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有关于陕北美食的作文

2020-10-30 06:35:01
相关推荐

篇一:舌尖上的陕西,网友太有才了!陕西美味大揭密 后天,《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就要开播啦,恰巧看到一篇网络上疯传的舌尖上的陕西,转给大家看看,仅供娱乐啊。 准备的来说,其实覆盖的并不全面,但是还是严格遵守了“舌尖体”的风格,感觉还是蛮亲切的,后面自己又补充了一些陕西 的美食,也欢迎各位继续补充。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纵跨三个气候带,自然形成了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陕西的物种是丰富而朴素的。勤劳质朴的 陕西人享受着自然的馈赠,用智慧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陕西美食。 千多年的历史。今天世界各地栽培的小米,都是由中国本文来自:www.bdFqY.cOM 摘:有关于陕北美食的作文传出去的。在中国,最为有名的是陕北延安一带的小米。那里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因此,那 里出产的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蛋白质含量高达 13%。用小 米熬制的粥黏糯芳香,营养丰富。小米可以单独熬制,亦可添加 大枣、红豆、莲子等,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粥。在中国北方,许 多妇女生育后都用小米加红糖调养身体,因此,小米粥亦有着“代 参汤”的美誉。 在陕西,除了“小米加步枪”,还有一种极具个性的谷物——荞麦。荞麦在所有谷类中被称为最有营养的食物,唐朝时,荞麦由 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现今荞麦面条在日本十分流行,因其丰富 的营养和特殊的健康成分而颇受推崇。回到中国,陕西人将荞麦 用到极致。除了把荞麦制作凉粉、煎饼、碗砣等风味美食外,最 出名的当属荞面饸饹。制作饸饹的时候需要一种特殊的器具—— 饸饹床子。 除此之外,还可以灌上几勺温热的羊肉汤,再加上辣子、蒜茸、麻油、香醋、青菜,至此,羊肉与饸饹便达到了和谐如一的境界。 陕西北部的定边县有一个盐湖。那里的食盐开采,始于秦汉,迄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每年的三伏天是打盐的黄金时刻, 盐农们常常头顶烈日,脚下的卤水两天就腐 蚀烂一双胶鞋。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八路军359 旅来到定边 盐湖采盐。当时的定边盐被誉为中央第一财政,为抗日战争的胜 利立了大功。 定边盐是自然赠与定边人的财富。数千年来,定边盐湖养育了一代代以打盐为业的盐农,也成就了人们餐桌上的一道道美味。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南方吃米,北方食面,陕西人更是将面的做法发挥到极致,仅面条的种类就多达四五十种。“面”,以各式各样的姿态,生动地 讲述着陕西的主食故事。 相传岐山臊子面就起源于周朝,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正 宗的岐山臊子面都是手擀面,用大刀切细。煮出来口感筋道,看 上去很光亮,几乎是半透明的。此外,臊子讲究五色俱全,黑木 耳,黄鸡蛋,绿韭菜,白豆腐以及用红辣椒翻炒的肉丁,各种颜 色一应俱全。细长筋道的面条浇上鲜香酸辣的臊子汤,那味道怎 一个“赞”字了得。 在饮食习惯上,南北不同。北草地的群众爱吃炒米、奶茶、酪饼子,酥油、黄米饭、猪肉熬酸菜。西面的三边人爱吃燕面炒面、 荞剁面、羊羔肉、尤以荞面食品作法很多,如剁面、饷、搅团、 圪、凉粉、碗等。