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精神2000字论文.doc

2020-10-19 06:55:01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的要义体现的。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奉为经典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建设起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根本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素质状况。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个社会才能达到文明和谐之境。因而每个社会成员的和谐人生乃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自然应从“修身”开始。 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儒家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过犹不及”,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变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之学的科学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它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兼容,这正是依靠儒学“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实现的。儒学在保持其学统传承的同时,总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地汇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之精神。 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的人文之化,中国突出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儒家学说则更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和者。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血与水、源与流的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得说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儒学体现,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儒家文化价值理念,“以儒治世“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现实的需要,促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价值选择,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精神去更好的保留、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的未来而奋斗。 《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中对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和“思想与规范”的深入讲解,可以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理念。 1、国家间相处的和谐理念:“和而不同” 。 “和而不同”简而言之是指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从而在本质上达到相近或相似。“和”、“同”两个概念,都是讲同一性的,但内涵却有很大不同。“同”是指否认矛盾,不承认差异的同一性,而“和”则是承认有矛盾,有差异的同一性,因此“同”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而“和”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 儒家文化提倡的“和而不同”思想的要旨是:第一,事物是各各不同的;第二,不同事物互补互济;第三,整个局面因之而和谐。在与异民族相处时,儒家把这种“和”的观念置于具体的民族关系中,出现了“和而不同”的理念,这一点与西方的民族观念很不相同。今天,“和而不同”这一古老的观念仍然具有强大的活力,仍然可以成为现代国际社会发展的一项准则和一个目标。中国奉行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外交政策正是这一思想的鲜明体现。所以说,“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理念。 2、国家内政外交的和平理想:行“仁政”、修“文德”。 “仁政” 爱民、“文德”教化是儒家思想在内政外交上的理想期求。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的华夏民族和周边的夷、狄、戎、蛮等诸少数民族进入地缘政治时代。在处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关系上,儒家主张修“文德”的对外政策。从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出发。显然,受着如此“仁政” 爱民、“文德”教化和平思想深远影响的中国决不会干涉别国内政,不会主动发动侵略其它民族、国家的战争,更不用说侵占其它国领土。所以,中国的崛起只会壮大国际社会上的和平力量。 3、国民个人修身的温和信条:“诚”、“敬”、“信 ” 。儒家传统思想非常重视对国民自身进行修身的伦理道德教育。在此问题上,儒家强调“诚”“敬”“信 ”的和平修身信条,并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对于保障国家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诚即真实无妄,敬即主一无适,信即真诚忠信,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没有诚、敬、信,人就不能称其为人,当然,没有诚信人类也无法和睦相处,更谈不上社会的繁荣昌盛。儒家思想主导思想潮流数千年,它所倡导个人要“诚”“敬”“信”的价值观使得中国民众自古形成热爱和平的历史传统和心理基础,也保证了它的崛起只会是“和平崛起”。近年来,由于中国信誉较好,其投资环境也日益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成为吸引外资的大国。中华民族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讲求诚信的,都是负责任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只要合理地开掘儒学传统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就会以新的方式与世界文化、现代文明并存,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将会建构一个更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篇二:近代史2000字论文 4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简单地把它的发生归于某些个人的因素,尤其是企图从个人品质上找原因,都无助于我们正确的总结历史经验。 文化大革命是党和毛泽东在探求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时走入歧途的结果。是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他们尖锐的形式,相当充分地暴露出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体制等方面从在的缺陷。 从政治、法律上来看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1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决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而必须把党和国家的的工作重心转到搞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轨道上来。 