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名家写作课系列公益讲座 赋予孩子写作的力量 第六讲

2020-11-05 17:45:01
相关推荐

原标题:名家写作课系列公益讲座 赋予孩子写作的力量 第六讲

第六讲

给旧作文来次重装修

修改作文四步法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苹果树下,老师会认真修改孩子交上来的每一篇初稿,会花整整一节课进行点评,目的就是要给到孩子专业的指导,让他们学会认真修改,让习作得以第二次提升。

是的,我们经常对孩子们说,如果写完就了事,其实很难说会有什么进步,哪怕你写得再多。

那究竟该如何修改作文呢?今天我教给大家四步法,这四步只要你认真践行,它可以成为你随身的指导老师,一辈子都用得着。

第一步:规范化

先通看一遍初稿,修改错字病句和用错的标点,如果分段不合理,也需要调整。你想想,如果一篇文章,错字病句满篇,多影响别人阅读呀,这样的文章就像是一条满是石子的小路,走起来磕磕绊绊,让人读着很不流畅。要把这一步做好,非常考验小朋友的语文基本功,基础扎实的孩子,就不容易写错字,写病句,标点符号也合乎规范。

第二步:具体化

具体,就是要加细节,这篇习作,你要表达什么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哪些是该重点写的,就做加法,而那些和中心无关的语句和事例,自然要砍掉,这是做减法。不过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更多的是要做加法,如果事例不够,细节不够,文章就会显得不够饱满。

有一次,我看了孩子们写的初稿《偷摸……》,这篇习作的训练重点是心理描写。可是,我发现大多数孩子就只是在记叙整个事情的过程,对动作、语言还算有一定的描写,但心理描写几乎没有涉及。全班二十个孩子,其中十二个孩子在这个部分非常欠缺,六个孩子有一些心理描写,但并不出彩;剩下的两个孩子细节描写还有硬伤,事情阐述得很不清楚。我在课上逐一做了指导,比如飞羽同学的选材是写他偷摸去老师办公室看试卷上的分数,他知道这事儿要被发现后,是会受到惩罚的,可又忍不住想要去看,所以他应该在文中加上内心的挣扎。

这是飞羽同学修改后加入的一段:

办公室里静得让人害怕,还有一股寒气,使本身就紧张的我不敢再往里走,真想逃回教室。 “不行!”我对自己说,“你已经进来了,跳一次水和十次水都一样,都是跳水。”可是,我每走一步,心里都要纠结一阵。那些文具也好像在注视着我这个小偷。我好想退缩……

而蕊伊同学的选材是这么一件事,自己喜欢写作,随时都在写,妈妈怕她太过痴迷,影响其他课程,不让带作文本到学校,小作者又很想偷偷把作文本放进书包,经过一番内心挣扎,最后还是选择了不这样做。在初稿里,小作者就没有写出将作文本偷放书包时内心的挣扎。修改时,她加入了一段内心独白——

我告诫自己,千万不要放弃。 你把妈妈支开,不就是为了这么做吗?我期待着这种感觉很快消失。但这种不安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浓了。妈妈那么信任我,在我找理由支开她时,她什么也不怀疑,马上就走了。况且她不让我带也是为了我好。上次数学考试,我连平均分都没上,照这么发展下去,肯定上不了理想的中学。妈妈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辜负她呢?

你看,两位同学都根据主题的需要,加入了一些细节,让习作更加饱满了。

第三步:美化

我常把写作比作是一次琢玉之旅。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一块玉要被雕琢成艺术品,先要被找到吧,找玉,就是寻找好的素材,拿到这个素材,再构思,可以呈现什么样的主题,是雕成一朵玫瑰还是一朵白菜,然后再思考怎么造型,这就是文章的结构,最后还需要打磨抛光。而美化这一步,就是打磨的过程,非常关键。哪些地方需要再打磨呢?题目、开头、过渡、结尾,还有个别关键的词句以及重要的细节描写等等。

就拿《偷摸……》这篇习作的题目来说,凡是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表述有问题的,不具吸引力的,都需要改一改。