东南面人爱吃豇豆钱钱饭、揪面片。民间还有 许多风味小吃,如子洲“果馅 ”,米脂“驴板肠”,绥德“黑粉油 旋”,镇川“干炉”,佳县“马蹄酥”,榆林“炸豆奶”,神木“粉 皮”,清涧“煎饼”,府谷“果丹皮”都有其独特风味。另外还有 羊杂碎、粉浆饭、拼三鲜、黄酒、麻汤饭等都是在别处难以吃到 的。榆林人爱过节,且有很多讲究,虽有一些迷信色彩,但表现 了人们对未来的祝福和追求美好的生活。正月初一大拜年,初五 送穷鬼、迎财神,初六小年,初七“人情”,十二老鼠嫁女,十五 元宵节。到了元宵这一天,喜庆活动到了最高潮、闹秧歌、转九 曲、观灯、垒火塔塔、放焰火,锣鼓鞭炮、哨呐秧歌,到处是火 树银花,欢声笑语,红火热闹。正月十六“燎百病”,家家户户在 院里燃火堆,燎衣物,大人小孩跳跃火堆,祈求吉祥。二月二龙 抬头,早上吃龙眼窝窝,全家人分吃馍块叫“咬鼍头”。室食清明 吃“摊黄”。北部各县用面捏成青蛙、蛇、鱼、雀等动物,寓意万 物复苏。五月端五吃棕子,门前插艾叶、菖蒲避邪。六月六,新 麦登场,农家尝新。七月十五中元节,农人携瓜果上坟,五更在 地里选择庄稼长得最好的地块悬黄白纸幡,预示丰收。八月十五 中秋节,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瓜果。九月九重阳节登高,赏菊 饮酒。十一月冬至熬猪羊骨头叫“熬冬”。腊月初八,吃焖饭称为 腊八粥。腊月二十三送灶君,旧时用糖粘灶君牌位,以盼望灶君 大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三过后,人们就开始筹备 年货,忙碌地准备过年了。年三十除夕,早饭后祭祖上坟,回来 后贴对联,挂红灯、垒火塔塔、点长夜灯、合家欢乐吃年夜饭守 岁,给小孩枕下放压岁钱。 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依山傍水,龙蟠虎踞。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有华夏、东夷、 苗蛮、匈奴、契丹、拓跋、鲜卑、党项等上百个民族长期在这里 征战、杂居、融合,因而,榆林的传统饮食是在充分吸纳了各民 族、各地区优秀的饮食元素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而形成的,花色 品种繁多,风格风味各异 ,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煎、贴、氽、煽、炝、扒、焖、拌等工艺,交替使用,制作过程精到细致,不厌其烦,以求达到色、香、味、型俱全的境界。可 以说,榆林的家庭主妇,个个都是烹饪大师;榆林居民,人人都 是美食家;“食在榆林”,是对榆林饮食文化最中肯的评价。 榆林人待客的美食一般是:拼三鲜也叫拼杂烩、大杂烩、海三鲜、红烧肉、清炖羊肉、菠菜焖肉丝、红焖子、皮冻、猪肉氽兔 子、茄夹子、米酒、面茶等。特别是拼三鲜,需包括海味在内的 主料 10 余种,副料 10 余种,调料 10 余种,经 30 多道复杂的工 序制作而成,五色红、白、黄、绿、黑俱全,五味调和百味香, 实为美食中的上品。 榆林的家常菜肴有:菠菜烩豆腐、猪肉熬豆 角、猪肉熬酸菜、猪肉翘板粉、羊肉大烩菜、红豆熬南瓜、豆糊 汤、粉条汤、片粉汤、头脑汤、醪糟汤、黄花汤等。值得一提的是,1697 年,清康熙皇帝征讨边疆叛匪,凯旋时路过榆林,品尝 了榆林的菠菜烩豆腐后,留下了“清香白玉板指豆腐,红嘴菠 菜根为红色绿鹦哥”的佳句。而榆林家常饮食的另一大特色是: 一锅熬、一锅煮、一锅蒸、一锅烩、一锅拌、一锅端、一盆上、 一碗盛。 榆林豆腐,以本地产优质大豆为原料,经炕晒、脱皮、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压制等8 道工序,并采用清、凉、甘、 甜,色度为0 度,硬度仅为3 ——普惠泉的桃花水精制而成,含水量高达80%左右,即鲜香 绵嫩,又皮细膘灵,有骨有肉,极富弹性和韧性,具有 个明显的特点:黄、活、利、细、绵、嫩、韧、虚。