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教孩子写作文之十三《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2020-10-20 23:55:01
相关推荐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虎子—新初一学生(修改前) 人要发挥自己的才干,才会被重用。一件物品应该充分地发挥它的效能,才能产生最好的效用。如果一个人不发挥自己的才干,一件物品不让别人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那么不管是人还是物,都会一事无成。 这就好比一个人精通数学,但他却去写小说,那么他可能一辈子都写不成一部。如果让他继续研究数学,他可能会成为一位数学家。又好比一个手电筒,当一个装饰品,它可能很快被遗忘。如果它去黑夜里发光,就能照亮一个人回家的路。所以,人要尽自己的才干,物要尽自己的用处。刘备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刚开始只是一个普通编草鞋的人,但是,最终他用自己的仁义统治了一方。他三次出访孔明,最终孔明被刘备的仁义打动,当了刘备的丞相,为蜀国的建立出了一份力。这完全是因为刘备发挥自己仁义的才能,打动了孔明,让孔明为自己出谋划策。孔明原来是一位隐士,才智过人,刘备用仁义把孔明打动以后,孔明用自己的才智,思考出众多的计策:草船借箭、空城计、木像退司马等等,孔明在蜀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智,让千年后的我们也佩服当年的他。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们要发挥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的优点,继续发扬。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才干加潜能,才能干出自己的一番大事业。如果不能发现自己的才能,干错了行业,就像一棵大树长了一根岔枝,永远都会是细的。辅导过程: 这篇作文是上学期期末,虎子在课上写出的一篇随堂作文。之前,我让老师帮忙看了一眼,老师说大的框架都有了,只是语言方面缺乏对称,文字读上去不是很美。所以,后面我和虎子修改的重点就是在这个对称上。 因为之前,老师讲过的低年级孩子的作文多一些,这些孩子家长的辅导过程也写得相当详细,相当精彩。但是,我家虎子再开学就升初一了,之前孩子的学习习惯非常独立,奥数这类的东西从来不用我辅导,我也辅导不了。我们国学群里老师讲过的内容,我都会课件给他看,他也看了一些,他说对他有帮助,但是不喜欢和我讨论。他写作文的时候喜欢一个人思考,不要别人帮忙。所以,我说,我现在已经是被人称为“老妈”的人了,我很羡慕那些现在仍被孩子们视为“圣母玛利亚”的妈妈们,希望你们珍惜现在,好好陪伴孩子,把他们“扶上马,再送一程”。 因为上面的原因,这篇作文基本都是虎子一个人在改,改了以后我再看,偶尔发现我给他填上一句啥,他也总是想办法去掉。最后一次两人坐到一起,发现还是他有他的想法,我有我的,很难说到一起去。无耐时,我想起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景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的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因为本身我不是很擅长这种命题式的议论文,又因为虎子比较有主见,所以我辅导的过程很艰难。这篇辅导过程几乎没什么内容,很抱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修改后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优势,创造辉煌。人要使自己的才干、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创造出更辉煌的事业;同样的世间万物都应该挥自身的优势,才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一个人不发挥自己的才干,事物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被人认识它的功效,那么不管他(它)是什么,他(它)都不可能拥有辉煌的成就。 妈妈点评:(总觉得这个作文立意写得不是很明,就是作文大厦上的霓虹灯,不知该放啥颜色好。虎子自己的眼界决定了,他不会从一个伯乐的角度来写如何识得“千里马”,让“千里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他是从自己身的角度来写的,这是全文的帽子——顺应自然,发挥特长,创造辉煌。感觉是有点大了。) 