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怎样养一个贫乏无味的作文变得津津有味波涛起伏

2020-11-10 08:35:01
相关推荐

先讲一个大家熟悉的故事: 江南才子唐伯虎,一天应邀到一个富翁家为其母的生日绘画题诗。他挥毫画了一幅《蟠桃献寿图》后,紧接着信笔题诗,并边写边高声吟唱:“这个婆娘不是人”,这一句刚吟完,满座宾客皆惊,富翁也十分愤怒。唐伯虎接着吟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这下四座宾客转惊为喜,富翁也随之转怒为乐。唐伯虎又吟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下大家又惊得发呆,而富翁一家更是怒气冲天,正当他们要对唐伯虎下逐客令时,唐伯虎第四句脱口而出:“偷得蟠桃奉至亲”。 这时满座宾客赞叹不已,称唐伯虎真不愧是能诗善画的江南第一才子,富翁也顿时对诗画赞不绝口。作者的用意在于以前一句的平淡来映衬下一句的出奇,反差越是强烈,趣味就越是隽永。跌宕起伏的诗意充满了智慧和幽默。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须错综见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一篇曲折有趣、波澜起伏的文章,就像幽深壑谷、起伏峰峦,给人以新、奇、美的感觉,引人探胜访幽,充满无穷的诗意美。文章如果平铺下叙,一览无余,则索然寡味;如果有起伏,有变化,有曲折,有波澜,则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如果我们把“悬念”移植到作文之中,那将会是怎样的效果呢?我们写记叙性文章时,可以在情节上设置“悬念”;我们写议论性文章时,可以在逻辑上设置“悬念”,这样我们的作文就会产生较强的“可读性”,就会“味道好极了”。 文章的曲折起伏:一是来自生活本身的复杂多变,曲折起落,因此,写作时一定要研究生活;二是作者对所描写事件的参差错落、跌宕起伏要深刻地体验,尤其对处于事件情节中心的人物形象有全面的感受,才能写得合乎生活和艺术的逻辑;三是作者叙事时既要考虑生活的逻辑,又要合乎读者的接受心理。平铺直叙固然令读者松弛,而一味地风风火火,脱离生活逻辑的紧张也令读者疲倦。怎样才能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生动的叙述,使文章有波澜呢? 一、 改变叙述顺序。 大多数同学在写文章时习惯于运用顺叙的写作顺序,如果根据文章内容加以适当改变,则能起到别开生面的效果。具体而言,可以运用倒叙和插叙的形式。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用”我与父亲不相见以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用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别开生面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绵绵情思.然后再细腻地叙写父亲的”背影”,抒发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鲁迅在《故乡》中插叙了对少年闰土和”豆腐西施”的描写,以形成与眼前的中年闰土和杨二嫂的鲜明对比,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人民日趋贫困的旧中国农村的黑暗的社会现实。运用插叙,往往能使内容具体,形象丰富,主题深刻,情节曲折,是使文章能起波澜的重要手法。 二、运用对比。 对比法可使人辨真伪,明是非,识好坏,促人冷静地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 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着意刻画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读者就是通过从这些忍俊不禁的丑态的淋漓尽致的描绘中,看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的。 三、采用抑扬法。 抑扬顿挫,这是一种褒扬和贬抑互相交错的手法。对要赞美肯定的人或事,先贬责、否定,是为欲扬先抑;对要贬责、否定的人或事,先赞美、肯定,是为欲抑先扬。如果要赞美什么,一开笔就连篇溢美之辞,或要贬责什么,一下言则横加指责,那么,文章就是一褒到底,或者满篇贬言,波澜不兴。采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方法,就能使文势跌宕曲折,起伏变化,给读者以新、奇、美的享受,文章也因此有了生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部分,先借王夫人等人之口,把贾宝玉贬得一文不值,“混事魔王”、“孽根祸胎”、“疯疯傻傻”的恶名一股脑儿往他头上扣,给人一个极坏的印象;待宝玉出场时,给人的感觉又全然不同:宝玉才华横溢,英俊飘逸,十分讨人怜爱。这里作者运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造成了一个波澜,文章就不是一览无余,而是曲折生动,妙趣横生。 