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快来试试你能考多少分!

2020-10-13 03:20:01
相关推荐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停杯投箸不能食, 。(李白《行路难(其一)》)

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 ,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

4.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

5.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 。(张岱《湖心亭看雪》)

答案(15分。每小题3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1.拔剑四顾心茫然2.羌管悠悠霜满地3.关河梦断何处4.雉从梁上飞5.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分析考察诗歌的默写,涉及的很多是部编版的新诗歌,因此学生在背诵的时候老师要多关注,一些生字词也要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 7题(4分)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词中“烟光”指的是 (2分)

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春愁”两字,既点出了时令,又是此词情感的核心词。

B.青草、烟光、夕阳这些景物营造出春天清新的诗意氛围。

C.“强乐还无味”写借酒浇愁,更写出“春愁”的缠绵胶着。

D.本词既表达了忠贞的爱情主题,也暗寓执着的人生理想。

答案6.(2分)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7.(2分)B

分析6.本题考察诗歌的课下注释,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背诵。难度不大。

7.本题考察诗歌的理解,要求学生熟练理解诗歌的中心主旨,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要多关注,本题中主要是B选项中“清新”两个字有误,诗歌中的意象应该是黯淡萧条的。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8 10题。(9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短文节选自《 》,出自儒家经典《 》。(3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10.短文中可以概括全篇大意的话是 (3分)

答案8.(3分)鱼我所欲也(1分)孟子(2分)

9.(3分)不只是道德高尚的人有这种天性,人人都有这种天性

10.(3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分析8.本题考察文言文的基础文学常识。注意“节选”,而不是整篇文章选自哪里,写“鱼我所欲也”即可。

9.本题考察句子翻译,注意关注重点实词,尤其是“独”“是”“皆”等。

10.本题考察内容的梳理概括,但是是从短文中截取,因此只要选对句子即可。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14题(12分)

副使失物

李士衡为馆职①,使高丽。一武人为副。高丽礼毕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②,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③藉船底,然后实④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覆必难免。副使仓惶,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瑕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一无所失。

注①馆职:唐宋时一种官职。②疏漏:有缝隙漏水。③缣帛:丝绸。④实:填放。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李士衡为馆职 为:

(2)高丽礼毕赠遗之物 遗:

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船顷刻要翻,船工非常恐惧,请求尽快丢弃船上所装载的东西。

B.船顷刻要翻,船工非常担心,请求丢弃船上所装载的所有东西。

C.船将要倾翻,船工非常恐惧,请求把所装载的东西全部丢弃(到海里去)。

D.船将要倾翻,船工非常担心,请求把所装载的东西尽快丢弃(到海里去)。

13.文中的士衡和副使分别是 和 的人。(4分)

14.短文给你的启示是 (2分)

答案11.(4分)(1)担任(2分)(2)赠送(2分)

12(2分)C

13.(4分)淡泊钱财(2分)自私自利(2分)

14.(2分)示例:自私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或:损人利己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分析11.本题考察实词的解释,注意对150个实词进行背诵积累。其中涉及的“为”字解释较多,因此要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再落笔。

12.本题考察的是画线句的句子解释,也是建立在实词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而且ABCD四个选项中相近的词语也要进行比对,结合前后文语境选出最恰当的答案。本题中注意“欲”的解释,是“将要”,“恐”解释为“恐惧”,“尽”解释为“全部”。

13.本题考察人物形象的概括。注意结合文本中人物所做的事例进行分析,也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其中士衡将所有的财物交由副使保管,看出是个淡泊钱财的人;而副使注重自身的财物,自私自利。

14.本题考察文言文的道理启示。要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文最终的结局是副使失去了他自身的财物,从副使的角度来看,自私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 19题(20分)

“学霸”的学习方法

“学霸”其中的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所以,我们应打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190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固然可以考前突击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时,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链接一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

下大量的资料,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连结起来。

链接二

学霸何晓羽作息时间表(部分)

