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苏轼:在他乐观旷达的背后 又承受了无数的苦难

2020-11-06 21:15:01
相关推荐

苏轼:在他乐观旷达的背后,又承受了无数的苦难苏轼:在他乐观旷达的背后,又承受了无数的苦难

石磊说历史

百家号01 0720:34

先关注、后阅读,您的关注是石磊最大的动力哟!动动小手指,给石磊点一个小小的关注吧!

苏轼:在他乐观旷达的背后,又承受了无数的苦难

一个在困境中的人,遭遇了一次起伏,并坚持以积极的心态去战胜困难,我们便会说他很乐观。那如果是经历了许多次起起伏伏,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感叹他的坚强。古代著名的诗人苏轼便是这样的人了。说起苏轼,他给我们印象是诗人与美食家并存。最近他留下的美食东坡肉,仍然是现代人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他留下的众多诗词,也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教材。历史上这样评价苏轼,宋代重要的文学家,他与辛弃疾共同发展了豪放派诗词,为中国的文学史添上了不可缺少的一笔。

但总也有其他一些诗人这样评价苏轼,乐观豁达的心态,淡然从适的心情,豪放飘逸的词风,曲曲折折的人生。他的人生是怎样的曲折?真的像众人评价的那般吗?从他早年的经历来看,从苏轼苏洵苏辙三苏的名号,便可以看出他必定是出身书香门第。少年时,21岁的苏轼,与众人一样走上了赴京赶考的道路。当时欧阳修为考官,他说写的是作品,让欧阳修误认为是当时自己极富才华的弟子曾巩的作品。本来想给他第一的名分,就怕世人误认为他偏袒弟子,你将苏轼降为第二,这其是一个美丽的小波折。也算是他波折人生的一个开始。

自赴京赶考欧阳修对他的赏识后,他每天的作品都会在京城传扬,给当时京城的文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命运总是捉弄无常,正当他满心踌躇的想大展宏图时,母亲去世的噩耗传到了京城,他伤心的回家母亲守孝,当他守孝期满后,再回京城,却发现当时的政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的王安石主张改革新政,变法图强,由于苏轼和他的好友与他的政见不同,便遭贬谪,被迫离开京城。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二个起伏。王安石与苏轼的纷争不止到此。没过几年苏轼便上书陈述变法的漏洞,这无疑像是在给王安石叫板。于是王安石便在皇帝面前论说宿舍的不是,苏轼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便请求再次担任官职,并做不小的成绩。

可好景不长,乌台诗案让苏轼又陷入了新的难题,他喜爱写作,于是,很多的诗作被一些人抓住了辫子,并扭曲说苏轼是一个狂妄自大,无视朝廷威严,诗中有对政治的讽刺。并且越来越多的作品被戴上了这样的帽子。顿时,朝廷上下都纷纷提出了请求革职苏轼的声音。并连累了一系列的同僚。苏轼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污蔑,并被皇帝下令押解回京。苏轼日日夜夜渴望返回京城,却始终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返回京城。这个事件在历史上叫做乌台诗案,也就是这一首首自己写出的诗反倒成了自己的致命伤。

怎么说是致命伤?因为他人的诟病,使一些对他本来没有敌意的新党人士开始怀疑他的用心。在历史的车轮里,想要变革,就必须有一些著名的人,无名的小卒,以及其他一系列的政客成为车轮下的灰尘。为了变革成功,新党的人士是不会顾及苏轼的性命而冒着可能影响新政实施的危险。在这个事件后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苏轼的性命。

其中更不能说的是他生命中的另一个难点,那就是被贬黄州。从这个事件中足以看出他的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当时,他被贬为黄州团练附使,看似名字高大上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小的官职。就好比是让孙悟空去看守马厩。但苏轼始终不是孙悟空,宋这个朝代也始终不是天庭,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安分守己的做好官职,同时谨言谨行,以防再次陷入深深的陷阱之中。于是,在黄州的苏轼便显得生活格外幽适,在这里他写下了许多的传世之作,同时,开垦了一块土地,又自称为东坡居士。

后来,或许是一个契机,宋哲宗即位,王安石变法被遭到打压。但就像造化弄人一样,这一次的苏轼依旧没有办法躲避政治的改变。新法不容他,旧政将他排除在外。为了逃避灾难,他再次请求外调。之后的日子里,他被朝廷调来调去,期间他治理过西湖,帮助当地农业发展。并且筑成了一条长堤,这个被称为苏堤,世人谨记他的功德。最后的他终究逃不过最后凄惨的宿命,62岁的他被贬,凄苦地度过了一段流放时光,幸得高徽宗即位,大赦天下,他才得以和家人团圆。

苏轼这一生可谓是颠倒起伏,分分合合。乐观旷达的背后,他承受了无数的苦难,那时的他也曾意气风发地发誓要报效祖国,虽为文人,一杆笔,一颗心,留下了千古传世的作品。被历史无情的抛弃,他依旧选择利用自己的才能,帮助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遭遇皇帝的不信任,但只要国家需要,他还是重新踏上了为官的道路。一个人,一盘菜,他静候的是时光,他品的是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只有看多了大风大浪的人才会对生活看着看着平淡了,学会了佛系的生活法则。一块普通的田地,悠然在城东耕种,不在乎政治的走向,不在意未来的生活,自己依旧可以为自己取得一个东坡居士的名号。

文忠无疑是对他这一生的写照,喜好写文,文学成就极高,忠,则是无论如何始终为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我认为除此之外,对于苏轼自己,他还有一点无法忽视的优点,那就是坚强乐观。他比屈原要坚强,他比屈原要更加的务实际。他不像屈原因为一次的贬谪就绝望地跳下汨罗江。他比杜甫乐观,虽然杜甫的忧来自于国家即将灭亡的恐惧,但在这个变法的时代也存在着时代的悲剧色彩,虽然从历史的意义看,这是一个进步的举动。但对于苏轼这样的旧派而言,何来的进步,对他们而言也是即将面临国家动荡。但他任意东西,遭贬谪时,做好自己,耕田种地。重新启用是励精图治,为一方百姓带来幸福生活。这样的人,如何不能说他是及其积极乐观的。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石磊说历史

百家号最近更新:01 0720:34

简介:每天分享不一样的内容

作者最新文章苏轼:在他乐观旷达的背后,又承受了无数的苦难01 0720:3601 0621:1301 0621:10相关文章光明热点01 07手机中国网01 07中金在线01 07浙江01 07环球网01 07??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作文300字 制作文件 作文框架 月光作文 粽子的作文 苦的作文 我的同桌的作文 手工作文 漂流作文 公园英语作文 青春作文结尾 北京英语作文 牡丹作文 小学作文400字 爱作文500字 菜园作文 成长作文题目 小猫咪作文 作文五十字 竹作文 泉州作文 妈妈作文300字 作文素材议论文 作文模版 挑战 的作文 优秀作文小学 作文儿童节 作文在线 在线作文 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