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教材中挖掘积累写作素材

2020-11-02 14:15:01
相关推荐

其次,积累写作技法。从课文学习中,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人说“讲课便是一种借助课文的一种演示。久而久之便能潜移默化,使学生掌握写作要领”。此话有一定道理,即要让学生从课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譬如,学生作文中一般都是为叙述而叙述,却忘记了创作中叙述方式的目的——服务于文章主旨。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讲授中,我们就要强调作者林海音的写作手法甚是高明。因为文章采用的是插叙的方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在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插叙的巧妙,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的。在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要抓住文章选材的特色,充分联系学生选材不精、不典型的写作实际,告诉学生如何选择典型材料来表达文章的中心。 此外,在课文中还可以学到文章立意、构思、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把自己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结构、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的问题同范文作比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够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这就很好地达到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了。

(二)借鉴。借鉴也是写作突破的重要手段。学写毛笔字都是从临摹开始,临摹到一定阶段,再博采众人之长,创立自己的书法风格。写文章同样也是这样的规律,课文是学生最好的仿写范本,面对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文章的构段方式和写作手法。借鉴就是向最好的东西学习,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果子的办法,很快就能克服自己的不足,节省摸索的过程和时间。实践证明:在人类的各种行为中,借鉴是产生飞跃的第二大途径。而对作文而言,要得到快速提高,借鉴却是第一途径。立足文本,借鉴文本,能够快速提高自己。而此中我认为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借材料。

怎样才能充分理解材料、利用材料呢?直接引用课本中材料进行“移花接木”。所谓“移花接木”,就是将有花的枝条嫁接到另外一棵树上。这种理论应用到写作中,就是将文本中的材料中提取你认为有用的某部分放到你的文章中来。有时候,你可以根据作文的需要,在积累的材料中提取好几样材料重新组合起来,写出你的文章。如借用课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进行演绎新编,但千万不能照搬原文,而是在吻合原文人物言行、性格及语言风格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或把故事拼接于现实生活,或挪移教材内容重点,或放大与课文密切相关的细节,或合乎事理发展地节外生枝,引入原文没有的人物,或变换叙述角度,编写出新的情节,或者表达出与原文不同的新的旨意等。此外写作时思维也不要局限于一篇课文,而是要综合使用不同的课文素材。比如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伟大的悲剧》、《真正的英雄》、《再塑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主人公都是敢于战胜挫折的英雄,如果作文话题是“挫折”,我们就可以选择其中2—3则材料来作为论据。另外建议同学们梳理教材,建立教材“分类资料库”。考试时,我们首先根据作文题目的中心话题调出“分类资料库”中可以运用的材料,这也是积累工作;其次,根据自己所选择文体来组合这些材料;再次,还可以根据教材中的资料引出自己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与之相似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运用到作文之中。我们可以把这种技法总结为:分类梳理,一题多材。也就是说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材料。比如我们学过《隆中对》后,就可以将这则材料变为三则:从诸葛亮的角度,那就是他具有雄才大略,敢于在危难之中受任,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帮助刘备成就了大业,可见人才的重要性。这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一点。从刘备的角度看,正因为有了他的三顾茅庐,才使他如鱼得水,可见礼贤下士的重要性。从徐庶的角度看,他能相信诸葛亮有管仲、乐毅之才,并将自举荐给刘备,才使诸葛亮得以施展抱负,刘备得以成就霸业,可见慧眼识才,举荐人才的重要性。再比如《守护心灵的空间》这一文题。我们可以首先想到的是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乡里小儿,放弃官场生活,归因田园,莲花不受周围环境影响保持高洁,这都是对自己高洁心灵空间的坚守;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话,要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与艺术家、作家、精神领袖交流,不要被世俗的东西所充斥所玷污,这当然是对自己心灵空间的守护;另外《〈孟子〉二章》中讲的,我们要能抵制各种物质上的诱惑,坚守自己的本心等等。

在把握借材料这基础的前提下,我们不妨借用下写作思路,可以让学生选择尝试多种写作思路。当然在文本的阅读教学中也必须有意加强写作方法的关注,立足文本内容,捕捉文章中的写法相关知识的精妙点,从而来指引我们的习作。

哲理句子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走一步,再走一步》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瀑布》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行道树》

生命中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第一次真好》

生活对任何人都是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我的信念》

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失马》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敬业与乐业》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谈读书》

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谈生命》

立足教材,深掘进入,会给你的作文教学带来无尽的生机。

阅读是学生间接获得写作素材的最好的途径。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本可以给予学生无尽的精神力量,能够给予学生各种各样的养料。有人形象的把“读书”比作“养气”。它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输入吸收是为了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更好的输出释放,更好的表达。

