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军民一家》

2020-10-24 13:05:01
相关推荐

《军民一家》 模板 《军民一家》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简单认识雷锋,了解他冒雨送大嫂回家的事,感受雷锋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崇高和伟大,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懂得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是幸福的,充实的,也是崇高的。 2、学会“妇、稍、滑”等14个生字,理解“艰难、一辈子、何必”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刚…就…”所表达的意思,并会用这个句式写一句话。 4、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大嫂“一辈子也忘不了”雷锋的情意的具体内容,深刻理解雷锋的”军民一家”的含义。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14个生字,11个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军民一家”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理解“军民一家”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他背后蕴藏的丰富的军民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雷锋简介,雷锋挂像一张,收集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和雷锋日记,有条件可准备与雷锋相关的录象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简单了解雷锋的简历、事迹,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阴云密布”、“艰难”等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记得3月5日是什么节日吗。咱们曾经学过一篇和雷锋有关的文章—《过桥》(出示文章)还记得课文中的雷锋是个怎样的孩子吗。 2、是啊,雷锋就是这样一个乐于助人,关心别人的孩子,大家还了解了哪些和雷锋有关的知识。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教师补充相关内容: 出示雷锋照片,并附简介 雷锋,1940年出生与湖南长沙县,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运输连四班班长,共产党员。他是节约标兵,模范共青团员,还荣获过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他常说:“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把别人的困难当我自己的困难”。“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能帮别人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1962年8月15日,年仅22岁的雷锋因公殉职。 3、小朋友们,雷锋叔叔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他把别人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今天,咱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雷锋有关的新的课文,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军民一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找关键句 快速读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唯一一处雷锋和大嫂的对话,用笔划下来。出示: 同志呀,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军民一家嘛,何必说这个…… 看到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教师整理后出示:) 为什么大嫂说一辈子都忘不了雷锋的情意呢。雷锋说的“军民一家”又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一次来走进今天的《军民一家》。 2、自学课文 ①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学习字词 a、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含义;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 b、检查:认读字词。指名逐节朗读课文。将稍难的词句逐一列出,在书上做上标记,在学习课文中联系上下文逐一解决。 三、围绕中心学习课文 讨论:为什么大嫂说一辈子都忘不了雷锋的情意。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雷锋帮助大嫂。 1、课文的2、3两节写了雷锋冒雨送大嫂回家,那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当时天气。(阴云密布) 你能形容一下阴云密布的天气是怎么样的吗。 研读第2句:①这句话中讲到了哪几件事。两件事之间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将它们连起来。(板书:刚…就…)②近义词:一……就③你能用上“刚…就…”说一句话吗。 (提供语境).我回家—马上做作业 .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上课铃响了 自己练说一句 2、抓住重点词语、学习第二小节 ①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雷锋为什么要帮助大嫂。(同桌讨论,引导涉及艰难) ②“艰难”是什么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来大嫂艰难行走的句子,词语。