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大国工匠》作文素材

2020-10-23 05:50:01
相关推荐

《大国工匠》典型素材整理推荐语:有一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 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技艺精湛,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 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 光那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用劳动者的手缔造了一个个“中国制造”神话。 主要观点: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国工匠擦亮中国制造、以劳动(匠心、卓越、智慧) 赢得尊严、劳动之美(神圣、伟大、尊严等)、劳动(热爱、坚守、勤勉、执着) 成就梦想、舍与得、坚守、专注、小草在歌唱、小人物成就大辉煌 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大国工匠》1: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 今年53 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 厂发动机车间 班组长,35 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 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 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 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 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 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 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极致:焊点宽 0.16 毫米 管壁厚0.33 毫米 “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 厚度只有 0.33 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 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专注:为避免失误 练习十分钟不眨眼 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 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坚守:35 年焊接130 多枚火箭发动机 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 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35 年,130 多枚长征系 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 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专注和坚守创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 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高凤林用35 年的坚守,诠释 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大国工匠》2:工艺美术师孟剑锋 推荐语:孟剑锋是北京工美集团的一名錾刻工艺师,他用纯银精雕细琢錾刻的“和美”纯银丝巾,在去年北京APEC 会议上,作为国礼之一赠送给外国领导人 及夫人。从业二十年来,他追求极致,对作品负责,对口碑负责,对自己的良心 负责,将诚实劳动内化于心,这是大国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国制造的品质保障。 纯手工国礼 出自我手 北京APEC 会议上送给外国领导人和夫人的国礼中有一件看起来是草藤编织的 果盘,里面有一条柔软的银色丝巾,丝巾上的图案清晰自然,赏心悦目。为了分 别作出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光感,孟剑锋反复琢磨、试验,亲手制作了近30 追求极致超越自我 追求极致,这是孟剑锋给自己提的标准。支撑果盘还需要 个中国结作为托儿,工艺标准并没有规定它们必须是手工加工。技师们准备用机械铸造出来,再 焊接到果盘上,但是,铸造出来的银丝上有砂眼,尽管极其微小,孟剑锋心里却 怎么也过不去这道坎。在他心目中,没有瑕疵,并且是纯手工,这才配得上做国 如今,已经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的孟剑锋,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他觉得要干好工艺美术这行还应该懂绘画,现在有时间就和爱人一起出去写生、练素 描。孟剑锋说,有一天,他一定会拿出一个像样的绘画作品,就像做錾刻那样, 他就是要超越自己,追求极致。 一句话概括 北京APEC 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 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 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 “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 《大国工匠》3: 推荐语:“蛟龙号”是中国首个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组 装起来最大的难度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而在中国载人潜水 器的组装中,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钳工顾秋亮,也因为有着这样的绝活儿, 顾秋亮被人称为“顾两丝”。43 年来,他埋头苦干、踏实钻研、挑战极限,追求一 辈子的信任,这种信念,让他赢得潜航员托付生命的信任,也见证了中国从海洋大 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 0.2 丝,一根头发丝的1/50 “蛟龙号”的载人球是在俄罗斯定制的,安装的难度是在球体跟玻璃的接触 面,要控制在0.2 丝以下。0.2 丝,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50。 除了依靠精密仪器,更重要的是依靠顾秋亮自己的判断。用眼睛看,用手摸, 就能做出精密仪器干的活儿,顾秋亮并不是在吹牛。他即便是在摇晃的大海上, 纯手工打磨维修的潜水器密封面平面度也能控制在两丝以内,因此人称“顾两丝”。 “蛟龙号”潜航员以生命相托 2004 年,“蛟龙号”开始组装,顾秋亮和他师傅级的前辈们一起被抽调到这个 项目上。而且凭着“两丝”的功力,顾秋亮被任命为装配组组长。他们最大的挑战就是确保潜水器的密封性。 “蛟龙号”是中国首个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组装起来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顾秋亮他们只能一点点摸索。时间长了,顾秋亮两只手基本上没有纹路了,打卡 都成问题。 