有个孩子写的是趁妈妈还未下班回家,偷看电视。原题目是《偷看电视记》,就不如改为《电视的诱惑》;而《偷偷摸摸吃饼干》这个题目,也显得普通,不如改为《饼干的香味》;把《不听老妈话的后果》改为《不听老妈言,吃亏在眼前》就更具吸引力了。

开头结尾也是修改的重点。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精彩的开头能一下子就打动评卷老师的心。关于结尾,名家也多有论述。托尔斯泰说:“好的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高明的写作者会很珍惜这最后显示才华的机会。

在这里,我特别想分享关于好结尾的一段描述,这段文字很优美,而且给我们提供了好多种结尾的方式——

好的结尾如干果,耐人咀嚼;如醇酒,令人回味;如妙曲,余音不绝;如撞钟,引人警醒。要达到这些效果,可以归纳总结,画龙点睛;可以含蓄蕴藉,启人心智;可以首尾呼应,整合一体;可以吟诗作结,涵义隽永;可以提疑质问,发人深思;可以卒章显志,出奇制胜;可以余韵袅袅,回味无穷。

还是以前面提到的《偷摸……》为例。我给了孩子们一些结尾的方法,比如提问法。有个孩子是这样结尾的:“ 偷吃糖不好,我再也不敢偷吃糖了 ”。 这个结尾显得过于突兀,不够自然。我们建议他做了这样的修改:

偷吃糖不好,我真的以后就不敢再偷吃了吗? 我想我还真不敢给出肯定的回答。唉,有什么办法呢,成长就是这样,在一次次“后悔”中度过,然后慢慢长大,留下的就是这些有趣的记忆吧。

还有反思法。比如有个孩子的习作《文具袋后的小动作》(在课上偷写作业)是这样结尾的:

我以后再也不会干这样的事了,即使很想,也必须得忍住。

修改后是这样:

事后想想,自己也挺愚蠢。 为了抢一点时间,错过了老师的讲解,反倒掌握不了知识点,作业更费力,真是得不偿失呢!

结尾的方式很多,留白法、点题法、 设问法等等,我们就不逐一举例了。总之,你的文字驾驭能力越强,文学素养越深厚,你能找到的打磨点就越多,文章就会改得越来越好。

第四步:誊抄

完成了前面三步后,我估计你的初稿已经是密密麻麻的一片红了,这个时候,再通读修改后的全文,做最后的完善,就可以认真誊抄到定稿本上了。

如果每一次初稿写完后,孩子们都能按照这四步来进行认真修改,你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提升,这种进步会让你自己都感到惊讶。苹果老师自己的习惯是,每写完一篇文章,我会故意放上几天,然后再拿出来修改,改完后,我会大声读一次,或者读给家人听,让他们也提提意见,如果自己反复修改也不是很满意,我可能会重新选材另写一篇。

今天,你们就拿出以前写的一篇习作,给它来一次重装修,看看是否能焕发新的光彩!

另外,我还想和爸爸妈妈们说几句。

作文刚起步的孩子,我们不能“高标准严要求”,什么选材要独特啦,文笔要流畅啦,条理要清晰啦,倘若严格按照好作文的标准,恐怕你很难看到一篇令人满意的习作。“鸡蛋里挑骨头”,是说人的挑剔,如果把这个骨头看作是作文的某个亮点,就真的需要家长带着爱去发现了。再糟糕的习作,都能挑出优点,一个很准确的词语、一句漂亮的比喻、真实的表达、特别的结构等等。表扬不能带半点敷衍,要指出具体值得表扬的地方,比如:“‘迫不及待’这个词用得很好,写出了你着急的心情。”“你居然把太阳比作红色的闹钟,催促着人们去工作,这个比喻很新鲜,你太有创意了!”“这篇文章虽然写得不够长,但非常真实,总—分—总的结构也很好,我们来想想如果把中间那段扩充一下,就更完美啦!”……有针对性地赞美,能使孩子信服,并且强化了他在这一方面的优势。