(结合单元学习提示理解学习) ③朗读学习,突出重点词语:一步一滑、艰难。(自由练读,指名读,集体读) 看到眼前的情况,雷锋怎么做。怎么说。 圈出雷锋的一连串动词。板书:跑、披、脱下、披、抱、冒着、走。 为什么用“跑”而不用“走”呢。 还有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雷锋的着急。(板书:赶快,赶紧) ④有感情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两个人物的动作、语言) 四、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用“刚…就…”写一句话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理解“军民一家”的含义。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验大嫂一辈子忘不了雷锋的情意。 3、懂得能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充实的,也是崇高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生字、词语,完成课后练习3中(1)。 2、上节课我们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懂了“艰难”一词的含义,谁能说说我们是怎么一步一步学懂的。讨论概括学法: a 找:找出带有这个词语的相关句子。 b 读:认真读一读这些句子。 c 想:联系上下文的句子想意思。 二、研读课文 1、导:雷锋叔叔冒着大雨把大嫂和孩子送回家十分不容易,很困难。到底有哪些困难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的录音吧。 2、听课文录音,划出说明雷锋送大嫂回家行走不容易的词句。 “不停地走了两个多小时”, “雨水顺着雷锋的脸颊不停……捞上来所以”、 “浑身湿淋淋的”等 小结、板书归纳: 路滑雨大(浑身湿淋淋) 抱着孩子走了两个多小时 3、有感情地朗读1、2两句 导:雷锋冒着大雨,抱着孩子,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将大嫂送回了家。对于这一切他有怨言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结合课本插图:雷锋的笑容) 你觉得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 4、是啊,雷锋就是这样一个急人所急,热心助人,把别人的困难看成是自己的困难,把帮助别人当作自己的快乐。这“军民一家”的浓浓深情感动着大家,那身处困境的大嫂更是感激不尽,回到家“大嫂见雷锋浑身湿淋淋的,含着热泪说:——(学生接大嫂的话)。 出示整个句子,比较句子,体会情感: 大嫂见雷锋浑身湿淋淋的,说“……” 大嫂见雷锋浑身湿淋淋的,激动地说“……” 大嫂见雷锋浑身湿淋淋的,含着热泪激动地说“……” 你觉得哪个句子最感动你,说说理由。 5、出示大嫂说的句子:同志呀,我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a、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b、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c、大嫂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可雷锋怎么认为。(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d、联系上下文,理解“何必”的意思,找同义词:不必。 e、再读第4节,思考:雷锋冒雨赶回部队时,又多了一份艰难,你能体会出来吗。 f、思考军民一家的含义 ①雷锋和大嫂是一家人。() ②军队和大嫂是一家人。() ③解放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 三、回顾含义,渗透教育 1、学了课文,说说你眼中的雷锋是个怎样的人。 2、小结:雷锋是一个平凡的战士,干着平凡的工作,但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战士。他关心群众,帮助百姓,军与民不是一家,却更胜似一家。 3、情感升华,欣赏《学习雷锋好榜样》。 4、阅读雷锋日记 四、完成课堂练习 《军民一家》教学设计 《军民一家》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赶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正确;理解“巴山蜀水”等词。 2、研读课文第12、14、16自然段,品味养蜂人的生活,体会养蜂人生活的艰辛和诗情画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养蜂人生活的艰辛及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寻入新课 1、逐个板书“赶”和“花”,谈谈对这两个字的感受。 (1)请看一个字“赶”,说说给你什么感受。谁能给它组个词。 (2)再来看一个字“花”,也来说说给你什么感受。也给它找个朋友吧。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到什么问题。 学生读课题,质疑:是谁在赶花。为什么要赶花。是怎么赶花的。 二、一读课文,谈感受。 1、带上你们的感受和困惑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正确。 2、谈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3、交流感受。 作者也像你们一样,对于养蜂人的讲述,听得入神,暗暗地震惊:[出示]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 三、再读课文,品艰辛 1、看来,养蜂人生活的艰辛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有写到养蜂人的艰辛。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后指出是第12、14、16自然段。 2、你从哪些句子里特别能感受到养蜂人生活的艰辛。找出来,用心地读一读,仔细地研究研究。 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研读,反馈交流。随机板书 天南海北(分布广) 马不停蹄(赶花忙) 千里迢迢(路程远) 3、课外拓展感受艰辛 过渡:他们的生活艰辛岂止这些呢。 