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不受干扰,必须对社会主义建立后国内的阶级现状和阶级斗争作出合乎客观实际分析,并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 3要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根本任务,坚持集体领导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4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全体公民的民主权利,必须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制度化。 5必须保持政治上的安定团结,才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经济上来看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1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和和平的国际环境变化。 2经济政策的正确必须要用思想理论的正确作保证。 3生产力布局的改变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不能盲目进行急于求成。 4现代化的生产,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劳动制度,不能搞“无政府主义”。 5加速增加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 6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采取闭关政策,必须加强对外交流。 二继承发扬抗战民族精神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剑与火、血和泪、苦难和抗争的交响曲。顽强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世界展开了声势浩大的隆重纪念活动。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年轻一代的其中一分子,在特殊的时期写下这篇纪念文章,主要是想表达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纪念抗战,我们要牢记历史,警钟长鸣,居安思危 70年,对于个人的一生来说,刚好一个花甲,似乎是很漫长的一段时间;但对于一个国家的一段历史来说,却异常的短暂。人上70,容易健忘,但中华民族70年前那段惊天地、泣鬼神、异常悲壮的抗战历史,却不容许忘记。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70年前的胜利来之不易,代价万分沉重。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人民都是受害者,而付出的牺牲之大,遭受的苦难之深,当数中国人民为最。结束于1945年的二次世界大战,涉及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人口,总兵力达1.1亿人,军民伤死9000万人以上,中国就损失了3500万军民。日军在中国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前已发现的“万人坑”就有近百个。单是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死难者就不下38万,日本侵略者欠下中国人民的血债罄竹难书。 纪念,是为了认清历史、正视历史、记住历史,在人们庆贺胜利70周年之际,世界还不太平,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民族防范意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务必常抓不懈,居安思危的警钟当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长鸣! 二、纪念抗战,我们要感谢党,拥护党,坚定不移跟着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我们就不可能取得那场伟大战争的全面胜利。在70年前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国内矛盾尖锐、国家积贫积弱的艰苦条件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百年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一次雪洗百年耻辱、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历史性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争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主力,使其既无力北上攻打苏联,也难以抽调更多力量南下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决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争取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国力羸弱的中国在当时才有资格有条件作为战胜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一道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又开始赢得世界的尊重。而这一切的改变皆因有了中国共产党。铁的事实证明,无论是在抗战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纪念抗战,我们要感谢党,拥护党,坚定不移跟着党。 三、纪念抗战,我们要弘扬抗战精神,奋发有为,强势推进中国的和平崛起继承发扬抗日战争民族精神,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的主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综合国力?强就要受辱。一个民族要自强、自立,就要具备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强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关键在于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此,一座城市、一个区域也是如此。只有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才会有繁荣和富足,才会占据发展的制高点,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当前,我们正处于二十一世纪前20年的战略机遇期,肩负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这一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既充满艰辛又充满希望。我们要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继承发扬抗日战争民族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体现到热爱家乡,为中国和平崛起做贡献上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证明,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创造如此彪炳千秋之伟业的凝聚力,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把零散的个体力量聚合为宏大的集体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把热爱家乡、建设祖国作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作为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觉行动,尽心尽力地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继承发扬抗日战争民族精神,必须把远大理想落实到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中去。