有些孩子作文基础弱,写出来的作文自己都觉得见不得人,够难过的了,父母就不能再雪上加霜。孩子需要的是帮助而非指责。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试着帮孩子改改,有时候仅仅是改动一两个词句,他的作文就会“焕然一新”。

我在今天的公众号文稿里,会放一篇我做的批改,并和原稿进行对比,让大家知道,不要轻易否认孩子的习作,我们要用心去呵护孩子的写作自信。

好,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明天是这次公益讲座的最后一讲,我们来畅想一下,春暖花开,疫情结束,我们可以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了,那么游记该如何写呢?我们明天来聊聊。

附录:

不要对这样的文章说不

作为一名写作老师,什么样的作文我都见过。遇到精彩的,不禁拍案叫绝;遇到糟糕的,偶尔也难以控制情绪。但老师的这一支判官笔啊,不能太率性,落笔要慎重。有时一个大红叉,一句激烈的评语,就可能使孩子永远失去写作的自信。

睿睿是我的学生,读五年级了,起步晚,领悟能力也相对较差,写作水平还比不上三年级的孩子。一提写作,孩子就满脸愁容。对这样的孩子,我一直小心呵护着他的写作信心。

有一次,睿睿写了一篇《我和小曾》的作文。说实话,拿到这篇文章,面对一堆错字和标点,表达重复,用语平淡,我真有点抓狂。

这是睿睿的原稿——

我和小曾

在四年前,小曾她是我们的同学,后来,又因为她家离学校太远了,又转学了。她的个子很矮,但是,她说英语可以和高一的一起上课,还可以和老外直接对话。

有一天,我到她们家去玩,我们就在花园里玩,我和她一起走过一个秘密通道,我们又去了另一个花园里。当里,那里正在修房子,然后,我们就说:“物管来了!”说了后我们就一起躲在一个地方,看见修房子的工人都跑出来迎接物管,结果,她们一看,物管来都没来,然后,修房子的工人们破口大骂,而我和小曾在一旁偷偷的笑了。然后,我们又去了游泳池,那里面没有水,我们又跳下去玩,突然,小曾说:“物管来了!”于是,我被吓死了,我立刻就爬了上来,我发现物管没有来,我就很生气,说:“你不要在吓我了吗。”

又有一次,我在河道上玩,我们俩又一起讲故事,鬼故事,一人讲一个,吓的我们都不敢在黑的地方躲了。

若是从前,面对这么一篇让我味同嚼蜡的习作,心情烦躁的我可能直接批个“重写”二字,扔在一边再也不愿多看一眼。但一想到睿睿小心翼翼的样子,我真的不想让他受伤。同时,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孩子的作文到底有多不堪,让我们全盘否定?能否找到一些亮点,尽量在原文上做修改,化“腐朽”为“神奇”?

于是,我静下心来,做了一次耐心的尝试。

这是我的修改稿——

我和小曾

(删:在)四年前,小曾(删:她)是我们的同学,(,改成。)后来,(删:又)因为她家离学校太远了,又转学了。(删这句,因为跟后文无关——她的个子很矮,但是,她说英语可以和高一的一起上课,还可以和老外直接对话。)(加一句:不过,我们一直有联系,还常在一起玩)(旁批:对比读一下,看看老师为什么会删一些地方,找找语感。)

有一天,我到她们家去玩,我们(把“就在”改为“来到”)花园里玩,我和她一起走过一个秘密通道,(删掉:我们)又去了另一个花园里。(“当里”改成“当时”或者删掉),那里正在修房子,(删掉:然后),我们(加:突发奇想,吼了一声)(删掉:就说):“物管来了!”(删掉“说了后”改成“然后”)我们就一起躲在一个地方,看见修房子的工人都跑出来迎接物管,结果,她们一看(把这句改成“结果一看”),物管来都没来(“来都没来”太口语化了,直接写成“物管没来。”),(删掉:然后,)修房子的工人们(这句改为:发现上当的工人们)破口大骂,而我和小曾在一旁偷偷的(改“的”为“地”)笑了。(这里可以另起一段)然后,(旁批:你太喜欢用“然后”和“又”,这里可把“然后”改为“后来”)(提行另起一段)我们又去了游泳池,那里面没有水,我们又跳下去玩, (加:完全无视旁边的警示。)突然,小曾说:“物管来了!”于是, (删掉:我被吓死了,)我(加:吓得)立刻就爬了上来,(加:溜到一旁的树丛边躲起来,等了好一会儿,)我发现物管没有来,(加:才知道上了小曾的当)我(删:就)很生气,说:“你不要在(“在”改成“再”)吓我了吗(“吗”改成“嘛”)。”(加:小曾呢,在一边幸灾乐祸地笑啊笑。)

