所不同的。

李鸿章传读后感

记得年轻的时候,无论是政治课本,回忆录或者高级口译的听力教材,都记得邓小平关于香港回归与撒切尔夫人的谈话,里面有一句话大意如下:“如果新中国不能按期收回香港,人民就会认为中央政府是晚清政府,是李鸿章,人民就不会愿意再支持这个政府。”

这句家喻户晓的话,当然令人扬眉吐气,可是我当时曾经疑惑,晚清政府丧权辱国当然是肯定的,可是李鸿章为何也要陪绑呢,难道在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换成时伊藤博文,俾斯麦,甚至是岳飞、邓世昌梳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又能在列强前表现的多好呢。一句话,当时清国就是弱国,GDP不高,怎么和坚船利炮的西方和东方帝国主义讲理呢?

这种感情,随着近来整个舆论的越来越开放或者右倾,越来越清晰,毕竟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毕竟李鸿章创建了北洋集团,也曾经有过新式陆军,铁甲海军和堪称庞大的军事工业集团,纵然李鸿章有各种缺点,难道当时中国换个人就能搞好吗? 李鸿章毕竟不是秦桧,不是卖国贼啊。

记得在合肥李鸿章府邸,明显经过了修缮,而且还看到后世很多名人都是李家之后,包括张爱玲和李道豫等等,似乎对李的评价也愈发宽容了。

直到我在成都四川博物馆买了梁启超写的这本薄薄的《李鸿章传》,觉得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才是中肯。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一言蔽之,就是李鸿章的失败完全是因为他不知实事,不学无术。

先就甲午海战的缘起说说吧,朝鲜本来是中国的属国,那么朝鲜的外交权力在中国;可是当西方各国和日本找到李鸿章他当时梳理总理衙门,请求谈判在朝鲜的商务,口岸开放等事宜,李鸿章居然说朝鲜外交由朝鲜负责,中国该部干预,从此列强就直接与朝鲜谈判。

而当朝鲜真发生东学党起义后,中国作为保护国,又不得不出兵,此时日本就做出了剧烈反应因为之前明明说朝鲜是自主国家啊,这就是甲午海战最早的线索,这是要怪李鸿章的;中日冲突在即,李鸿章最主要的外交对策,是临时找俄国帮忙,共同压制日本,这个策略对中国后来的影响之大,恐怕当时李鸿章自己都没有发现。要知道列强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中国当时虽然是弱国,而且打过败仗,但是主权基本还在手中,如果外交上与某国家长期结盟,或者与所有国家都保持同样距离并坚决贯彻,那么后来中国外交也许不至于走到被列强瓜分的屈辱境地。可是李鸿章通常是在一件冲突出现,才临时找其他国家帮忙,要知道没有白帮的忙,特别是俄国,觊觎中国的政策已经几个世纪。于是甲午战争的后果是,中国把台湾割让给台湾,而由于俄国协助帮忙要回辽东,则东北三省,新疆都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从此列强在中国才有势力范围分割的情况。 而同时帮助中国要回辽东的英国和德国,看到俄国独得利益,也如法炮制,于是德国强占胶州湾,英国要求长江流域,法国要了广州湾,英国又继续要了九龙湾,这些外交上的失败,都是自李鸿章与俄国密谋开始的,真是与虎谋皮啊,这是要怪李鸿章的;

最后,就是李鸿章经营北洋二十年,最后北洋舰队出发的时候,主力舰只有各个大口径主炮的炮弹居然都不够,天津机械局每年都从德国进口炮弹的啊,而且每年自己也都生产的,这些预算都用到哪里去了,这种腐败即使在封建王朝也是不能容忍的,虽然谁都知道封建王朝必然最后腐败如斯;李鸿章在二十年中,每年都派遣年轻的英才去各个军事先进国家学习,可是这些人回国都只能从事低级职务,指挥职务都是李鸿章在淮军的亲信,无论其人在专业上,操守上是否合格。就拿北洋提督丁汝昌来说,本身也不是海军出身,这样任人唯亲,对后来的军事失败的影响无可估量,这还是要怪李鸿章的。

就凭以上三条,邓小平把李鸿章作为晚清腐败的标签,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不妥。他当然不是卖国贼,可是他的确对后来清王朝的外交军事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至于这些影响是否可以消除,看看日本就知道。

李鸿章传读后感

我这人历来对读中国的历史发怵。记得上中学时学中国古代史,一朝朝的年历,一代代的皇帝,一起起的农民起义,真是让我头脑发胀。即使当年如此的不喜欢学历史,我也知道李鸿章其名。自然,当年的电影《甲午海战》加深了我对这位历史上的卖国贼的记忆。去年,从朋友那借来电视剧《走向共和》。剧中的李鸿章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不仅因为老演员王冰演技精湛,把个一百多年前的李鸿章演得活人一般,更重要的是此剧给了我一个和我的记忆里,和世人所言的卖国贼截然不同的李鸿章。看过此剧,很是震惊。

我这一辈子真是没少上当受骗,害得自己这些年没少痛心疾首。现在,又是一个要弄明白的事:此剧是涂改了历史,还是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李鸿章呢?这个问题趋使着我停不下来的思索。上网一通查询,得知此剧作者是在读了不少历史书籍之后而作,书单中有一本就是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于是,决定抛弃对李老先生的前嫌,也不以《走向共和》为据,做点研究,读此书为第一步。一来是我文言文的底子有限,二来大概就是我的历史知识的底子不厚了,读这本一百五十三页的小书,竟费去了我两个星期的时间。今天,总算读完了。

