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0712年作文分析整理素材

2020-11-01 12:55:02
相关推荐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07 12 年)作文分析整理素材一.07 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 2007 年山东卷作文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该命题要理解两个关键词:记忆,风化。解析: “记忆”可以是生命个体的记忆,也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甚至是整个人类 的记忆。 “风化”,其实就是对过往的遗忘,对历史的无视,对经验的麻木。概括地说,就是“时间使记忆 风化”。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什么样的记忆才不会被时间风化?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 历,或者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刻骨铭心的事件。它们影响人生的走向,影响历史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从具体写作看,本作文写作角度可大可小。小者写一己之情感,发一时之感慨,可以抒情,可以 议 论;大者可写一个民族甚至人类的经历,思考那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可写人生的光荣,可写历 史的耻辱,总之,强调的是记忆的重要性,是尊重历史的重要性。 2007 年高考作文在延续近几年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稳中有变”的总体趋势下,强调了变化。 一是审题的难度有所降低。今年山东卷作文题采用了学生常见的话题形式,只要是在话题范围内, 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写作角度、题材,自主确定文体。其次,避开了往年常用的“材料加话题”形式,免 去各种铺垫,直接引出话题,同时也是一个明确的观点,因而审题难度相对较小。 此次作文题审题难度的降低,意味着作文试题考查的重心将更多地转向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思 维 的深度、广度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二是立意选材更加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07年山东卷作文题的最大特点在于立意选材相对自 由,既体现了适度的限制,又为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展示个性的空间。07年山东卷作文题可供选择 的文体很多:平时善于积累材料,擅长理性 思维的考生可选择议论文,将丰富的事例用概括的语言写出 来,会使文章显得思路开阔,洋洋洒洒;擅长形象思维、生活经历丰富、人生感悟深刻的考生可选择记 叙文,只要情真意切,也会受到青睐…… 三是强调了“文体特征鲜明”。山东卷作文题把“文体特征鲜明”明确写入要求当中,不管是选择 哪一种文体,必须是写什么像什么 ,不可以写成“四不像”。这对于平时在写作训练中不愿意受文体约 束,自以为是,信笔挥洒的考生,不能不说是敲响了警钟。 二、08 山东高考作文题分析 08 年山东高考作文 题为“春来草自青”,作文要求是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 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 800 左右。从形式 上看,承袭了 07 年“时间不会让记忆风化”的路子,仍然以一句话作为话题,没有材料和 导语限制。这个题目,从行文上看,抒情、议论、记叙都很容易下笔;从内容上看,切近社会热点,又 以佛家诗句设置障碍,有效防治了抄袭和套作。该命题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理解: 第一点:把握“春来”和“草自青”两者的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春天的到来,才使万物复苏、百花 盛开、小草吐绿变青。小草经过严寒的冬天,受到过摧残、伤害,经历过磨难,可能面目全非,但是, 春天一到,芳草碧天涯。 第二点:找到适当的本体。因为该命题是比喻式的,纯写春天和小草,文章会太浅,没有什么新意, 缺乏深刻性。在选材上,可以根据“春天”和“小草”的因果关系,找到适当的能反映两者因果关系的 本体,就能够写出较好的文章。 从具体写作看,本作文角度可大可小,小者写自己的感慨,可抒情、议论、叙事;大者可写一个民 族甚至人类的变化,思考那些引起重大历史变化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总之,强调好两者的因果关系是非 常重要的。 从表达方式看,整个题目运用了暗喻的修辞,那么找出这个比喻的本体就是解题关键。“春来”可 以理解是“草青”的条件、大环境、原因,“草青”是“春来”的表现、结果。“自”,是“自然,不 需要干涉”的意思,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 很清楚了:必须围绕“春来”“草青”二者的关系来做文章, 同时不能够忽视“自”的含义是“自动,有生命,要求上进”,不能片面理解成“啥都不需要做了”。 综上,以下立意应该视为切合题意: 一、从做事情的角度,功到自然成。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奢求不切合实际的名利。成功向来是没有 声息的,当你沉浸在苦苦追求中,将需要达成的条件做好时,蓦然回首,实至名归。这立意,是从高中 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来考查的,结合现今社会追名逐利的风气。