又有一次,(删掉:我在河道上玩,)我们俩(“又”改成“在”)一起讲(删掉故事,)鬼故事,一人讲一个,(加:最后)吓(“的”改成“得”)我们都不敢在黑的地方躲了。

(建议加一个结尾:我和小曾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伴随着这些趣事、糗事,我们一起慢慢长大了……)

这是修改以后的作文——

我和小曾

四年前,小曾是我的同学,后来因为她家离学校太远了,转学了。不过,我们一直有联系,还常常在一起玩。

有一天,我到她家去玩。我们来到花园里玩,我和她一起走过一个秘密通道,又去了另一个花园。那里正在修房子,我们突发奇想,吼了一声:“物管来了!”就躲在一个地方,看见修房子的工人都跑出来迎接物管,结果一看,物管没来。发现上当的工人们破口大骂,而我和小曾却在一旁偷偷地笑了。

后来,我们又去了游泳池,里面没有水,我们就跳下去玩,完全无视旁边的警示。突然,小曾说:“物管来了!”我吓得立刻爬了上来,溜到一旁的树丛边躲起来,等了好一会儿,发现物管没有来,才知道上了小曾的当,我很生气,说:“你不要再吓我了嘛!”小曾呢,却在一边幸灾乐祸地笑啊笑。

又有一次,我们俩在一起讲鬼故事,一人讲一个,最后吓得我们都不敢在黑的地方躲了。

我和小曾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伴随着这些趣事、糗事,我们一起慢慢长大了……

这么一改,没伤筋动骨,只是把语句改通顺了,加了个结尾。整个文章娓娓道来,写出了小作者的童年回忆,伴着轻音乐朗读,还真有点大家散文的风范呢!

我特别感谢女儿的启蒙老师。对于孩子的作文,她从不吝惜赞美:“涵儿的描写功力超凡,你的文中常常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优美词句。”“涵儿,不愧是写作高手。与众不同的作文总会诞生于你的小手。作家就是这样长成的!”“好选材!文章清新脱俗,风格别致,好!”尤其是一二年级,尽管女儿的作文写得非常稚嫩,却得到老师的许多鼓励,得分不是100分,而是1000分,5000分,还盖着“日记大王”“写作高手”等各样印章,老师的赏识给了女儿莫大的鼓励,每周她是盼着写周末日记,就连我们家长也盼着看老师的批语呢。

我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过美国老师的一种做法,家长可以借鉴。对低年级孩子作文上满篇的错字错句不要圈出来。他们的理念是,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就那么一点点,顾了这个就不能顾那个。而当务之急,是鼓励孩子用文字表达自己。错字早晚能纠正,不能为此打消孩子的表达兴趣和勇气。

(本附录摘自苹果老师的《赋予孩子写作的力量》第二章)

作者介绍

伍 苹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台阶作文 自然风景作文 谦让作文 路口作文 底气作文 雅思作文范文 我多想作文 全国高考作文 父亲节作文 小学写景作文 家长会作文 作文我的心爱之物 小学生作文范文 提醒作文 语文小作文 二年级作文大全 感恩作文素材 星期天作文 我的朋友英语作文 难题作文 路灯作文 父母的爱的作文 我的家人作文 小制作作文 七夕作文 奥运会作文 小小作文 作文秋 万能作文模板 考研 英语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