而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教学内容的来源。课文中所表现的生活、塑造的形象可以成为我们写作中的素材。课文所描绘的山川风物、自然景观可以成为我们写作参照的对象,许多古诗文留下的至理名言、格言,可以成为我写作中很好的标题、观点。爱国的屈原,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心系苍生的范仲淹,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如此丰富的内容,只要善于取舍,就不会感觉写作是无米之炊。如能把教材中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点缀在自己的文章里,不仅能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还能使文章神采飞扬。如能把素材恰到好处地引进文章中赋予新的内容,一定会写出见解深刻、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鉴于现在学生习作中,无话可说、有话不知道怎么说的问题,本课题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突破:梳理初中教材内容,打造写作素材库;立足阅读,以读促写,习得技法。

(一)梳理初中教材内容,打造写作素材库

语文教学是丰富孩子心灵世界的学科,作文教学则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但是教学现状是提起作文孩子就会叫苦不迭。他们不是不想写,而是无从下笔,不知道该写什么。现在学生写作有一个很大的障碍——素材的缺乏。他们的头脑中缺乏材料,感到无事可记,无情可抒。一来是因为活动范围的狭窄,囿于家门和学校。二来缺乏生活内化的本领。而写作是有着丰富的素材可选择,方能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而我们初中六册教材中佳文浩如烟海,它涉及到写作素材的各个领域。但平时习作中学生不懂得利用,不知道怎么利用。

探索中发现教材中阅读文章素材大略可分 15 类。

亲情 / 求知 / 生命 / 成长 / 爱国 / 艺术 / 自然山水 / 科学探索 / 理想信念 / 人物风采 /社会现实

综合性学习 36 个单元,它给我们提供了三大主题:生活、自然、文化。

生活类的主要涉及 16 个单元 : 这就是我(七上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七下第一单元)、我也追“星”(七下第三单元)、青春随想(九上第三单元)等;自然类的主要涉及 10个单元:感受自然(七上第三单元)、黄河,母亲河(七下第二单元)、马的世界(七下第六单元)、说不尽的桥(八上第三单元)、莲文化的魅力(八上第五单元)等;文化类的也主要涉及个单元:古诗苑漫步(八下第五单元)、好读书,读好书(九上第四单元)、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九上第六单元)、走进小说天地(九下第二单元)等。v9m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信爱勤勇

它们有着一定的系统与规律,符合学生心智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引领,通过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而建立写作素材库。

本课题具体操作从以下 14 个方面着手建立素材库。

自然、动物、亲情、理想信念、爱国、求知、科学探索、艺术、生命、成长、战争、

人物风采、名胜古迹 、 社会现实

素材累积参考文章篇目:

( 1)自然类《春》《济南的冬天》《秋天》(七上)《三峡》《观潮》《湖心亭看雪》(八上)《沁园春》(九上)等

( 2 )动物类 《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七下)等 v9m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信爱勤勇

( 3 )亲情类《风筝》《散步》《金色花》《纸船》(七上)《背影》《阿长与 山海经 》《台阶》《老王》(八上)

( 4)理想信念类《理想》《我的信念》(七上)《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八上)《敬业与乐业》(九上)等

( 5)爱国类《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木兰诗》(七下)《我爱这土地》《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九下)等

( 6)求知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谈读书》《不求甚解》《香菱学诗》(九上)等

( 7)科学探索类《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山市》(七上)《伟大的悲剧》《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七下)等v9m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信爱勤勇

( 8 )艺术类《观舞记》《安塞腰鼓》《竹影》《口技》(七下)《核舟记》《桥之美》(八上)《吆喝》《俗世奇人》(八下)等

( 9 )生命类 《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人生》(九下)等 v9m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信爱勤勇

( 10)成长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伤仲永》(七下)《孤独之旅》《心声》(九上)等

( 11)战争类《芦花荡》《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石壕吏》(八上)等

12人物风采类《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佳的星期天》《孙权劝学》(七下)《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八下)《陈涉世家》《唐不辱使命》《隆中对》(九上)

13 名胜古迹类 《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八上)《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八下)

14 社会现实类 《孔乙己》《变色龙》《威尼斯商人》(九下)等其他

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提倡在直接摘抄的基础上再作一些艺术的整合加工。方法如下:

