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孟子民本

2020-10-22 16:20:01
相关推荐

爱问共享资料拥有大量关于孟子民本.doc的实用类文档资料,所有文档由知名合作机构以及专业作者提供,线上总资料超过两个亿,保证满足您的需求。

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摘要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思想主题,民贵君轻,民心向背决定了政治成败,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主旨,而他的富民、与民同乐、省刑薄赋等思想是这一主旨生发、派生出来的。这些思想不光是在古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代其借鉴意义也十分重大。孟子约公元前~公元前,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被尊称为亚圣。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子思孔子的孙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一、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一民本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孟子的民本思想来源于对历史经验的概括和发展,来源于对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孟子从历史上诸多战争中认识到了人民的作用。早在夏朝,桀王“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人民就痛恨他,发誓与他同归于尽。继之,商代末,纣王“暴虐百姓”,激起人民的反抗,国家纷乱不堪,民怨沸腾。西周末年,周厉王行暴政,强制推行领主国有制,禁止平民入川泽山林,渔猎谋生,引起国人不满,又采取高压手段,严禁人们议论国事,民众忍无可忍,于是起义攻占京都,捣毁宫室,厉王被逐。总结历史的经验,孟子指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孟子深刻地认识到民不仅在军事上是国家强弱、存亡的关键,在经济上更是国家贫富的决定因素。“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广大民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国计取决于民生。离开了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国家和君主、官吏一天也不能存在下去。只有百姓安定,生产发展,政权才能巩固。他总结历史,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民心向背决定国家的治乱兴亡:“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在此基础上,孟子响亮地提出了代表我国封建时代民本主义最高峰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命题。至此,孟子几乎已经把国家政权的基础和目的完全统一于民众一身了。二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性论,即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是中国先秦时期思想家们所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孟子在历史上第一次从理论的高度提出了人性问题,认为人性本善,主张性善论,并将其作为自己伦理观和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又把“人性善”归结到“仁、义、礼、智”这四种德性上。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把人的四端作为“人性善”的起点,而王者正是因为有了“四端”这些“不忍之心,”才会推行“不忍人之政”,也即“仁政”。因此,孟子先验主义的性善论构成了其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二、民本思想的内容孟子说:“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他已经认识到了,在国家的实际治理中,百姓是尤为重要的力量。得到诸侯的赏识可以成为大夫,得到天子的欢心可以成为诸侯,得到百姓的拥护才可以成为天子。由此可见,在百姓、大夫、诸侯、天子的层层结构中,天子的地位最高、最尊贵,但也只有得到百姓的拥护才能成为天子。失去了民心,天子也就不复存在了。可见孟子“民贵君轻”的含义是“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万万不可动摇”。对统治者而言,取得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一经济上要富民、惠民在孟子以前,孔子就主张在经济上“惠民”。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首先应该“富民”、“惠民”,给人民好处,就着人民能得利益之处而使他们得利。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富足了,国家才能富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富民、惠民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民之产。就是说,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然后再去引导他们走上向善的道路,老百姓就会很容易听从乐。“制民之产”是使百姓拥有固定的产业,即“恒产”。有了“恒产”百姓就不会颠沛流离,犯上作乱了。所以说,英明仁德的君主应该首先使人们有固定的产业收入,这样百姓就会有“恒心”,就可以安居乐业,发展生产了。要使百姓有“恒产”,就必须从划分土地界限开始。孟子看到,土地界限划分的重要性,认识到田界如果划分不正确,暴君汗吏就会大肆兼并土地土地被大量兼并,百姓就会失去“恒产”流离失所,以至于违法乱纪。从事实上讲,的确我国古代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一切矛盾问题都由此而来,一切斗争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争夺土地。孟子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主张公平分给农民土地,以此作为“仁政”的开始。在此基础上,他还主张实行适宜的赋税制度,即“助法”。除了推行“井田制”,主张实行合理的土地税收制度以外,孟子还建议“薄赋敛”。减轻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与此同时,还应该节约消费以礼而行,要让百姓的粮食像水火一样多,这样百姓就会有仁德了。“薄赋敛”不仅是指减轻农民的土地税收,而且还应该包括对社会其他阶层在税收上的优惠政策。总之,孟子试图通过经济上的各种政策来惠民、富民。