推进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自强不息、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精神动力。我们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要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就是要围绕实现祖国的强盛和富裕,从具体的工作做起,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就是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在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就是要敢为人先,创优争先,以自身的创新发展,以敢于挑战前人、超越前人的勇气,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就是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立志干大事,勤于干实事,肯于干小事,善于干成事,在推进中国和平崛起的伟大事业中强势发力,建功立业。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万户千家,到如今全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中国,这个在噩梦中奋起的雄狮,开始展现他威武的一面。建国六十年来,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在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伟大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正在大步迈向小康社会!篇三:2000字论文格式 百年世博与中国一、百年世博与中国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定期举行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集会,是世博会的最早形式。公元5世纪 ,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18世纪 ,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出现 ,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 ,但只展不卖 ,以宣传, 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1791 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和参展的地域范围也逐步扩大 ,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占据了“世博会之最”它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象征着发展中国家也登上了世博会的舞台,世博会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851年 ,英国宣布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 ,极具商业敏感与智慧的中国上海商人徐荣村获悉后 ,深感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很快命人精选了12 包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紧急用船运到伦敦 ,赶赴世博会参展,可谓是在第一时间进人世界文明发展的快行道。“荣记湖丝”最终荣获金、银大奖。尽管年头久矣 ,世人也不常提起 ,但这件事应该是被记入史册的,它充分证明了中国开明人士对世博会的热切关注。 贵州茅台酒在1915 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荣获金奖。茅台酒在展出的过程中,通过“酒香为媒”的轰动效应 ,成为世博会上的明星 ,直接由高级评审委员会授予荣誉勋章金奖。 古人云 “万事从头来 ,千思梳蓖起。”一把小小的中国传统梳蓖也曾在1915 年世博会上大放异彩。西方人被其古朴精致深深折服,“常州梳蓖”的名字就此留在了世博会荣誉奖项名单上。 1873年 ,中国清朝政府第一次以官方的名义组织并派代表出席了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但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代表是洋人。1876年,中国第一次派出了中国人代表参展美国费城世博会。此后 ,中国陆续参加了多届世博会,新中国成立后共参加 次世博会。通过世博会展 见自我 ,走向世界,发现世界。 在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国家中, 中国第一个向国际展览局正式提交申请函,第一个递交《中办报告》,第一个接受国际展览局考察,并在国际展览局第129次、第130次、第131次、第132次全体大会上就申办世博会作陈述报告。 2002年12月3 日, 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 上,中国以 54票对韩国 34票的胜利 , 获得2010 年世博会的举办权。上海市成为举办2010 年世博会的城市。 而上海世博将成为一场高科技盛宴——纳入国家863科技项目的自动语言翻译系统将应用于世博多语言热线;整个世博园区覆盖首个IPV6试商用网络;还有准4G技术、非接触式手机支付、全球眼视频监控安保等新技术。胡锦涛总书记殷切期望上海世博会“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明、展示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 二、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1.促进文化的交流:在可达七千万的的庞大游客数量之下,隐藏着各种人士之间,各种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不同的文化与习俗的交流。在世博会上,最重要的是礼貌待人,要尊重别人。这样,我们国家才会更被别人看得起。既然要尊重别人,首先要尊重别人的习俗。在博会上,你会看到,不同民族之间有互不相同的习俗,或许你会觉得可笑。但是,每一种习俗都有它自己的来历与意义,那就是它的文化。我们不但不能取笑别人,而且还尊重别人。在这么多人的世博会上,聚集了各国的文化,我们会学会更多我们所没见过的。同样,别人也会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与学习。这对于世界和平来说,有一定的作用。 2.推动经济的发展:在地理学中,有一种环境演变过程的整体性。具体来说,就是说一种东西的改变,往往会导致其他东西的改变;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也会带动它旁边区域的经济发展。这次上海世博会,给上海引入了大量的人流。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许多城市,都借助这个天载难逢的机会,来发展各自区域的经济。 这次世博会,推动发展的企业,多达几十个,这将会为上海的经济乃至我国的经济都会迅猛增长。上海世博园总规划师吴志强说:“这次世博展览会将会给中国带来超50年的影响。”他说的是不是有点夸大呢?经过调查,上海每年的GDP可增长2%,预计这次世博带来的新增消费达上千亿元,对于上海之前的GDP提高了65%。由此可见,吴志强之言并非夸大。 3.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世博会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设计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不受地域限制,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参展国家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 4.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世博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 5.让生活更美好: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鲜明的主题,伟大的理想!使这次世博会深受世界人民的欢迎,更受我国人民的欢迎。