学生对社会上的炒作、海选、出书 热这个门那个门的乱七八糟的 事情有没有冷静的思考。 二、从管理者的角度,事物的成长有必须达到的一些条件,需要我们来营造。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 对对象局部的干涉。当然我们时刻不要忘记,你这个局部一定是要有发展欲望的,不能是“死人”一个。 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和谐社会需要形成一个爱心氛围。如果我们只是一味树立高不可及的英雄 形象,而对英雄背后的实质缺乏必要的探究,对公众缺乏必要的引导,很难成功。 当然,该题也有一定的难度。 第一, 从审题立意方面来看,这个高考作文命题对于立意的限定,往往让不少对人生社会缺乏深 入感受与思考的考生的思维归于同类:“功到自然成”,或者“付出会有回报”,造成作文的中心思想 的泛泛而语,缺乏新颖深刻的东西。第二, 对于话题作 文,看起来宽松,实际上考场作文在立意与文字上都有不成文的要求:扣 紧话题来写。不少考生肯定缺乏周密的考虑。,以为只要根据这个话题里的因果或者条件关系来立意, 符合要求就可以了。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虽然不同,其中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必须严格扣紧命题题目的关键词或者 话题作文里的关键词。因为改变了这些关键词,就等于改变了作文题目或者话题,那就叫做偏 题或者走 题了。这篇话题必须扣紧“春”字与“草”字,留心从这两个词语的比喻意思展开写。如果完全抛开这 两个关键词语,凭空开始泛泛地阐述道理,那就有脱离话题的严重后果了。三、山东卷 2009 年高考作文题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 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作文解析 “见证”一词 《现代汉语词典》注解为“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 或“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见证者可以是人 如我或我们见证母爱、见证 2008 等 也可以是物 如一株小草的见证、色彩——惊魂的见证、历史的见证等。见证的内容多为抽象事物 成长历程、某种情感、事物的发展过程等等。适合写成记叙文、散文。从见证的内容角度考虑 比如写我亲眼目睹的事件 写出事件的意义及对自己的重要影响 或写某件事物经历过某个事件或一段时间 从它的角度叙事抒情如我的小院、我的学校、长城、卢沟桥等。回顾反思社会热点及人生经历 可以写 2008 年国家、自己经历的风风雨雨及感动、愉悦、兴奋、愤怒的种种事件。点评:今年的山东卷作文,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结合,体现了不在审题立意上过度难为考生的命题宗旨,材料既是一种限制,也是对考生思路的提示。材料提示我们可以从写现实人生和写社会变迁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历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说,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但一定要写清什么见证了什么,开口要小,越具体越好。这个题目还有一个命题思路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总之,从社会热点角度可写的东西应该有很多,但一定要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 四、山东卷 2010 年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 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疯狂热评 ◆今年好像社会类话题的作文一篇也没有了。每年的高考作文题,会对下一年的中学语文教育起到导向作用,我觉得还是应当用作文的方式,引发年轻人对现实和社会的思考,增强年轻人对社会的批判意 识和理性思考。多一些社会性话题的题目,不仅能培养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参与和管理社会事 务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助于年轻人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著名文化批评家叶匡政◆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了人生,转向了关注学生的个人的命题意旨很明确,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作文题采取材料作文的形式,既避免了话题作文过于宽泛不着边际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 了命题作文限制过严的不足,有利于考生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充分发挥。 ——《齐鲁晚报》◆从当代社会 青年他们的生活和经历以及人格的发展以及他们未来的完善上来看,这次的作文应该 说是注重了引导青年人从感性走向更加理性,从年轻的冲动而又走向轻松成熟的过程。 ——百姓成 长。五、2011 山东高考作文 山东:《这世界需要你》 除诗歌外任何文体皆可。题目解读 “这世界需要你”这个题目有三个部分构成,“你”是对象,“需要”是行为,“这世界”是范围。 作为对象“你”来说,从内容上来讲,可以是具体的人,还可以是事、物,甚至还可以是一种理念、 观点、思想、行为等;这种对象上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了写作者的文体要求,可以是记叙性或 抒情性的散文,还可以是带有论证性的议论文,比如可以说“这世界需要你”,这个“你”是“诚信” 就是例子。