述:老师曾在网上看到过一首纪实诗,真实地记录了养蜂人的生活,诗中不但写了他们脚步匆匆,还写到他们吃的是熏黑的腊肉,喝的是山泉和溪水,住的是山洞和简陋的帐篷,脚上穿的胶鞋已经破了,身上的中山装是没有口袋的,照明用的是废旧的沼气灯,甚至干脆靠月光照明,交通工具是闷得死人的闷罐子车,而且还得提防野兽、强盗的袭击。 [再读句子:读出“艰辛”来] 四、三读课文,入画意。 1、养蜂人的生活是如此艰辛,可为什么作者又说是诗情画意的呢。 (1)出示填空: 之所以说养蜂人的生活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美丽的鲜花)之中,还因为他们用艰辛的劳动酿出了(香甜的蜂蜜),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2)口头填空,齐读。。 2、想不想看去看看养蜂人看过的风景。 学生看彩图,感悟养蜂人的生活的诗情画意。 3、同学们,你们现在想说什么。如果你是养蜂人,你想说什么。把它写下来。 五、回味生活,悟诗情。 1、体会养蜂人内心的情感。 2、带着各自的感受,放声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灰雀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情“奇”。 设计思路: 抓住文中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层层品读,感受黄山松的形神奇特;人松合一,感悟黄山松的独特情感。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 1、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这几个词语:出示: 潇洒挺秀遒劲蟠曲 郁郁苍苍绿色巨人天然盆景千姿百态 师:谁来读一读。 评价:读得真不错,字正腔圆。尤其是遒劲的劲这个最容易读错的字你都读对了。 2、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写谁的。(黄山松) 3、那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你对黄山松的了解吗。 内容预设:千姿百态:你是从文中哪一段话知道的。(第三段)那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也来感受一下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吗。你是这一堂课上第一课读课文的孩子,相信你一定会把握好这个机会的。 潇洒挺秀:你是从文中哪一段话了解到的。读读这一段好吗。 表达预设1:这个孩子是用了其中的一个词语,很好,那其他同学能不能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 2:你运用上了文中的语言。你是自己组织语言说的。大家的表达各有不同。 4、黄山松如此之多,那为什么作者却偏偏把目光聚焦在这三棵松身上呢。(奇特) 二、分层品奇: 1、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中,自己完整地读读课文,对这三棵松的画面,大家可以多读一读,看看你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们的奇特。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听明白了吗。(看看从画面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它们的奇特。) 2、学生交流: 评价:这是你眼中的奇,这是你心中的奇,这是你看到的奇,这是你的理解,你不仅读出了奇,还读出了情。 3、大家交流了这么多,那归根结底主要是它们的什么奇。(姿态)(板书:形) 预设:如果说出名字奇,那就先读读它们的名字,从名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那我们再静静地读读课文第二段,找出具体描写三棵松姿态的句子。 5、学生交流:边交流边出示三个句子。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所以人们叫它迎客松)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所以人们送它们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陪客松)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地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怪不得人们叫它送客松) 6、大家发现它们的姿态与名字之间的联系了吗。(名字正是由姿态得来的,这三句话正是写出了名字的由来) 你来黄山游览,有人欢迎、有人陪伴、有人相送,你的感觉怎样。 总结:这奇特的名字让我们有了别样的情感。 它们本来就是三棵松,但却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的感觉呢。(可见作者的联想丰富) 7、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读这三个句子。指名三个同学。边读边点三个词语:如同好像 8、孩子们,读着这样奇特的姿态,你没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自己也问问大家吗。(它们怎么会长成这样的姿态呢。) 它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长成了这样的姿态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再读第二自然段时,相信有一个词会让你怦然心动的。 9、饱经风霜:理解饱——理解词——长在哪里。——可能经历怎样的风霜——读读手头的资料,你有什么话要说——这样的艰难经历只是一年、两年吗。十年、二十年吗。它经历了50年、100年、500年甚至800上千年,这就是充分,这就叫饱经风霜。这时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迎客松。是啊。这就是它的精神(评价学生时板书:神)难怪迎客松如今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10、仅仅是迎客松饱经风霜吗。