这就像鸟儿用翅膀飞上蓝天;鱼儿用月牙形的尾巴在水中畅游;小树用自己嫩绿的叶子产生光合作用;小草用自己汲取的养分开出鲜艳的花朵;小小的手电筒用光照亮人们回家的路;人们也用自己无比智慧的头脑学习,创造出了无限奇迹。 妈妈点评:(这段是后改的,为了体现对称句,但是感觉是不是有些散乱?) 假如不是这样,一个人不能发挥出自己的优点、长处,就如同让聂卫平去跨栏,让刘翔去下棋。让姚明去弹钢琴,让郎朗去打篮球;世间其他生物如果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就如同让小鸟去游泳,让马儿去飞翔,让与鱼儿去走路,让乌龟去奔跑一样,最终一定会一事无成。 妈妈点评:(这段是为了和前面那段呼应一下,做一个对称段,前面是从正向说顺应自然、发挥特长的重要,后面是反向来说) 古往今来,有无数贤者用自己的才能创造了辉煌,刘备就是其中的一位。刘备最初只是一个普通编草鞋的人,但是,他有着无限的理想,他发挥了自己仁义的才能,以仁义来复兴皇朝。他三顾茅庐请孔明,最终孔明被刘备的仁义打动,当了刘备的丞相,为蜀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这完全是因为刘备发挥自己仁义的才能,打动了孔明,让孔明为自己出谋划策。 妈妈点评:(这段和后面那段,原本是一段,我建议他分了来写,也成了对称段,其实如果举一个古代的例子,一个现代的例子,那就更好些,但是,我和他都觉得很吃力,想不起来) 孔明原来是一位隐士,才智过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刘备用仁义把孔明打动以后,孔明用自己的才智,思考出众多的计策:木像一计巧退司马,奇思机智三气周瑜;欲擒故纵七擒孟获,神机妙算巧布阵图……这完全是因为诸葛亮充分发挥了自己过人的才智,为蜀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让千年后的我们也佩服当年的他。 妈妈点评:(这里的木像啊,奇思这些个句子,是因为老师第一次看的时候,提示了一下,这里可以用对称句,老师给写了两个句子,很好,但虎子没采用,自己又去捧着《三国演义》,看了半天,写出这么几句) 所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只有找到自己的优点才能成就辉煌事业,世间万物只有顺应自己、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充分体现自己身价值。如果不能发现自己的才能,不能发挥自己身优势,那么就像一棵大树长了一根岔枝,永远都会是细的。 妈妈点评:最后这个脚,也算落了,那个意思谁说,如果不发挥特长,你就是有实力(是棵大树),成就的事业(长出的这个枝),也不会辉煌(永远都是细的)。但就像全文一样,总觉得缺点东西,没有主心骨的感觉 对于这种议论文的写法,不是很熟悉。我翻了翻《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再第182页,有一篇《宽容是一种美》的讲评,发现那个小作者,是用两个小故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写的很生动,也就是议论文立也可以写故事,用故事来说明。希望以后虎子能够多看看《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也希望老师指点一下高年级学生,如何写好议论文,谢谢。老师讲评(一): 我们开始讲评,先讲虎妈的辅导。从虎妈的辅导来看,有两个地方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是心态;一个是“学”态。心态怎么讲?别看虎妈在群里风风火火的,但是育人抚孩,心态是相当的平和,不急不燥、不温不火。没有能力用手扶孩子,就用眼光去扶。扶孩子最好的办法是什么?表扬、鼓励、要慢。第二是“学态”——学习的态度。不会的、不懂的怎么办?要去书里找答案。今天,也看到群里有朋友问怎么办?怎么办?虎妈对他们讲好好地去看博客,静下心来去看。想来,这不仅是去帮助别人时说的一句话,这也是虎妈“学态”的一个写照。大家手里有书了,去想一想,有没有虎妈这种学习的精神、探索的精神?其实,不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学习的所得是有限的,但学习的精神,它的价值是博大的;探索的所得也是有限的,但探索的精神是可以光大的。 我们来看原文与修改后的文章相比,好在哪里?其实这个答案,不用多说了——好在对称词、对称句、对称块、对称段。因为有了对称,所以就上了一个档次、一个台阶。前一阶段,我们反复地对大家讲:要去寻找对称。当你的作品有一个又一个对称的时候,文章就上了一个档次。现在再来看这篇文章,就发现了对称的妙用。特别要指出的是,可能大家没有发现的,但虎妈已经讲到的两个对称段:一个是古人的、一个是诸葛亮的,人尽其才的例子。两个对称,就一下子显出了文章的丰满及说服力。 