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小学高年级作文的多样化批改及评价

2020-11-01 14:20:01
相关推荐

习作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也是让学生头痛、老师费神的一项教学任务。我相信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深有体会,很多老师在收上一份学生的习作之后,不管是错别字还是谋篇布局或者综合效果,都对学生的作文大动干戈,到最后,学生的作文被改得面目全非,老师们自己也改得头昏眼花,精力耗费了不少,可很多学生在拿到这份凝聚着老师 “心血”的习作之后,有多少学生会仔细看呢?于是,我们老师为了让学生“进步”,就让学生把老师精心修改的习作再誊抄一遍,誊抄之后,教师们又再次辛苦的批阅一遍,有时,批完全班的习作往往要一个星期或者更长的时间,真是苦不堪言。当然,也有一些老师为了省事儿,只粗略看过一遍文章,就写下“条理清楚、内容具体”或反之的话,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想,我们必须依照这种传统的方法来批改作文吗?学生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他们的心情会是快乐的吗?他们的作文水平就能提高吗?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更需要的是大胆创新,从而寻找一条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道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改善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批作文更难”的现状。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我认为,这就是多样化评价,所以今天,我要和各位老师交流的题目是“小学高年级作文的多样化批改及评价”。

首先,我们来看看现阶段作文批改及评价的几个现状:

现状一:一个人评价

就是指教师自己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是便于教师全面的掌握学生的习作完成情况,更好的指导学生习作。缺点是:1.教师一个人说了算的评价方式不仅使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也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2.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好恶来评价作文。这种评价方式对一些视角独特、构思新颖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扼杀。3、批改,就是教师对生的一种检查,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它着眼于学生的不足,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不符合新课程平等对话,民主交往的精神。

所以,改革作文的评估方式,教师应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把“批改”变为“交流”。教师把作文作为平台和学生平等交流,以平和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作文,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量式、鼓励式的评价结果,这是一种人本化的宽松的评价要求,它可以使师生双方从批改的阴影中走出来。

改变一个人评价的对策:

一、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自我评价是作文评价中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一篇作文写完了,让学生自读作文,边读边修改错字病句,认真思考,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并写在作文本的评价栏中。但长时间下来,我发现学生自评能力还是很弱,大部分学生往往不能发现自己习作中最本质的问题,自己修改完后,离题或偏题的还是如此,甚至于错字、病句都不能找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于是,我决定让学生们相互找找毛病,也学学别人的长处。一开始是同桌、四人小组互批,优点是省时,缺点是时间长了容易思维局限,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而城里的孩子更渴望有新的突破和挑战,这种简单的批改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思考之后呢,我设计了一个自批与互批相结合的方案:

(一) 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当堂完成习作初稿,并自己修改;(一、二课时)

(二) 学生依据完成习作的快慢顺序将习作交给教师,教师初略审阅,大致心中有数;(课间)

(三) 教师将习作随机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开始互相批阅;(批阅要求:1、速读,看是否离题或偏题;2、画出病句、圈出错字,不修改;3、写出两至三条优点或不足,签名。4、完成一份后或前后交换或随机交换,再次批阅,最初一节课要求看完两至三份习作,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可提至三至四份。

(四) 将习作归还本人,本人根据批改后意见有选择的再次修改。

我设计这套方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多看别人的习作,取长补短,同时,通过互批互改,让学生从习作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努力让学生从批改的实践中去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通过写建议,进一步明确习作的要求,也就明白了习作应从什么方面入手,从而会写习作,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二、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

现在教材的习作训练往往放在口语交际之后,或者直接和口语交际融为一体,这也满足了学生先说后写的认知规律,在习作完成后,很多老师也采取让学生朗读习作的方法,学生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可以上台念给大家听,大家评议。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口语得到训练的同时也接收到来自成功的喜悦;缺点:1、得到展示机会的学生不多;2、参与度低,发言的总是几名习作写得好的学生,更多学生只是在听,或者有的根本不听。3、修改习作得不到更有效的训练。该怎样做才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呢?在五年级下学期时,有一次习作要求中有一项要求学生进行速记,也就是在听他人习作时边听边记下关键的词或短语,我眼前一亮,这能作为一个突破口吗?于是,我又设计了新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我分两步进行: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读自己的作文,评评他人的习作,小组长带领组员选出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准备推荐给全班,组员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这篇习作的看法和建议,组长则负责把每个同学的评价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分两方面同时进行:一方面,小组朗读本组推荐的习作,组长介绍推荐理由;另一方面,其余学生准备好纸和笔,在听的同时进行速记,记下优点和不足,也可以简单的是写得好的一个词或一句话,然后开火车进行评价,不重复。

在这项活动中,学生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更出人意料的是,学生自评不但基本到位,台下的听众由于有任务,也是听得格外的认真,并纷纷发言,有的根据文中一、两句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有的根据习作内容进行阐述,有的说出了写作方法的优劣,这种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将评价的视角从注重结果转移到了关注习作的生成中来,同时,孩子们还学会了倾听,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而且能敦促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认识、鉴赏能力,作文能力得到发展。