书中简明地述说了李鸿章自咸丰八年,三十五岁投于曾国藩开始他的兵家生涯,到光绪二十七年,七十八岁,薨于北京贤良司的经历。虽然名为“传”,其实读起来更像“论”。书中对李鸿章的所述所论,即不是如我过去所闻的罪恶滔天的卖国贼,也不是《走向共和》中那个忍辱负重,呕心沥血的爱国忠臣。而是居于其间,但据理而言,据史而论,自觉其言更可信。我想,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原本是学术上的事情,各家有各自的论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求的是还历史一个本来的真实面目。因此,无论是卖国贼论,还是爱国人说,还是梁启超先生的观点,都可以在学术上有一席之地。

读了此书,对李鸿章其人有了一个比以前深刻多的了解。然而,让我想得很多的是先人梁启超对待历史的态度。他在此书的“序”中说:“合肥指李鸿章之负谤与中国甚矣。著者与彼,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必非有心为之作冤词也。故书中多为解免之言,颇有与俗论异同者,盖作史必当以公平之心行之。”我想,这正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以“公平之心”评说“政治上的公敌”,是如此的大家之气。这需要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品质,一种尊重历史的胸怀。这不禁让我联想起近日看的一出话剧《 THEGENERAL FROM AMERICA 来自美国的将军》。它讲的是美国早期历史上曾经是个英雄的将军, BENEDICT ARNOLD 。他的左腿因为负伤而废掉了。以后,投降与英国军队,成了美国历史上有名的背叛者。美国人甚至用他的名字比喻背叛者。这个话剧展示给观众的首先是一个血肉感情个性的人类,并且告诉了人们他之所以叛变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原因。当观众走出剧院的时候,尽管各有评说,却谁也没有忘记他是个叛变者。这个话剧的作者虽然在美国话剧界名不见经传,却和我们的先人梁先生有着共同的尊史之优点。历史上的人物,就是生活在他们那个时代的一个大活人,不是神,也不是鬼,评价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离不开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离不开他们个人的经历和个性。

对历史的研究,要的是一个实事求是,求得是一个不以历史为政治所胁,所改,所用。即不该把历史人物一棒子打死,也不应该把历史人物捧做神仙一般。我们国家几十年来的政治运动,尤其文化大革命中,把几千年的历史人物,历史史实作为攻击当代政治人物的工具,把个大中华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搞得面目全非,搞得我们这些中华子孙对自己的历史无所适从。实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剧。

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书写我们大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刚直不阿,以热血力写一个历史的真实。几千年的中华历史,即使我们当代人糊涂,先人的著作仍然可以被后人所读所传。我辈应忧的是,中华这近几十年间的历史,为政治目的被人所改所涂,因心有余悸被人所隐所藏,人为的色彩把个历史染的迷迷彰彰。而且当事人知情人在世的愈来愈少。何以还我一个历史的真实乎?!何以留一个真实的历史给我们的后代乎?

李鸿章传读后感

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李鸿章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历史书中对他的简单概括:剿灭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签署不平等条约。镇压太平军,让我感到可气,签署不平等条约让我干都心痛,即使实操办洋务运动,但北洋水师的覆灭让我彻底的认为他是个无能卖国贼。

在一次去图书馆找关于曾国藩的图书时,我看到了梁启超先生写的《李鸿章传》。对于梁启超,在我们心中无疑是变法英雄,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史学家、文学家,并且他们在政治上还是敌人。我便想看一看,在梁公的笔下,李鸿章又是个怎样的人。

这本书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为自己的学识感到羞愧,对梁公的见解感到由衷的敬佩。并且让我们从新认识了这的备受指责的晚清重臣—李鸿章。 书中,梁公对这位饱受争议的人物评价颇高,开篇就是“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针对世人人对李鸿章的贬讽,梁公用客观的事实,理性地定位李鸿章,评价李鸿章一生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梁公写的一句评价:李鸿章是事势所造英雄,而非造势之英雄。

李鸿章是晚清统治阶层里为数不多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见识超出同侪,对当时中国现状深切忧虑,深知中国处于“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于是他倡导洋务运动。他也是中国近现代化事业的主要开拓者,洋务运动时期他开办工厂,修建铁路,建设海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留洋,这些方面无不对中国近代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只可惜他学习洋务之皮毛、改良经济而不改良政治,最终没有把中国带向富强。再加上甲午海战的失败以及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

约,他被当时四万万国人 咒骂着 及后世之人 痛斥着 ,而 他的功绩也在无形中被否认。

纵观其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李鸿章所居“乃数千年君权专制之国,而又当专制政体进化完满,达于极点之时代”另外他又是个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人,铸就了他人生的悲哀。

相关文章:

1.

2.

3.

4.

5.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学习的意义作文 学滑雪作文 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在阳光下成长作文 我战胜了困难作文 四年级作文我的自画像 记事的作文400字 圆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日语作文 日语作文我的一天 周记作文500字 我最爱的食物作文 我的阅读故事作文 新年活动作文 你是我的榜样作文 我的家风故事作文 关于向日葵的作文 与书同行作文 写一封信作文400字 我喜爱的植物作文 我不再迷茫作文 假期游玩的作文 感谢信英语作文模板 写人的作文三百字 心里暖暖的作文 榜样作文300字 方特游玩作文 绿萝作文400字 四年级上册优秀作文 包饺子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