作为“需要”这个词而言,它包含的意思有两层,一是选择性,强调的是对对象要求的必须性,就 是必不可少,不可替代性;二是认可度,说明对“你”的肯定,是不论地位高低和其他方面,说明的是 只要“你”是这个自然世界的其中一员就可以。作为“这世界”这个部分则是说明范围的广阔度,不是拘于一个小集体,也不是某一种利益势力, 更多的是眼前的“这个”所有个体的世界,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周围,当然也包括自己。思路解析和举隅 从上面的题目解读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题目的内涵广,范围大,涉及面很宽。也正是如此, 我们要写好这个作文,就应该遵循小而精,西而切,微而力,点而深,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泛泛而谈, 更不能脚踩西瓜,应该有明确的对象,明晰的思路,明显的倾向,简单来说就是“缩范围,定对象,明 态度”。 在“缩范围”中可以通过增加标点的方式来达到。比如说“这世界需要你”,后面加的是“感叹号”, 那么就是对这个你的肯定,是一种确认,在行文中只需要去证明、去阐释、去认可就可以。如果加的是 “问号”,那么就是对这个“你”的否定和怀疑,这样的行文就应该是对结论的质疑,也许这样的文章 更有新意,更有张力。如果后面加的是“省略号”,就是要在行文中说明我的认识只是对世界万物一个 方面、一个部分的认知,也就是“以点带面”。 至于“定对象”,我们在上面的题目解读中已经有所说明,这里就不再啰嗦,总之对象的确定有两 个方面,就是要么是虚,要么是实。 下面只是提供两种思路。 一是通常我们都理解“你”就是别人,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这个“你”理解为是自己,也就是在行 文中表现的是对自己的叩问,当自己对自己有怀疑时,就会问自己“这世界需要你吗?”而这个“你” 就是自己,这样的行文有新意。 二是也可以把这句话作为一个观点来评述,说明“这世界需要你”这种提法好,文章需要阐释好在 什么地方,从而说明这样的观念是对人的一种关怀、宽容、抚慰,也就是一种爱,这样应该也会很有创 意。六、2013 山东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 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 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 功之一日。——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今年的作文材料选取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一段名言,“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 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 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请考生根据自己的感 悟和联想作文。这段材料所蕴含的内容与当今时代对年轻人提出的要求相契合,可以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将个人的学 习生活与社会、时代结合起来,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关注现实,志存高远,为了实 现理想而心无旁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试卷中体现出的时代特色,有助于引导考生在学习书 本知识的同时,不断关注社会,关注时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下是山大文学院王小舒教授对今年作文材料的分析和评分细则。 今年的作文在去年命题作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回归,是材料作文,材料选用的孙中山先生,孙中山的 这段话是孙中山先生在 1913 年写给邓泽如的一封书信中的一段话。 之所以选择这段材料的是背景是:一是今年是辛亥革命后一百年后的第一年;二是在十八大召开之时,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何继续深化我们的改革,中国发展的方向是什 么,新一代大学生如何在新时期思考当代的中国现实发展与改革等问题已经摆在了国家和人民的面前。 符合题意: 材料可以分为三部分,学生要从三要素来把握材料: 1.要有担当。担当具体指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类、对世界有所承担,有所贡献。另外还要有自我的 体验与投入,可以是一个人、一辈人、一批人; 2.要有奋力拼搏。考生在文章中要体现不畏艰难、猛力向前奋力拼搏的方面; 3.要含有坚信未来,争取成功的一面。 附合题意是指有担当、有拼搏,但是无成功与未来也可,最好的立意就是三要素缺一不可。有 1、2 无 3 也算附合立意,有 1 定会有 2。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梦想作文300字 500字作文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官网 打屁股作文 我的烦恼作文600字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 作文500字 写景作文400字 我的妈妈作文 作文600字 堆雪人作文 成长类作文 春节作文400字 写景的作文 读后感作文400字 我的家乡作文 有你真好作文 春节作文500字 亲情作文600字 下雪的作文 300字作文 翻过那座山作文600字 春节趣事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 下雪了作文 写人的作文400字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 关于过年的作文 成长作文600字 元宵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