我们先来从局部看一下文中主要的对称:这就像鸟儿用翅膀飞上蓝天;鱼儿用月牙形的尾巴在水中畅游;小树用自己嫩绿的叶子产生光合作用;小草用自己汲取的养分开出鲜艳的花朵;小小的手电筒用光照亮人们回家的路;就如同让聂卫平去跨栏,让刘翔去下棋,让姚明去弹钢琴,让郎朗去打篮球;世间其他生物如果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就如同让小鸟去游泳,让马儿去飞翔,让鱼儿去走路,让乌龟去奔跑一样,最终一定会一事无成。考出众多的计策:木像一计巧退司马,奇思机智三气周瑜;欲擒故纵七擒孟获,神机妙算巧布阵图……我们是不是感受到,对称对于本文的提升所起到的作用? 大家通过比对原文与修改后的作文,我们就来小结一下对称在本文中的作用。第一个作用:语言的生动性。原来是一句、一句的,现在是成双配对的;第二个作用:文字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第三个作用:多角度地来说一件事,这样就显出了文章的丰满,也就是刚才有妈妈讲的大气;第四个作用:这个对孩子来讲,是最需要的——就是字数。在书里面,我们就讲:作文就是文字游戏,就是一个凑字的游戏。但凑字也要有一些技术含量。因为有了对称,所以原稿与现稿,字数上就多出了不少。这个,想来对孩子有诱惑力的。呵呵,对不? 好的说完了,我们就要说问题。这个问题,有些妈妈看出了一些苗头:感觉论点、论据、与论证过程有一些别扭、有一些牵强。问题在哪里?这是一个硬伤。什么硬伤呢?——题目的硬伤或者说是主题的硬伤。从小作者写作的基本功来讲是没有问题的,自学的能力、自主的能力、文字修辞的能力都不在话下,是一个高才生。但这个硬伤,是一般人不易发现的——那就是题目《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什么问题呢?我们讲,说什么东西都是借物喻人,没有说借人喻物,换句话讲,应该是借物尽其用来说明人尽其才,而不是借人尽其才来说明物尽其用。正因为小作者紧扣了这个题目,所以最后的落脚点落在了物上。这样,我们在前面讲人的时候,讲得很精彩,在讲人的时候,嗓子跟虎妈一样的高调;但在讲物的时候,就像病虎一样的低调,所以最后的结论:如果不能发现自己的才能,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那么就像一棵大树长了一根岔枝,永远都会是细的。突的一下子,把我们从引吭高歌中拉回到了国际歌的沉闷之中。能感觉到吗?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我们把这个硬伤(这个题目)换一下,叫《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样就好办了。我们在文中就有了顺序。以物喻人:物是低调的,人是高调的;物是写在前面的,人是写在后面的;物是作铺阵的,人是作结论的。比如,我们这样调整一下:物不能尽其用,就如同让小鸟去游泳,让马儿去飞翔,让鱼儿去走路,让乌龟去奔跑一样,最终一定会一事无成。人不能尽其才,就如同让聂卫平去跨栏,让刘翔去下棋,让姚明去弹钢琴,让郎朗去打篮球。两个对称块,把物放在前,把人放在后,借物喻人,这样效果就好。老师点评(二): 我们把作文的标题从原来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改成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为什么要这样改?这本不是说作文的题目有什么不对,而是因为我们讲评的前提,是要充分尊重作者的原创,充分尊重作者原有的素材。这篇作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讲“人尽其才”的素材比较充分,而讲“物尽其用”的素材相对较弱。如果在这些素材基础上来改,就要增加更多的“物尽其用”的素材。所以,在利用现有素材的前提下,我们将题目换了一下——《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以“物尽其用”来喻“人尽其才”,以“物尽其用”来做铺陈,以“人尽其才”为结论。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利用现有素材的情况下,把这个文章改进一大步。再强调一下,改题目不是说题目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在尊重原创、充分利用现有素材的前提下的一个办法。 那么,这个题还应怎么审呢?其实,如果学会了对称的思想,我们就应该知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一个对称句。我们讲过“对称”,希望大家在看《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的时候,很好地去体会。我们在该书中讲:对称是逻辑,是角度。也就是说:对称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讲一件事。比如,朱自清的《春》。 