陪客松、送客松也是如此, 孩子们,看:迎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陪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送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三、整体读奇: 1、多么富有神韵的山,造就了如此奇特的松,假如你就在黄山,你一定会流连其间,陶醉其中,请把带有符号的词语换成“我”,把这种陶醉读出来。谁想成为黄山第一位游人。 指名1人读3句:你已经成为黄山的游人了,你正在享受着黄山松的陪伴,谁还想当游人。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齐读) 2、多么温馨的场景,孩子们,假如你当时就在黄山,我想你也一定愿意成为这三大名松中的一棵松,是吗。那我们先请三位同学代表我们展示黄山松的热情友好与文明,你就是迎客松,你就是陪客松、你就是送客松,请把带符号的地方换成“我”,开始吧。(指名3人分读) 3、我们其它的松也迫不及待了,那就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展示吧。大家看: 我们迎客松舒展双臂,对所有的宾客热情地说:—— 我们陪客松陪伴着宾客,向游人介绍着:—— 我们送客松在宾客即将下山之际,伸出长长的手臂说:—— 4、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觉得黄山的松还只是松吗。对,它就是人,就像我们的朋友,在这里上百年、近千年地坚守着黄山,迎送着宾客,给我们以热情,让我们以温暖。这样的朋友,让我们铭记在心吧:(音乐响起) 当你走进黄山,沿山而行,一棵雍容大度的迎客松正款款欢迎你的到来,迎客松姿态优美— 当你正流连于黄山景致时,默然仰首,满面笑颜的陪客松正注视着你—— 当你离开黄山,顺路而下时,送客松又向你送来盈盈笑意—— 5、多么有情有意的黄山松哪。(板书:情) 6、总结:黄山的松,形态如此奇特,精神令人敬仰、情谊让人铭记,如此奇特的松,在泰山能看到吗。在华山能看到吗。在峨眉山能看到吗。只有——黄山,这样的松,黄山独有,这样的情,黄山独有,这样的独有,怎能不令人称奇,这样的奇松,真是不得不让人——情有独钟。(板书:情有独钟)想着这样的松,带着这样的情,让我们最后再读一次课题吧。下课。 灰雀教学设计(二) 文本分析与设计思路: 《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在设计教学时主要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式,旨在让学生在朗读体会黄山松的奇特,在想象中丰富对黄山秀丽景色的感受。同时,朗读和想象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学科本位。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6个生字词,并会熟练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黄山景色的秀丽迷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中体会黄山奇松和黄山景色的秀丽迷人。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丰富认知,进一步体会黄山松的美与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在课文中学习过哪些描写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课文吗。给这些地方前面加上一个美美的修饰词。这些美丽其实可以在一个地方全部体现出来。那就是我们身边的美景——安徽黄山。 2、去过黄山的同学说说黄山留下的印象。 3、欣赏黄山风光,学生说感受。 3、板书课题。同时指导写好“奇”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照生字表等自学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提示读书姿势)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不懂的地方多读两遍。 2、检查自学:认写生字 (1)出示6个生字,学生认读。读准前后鼻音。 (2)认读6个四字词语。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词语美感。 (2)观察生字结构找出写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写好“誉”和“屹”字。指导书写的同时,讲解汉字精神。 (4)生描红、练写。师巡视指导。(提示写字姿势) 3、检查朗读 要求:(1)三位同学分别读一段。 (2)边听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4、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三、合作探究 (一)学习第一段 1、指明读第一段,捕捉信息。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四绝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2、学习“誉”字: (1)说意思:称赞、赞美。 (2)延伸:“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3、学习“闻名于世”: (1)出示“闻”字的三种意思“听见、名声很大、用鼻子嗅。” (2)生选择正确的释义。 4、学习体会“情有独钟”(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体会涵义。这里设计两个例子,一个是对人的情有独钟,一个是对事的情有独钟,加上课文中对黄山奇松这一物的情有独钟,帮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情有独钟的涵义。): (1)出示:康笑胤《思君赋》:“问天,问地,问奇川大江,皆不知情为何物。任你王孙公子、金枝玉叶,凭你寒门子弟、乡野村姑,因缘之一字相遇,一旦情有独钟,便即生死相许……” (2)出示: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44年如一日用心为学生做饭、扫地,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的称号,成为“香港大学之宝”。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 (3)朗读第一句,体会人们对黄山的情有独钟。 5、指导朗读:抓住“更是”读出对奇松的情有独钟。 