6:40 7:00

起床

7:00 7:10

背诵一篇英文短文

7:10 7:30

早餐

7:30 7:50

识记10个英语单词挑战1道数学易错题

7:50 12:00

上课

12:10 12:20

学习英语语法

12:20 12:40

午餐

12:40 12:50

背诵一首古诗

12:50 14:00

午休

14:00 14:20

阅读名著片段

15.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与题目中“学霸”引号的作用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B.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C.巨人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D.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1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的“理解”需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17.“链接一”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选文中哪种学习方法类似?请指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类似的学习方法是:

相同点:

不同点:

18.“链接二”中何晓羽用了选文中的三种学习方法,请分析。(6分)

(1)

(2)

(3)

19.老师要求背通《桃花源记》,某同学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两种方法帮助他背诵。并结合《桃花源记》的内容作简要阐述。(4分)

(1)

(2)

答案15.(3分)B

16.(3分)D

17.(4分)心理意象法(1分)相同点:两者都是将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1分)不同点:心理意象法建立联系的事物范围很广;而罗马房间记忆法建立联系的事物仅限于房间中的事物(2分)

18.(6分)(1)分散学习法:利用早餐、午餐、午休前后的3个10分钟和2个20分钟的时间来分散学习语文英语、数学(2分)

(2)交叉学习法:利用早餐后的20分钟,交叉学习了英语和数学(2分)

(3)习题检测法:挑战数学错题(2分)

19.(4分)(1)详尽发问法:通过用“为什么”提问加深对《桃花源记》的结构、思路、关键性语句的理解,背诵起来会记得更牢(2分)

(2)心理意象法:想象自己是“桃花源“的游人,将游人的行踪变成一幅幅图画(或:变成一个游人探险的故事),把内容串联起来(2分)

(3)分散学习法: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分散时间来背诵(2分)(答出两点即可)

分析15.本题考察的是引号的作用,其中题目的引号作用是特殊称谓,和B选项中的特殊称谓一致。

16.本题需要结合第五种学习方法的介绍段落进行分析,可以从文本看出对于交叉学习法,D选项的解释是有误的,难度不大。

17.本题难度不大,基本上将五种学习的方法结合一起互相比对即可得出结论。注意在誊写的时候尽量避免把文段句子进行随意删减,避免不必要的扣分。

18.本题出题形式比较灵活。结合表格的内容进行判断即可。其中需要关注的是时间段的划分,还有整体上不同学科之间的穿插等,都可以体现不同的学习方法。

19.本题也是比较灵活,注意既要结合材料又要结合生活实际场景进行分析。其实背诵《桃花源记》学生都比较熟悉,可以易地而处,将心比心进行分析比对。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 24题(20分)

冠军和亚军

①冠军和亚军都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小城。小城水网密布,清澈的小河纵横交错,古朴的拱桥连接着道路,划桨的小船替代了汽车。除了舟船这里无需别的交通工具。在小城,最快的速度就是人奔跑的速度。

②冠军和亚军同龄。在少年时代,他们便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奔跑速度,无论是游戏还是学校上体育课,他们总能将别的小伙伴远远地甩到后面,最后就变成了他们两个人的比赛,其他人全都成了拉拉队员。小城举行首届运动会时,他俩理所当然地成了这一项目的冠军和亚军,仅仅一步之差。

③奇怪的是他俩的座次似乎就这样缺少悬念地排定了,之后的每一次赛事,他都是冠军,他都是亚军,从没发生例外,就连那一步之差的距离也是不变的。道理其实也简单:一个想消灭那一步的差距,就勤练苦练;另一个想保持住那一步的距离,也勤练苦练。结果,始终是一步之差。

④那冠军后来曾离开小城,走南闯北去了。小城人很久没看见他,只是偶有信息传来,说他发了,又说他栽了。小城人经常可以看见的是那个亚军矫健的身影,他留在小城当了一名警察。