具体表现为: 独具特色的地产豆腐,物美价廉,营养丰富,百食不厌,是榆林地方的第一名菜,家家户户的饭桌上一天也少不了;用榆林豆 腐制作的“豆腐宴”,是今日榆林的特色盛宴,因其色、香、味俱 佳,老少皆宜,深受中外美食家的青睐。榆林城内各大小餐饮企 业也纷纷推出“榆林特色”的菜品,充分挖掘传统饮食文化,聘 名厨、精选料,将“老榆林”饮食文化延展的淋漓尽至。榆林农 村盛产山羊,其品质有“吃着中草药俗称天草,喝着矿泉水俗 称天水,唱着信天游,扭着大秧歌”的说法而闻名天下。榆林先 民用1 美名叫“羊道”。1518年,明武宗朱厚照巡边路过榆林时,榆林 总兵戴钦用“羊道”招待,武宗品尝后高兴不已,乐而不归,在 榆林上帝庙和凯歌楼上,一住就是 个多月,这也成为历史上在榆林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更有意思的是,武宗走的时候, 将招待他“羊道”的戴总兵的女儿,带走了,纳为妃子即榆林人 常说的戴妃;同时也将“羊道”的技艺带到了京城,成为达宫贵 人们争相品尝的美味,这也是当时国内的第一大盛宴。后来,满 族人人主京城,建立起清政权,喜好美食的满清皇室,受“羊道” 的启发,精选天下名品名菜,制作出了更为经典的“满汉全席” 后,才取代了榆林“羊道”的霸主地位,但“羊道”一直流布于 世。解放前,北京城内以“羊道”闻名于世的名店盛宾楼,在榆 林星明楼旁开设一个分店,于此,品尝“羊道”;20 世纪30 年代,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来榆时,也受到了井岳秀同样的礼 遇。据了解,当时还有许多山西、内蒙古等地的富商巨贾,携带 亲朋好友专程来榆,目的是为了品尝“羊道”,以求一饱口福,一 在榆林的风俗习惯中,有一大特色是:节日众多,号称“三大节、八小节、二十四个渣渣节”。每一个农历节日,人们都会以 不同的饮食方式来庆祝。如正月十二,传说是老鼠娶亲的日子, 为防以后老鼠 践粮食,人们在这天不吃没有支掉皮的粮食制作的 食品;正月二十三,是老君爷的生日,要吃擀杂面、拌疙瘩,即 “牙痛疙瘩腿疼面”,吃了之后,老君爷会保佑当年牙不痛,腿不 疼;二月二,龙抬头,男性均要剃头理发“揭龙盖”,好让龙王爷 开始上工,祈求风调雨顺,晚上睡前吃点冷黄米馍,叫“咬蝇子”, 吃了之后就不会受到蚊虫伤害;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禁忌烟 火,要吃冷食,即吃头一天已做好的黄米摊黄、凉拌黑豆芽等; 四月八,浴佛节,还吃摊黄,有“四月八,不吃摊黄不得发”之 说法;五月端午吃粽子,喝雄黄酒,粽子的形状如“三角蝙蝠”, 人称“三角四楼房,珍珠抱红娘,想吃红娘肉,解带脱衣裳。”五 月十三,关公磨刀日,城内农人会拉上猪或羊到龙王庙上祭 牲,祈求关公磨刀时多蘸些水,并化为雨水滋润庄稼,然后将祭牲品立即宰杀,众人分而食之,叫吃“贺雨牲”,民谚“凭龙王吃 贺雨牲”,亦由此而来;六月初,羊壮麦熟,便有了“六月六,新 白面馍馍煮羊肉”之节日,现在已改成了“六月六,茄子熬羊肉” 了;六月十九佛诞节,以素食为主,主菜为西葫芦或南瓜炸豆腐, 也叫“罗汉菜”,吃了此菜能和佛结缘,结下善缘;七月十五,祭 鬼神节,要蒸面花祭鬼神,人吃了祭鬼神的祭品面花后,鬼神就 不会前来打扰了;立秋日,吃秋豆饭由 10 余种杂豆混合熬制而 成的粥,以祝贺五谷丰登;九月九,重阳节,家家户户炸油糕, 糕也叫寿糕,大人小孩吃了会高福高寿、步步高升的;十月一是 鬼节,要给祖坟送“寒衣纸糊衣装”,家中要炒豆子,即炒寒气, 希望祖辈都平安;冬至日,煮羊头羊蹄,也叫“熬冬”,熬热冬天, 冬天就会太平;腊月初八吃焖饭,人们说了一年的话,也累了, 该歇歇了,这天吃饭时不须说话,否则会导致多嘴多舌的;腊月 二十三是灶神节,要祭祀辛苦了一年的灶神,灶神也将上天给天 神汇报一年来的工作,除夕夜才能回来,因而得用最好的菜肴祭 供,让其“上天言好事,下宅降吉祥”,以求得来年吉祥如意。另 外,正月初六是小年,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七月初七七 巧节,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等,这些节日,人们同样会备 办不同的佳肴欢度的。 