移花接木:如可以对一个个单一的材料进行改造、拼接或更换,将几个人的特点融和于一个人,或将几件事再进行剪辑组合。

定点演绎:如从课文中撷取一个材料,可以是一句短短的诗歌,可以是文中的一个形象,可以是故事中的一个细节,再通过合理想象然后演绎成文,从而成你自己的东西。

更换角度:

选取文中材料,更换人称或更换叙述的视角,然后加以点染。

另立新意,一材多用:

同样的材料,再另辟蹊径,从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样是《隆重对》,从诸葛亮角度,可以定位为责任,承诺;从刘备角度礼贤下士,执着;从徐庶角度可以定位为伯乐善识人才。

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梳理课文,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素材,一定程度上能突破作文教学中无话可说这一瓶颈问题。

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提倡在直接摘抄的基础上再作一些艺术的整合加工。方法如下:

移花接木:如可以对一个个单一的材料进行改造、拼接或更换,将几个人的特点融和于一个人,或将几件事再进行剪辑组合。

定点演绎:如从课文中撷取一个材料,可以是一句短短的诗歌,可以是文中的一个形象,可以是故事中的一个细节,再通过合理想象然后演绎成文,从而成你自己的东西。

更换角度:

选取文中材料,更换人称或更换叙述的视角,然后加以点染。

另立新意,一材多用:

同样的材料,再另辟蹊径,从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样是《隆中对》,从诸葛亮角度,可以定位为责任,承诺;从刘备角度礼贤下士,执着;从徐庶角度可以定位为伯乐善识人才。

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梳理课文,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素材,一定程度上能突破作文教学中无话可说这一瓶颈问题。

(二)立足阅读 以读促写 习得技法

我们在教学中深作文教学无“序”可循,无“章”可据。因而找准抓手甚为重要。找准抓手就能把门打开,就能登堂入室。而这个抓手往往是越具体越好,因为指导作文最忌大而空。而总结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发现抓住阅读激活写作是最为有效的方法。阅读是一个吸收信息、累积素材、积学储能的输入性意义的建构过程。因而有人将阅读形象地说为“养气”,是输入,写作则是是输出,则是放气。那么提高写作的技巧的习得可以从阅读入手。学生既是作文阅读的主体,也是写作的主体,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就需要从引领着他们适时地从写作意义上对文本进行细读。教师要引领着学生对优秀文本进行研究咀嚼、整体关注,让他们在碰撞、交融中吸纳。用文本的魅力打动学生的心灵。

指导学生写作过称中,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习者试着读一点文章,再写一点,然后根据他所读的,所写的再作引导。比之灌输给他空洞的理论要实用得多。

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均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有经典的名家名作,也有大量优美的时文。这些文章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变成我们作文教学的蓝本。

我们的教材里优秀篇章的写作方法、技巧,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取法,敢于“拿来”。如《杨修之死》的倒叙 ,《蒹葭》的铺陈,《孟子》的类比 ,《陋室铭》的卒章显志,《爱莲说》的托物言志,《芦花荡》《孤独之旅》的情景交融,《浪之歌》《天上的街市》的联想和想象,《列夫·托尔斯泰》《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描写,《江城子·密州出猎》《三峡》的雄奇豪放,《醉花阴》的深沉婉约,《孔乙己》的以大见小……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本。平时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意无意地去关注文章的技巧、方法,并让学生学会迁移,让自己的文章有法可依。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点拨学生,教材中的那些写法、素材是可以借鉴、模仿的,这样才能开掘教材的源头活水,使得语文教学与作文练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兼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过程主要采用如下五种方法:仿写、续写、引写、扩写、补写。

仿写:在经典处进行仿写。

仿写,就是教师先对教材中精选的文章进行写作要素和审美意蕴的点拨,然后让学生以此为范本进行借鉴、模写。

阅读是因文得意,写作是因意为文。他们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依存的。利用仿写打通阅读与写作的壁垒,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写作方法的习得。而教材文本是最有效地抓手。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均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有经典的名家名作,也有大量优美的时文。这些文章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它们是骨架和血肉融合丰满的整体。写作素材、写作技巧、写作文体、写作语言水乳交融。每一篇定评的优秀文章都可以教给你如何写作。

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变成我们作文教学的蓝本。

续写:在意犹未尽处进行续写 。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如《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孔乙己》。教学时,教师可巧妙利用这样的课文结尾,激发学生展开合理而精彩的想象与推理进行续写。续写即是顺着原作的脉络、思路再作想象。它的实质是延伸作文。进行续写除了加强学生进一步把握人物性格和文章中心以外,更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特别是利于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引写:利用课文的插图进行引写。