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以城市为目标,创建更美好的生活目标!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向往的目标,现在我国已经完成了带领人民奔小康的阶段,上海世博的主题,将会是我国前进的新一步。是我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同样也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借助这次世博,我国中央有关人员都计划着怎样发展,人民向的美好愿望,也会随着世博的到来开始徐步前进。 同时,这次世博会使上海成为世界所向往的城市。使上海成为永久性的国际交流中心,成为日不落的世博会。 此后,上海世博会将列入中国史,成为中国人的一个骄傲,永远的骄傲。作为中国人民,我们都应该为这次世博感到自豪,在此,愿上海世博顺利举行到底,更希望上海世博的主题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立洁. 百年世博[J]. 三月风, 2010,04. 2 张立洁. 中国与世博会的不解之缘[J]. 三月风, 2010,04 3 朱明东,李明强.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J]. 中国民兵, 2010,05 .篇四:思修2000字论文 大学生对成长的定义与选择 成长 什么是成长,成长的意义什么?我们不妨先看看《辞海》里是怎样说的:长大,长成;向成熟的方向发展。成长,成长就是改变,改变的方式有很多,或好或坏。有人不断受挫反而越挫越勇,如爱迪生,如共产党;有人一击就倒愈加颓废,如你如我如他。有人在失败与成功间寻找平衡,一样过得很好。成长是不变,坚持心中所坚信的目标,一往无前无惧挫折。杨宗纬有首歌特别好 《我变了我没变》。这里面有句歌词我一直记着“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我们奋斗那么多年,父母和老师付出了那么多心血,我们为的是什么?无非可以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未来,为了这一天可以早点到来,我们不断拼搏,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同样也是为了坚持我们心中那不变的梦想! 在我看来成长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这个过程应该是快乐的,自我的,按照自我价值来衡量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在学习中摸爬着成长。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年最后是老年。每一段都是一次艰辛的历程,都是我们成长的乐章。那么,我们怎样自定成长的意义?我们在成长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当我们从幼稚开始成长,最终找到真正的自我时,是否也会为自已的曾经心跳或释怀呢?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当我们费尽心思去寻找时,似乎怎么也找不到。而当我们放弃了,认输了。发现要找的人就在周围。这时懊悔说:“我只差一步就找到了!”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步,让我们成为了这场游戏的失败者。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台词:“差不多,就是差很多。”的确,我们在成长中会遇到许多这样只有一步的路程。这一步是执着的迈出,还是理性的停留。都会产生各样的结果。无论是好与坏,成与败,差一步,就是差很多…… 后来我们渐渐成长,走进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光。“洽同学少年,丰华正貌。”各自都充满着理想与渴望。面对着同样不断成长的社会与世界。我们开始接触人际交往,为人处世,培养积极兴趣,操控充实时间……这无一不是难题。因此我们学会了以责人心责已,以恕已心恕人。明白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懂得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忽然发现,原来每个问题早就写好了答案。难的不是解决,而是怎样在成长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从小一直在父母的怀抱下所成长的我们,这时会想去叛逆一下,挣脱一次。让自已去面对叛断与选择,学着选择自已的方向,迈出那不知对错的一步。然而我们谁不曾有过迷茫?又有谁不曾体会过失望?为什么从小都是父母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选择这个,放弃那个。似乎认何判断与选择都是那么的理所应当。而自己去做时,竟是那么的困难。 青春是渴望独立的,然而当我们真正独立时,却早已不再青春,让我们打开梦想的蓝图当作画布,涂上最美丽的颜色展示青春吧!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说人生就如同学生做的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选择题利在于可以去选择,即使不知答案,也可以凭直觉做出选择。就像成长中所要选择的各种人生道路,当我们不知道怎么走时,只能去选择一条,或是通向光明的天路,或是迈向黑暗的迷途……判断题判断是非对错,成长中有太多事是我们不能凭主观去判断的。但我们也有一半对的机率。填空题没有选择性,所以它最难,也是在成长中我们做的最多的题。 想象一下,在短暂的青春年少后。我们也将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人。步入青年,中年甚至是老年。像父母他们那样,寻找生活里的不足,努力去将其填补。学会了付出与包容,坚强与坦然。用信念支撑着自已的责任与压力,填补着似乎永远也填不完的空白。因为越成长就有越多的渴望。于是我们又将懂得去竞争,学会当别人耽搁时你决定,别人拖延时你开始,别人抱怨时你学习,别人放弃时你坚持……虽然做起来会很难,但它会让我们在别人失败时迈向成功。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成长中给取收获。到了垂暮之年,我们不会再有太多的空白与遗憾。当我们回忆童年时会为天真的幼稚而发笑。当我们回想少年时,会为年少的勇敢而自豪。当我们回首中年时,会为沧桑的辛劳而感慨……但我们也同样会像保尔说的那样:“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为卑鄙庸俗而羞愧!” 这就是一个人成长的价值。这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启示。自定我们成长的意义,她乘载快乐,却充满坎坷,她耐人寻味,却无法挽回,她无畏短促,却渴望永恒;她蕴含价值,却千金难买……在成长中体会了太多的好与坏,品尝了太多的苦与甜,经历了太多的成与败…… 我们把成长自定义,将美好的甘露注入胸襟,让成长的春花长成秋实,让放飞的梦想交织成云,让缤纷的青春从此绽放,纯真的希望才会快快来临!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大学:人生的关键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做好选择。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有一位母亲问一位大学信息类教授:”大学究竟教给我的孩子什么,为什么她连VisiCalc都不会用,那位教授是当时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教授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其实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名家这样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还有些同学很容易相信网上的谣言,而不会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证。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自学时,不要因为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认为自己在大学里功课好就足够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概念。