⑤有一天,一起抢劫案迅速传遍了这个和风细雨少有的小城。当警察赶到案发现场,蒙面劫匪刚刚拔腿逃离。

⑥这个小城的警察是无法使用警车的,甚至用摩托车都只能事倍功半,所以他们都练就了一双飞毛腿,尤其这天第一个撒腿追捕劫匪的警察——就是亚军头衔的保持者。

⑦过了一座拱桥,又过了一座拱桥,警察与劫匪的距离渐渐近了。“站住!”他大喝一声。那劫匪全身一颤,回一回头,紧了紧脚步,像箭一样蹿出去,他们的距离,忽然间又拉大了。

⑧这劫匪熟悉地形,似乎是本地人,但本地人中,哪来跑的这么快,让他追赶起来颇感吃力的人呢?难道是他?难道就是自己永远没有赶上过的那个人?他也像箭一样蹿了出去。

⑨过了一座拱桥,又过了一座拱桥……

⑩结果当在意料之中。但第二天的报道却过于简单:昨日在某地发生的抢劫案中,警察穿过半个城市抓住了劫匪,据说该劫匪曾是一位长跑冠军。

11而当时的情况极富戏剧性——

12只见劫匪在前,警察在后,俩人都不知疲倦地跑着,他们之间的距离,好像也凝固了。他稍稍放慢喘口气,他也随之喘口气;他加快步伐,他也随之加快步伐,似乎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劫匪大概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终于站住了,举起了双手,于是双方都到达了终点。

13后来劫匪是这样说的:他也许永远追不上我,但我也注定永远摆脱不了他,这样跑下去又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站住。

④后来警察是这样说的:我也许永远追不上他,但我的职责让我必须永远追下去,直到抓住他。

20.第②段加点词“与众不同”,用下列词语替换而句意不变的一项是 (3分)

A.异乎寻常 B.独具一格 C.相形见绌 D.众望所归

21.第①段运用了 描写;后文中与之相照应的是

(5分)

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 ③段的内容(4分)

23.对第①段“当时的情况极富戏剧性”的理解,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警察抓住了劫匪,毅力战胜了能力。B.在警察的威慑下劫匪主动举手投降。

C.亚军的警察最终抓住了冠军的劫匪。D.劫匪和警察都到达了马拉松的终点。

24.本文题目改用“警察和劫匪”好不好?请简述两条理由。(4分)

(1)

(2)

答案20.(3分)A

21.(5分)环境(描写)(2分)小城的警察无法使用警车追捕劫匪(小城的警察都练就了一双飞毛腿)(3分)

22.(4分)冠军和亚军从小奔跑速度出众,由于都很勤奋,两人之间的一步之差,从来没有发生例外

23.(4分)C(选A得2分)

24.(4分)(1)“冠军和亚军”比“警察和劫匪”更能代表小说中的两个人物(2分)(2)“冠军和亚军”可以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而“警察和劫匪”只出现在小说的后半部分(2分)

(3)小说前后两部分的情节都是围绕“冠军和亚军之间的一步之差”展开的(2分)(4)以“冠军和亚军”为题,更能暗示小说“职责重于能力”的主旨(2分)(任答两点即可))

分析20.本题考察的词语含义替换,只要意思相近即可。其中“与众不同”的意思与A选项相近,都是表示与其他不同。选A。

21.本题对于环境描写的判断是非常简单的,文章第一段以介绍小城的环境为背景,方便下文故事的展开。于是有了第二个空格,提问的是照应的内容。注意结合前后文内容观察文段之间的联系。

22.本题考察段落内容的概括。注意概括的时候要从“人+事”着手。因此确定人物是冠军和亚军,事件是围绕奔跑进行,难度不大。

23.本题考察内容的理解,需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注意要体现出“戏剧性”的一面,因此应该是内容上可能存在的转折。因此选C。

24.本题考察标题的作用。注意从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从我们之前分析的标题作用的格式入手即可,其中必要写的是文章的中心,文本的线索。注意理解文章中心要准确细致。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5 27题(10分)