黑格尔有言:“凡是存在都是合理的。”我想说的是凡是存在都有它的利用价值,如课文的插图。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插图。插图是文章内容的艺术再现,它是阅读的辅助,同时也可以成为我们训练写作的材料和抓手。如教授《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让学生先观察书中插图,再描写人物,然后猜读人物,再与课文作比照,看看写作大家茨威格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再进行吸纳。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而且还学会了如何去传神的刻画一个人物。

扩写:凝练在处扩写。

初中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文章的语言往往是简洁、凝练,特别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于此做文章,将原作加以扩充、拓展和发挥,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扩写让文章的内容更具体,让情节更生动,让形象更突出。坚持下去,不失为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

补写:在空白处补写。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结尾,或是在中间。这样的 “ 空白 ”还有很多。如:《故乡》中,宏儿和水生二十年以后的友谊是否如 “ 我 ”和中年闰士的隔膜?《孔乙已》中,孔乙已的长衫哪去了?孔乙已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后命运如何?《我的叔叔于勒》中,小公务员的二姐夫是如何继续着他的发财美梦的?父亲又是如何向不知情的家人解释叔叔的长久不归?《范进中举》中,范进赶考几天家里生活情况如何?……为什么经典名著具有永久不衰的思想艺术魅力,这也是原因之一。当然这更是很好的习作材料。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来“ 填充 ” 空白,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答案。补写留白能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感悟能力得到了提高。

习得技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学习立意 激发想象 习得语言 借鉴布局

( 1)学习立意。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词句讲究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红楼梦》。“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文章的灵魂 .而 “ 浅 ”,是时下学生作文的通病。因此从教材中吸取思想,并教会学生变通甚为重要。教学中帮组学生从名篇中汲取更多深刻且新颖的思想,以丰富学生的思想宝库。另外,许多名家的深刻的思想观点,集中凝聚在文章的警句里。引导学生沙里淘金,分门别类,把教材中的名言警句整理出来,肯定是作文教学中的上策。

( 2 )习得语言。孔子: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语言是文章的外衣。语言的出彩很重要!语文教材中名家名篇不少,精彩的语段很多。比如语文教材中《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岳阳楼记》《小石潭记》等著名篇章中的精彩文段,就是学习语言表达最好的仿写范本。再则通过教材我们还接触到了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最灿烂的一朵奇葩——诗词歌赋,它凝聚着古人伟大的创造力和异彩纷呈的思想情感,写作时适当地引用古诗文,如同芭蕉丛中摇曳着晶莹欲滴的樱桃,可以让你的文章流光溢彩,粲然生辉,可以显示作者高雅的才情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多摘、多诵、多记,用好这些“ 谱 ” ,用好这些 “ 帖 ” ,用好来提高我们语言表达能力。 见附录《秋日私语》《脚步》(徐蒙星)

( 3)激发想象。写作需要想象,就像飞鸟需要翅膀。它可以让概念的化为形象,静止的继续行动,片断的两头延伸,浓缩的使之扩展,文中有想象就跨越时间的限制,冲破空间的阻隔,伴着你的思维无边漫延。教学中,我们可以借仿写续写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见附录仿写《浪之歌》)

( 4 )借鉴布局。 “ 文无定法 ” ,讲的是作文需要创新; “ 文章有法 ”,说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至今,在写作领域已积累起丰富的写作经验,值得总结与继承。引导学生借用教材中典范之作精巧和富有表现力的结构布局方式,常常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

如《生命,生命》。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并列式结构,另外写三个片段,分别从 “ 动物 ” 、 “ 植物 ” 、 “ 人 ”三个角度表现面对挫折磨难时生命的蓬勃与顽强,替换文章里的 “ 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 ” , “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 ” , “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 等。

再则,实践中本课题组立足于阅读,尝试着重构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和潜能发展、有利于学生内化生活素材的作文训练体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春天的声音作文400字 寻找幸福的作文 英语作文万能套用 九峰公园作文 星空的作文 国庆一事作文 写游乐园的作文 有关家人的作文 秋天作文小学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作文 小鸡作文100字 一次难忘的旅行作文300字 介绍自己家人的作文 爱在心口难开作文 音乐带给我的快乐作文 描写芦荟的作文 家务事作文300字 蜘蛛织网的作文 月亮的心思作文 我学会了滑板车作文 红歌作文 我学会了感恩500字作文 国庆景色作文 关于葫芦丝的作文 狗作文五年级 关于规则的英语作文 用心做事作文 以菊花为题写一篇作文 三年级作文童话故事 母校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