6、激发想象: (1)齐读“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说话练习:出示图片,说说你仿佛看到了画面。 灰雀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朗读感悟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 教学难点: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课前准备: 课件,导游用具(导游旗、太阳帽、喇叭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孩子们,请看大屏幕,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是人民大会堂。看,在大会堂的正门挂着一幅画,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中这棵松的姿态吗。说得太好了,这就是“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中有名的迎客松,那里的松形形色色,千姿百态。今天,让我带着大家一起走进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奇松,去欣赏黄山奇松,去感受黄山奇松。(板书:黄山奇松) 2、针对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1、生字读音要正确,读通每句话,尽量做到流利、有感情; 2、用笔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多练习,并尝试着进行感受体会。 三、激情导读,感受三大奇松: (一)读后交流 1、说说读完课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2、课文对黄山作何评价。课文又是如何引出黄山松的。 3、选读自己爱读的语句。 过渡:课文中写得最美的是哪一段呢。 (二)导读第二段: 1、黄山的松树满山遍野,面对着这看不完、说不尽的松树们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的呢。(相机板书:迎客陪客送客) 2、自由读第二段,要求: 选自己喜欢的松树,并认真练读描写它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像课文中所描写的松树的形象。 3、交流迎客松的奇: 你从迎客松的身上能品味出什么。 (1)一奇在优美的姿态: a理解“遒劲”、“郁郁苍苍”。 b能不能把迎客松姿态的优美,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课文具体是怎么写的。出示“它有一丛……宾客的到来。”一句。这也是它叫迎客松的原因。 (2)二奇在顽强的精神: a迎客松是那样的充满生机,而课文却说他“饱经风霜”(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 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形容一个人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请你想象一下,这棵屹立在黄山之巅的千年迎客松,可能会经历哪些磨难。 b如果你是一名游客,看到这样一棵令人称奇的树此时想对他说什么。 他的什么最打动你。这不禁让人感受到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板书:精神 c(出示迎客松图片)你看这棵令人称奇的迎客松,它枝干苍劲,姿态优美;它翠叶如盖,生机勃勃;它彬彬有礼,热情洋溢;它刚毅挺拔,形象可爱。迎客松不愧是黄山奇松的代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迎客松已蜚(fēi)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是当之无愧的。假如你就是这棵迎客松,你的心情怎么样。)(自豪齐声朗读) 4、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学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通过读书体悟语言的优美; 5、感悟文章的写法 师小结: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感受迎客松的优美,陪客松的挺秀、送客松的独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段,看看作者是对它们进行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看屏幕(出示三段描写三大名松的文字)。(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松树有了人的情感;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多多运用。三大名松既姿态优美,又是那样情深意重,难怪人们会对他们“情有独钟”,来,把这份喜爱读出来) (6)配乐读课文 过渡:黄山的松树就这几种姿态吗。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黄山奇松不愧是黄山一绝,它们千姿百态,近看:或……或……远看或……或……;从整体上看:有的……有的……这儿有个什么标点。让学生说出省略号的作用。 2、还会有怎样的奇松呢。看(出示课件)你能像书中迎客、送客、陪客松那样起个名字说说样子感受吗。 生1:我给第一幅图起名叫鸳鸯松,因为它们紧靠在一起。 生2:我给第三幅图起名叫送日松,因为它面对夕阳,好像在跟夕阳道别呢。 生3:我给第五幅图起名叫紫云松,因为它一团团的很像云,双是紫色的。 3、用一个词来总结,真是千姿百态,(板书:千姿百态)还可用什么词来形容。 4、现在你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儿了吗。用朗读把它表达出来。 五、拓展迁移 孩子们,通过《黄山奇松》的学习,你是否已被这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图片、俊秀的文字打动了呢。你是否已深深地陶醉在这秀丽的景色之中了呢。你是否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激情了呢。 1、请同学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学习,探索“黄山松为什么会呈现出千姿百态”这个问题,然后把研究的成果写出来。 