四、 草蛇灰线,前伏后应。 所谓“草蛇灰线”是指行文时虽断却连、形断实连、前伏后应的表达技巧,就像点燃草绳烧后留下蛇迹一样的一丝灰线。这种技法可分为三种情况:正文与标题照应。古文论文,常有“文眼”之说,即在文章的关键之处点明题旨,它能使文章的主要思想艺术化,鲜明地强调出来,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注意行文中的伏应关联。这样能令读者在开始时对所展现的事情并不知其“去脉”,并往往因之忽视,过后方悟其“来龙”而不觉其突然,使所叙的事情既不致失脉脱节,又不流于平版直露。首尾的互相照应。开头和结尾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它们分居两端,相距很远,实质上它们是对立的统一,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鲁迅的《祝福》,前边写祥林嫂向“我”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那么,也就有地狱了?”“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读者读到这些不觉一头雾水。其实这就是鲁迅巧埋的伏笔,读到后来祥林嫂和柳妈的对话以及祥林嫂为赎罪而捐门槛等情节,才顿时明白:祥林嫂精神上受到多么深重的折磨呀!闭目而思,就会真正领悟到伏笔的妙处来。如果少了前面的伏笔,后文也就没有一丝余味了。 五、情节突转。 突转指的是情节的突然转变。它是在运用蓄势,层层铺垫,步步烘托,多方萦回迂曲,造成一种引而不发而一触即发的情境,然后笔锋一转,造成情节的曲折。这种反常的转折,或表现为喜事突然变为悲事,或表现为人物从顺境转为逆境,完全超出了人们所预料的正常轨道,引起读者惊奇的感觉。如有一篇文章叫《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写小王科长通过改革分鞋到个人解决了县机关澡堂老丢拖鞋的问题,没想到却有人向市委书记告他的状——利用职权乱发实物。结尾的突转,转喜为忧,使文章波澜起伏。 六、巧设悬念。 所谓“悬念”就是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设置悬念,就是作者在写作时故意卖“关子”,故意留下疑团,以激发读者的心理期待。这样,可使文章跌宕起伏,摇曳生姿,韵致无穷,从而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 设置悬念的手法多种多样,可通过对人物语言、外貌、环境、气氛进行描写等方法设置一个个悬念。设置悬念要早,释念要缓,以造成情节迂回曲折,收到“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 七、误会法。 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利用生活中本身的复杂矛盾,使文章多条线索并进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故意使文中人物之间的言谈举止、语言、表情等相互产生误解,将错就错,并具体地展开下去从而引起矛盾冲突,将故事情节向前推进一步,增强其喜剧或悲剧色彩直至豁然开朗,误会消除。这种技巧的运用当然要有利于事件的发生、发展,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要能紧扣中心,并能合乎生活的情理。 例如《红楼梦》中写到,贾宝玉从父亲那里回来了,此事是吉是凶,黛玉放心不下,便来看望宝玉。这时刚巧宝钗已在宝玉的院里了。黛玉叩门,院里的晴雯以为来的是丫鬟,又因与碧痕拌了嘴,心里正有火气,加上宝钗来访心中更是不快,于是听到有人敲门便不加理会。黛玉再敲门,晴雯索性拒绝:“凭你是谁,二爷吩咐了,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黛玉被拒之门外,自然对宝玉产生了误会。接着,她又在墙角边看到宝玉送宝钗出门,越发气恼,越发悲戚。这样,直接牵制并引发出下文黛玉以残花自况、荷锄葬花和桃花坡上宝黛二人见面和解的情节,引起了读者的心理期待,揣测宝黛的爱情纠葛和黛玉的命运归宿。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在一篇作品中,这几种为”曲”之法时常并不是孤立使用,有时交互错杂,更使文章异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我们若能仔细揣摩课文,并大胆尝试,定能不负努力,有所收效。误会法造成故事的悬念,使情节变得非常的有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运动会作文500字 描写水果的作文 我爱我家的作文 感谢父母的作文 节约用水的作文 亲情的作文600字 描写事的作文 责任作文600字 关于桥的作文 我的收藏作文 传统美德作文 小学同步作文 最美逆行者作文 初二作文大全 知己作文 打羽毛球作文 500字作文大全 中考作文题 机遇作文 秋的作文 昆虫作文 作文我的理想 亲人作文 高中作文范文 中考语文作文 学生作文 我家的春节作文500字 新学期新计划作文 成长类作文800字 赏花灯作文