目前在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有两个,组装工作都是由顾师傅牵头。4500 载人潜水器或许是他组装的最后一台潜水器,载人舱的玻璃装好了,他还是那么精细,那么专注,反复确认它的安全性。 让人信任一次两次、一年两年容易,要一辈子信任很难。顾秋亮 43 年来,用 他做人的信念,埋头苦干、踏实钻研、挑战极限,追求一辈子的信任。这种信念, 让他赢得潜航员托付生命的信任,也见证了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 《大国工匠》4:国产大飞机的首席钳工胡双钱 推荐语: 胡双钱是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人们都称赞他为航空“手艺 35年里他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令人称道的是,其中没有出现过一 个次品。今年,国产C919 大飞机将迎来立项后的第九个年头,胡双钱也将迎来人 生的第55 个生日。距离退休还有5 年的时间,老胡觉得这个时间太短了,他最大 的理想是为了中国的大飞机再干10 年、20 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贡献。 C919 的首架飞机正在为早日首飞作准备,在这架有着数百万个零件的大飞机 上,有80%是我国第一次设计生产,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航空工业要的就是精细活,大飞机的零件加工精度要求达到十分之的时一毫 米级,对此胡双钱这么描述:“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三分之一,这个概念的公差。” 胡双钱已经在这个车间里工作了35 年,经他手完成的零件,没有出过一个次品。 在中国民用航空生产一线,很少有人能比老胡更有发言权。 胡双钱回忆:“一个零件要100 多万,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 高。因为是有36 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0.24 毫米。” 0.24 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 的零部件,在当时却只能依靠老胡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连图纸都没 有。打完这36 个孔,胡双钱用了一个多小时。当这场金属雕花结束之后,零件一 次性通过检验,送去安装。 一段话概括 钳工胡双钱的手,工作30 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 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 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 “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 《大国工匠》5:深海钳工管延安 推荐语:管延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席钳工。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 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 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 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 次海底隧道对接。他说,参与国家工程,是 自己抛家舍业的初衷,也是甘受寂寞的精神支撑,更是他铭记终身的荣誉。 正在建设的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澳门和香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工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在茫茫大海中央修建一条5.6 公里 的海底隧道,长度、规模、施工工艺都是我国首次尝试,因此一些经验丰富的老 技师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钳工管延安就是其中的一个。 管延安所安装的设备中有一种叫截止阀,沉管对接时,它的作用是控制入水 量,调节下沉速度,从而让两节隧道在深海中精准对接。同样是安装阀门,拧螺 丝,如果是普通设备,只需要牢固稳定就行了,但在深海中操作,要做到设备不 渗水不漏水,安装接缝处的间隙必须小于一毫米。这样的间隙无法用肉眼判断, 管延安只能凭借手感来操作。 凭着手上的感觉,就能判断一毫米的间隙,从2013 年港珠澳大桥完成第一次 海底隧道对接到现在,经管延安的手安装的设备已经成功对接16 节海底隧道,操 作零失误。管延安的技术不仅超越了当时挑中他的师傅,连两名大学生都成了他 的徒弟。 现在,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对接工程已经完成近半,全部工期结束还需要两 到三年时间,五年深海钳工的职业生涯,也让管延安成为我国从事这项工作的第 一人。他说,参与国家工程,是自己抛家舍业的初衷,也是甘受寂寞的精神支撑, 更是他铭记终身的荣誉。 管延安只有初中文化,却成为安装海底隧道对接设备的第一人,甚至专业院 校的大学生都成为了他的徒弟。 能成就这一切,是管延安对技工这个职业的尊重,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 艺的极致,让海底隧道成为他实现梦想的平台。 每个大工程背后,离不开这些技工人才,他们是颗闪光的螺丝钉,是中国制造 不可或缺的人才。 一段话概括 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 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 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 次海底隧道 对接。——港珠澳大桥钳工 管延安 《大国工匠》6:捞纸大师——周东红 推荐语:制作宣纸已经有1500 多年的历史了,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经 历三百多天,一十八个环节,一百多道工序。但是现在做宣纸的人都已经是越来 越老,愿意学这行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周东红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一 名捞纸工。30 年来,经周东红捞的近千万张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 克,始终保持 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 的“御用画纸”。2015 年,周东红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在他依然每天都要 长时间下水捞纸。对老周来说,他捞每一张纸都融进了情感,也从中收获了快乐 和成就感。他把捞纸当成一种责任,希望老祖宗留下的技艺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著名国画家李可染曾说过,“没有好的宣纸,就作不出传世的好国画。”而一 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一百多道工序。而决定宣纸成败的就是捞纸这道工序, 周东红就是一名捞纸工,国内不少著名的书画家都点名要他做的宣纸。