2、请同学们学习《黄山奇松》一文的写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点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沪宁高速公路“宽、平、长”的特点和交通方便快捷的作用。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媒体显示:沪宁高速公路图。同学们,经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讲了“我”和爷爷乘车到上海去,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的新发现和感受。) (从复习的问题看,把课文当作记叙文来教,是对的。这样的课文,千万不要把它当作说明文来教。)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过渡:作者发现了高速公路的哪几个特点。请大家阅读课文,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1、整体明确沪宁高速公路的三个特点。 (1)自读。 (2)交流。学生答后,板书:宽平长 (3)多媒体出示三句话,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阅读思考,抓住三个自然段的总起句,这样的设计是对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细读,进一步理解三个特点。 过渡:作者是怎么发现沪宁高速公路三个特点的。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学习、讨论。 1、自学,研读。 2、交流。 (1)汽车一驶上高速公路,作者就发出一声赞叹:“这条路好宽啊。”作者怎么会这样赞叹。他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的呢。 学生阅读第3自然段。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分别显示高速公路示意图:双向四车道的结构、分隔带、超车道、行车道、紧急停车道和防护网。从而很好地理解高速公路的“宽”的特点。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2)高速公路“宽”的特点,是给人一眼就能看出的。那么坐在汽车上能知道它很平呢。 多媒体显示(动画片)课文上所描绘的情景。学生看后回答。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举了哪两个例子作了说明。 哪几位同学乘坐过高速公路的汽车。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3)看到了高速公路的宽,感受了公路的平,作者又是怎么知道它很长的呢。 多媒体出示:沪宁高速公路经过的城市图。 讨论“这条路全长274千米,真是串着珍珠的黄金纽带呀”的意思。“珍珠”和“黄金纽带”分别指什么。 介绍六个城市在我国举足轻重的地位。 指导朗读。我们有这么重要的一条高速公路,心情会怎么样。爷爷的话应该怎么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讨论作者是怎么发现沪宁高速公路的三个特点,又是怎么向人们介绍的。这一步的教学层次很清楚,而且把阅读、观察、表达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3、小结。 小作者坐在车上,通过看、感受和听,了解了沪宁高速公路宽、平、长的特点,了解了它的作用。今后我们出门参观、旅游时,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感受,这样才能有所发现。下面让我们跟随作者再次感受一下高速公路带给我们的全新感觉。 4、播放录像。 (在这里播放全文的录像,教学效果比较好。) 三、讲读第三段 1、轻声自由朗读,思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汽车跑得很快。用线画出来。 2、汽车跑得快了,给人们生活带来什么方便呢。 3、指导朗读。 高速公路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好处,创造了更高的社会经济价值,要读出自豪感,幸福感。 四、质疑拓展。 阅读了这篇课文,了解了高速公路的三个特点,你还想知道关于高速公路的其它知识吗。 学生质疑,课堂交流或课后探究。 (课文介绍了沪宁高速公路的三个特点,就文章而言是够好的了。也许同学们对它的了解还不止这些,或者同学们对它的了解还不满足。因此,安排这样的交流或探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整理有关高速公路的知识。 板书: 29 飞驰在高速公路上 宽 双向四车道 一点也不觉得颠簸 平 很少晃动 一滴水也没溅出来 长 274千米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有效地整合了文本和音像资料提供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全面地了解了沪宁高速公路的特点,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质疑,开展合作学习,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简评徐伟健) 20《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袁隆平英语作文 写信作文400字 关于汉字的作文 初中生优秀作文 成长的快乐作文 圣诞节英语作文 爬山虎作文 关于考试的作文 借景抒情作文 关于校园的作文 感恩老师作文 初三语文作文 英语高考作文 欣赏的作文 作文梗概 自信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300字 疫情作文素材 小作文怎么写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600字 我的烦恼作文600字初中 写物的作文400字 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春节的作文800字 关于感恩父母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我的梦想二年级作文 抢椅子游戏作文 我的春节英语作文 美丽的瞬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