同时,榆林民间的礼节也特别的多,并集中体现在了餐桌上。仅以婚丧嫁娶为例,在丧事上,老人病故要吃伏三饭,近亲邀请 亡者家属收泪饭,百天和周年结孝饭,老人亡故头年吃阴生饭等。 在婚事上,女方邀请男方“婚事初谈”要吃见面饭,女方到男方 家看家饭,婚事谈成送话定亲饭,婚前女方亲戚邀请抹脸饭,结 婚穿装下剪裁衣饭,结婚当日宴宾饭,婚后三日回门省亲饭,女 方过门头年知生饭、女方怀孕产前双方近亲邀请催生饭,生下婴 儿洗三饭,产后娘家请女离窝饭,时过一月婴儿满月饭,上了百 天百岁饭,婴儿周岁头岁饭等等。 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榆林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独步一方,在榆林城之外的其它地方是很难见到的。因此到榆林品尝 多姿多彩的传统美食,领略魅力无限的榆 写陕北的窑洞的作文陕北窑洞也美丽 在现代大都市里,越来 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美丽的风景。这些鳞次栉比 的高楼大厦不仅外饰时尚雅观,内饰亦越来越精美华丽,电梯、 空调、冰箱、彩电、电脑等应有尽有,为人们提供了诸多方便。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建筑水平的不断进步,那些直入云 霄的带有地标性的摩天大楼更是层出不穷,变得越来越高,成为 城市繁华的象征。而与此同时,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质朴无 华的建筑则日渐式微,在大城市里已不多见。每当我走在省府高 楼林立、繁华嘈杂的街道上时,我总会想起外婆家那一排充溢着 欢乐和笑声的陕北窑洞。 在遥远的北方,在黄土高原,有看不到 头的山峦。这些一望无垠的山峦,虽不及城市的高楼群落那样壮 观,可依然会让人留恋,令人感慨万千。放眼望去,在每座山峦 的向阳处,几乎都会有星星点点的民居坐落在山腰间。近观其貌, 方知陕北窑洞特色鲜明,大多一家一户一个独院,院内有石磨、 石碾、石桌椅,有的还有水井,木质格窗上贴着各种各样的剪纸, 称之为窗花。每户都有围墙,墙内是院子,墙外就是庄稼地,种 植各种农作物和花草树木,处处允满农家气息。直到现在,那里 的人们仍然喜欢住在窑洞里。 陕北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 最原始的民居样式,祖先们就是在类似的土窑洞中生存和繁衍的。 毛泽东主席也曾在陕北窑洞中居住过十三个春秋,在那里运筹帷 幄,指挥人民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陕北窑洞虽然质朴无 华,不像大城市的楼房那般富丽堂皇,但我还是很喜欢它。尤其 是外婆家的那排土窑洞,更是令我神往和留恋。 外婆家的窑洞, 坐落在陕北米脂县龙镇乡靠近公路的一座大山上,一排四孔,两 孔住人,两孔储粮和堆放杂物。住人的那两孔窑连成一体,分前 窑和后窑,前窑的正门向外开着,后窑没有正门,只在侧面居中 开了一个洞口,从前窑的正门进去,穿过那个侧门洞才能进到后 窑,很是别致。最具特色的是窑洞的窗户,它不像城市里那些楼 房的窗户,全是玻璃的,而在造型别致、煞是好看的木质窗棂上 糊了一层薄薄的麻纸,看似弱不禁风,实则环保耐用。窗棂格子 也贴着几朵剪纸窗花,使窑洞顿时有了生活韵味。进了门,前窑 右侧靠墙放置一只很高的大木柜,有四五层,里面放一些农家人 织手工常用的物件和生活必备品。再靠里边是用石材砌成的锃光 瓦亮的大锅台,高度只及人腰,与最里面的大土炕连在一起。炕 上面铺了一层芦苇席子和几块羊毛毡,每盘炕能睡四五个人。窑 洞内的设施极其简陋,唯一的电器就是一个挂在窑顶的电灯泡, 没有空调,也没有冰箱。陕北农民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纯朴,有 一个能照亮全家的电灯就已经很满足了。 