上海旅游节创办于1990年,活动从每年九月的一个周六开始,历时二十余天,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城市影响力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它以“人民大众的节日”为定位,以“走进美好与欢乐”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上海各区县节庆活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对旅游业的发展要求,吸引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

上海旅游节现已成为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节庆盛典的标志,其中传统活动有上海旅游节花车巡游暨评比大奖赛、微游上海等;结合观光、休闲、娱乐、文体、会展、美食、购物于一体的旅游体验以及近百项市民参与的节庆活动,向海内外集中展现了四季上海都市风光、都市文化和都市人文的无穷魅力。

目前主办方正在积极筹备今年上海旅游节系列活动。作为上海小市民,请你也积极参与,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25.请你为今年上海旅游节设计一条宣传语。(2分)

26.“微游上海”是上海旅游节推出的一项活动品牌。它将上海中心城区的特色旅游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有主题、有特色的城市微旅行路线,从完全新颖的角度去展示上海海派文化的魅力。下列不适合作为上海旅游节微游路线的两项是 、 (4分)

A.“舌尖上海·寻找老味道”路线,带你寻觅舌尖上不可错过的上海美食。

B.“建筑剪影·遇见邬达克”路线,带你回顾邬达克创造的上海建筑传奇。

C.“田园秘境·漫步崇明岛”路线,带你感受一个桃花源式的诗意栖居地。

D.“似水流年·迷情风云路”路线,带你聆听旧居里风起云涌的上海往事。

E.“文学记忆·对话张爱玲”路线,带你展开与张爱玲跨时代的文学对话。

F.“城市情缘·解密双城记”路线,带你探寻上海与苏州之间的不解情缘。

27.右图是上海市市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向初次参加上海旅游节的外地游客介绍该标志的寓意。(60字以内)(4分)

答案25.(2分)示例一:爱旅游,爱生活,爱上海(2分))示例二:上海旅游节,“游”你更精彩(2分)示例三:畅游上海,乐享生活(2分)示例四:活力旅游节,魅力新上海(2分)示例五:牵手旅游,相约上海(2分)(围绕“旅游”和“上海”,简明扼要,有号召力)

26.(4分)C(2分)F(2分)

27.(4分)该标志以白玉兰、帆船和螺旋桨组成(2分);扬帆出海的船,象征上海是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2分);三角形似轮船的螺旋桨,象征上海不断前进(2分);盛开的市花白玉兰,展示了上海的勃勃生机(2分)(任写两点即可)

分析25.本题考察综合知识点,写宣传标语。注意句子的形式,尽量要整齐,也可以灵活处理,运用一些谐音等,尽量吸引人。

26.本题需要结合材料和题干要求进行分析,注意对比几条线路之间的区别。

27.本题考察图片图形的介绍,注意要先介绍标志的样子,再针对标志的样子进行揣摩分析其中蕴含的寓意。

四、写作(60分)

28.题目:初三的味道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答案28.(60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分析写作一定要注意审题要准确,这是一切的前提。本题中注意时间限制是“初三”,要结合表层含义去理解“味道”的深层含义。并且抓住中心进行展开写人叙事。整个初三阶段是一个孩子迅速成长的阶段,既有青春的叛逆,也有成长的敏感,还有学习的压力,方方面面都让他们感受到不同的味道,可以选取一件事情展开,也可以多件事进行横式结构叙述,写出初三的不同味道。就是注意中心要突出开头结尾要扣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300字写景 作文读书笔记 梨花作文 励志作文题目 去海边作文 经历作文600字 亮点作文 描写景的作文 牛人作文 关于游戏的作文 中考作文多少分 作文快乐的一天 快乐时光的作文 关于精神的作文 历险记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 高中作文500字 写景400字作文 写景作文300 400字写景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 写人作文开头 初三作文题目 草原作文 600字写景作文 朋友作文500字 爆笑作文 曹操 作文 爱国作文题目 600字作文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