就是从早春之春、白天之春、傍晚之春,三个对称段、三个角度来写一个“春”字。同理,在写“早春之春”的时候,又是从春天的山水、春天的小草、春天的运动三个对称块、三个角度来写的。大家可以翻开《作文,多大点事儿》的第77页看一下,是不是体会到,对称就是不同的角度来说一个东西?同样的,昨天我们讲了《海南岛》,也是讲海南的海、海南的树、海南的贝壳与海南的人,从这四个方面来讲一个地方——海南岛。前几天,我们讲过《我家的电话》这个作文,是用爸爸的手机、妈妈的手机、奶奶的手机、爷爷的手机来写一件事——手机。这样,对称就相当于角度,就类似于我们拍电影一样,从几个角度来拍一个画面,这不就是立体电影了吗?换句话说,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就丰满了吗?或者说是有层次,或者说是有立体感了吗?丰满也好,层次也好,立体感也好,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就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讲同一件事,理解了吗?手头有《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的,可以打开书的第78页,我们有一个文字游戏:对称是文字式的表达,但其实质来说,是不同的角度。有了对称的思想,也可以这样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有的是嫩嫩的,有的是绿绿的——从不同角度(不同的颜色)来描写同一个东西(小草)。 我们来玩一个文字游戏:比如说描写一个皮球,可以用对称句这样描写:“这个皮球,形状是圆圆的,手感是麻麻的,颜色是乌红乌红的。”从眼睛与手的触觉——色法与触法来写这个球,就立体、形象、丰富了。形状圆圆的、手感麻麻的、颜色红红的,三个对称、三个角度,来描写一个东西——皮球。 通过这个小小的文字游戏,我们是不是对这个“对称”有了更形象的理解了呢? 我们今天还要讲一点深的,讲一下如何读书。有的人看过《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这一段《千字文》的内容,我们用对称的思想来理解,说明了一件事,知道是什么吗?说的是自然。或者说,是古人用自己的眼光来说明自然的变迁与构成。用天地、宇宙、日月、四季、云雨、金属、植物、动物、海河等等,来说明自然的构成。是不是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啊?所以我们讲,要如何读书?就是要从对称的思想去看去学,这样就可以功夫成片、收获成片的。如果没有用对称的思想,那学起来、读起书来是散乱零碎的。而明白了对称的思想,我们就知道“根”在哪里、核心在哪里、主题在哪里。这就是老子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过来讲,我们知道了“万物”,不就是知道“一”了吗?就作文来讲,这个“一”,就是对称。 讲了这么多,回过头来,我们来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它的核心在什么地方?这两个对称的句子,用两个角度,来说一件事,就是“尽”。所以,这个作文题是一个核心,不是两个核心;是一个主题,不是两个主题。不管这个作文题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还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它的核心,要表达的,还是一个“尽”字。之所以要调整一下题目,一是让作者写的时候更加方便,有一个整体的思路;二是尊重他的原创;三是尽可能的充分利用他的素材。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去调整了这个题目。所以,我们就把这个作文的思路调整为:“物尽其用”是铺陈,“人尽其才”是结论。这是在不浪费“一枪一弹”,也不补充“一枪一弹”的前提下做的一个调整。 现在,方向明确了,去哪?晓得了。所以,我们就可以收拾打扮——戴帽、穿衣、套鞋,出发了。换句话来讲,不管是散文,还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头、身、脚”是少不了的。还是那句话:作文没有头,拉出去斩首;穿衣不戴帽,抓你当被告。只不过,在议论文中,专家学者换了一个说法,把所谓的“头”,改了一个说法,叫论点;把所谓的“身”,换了一个说法,叫论证过程;把所谓的“脚”,换了一个说法,叫论据。 所以我们说,要“建立作文观”,不要搞那么复杂,不要把作文分年龄、年级,也不要把作文分文体,因为不同年级、不同文体的作文,写法都是相通的。再换句话来说,古人写文章分什么文体?大家读一读《孟子》、再读一读《庄子》,是什么文体?要是真的有一个文体的话,且叫作“综艺体”——不是字体的体。再说得现实一些,现在高考作文都不限文体了,我们还要分什么人体、马体、狗体、猫体的话,这就有点自寻“短见”了。 