因为他知道,首先要从物质上满足人民的要求,让他们拥有自己固定的产业收入,并且减轻国家的各项税收,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人心才能稳定,天下也才能安定。二政治上要宽民、爱民。孔子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政”是指法制、禁令。“刑”是指刑罚,政和刑都是强制性的规范,只能制约民众的外在行为,不能养成内在的羞耻心、价值观。人们虽然不违背规范,但那只是为了规避惩罚,他们并不认为违背规范是可耻的。“道之以德”是通过为政者道德人格的魅力与其德行的感召,兴起民众为仁向善的心志。在内在心志的驱动下,自觉、自愿、自动、自发地效法为政者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在这里,孔子将道德和刑罚、政令作了对比,他发现道德的社会效果更好。很显然,他反对统治者对百姓实行严刑峻法,认为统治者应该选择道德,对百姓进行“内心统治”。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上述主张,同样反对虐政。“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孟子·离娄上》他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如果暴虐百姓太厉害,就会身死国亡,不太厉害,也会身危国削。孟子反对连株,提出“罪人不孥”。他说:“昔者文王之治歧也,耕者儿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孟子·梁惠王下》这是说,从前周文王在治理歧周的时候,对农民的税率是九分抽一:对做官的人给以世代承袭的俸禄在关卡和市场上,只稽查,不征税:任何人到湖泊捕鱼,不加禁止。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对于犯罪的人,刑罚只及于他本人,不牵连到他的妻室儿女。在孟子看来,英明的君主应该对百姓施行“仁政”,应该宽民、爱民,应该“与民同乐”。《孟子》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段经典对话: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簧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日:“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箭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在这里举了欣赏音乐和打猎两个例子,试图告诫梁惠王不要将自己的快乐强加在人民的痛苦之上。作为统治者,应尽力去关心人民的疾苦、努力施行“仁政”,使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要真正做到以民为本,“与民同乐”。三、思想上要教民、化民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他认为好的政治措施不如好的教育更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的教育。因此,孟子主张要在“富民”的基础上,对百姓进行道德教育。孟子认为教育民众不仅要有国学,更重要的是应该大力兴办“庠”、“校”、“序”等乡学。兴办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对百姓施以人伦教育,让百姓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各种道德关系,以及相关的各种礼仪和行为准则。同时,这也是孟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孟子看来,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实践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圣贤施教,当各因其材。教育百姓的方法归纳为五种:“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教也。”就是说道德教育中,有像及时的雨水一样滋润万物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惑的,还有以自己的善行来正己正人的,这五种便是君子教育的方法。通过道德教育,孟子试图将道德规范根治于人民的内心之中。这样,民心就会归服,人民就会认同并且自觉服从统治者的统治。三、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永恒的思想主题。由于民本思想潜在的深层内涵,至今仍能与社会对话,并闪烁着穿越历史的光芒。孟子的民本思想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积极影响,对今天我们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也有重要借鉴价值: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执政为民,就是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一切以人民群众的需要和要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孟子的“制民之产”思想有利于我们关注民生,重民生者方可上下同心,获稳定发展轻民生者必至上下离心,遭社会动乱,重视民生,民富是强国之本,民安是稳定之基,人民生活幸福、心情舒畅才能安居乐业、和谐稳定。而且“薄其税敛”思想有利于我们体恤民力、关心民众疾苦,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孟子“谨庠序之教”的教育思想利于我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同时将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联系起来,提高整个民族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孟子的“与民同乐”思想利于实现党与人民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增强民族凝聚力领导与民同乐的亲民形象,正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体现,社会升平盛世的体现。参考文献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姓名:杨学梅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创造作文 写事400字作文 研究报告的作文 母亲的作文600字 什么有趣作文 家的温暖作文 感恩400字作文 团队合作作文 时代英雄作文 动物作文200字 家乡的作文800字 作文铭 高中生作文600字 春天的作文开头 5年级英语作文 阳光生活作文 三段式作文 写猫咪的作文 作文感动800字 实验作文300 登山的作文 四年级作文写信 序作文 叙事作文题目 奋斗的作文题目 人物篇作文 作文写事400字 日记100字作文 成长历程作文 英语作文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