周东红现在是当地出了名的捞纸大师,每年经他手捞出的纸就超过30 没有一张不合格。看着周东红捞纸如行云流水,其实在他刚进厂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这个行业。当时他和另外一个人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竟然没完成任务, 于是就打了退堂鼓。 周东红说,如果自己换一种工作,不一定能干到现在这个成绩。“中国有句古 话说行行出状元,我能坚持到现在,我心里不也是一种荣誉感吗?”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周东红说,他不知道什么叫工匠精神,但他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勤学苦 练。也正是带着这个念头,30 多年来,经周东红捞的近千万张纸,没有一张不合 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周东红在传统技艺上的精益求精和极致追求,让他不 仅体会着劳动的快乐,也增添了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 一段话概括 捞纸工周东红的手,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 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 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 《大国工匠》7:殷瓦焊工张冬伟推荐语:LNG 船被称为“海上超级冷冻车”,要在零下163 度的极低温环境下, 漂洋过海,运送液化天然气。LNG 船上殷瓦手工焊接是世界上难度最高的焊接技 术。殷瓦钢薄如纸张,极易生锈,在焊接中,不能有一颗汗珠,一个手印,如果 焊缝上出现哪怕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就有可能造成整船的天然气发生爆炸,有 LNG船就像一个会移动的原子弹。张冬伟是我国第一批掌握这项焊接技术的 工人。每次看到自己焊接的 LNG 船缓缓驶向大海时,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变成了 值得的付出和内心的自豪。 钢板薄如纸 焊接如绣花 3.5 米,走路可能只需要4 秒钟,而张冬伟焊完一条这样长度的焊缝却需要整 整五个小时。张冬伟说:“我烧出来的焊缝基本上能够辨认出来,都是一次成型的, 像鱼鳞一样比较均匀,我个人追求就是像绣花一样,一针一针一针很均匀的。” 苦练技艺通过考核 外国考官竖起拇指 殷瓦手工焊接是世界上难度最高的焊接技术,张冬伟的师父秦毅,是我国第 一位掌握殷瓦焊接技术的焊工。最初外国人并不看好中国人能掌握这项技术。能 够在超级 LNG 船上进行全位置殷瓦手工焊接的焊工,必须经过国际专利公司 GTT 的严格考核,取得合格证书之后,每个月都要重新考核一次,考核合格才能继续 上岗工作。结果,张冬伟经过刻苦不懈的努力,不但给师傅挣了这口气,更成为 了他那一批学生里第一个考取合格证书的人,令外国考官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大国工匠》8:高铁研磨师宁允展 推荐语:CRH380A 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宁允展是 CRH380A 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 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 人。他研磨的转向架 装上了644 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 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 圈。宁允展坚守 生产一线24 年,他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 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 CRH380A 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它是李克强总理向全 世界推销中国高铁携带的唯一车模,可以说是中国高铁的一张国际名片。打造这 张名片的,有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铁首席研磨师——宁允展。 486.1 公里,这是 380A 在京沪高铁跑出的最高时速,它刷新了高铁列车试验 运营速度的世界纪录。如果把高铁列车比作一位长跑运动员,车轮是脚,转向架 就是他的腿,而宁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脚踝。 初中毕业后,宁允展考上了铁路技校。没有想到的是,2006 年,他会被万里 挑一,成为第一位学习380A 型列车转向架研磨技术的中国人,宁允展对技术的掌 控和精准把握,让日本专家都竖起了大拇指。 宁允展说,工匠就是凭实力干活,实事求是,想办法把手里的活干好,这是 本分。他说,要把这份手艺继续干下去,干到自己干不动为止。 一心一意搞技术,不当班长不当官,宁允展似乎与当下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 求。宁允展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 子踏踏实实做手艺。 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中国制造就 能够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 释放更耀眼的光芒。 延伸阅读 劳动之美,不仅仅有轰轰烈烈、震撼眼球的“经济大手笔”,更有默默无闻、 波澜不惊的“技术小奉献”。能成为修齐治平的儒生精英,毕竟只是极少数,更多 人的作为,仍具有毋庸置疑的“螺丝钉效应”。用平和的心境、任劳任怨的劳动心 态,经营好小细节、小技术,这就是最为平常的劳动者的姿态,也是“微而著”、 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据史料记载,鲁班不仅发明了墨斗、曲尺、刨子、钻子、凿子、锯子等劳动工具,他还在机封、农业机具、锁钥、仿生机械等方面, 有不少发明创造。隋朝工匠李春,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河北赵州桥。北 京故宫能成为世界上最精美的建筑,集纳了当时“百工工艺”和“百工之匠”的 高明智慧。正是有了这些能工巧匠的支撑,中国的工匠精神,曾达到了辉煌的世 界高度。从事技术和工匠行业,一点都不丢人。我们应该将这种技术精华、技术 传承,内化于心,默默做好,而不能轻易丢弃。 著名作家刘震云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原子弹 上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值得社会敬仰的成功劳动者。所以,我们不必把事 业追求、人生发展,都定位到当“白领高级”、“高级CEO”等塔尖人才上,选择技 能发展,同样能做出突出成就。就像所谓的“大国匠人”,也撑起了辉煌的“中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台阶作文 自然风景作文 谦让作文 路口作文 底气作文 雅思作文范文 我多想作文 全国高考作文 父亲节作文 小学写景作文 家长会作文 作文我的心爱之物 小学生作文范文 提醒作文 语文小作文 二年级作文大全 感恩作文素材 星期天作文 我的朋友英语作文 难题作文 路灯作文 父母的爱的作文 我的家人作文 小制作作文 七夕作文 奥运会作文 小小作文 作文秋 万能作文模板 考研 英语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