三、群体评价、家长评价穿插使用

在作文评价中群体评价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评价的方法。他和前面的评价不同在于,前者注重倾听,后者注重观察。在群体评价时教师将学生的作文用多媒体出示,让全班学生边读边评议,发现问题就马上提出,小作者根据个人的意愿可以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小作者可以答疑,也可以说说自己对同学提出的意见的想法,大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到了中高年级,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作文能力,而有些孩子就是不让家长看自己的作文,有些还因此闹起了矛盾。针对这种情况,请家长参与评价作文是解决矛盾的一个办法。我们也能从家长给学生的评语中受益。家长参与作文评价虽不能从写作技巧上给予学生多大的帮助,但是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打破了校内、校外的界限,使校内外的教育紧密结合并得以延伸。

现状二:一次性评价

当前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主要是一次性完成的,这种评价方式,从本质上说就是为了判定等级差异,具有选拔和甄别的功能,因此,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教师要转变的第二个观念是——由选拔式评价变为激励式评价。改变的做法:

一、即时评价

学生写完作文后会有一个热场,也就是情感的消退期。而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学生的作文做完就收上来,由老师评改,改完之后再在下一堂课来评价修改。这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事实上,根据学生的遗忘规律,一周后,学生对上次写的作文已经模糊不清了,评价起来自然效果不佳。这样的做法白白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情感资源,所以,要取得好的效果即时评价非常重要。因此,学生的作文一写完就进行评价,这时候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也是最能产生灵感的,许多精彩的语句就在这一瞬间产生了。

二、修改后再评价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评什么,怎么评,改什么,怎么改的方法。

首先,在作文起步阶段,评价重点是“书写是否正确美观,格式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意思是否连贯等”。随着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渐渐达到“是否有精彩感人的细节描写,是否有特色等”。每次在评价时侧重总结主要优点,找出主要问题,即全班共性的问题,指导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并引导学生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再观察、再深入地思考并修改自己的作文。

其次,教师可在学生修改习作后再次进行评价,可用此次成绩作为本次作文的成绩。甚至鼓励学生多次修改后给予多次评价,直至达到学生自己满意的评价为止。这样既突出了作文评价的导向功能,又培养了学生不断改文的好习惯。当然,这种方式费时较长,且不可经常使用,否则学生会产生倦怠感。我常用的做法是,学生完成自评和互评后,我再进行评价,而这时的作文,我已不需要做细致修改,只需根据学生习作特点写出特色评价即可,一到两节课即可完成。

三、特色评价

欣赏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教师要由挑毛病变为找“闪光点”,由扣分变为加分,对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具有创新思维的作文,教师的评语也应推陈出新,避免一成不变的“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等评语,而是加以“一个独特的视角、一颗善良的心、一个感人的故事、一篇温情的文章”之类的特色评语。

除了以上两个误区之外,教师在批阅习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四性”:

一、联系性

1.联系前次作文批语。

教师要表扬那些按批语要求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学生,充分发挥批语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养成认真看批语、按批语要求改正作文毛病的习惯。

2.联系阅读教学批语。

学生在作文中能用上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新的表达方法、写作知识,甚至新的句子、新的词语等,教师在批语中都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自觉运用到写作中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评价。

学生作文内容离不开他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也必然反映出他们的学习生活,表达出他们的思想感情。写批语时,对文章所表现的这些内容与了解到学生本人的真实表现进行联系,给予鼓励表扬。这样不仅评价了文章,也评价了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引导性

在前面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学生习作的多样化修改及评价的方法,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在习作多样化批改中,学生的自批、互批是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修改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批改,客观上可能会减轻一些教师的批改负担,但是这只是一个副产品,不是习作多样化批改改革的出发点。让学生参与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才是期望的目标。因此,教师作为引导者不能脱离对学生习作的批改,同时要严格控制学生互批习作的频率和范围。不能把批改一股脑儿全下发给学生。学生互批的次数以不超过课本习作训练的1/3为好。教师要从全局把握,引导学生学会修改,从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三、层次性

学生自批、互批习作要明确范围,落实操作,加强指导。可以倡导学生在习作完成以后,从修改漏字、多字、错别字和标点开始,再逐步提高要求修改病句,接着根据每次习作训练的重点,学习增删修改句群和段落,最后学习眉批和评价。要把自批的重点放在学生修改意识和习惯的养成上。

四、控制性

学生的互批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要确保不论是学生自批还是互批,教师必须要认真进行批改检查,不仅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打分,还要对学生所写建议进行精当扼要的点评,并打上批改分。积以时日,多次练习,学生之间的评分会变得更规范,学生们完成习作和批改的也会提高。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不是很成熟,很多都只是在实践和检验的过程中,由于作文批改及评价是困扰很多老师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交流、研究,走出一条减负背景下的新课改作文评价对策,才能使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有活力,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军训体验作文 秋天的雨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课作文600字 妈妈的怀抱作文 细节描写的作文500字 梦到考试写作文 以勇气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六上同步作文 有关写景的作文 爬长城作文400字 优秀叙事作文800字 秋天的香气作文 诚信的作文结尾 好书推荐作文400字 一个活动作文 心中一片月作文 故宫游记作文 我喜欢书法作文400字 小井沟作文 作文结尾段 我是一棵小草作文600 庆中秋迎国庆作文 五年级作文西瓜 保护环境的小作文 考研英语一小作文题目 怎么写我的妈妈作文 成长作文怎么写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信念的作文结尾 谈诚信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