我们回到本文上来。路子有了,就要打扮好,戴帽、穿衣、化妆,出发。戴什么帽子好呢?试写一个:物能尽其用,才能发挥大作用;人能尽其才,才能发挥大才智。有了这个帽,我们简单利用,因为时间关系,就不细细雕画。 下面怎么写?这就像鸟儿用尽翅膀的全力,就可以飞上蓝天;鱼儿用尽月牙形的尾巴,就能在水中畅游;把这个“尽”字加在里面,就紧扣了帽子。再往下,如果人能用尽全部的智慧与精力,就能创造奇迹。物能尽其用,才能发挥大作用;人能尽其才,才能发挥大才智。鸟儿用尽翅膀的全力,就可以飞上蓝天;鱼儿用尽月牙形的尾巴,就能在水中畅游;如果人能用尽全部的智慧与精力,就能创造奇迹。这里是正着说。 那么,下面再来一个对称。我们在书中讲,叫正话反说。比如:你很好,你一点也不坏;我想休息,我不想工作;你不丑,你很漂亮。这些表达,就是正话反说。正话反说,也是一个有高度技术含量的凑字技术。体会到了吗?大家还好是在笑,不是在哭啊?正话反说。 体会到了这个,我们再看怎么改小作者的作文。我们还是调整一下顺序,把“物”放在前,把“人”放在后,再来一个正话反说的对称。物不能尽其用,就如同让小鸟去游泳,让马儿去飞翔,让鱼儿去走路,让乌龟去奔跑一样,最终一定会一事无成。人不能尽其才,就如同让聂卫平去跨栏,让刘翔去下棋,让姚明去弹钢琴,让郎朗去打篮球。前一个对称段,讲的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会如何;后一个对称段,讲的是“物不能尽其用,人不能尽其才”会如何。一正一反两个对称、两个角度,就把事情说清楚了。 这个招子一亮出来,下面就可以举例了,就可以用刘备与孔明的例子了。但这里还略显生硬、不妥,特别是讲刘备的这一段显得过多。那么,怎么样才更好呢?刘备最初只是一个普通编草鞋的人,但他有着复兴汉室的理想。他经历了“马跃檀溪”的危险,付出了“三顾茅庐”的诚心;借荆州,取西川,用尽了全力,最终才鼎立一方。这是一个故事。 再来讲一个故事:诸葛亮本是一躬耕野夫,但是他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所以才六出祁山。木像一计巧退司马,奇思机智三气周瑜;欲擒故纵七擒孟获,神机妙算巧布阵图……为蜀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名相。 两个故事,两个对称段,来说明人尽其用的“尽”,这样就更加饱满。好,我们把这个叫作“身”。那么,“脚”怎么办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物要尽其用,人要尽其才,就是要用其长、避其短,长处发挥到了极致,就能创造奇迹,创造辉煌。这样,“头、身、脚”就都有了,就完整精练了。 当然,其中的文词造句,还需要小作者再细细地改一下,一定会成为一篇好的议论文的!好,我们就讲到这里。我们讲的是思路,是原则,具体的还要靠小作者自己再精心改造、打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根据老师讲解修改版 物能尽其用,才能发挥大作用;人能尽其才,才能发挥大才智。 鸟儿用尽翅膀的全力,就可以飞上蓝天;鱼儿用尽月牙形的尾巴,就能在水中畅游;如果人能用尽全部的智慧与精力,就能创造奇迹。 物不能尽其用,就如同让小鸟去游泳,让马儿去飞翔,让鱼儿去走路,让乌龟去奔跑一样,最终一定会一事无成。人不能尽其才,就如同让聂卫平去跨栏,让刘翔去下棋,让姚明去弹钢琴,让郎朗去打篮球。 刘备最初只是一个普通编草鞋的人,但他有着复兴汉室的理想。他经历了“马跃檀溪”的危险,付出了“三顾茅庐”的诚心;借荆州,取西川,用尽了全力,最终才鼎立一方。 诸葛亮本是一躬耕野夫,但是他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所以才六出祁山。木像一计巧退司马,奇思机智三气周瑜;欲擒故纵七擒孟获,神机妙算巧布阵图……为蜀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名相。 物要尽其用,人要尽其才,就是要用其长、避其短,长处发挥到了极致,就能创造奇迹,创造辉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期待作文 半命题作文 发现作文 初一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六年级 关于梅花的作文 作文大全400字 感恩父母 作文 新年英语作文 足迹作文 拔河作文 高一作文 趣事作文 春节作文600字初二 推窗风来作文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200字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母亲的作文 初一作文500字 小学六年级作文 青春作文素材 我爱读书作文 我的爱好作文 开学典礼作文 晚霞作文 改变作文 我的梦作文 初三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