总之,善于举一反三,学会无师自通,这是大学四年中你可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基础知识:数学、英语、计算机、互联网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最后,在许多的中国大学里,教授对基础课程也比对最新技术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数学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基础。很多学生在高中时认为数学是最难学的,到了大学里,一旦发现本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高,就会彻底放松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他们看不出数学知识有什么现实的应用或就业前景。但大家不要忘记,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知识体系都建立在数学的基石之上。例如,要想学好计算机工程专业,那至少要把离散数学(包括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等)、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数学分析学好;要想进一步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可能还需要更高的数学素养。同时,数学也是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几何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用演绎、推理来求证和思考的方法;通过学习概率统计,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避免钻进思维的死胡同,该如何让自己面前的机会最大化。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把数学学好,不能敷衍了事。学习数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选修多门数学课程,而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数学,要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认知和思考的方法。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生在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也已成为他们进入社会的必备基础之一。虽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懂得计算机原理和编程知识,但所有大学生都应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和搜索引擎,都应能熟练地在网上浏览信息和查找专业知识。在二十一世纪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就像使用纸和笔一样是人人必备的基本功。不学好计算机,你就无法快捷全面地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或信息。 上高中时,许多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为什么?有什么用?”的问题,通常,老师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准问”。进入大学后,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不准不问”。在大学里,同学们应该懂得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与具体的实践、应用如何结合起来,尤其是工科的学生更是如此。 有一句关于实践的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篇五:中华民族精神论文 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之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号:u201211171。 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出自:WwW.zaiD 在点网:中国精神2000字论文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没有了民族精神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字:弘扬民族精神;综合国力;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蕴含着民族的理想和信念,体现着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及其行为准则,是统一思想、规范行动、保持团结稳定的强大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和信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及其行为准则。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树立民族形象,保持全体人民昂扬向上精神状态的需要 民族精神,关乎民族的兴衰成败。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正如梁启超所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想象一个精神衰落的民族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不能想象一个不能构成自己核心精神内核的民族会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 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陷入屈辱的深渊,大大打击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而没有文化自信,就不会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此时中国的进步思想家在救亡图存、救亡图强的意识支配下,从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的角度,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精神与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关系。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们并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通过弘扬民族精神,从根本上改造了国民性,使广大人民有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出出色的公民品格,从而树立起良好的民族形象,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个被人尊重的民族。 民主党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弘扬民族精神,使民主党派成员有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展示了民主党派良好的形象,使得民主党派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当前和今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我们还将长期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严重压力,面临西方敌对势力加紧推行西化、分化图谋的严峻挑战,面临改革发展新的难题不断增多的风险,等等。