现如今,外婆一家人已 搬到榆林城里住上了楼房,可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儿时在窑洞 生活的美好回忆实在令我无法忘怀。每次过春节去外婆家,表哥 表姐总要领我去爬山。有些山没有路,一眼望去净是梯田,小小 的我当时还没有一阶梯田的一半高,在我无法爬上梯田时,都是 表哥表姐把我一次又一次举上去的。当我最终爬上山顶俯视那些 起伏不平的山峦和纵横交错的沟壑时,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 快感和自豪。下山时,可以直坐在黄土斜坡上像滑滑梯似的顺势 而下,毫不费力,要多爽就有多爽!回到家里,浑身是土,家里 人不停地责怪:“这娃娃太不省心了,整天把衣服搞得这么脏,真 不像话!”不管大人斥责也好,埋怨也好,可我总不在乎,山野里 无拘无束的那股兴奋劲儿久久不能散去。到了晚上,大人们在桌 前打牌,我们几个表兄弟则在大土炕上抖开被子玩起“包饺子:’ 游戏。大的“欺负”小的,用被子把小的盖住,就像包饺子似的, 不让小的出来。大孩常常玩得满头大汗,见小的挣扎不开包裹而 “幸灾乐祸”;被包进被子的小孩儿也不哭不闹,一旦挣脱包裹钻 出被子便纵情大笑,像打仗突围似的,异常开心。就这样,我们 往往玩得昏天黑地,乐不可支。那种在窑洞里满家欢喜、 无拘无束、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是住在城市高楼大厦里的孩子们无论如何体会不到的。 都市里霓虹闪烁、富丽堂皇的高楼大 厦虽然也令人陶醉,可大山里那排充满欢声笑语和朴实无华的土 窑洞却更让我魂牵梦萦。它比城里的高楼大厦更低碳环保,更节 约能源,不用电梯, 不用空调,且冬暖夏凉,更接近自然,更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在我心中,窑洞是很美的。 佳作点评 陕北窑洞,是中国北方黄 土高原上最原始的民居样式,有悠久的历史。外 婆家的那排土窑洞,留存着小作者许多美好的记忆,令其神往和留恋。文章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都市高楼大厦的富丽堂皇与 陕北窑洞的质朴无华进行了比较,突出了文章主题。习作时而说 明,时而记述,时而描写,时而议论,时而抒情,表达方式灵活 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优美而不失朴素,大气而不失细腻,此 文是一篇内容充实、真情涌溢的佳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集封面 科技创新作文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写景的作文400字 我的一天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300字 爱是什么作文 旅游作文 小学作文 写事作文500字 我的一天作文600字 初一作文 关于劳动的作文 童年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600字 感恩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 四年级下册作文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400字四年级 我的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我的妈妈 作文 责任作文 写人作文4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写过年的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 好书推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