就民主党派而言,除了面临上述的挑战,还迫切需要对广大成员进行思想引导,以完成政治交接的重任,这都需要通过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导帮助人们筑牢精神支柱,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侵蚀,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振奋起整个民族的创造热情,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去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战胜困难,排除风险,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弘扬民族精神,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凝聚力等要素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以往人们多关注的是硬国力的竞争,往往忽视了以文化力为焦点的软国力竞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它作为统一人们思想、规范人们行动、保持国家团结稳定的强大力量,是重要的软实力。民族精神可以凭借其自身的先进性和影响力与经济、科技实力融合在一起显示国力的强大,影响国家的发展。美国学者克莱因提出了有名的“国力方程”,主张一个国家的国力有基本实体、经济和军事能力、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国民意志等五个主要因素,其中体现软国力的两个指标是国家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意志,而这两个指标反映的正是文化力。国家战略目标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而政府领导层的水平及效率的高低、民众对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的关心程度等因素都是实现目标的国民意志的体现。 那么,国民意志的调动和统一靠什么?民族精神是重要的纽带,它可以充分调动和统一国民意志,使固有或潜在的硬实力发挥出更大的效用,这也就是软国力的巨大能动作用。可以预言,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民族精神等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关于世界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可以看出,世界发展的重点由原来追求政治自由,转移到追求经济增长,继而转移到追求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最终会转移到追求文化自主。文化已经走到了舞台的中央,影响着世界发展的进程和成果的分配。 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它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文化的社会功能,作为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作为民族文化对其全体成员的吸引力,作为统摄人心、团结民族成员的精神纽带,自然要以民族精神为依托。没有民族精神的存在,就没有真正的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通过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功能,共同调整着民族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缓解矛盾,化解冲突,保证整个中华民族凝聚为一个整体。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之所以能够对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是缘于文化的功能。文化的主要功能是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通过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使民族全体成员凝聚为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 社会整合是把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为一个统一、协调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亦称社会一体化。它是与社会解体、社会解组相对应的社会学范畴。社会整合的可能性在于人们共同的利益以及在广义上对人们发挥控制、制约作用的文化(包括制度、价值观念和各种社会规范)。这里我们以文化中的规范体系要素对社会整合的作用为例,探讨社会整合与凝聚力。一个民族的规范体系,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产物,是民族共同体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积淀下来的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主要有伦理道德规范、法律制度规范、风俗习惯规范。这些规范体系的作用在于,经过长期教化,它会逐步形成民族成员共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这种思想和行为模式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有约束和调节,并在在整个民族的层面上形成民族凝聚力。 社会导向是包括民族精神、价值观等文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民族精神和价值观,是深藏于这个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和精髓,它引导本民族的成员赞赏什么,追求什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故土难离、乡土情结,安土重迁、寻根归宗等是这种情感的写照。它是数千年历史的积淀,是对悠久传统的传承,对民族成员特别是海外游子有特殊的情感维系功能。这种情感维系主要指游子热爱故土的情思以及对民族、对祖国的挚爱;中华一统是中华传统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统一的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基础;包容和整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性,使中华民族熔铸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整体。中华文化所包含的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来源。 从文化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功能入手,我们揭开了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关系之谜。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使全体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发自内心的礼敬之情和自豪感,从而增强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弘扬民族精神,可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成员之间的聚合力,从而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强大的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新民说》, 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 7页。 2《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412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批语怎么写 打屁股的作文1000字 包饺子作文350字 偶遇作文开头 优秀写人作文大全 简单也美丽作文 初中游记作文600字范文 细节描写作文200字 我喜欢雨作文 厚积而薄发的作文素材 我们班的俗世奇人作文 河南风景作文 关于网络诈骗的作文 2018河南高考作文 关于花开花落的作文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作文 三年级作文海鸥 pte作文 作文开国大典 特殊的一天英语作文 芷江风雨桥作文 写泥鳅的作文 青年的使命作文 我的梦想英语作文120字 向什么学习作文600 法律伴我成长作文 关于奋斗的作文题目 关于成长的作文开头 遥控汽车的作文 如何做蛋炒饭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